浅谈有效教学的策略论文(合集17篇)

投稿:小范

浅谈有效教学的策略论文 第1篇

初中政治试卷讲评琐议

中学生英语写作分析与教学策略

在语文教学中塑造人格浅析

感受语文之美品味语文之味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浅谈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开发学生语文学习个性,构建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结构

打开语文教学大门的一把钥匙--阅读教学之浅见

怎样在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论中学语文文言文的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中的意象把握

略论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基于中学数学的课堂活动教学研究

浅谈数学教学对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

谈初中数学应用题的分类

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灌输式思考

刍议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课程资源整合浅议

创设问题情境.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中小学英语的衔接教学

加强课外阅读,提升学生英语成绩

如何提高后进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浅析学生自改作文的重要性

基于课堂有效提问促进情感体验的实践研究

民俗文化,解读文本的平台

谈谈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中学的数字化资源建设

谈初中劳动技术的素质教育

信息技术老师如何有效地驾驭课堂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如何做好学生住校工作

中学体育科研团队的研究

系统论思想与体育课程评价

在现代美术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

运动员的心理调控与竞技状态的关系探析

新视域下初中女生体育课有效性教学探析

浅议初中体育教学中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议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蚂蚁哲学

《品德与生活》教法小议

浅谈语文教学“激趣”手段

漫谈语文教学中的几个误区

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之我见

试论学生语文学习的思维参与和合作学习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对作文教学的一点认识

中学语文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手段

初中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途径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采

刘建东

减压,能让教师大胆管理

和谐沟通为,有效教学挣出一抹亮色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分析

谈如何引导学困生进行自主学习

巧用多媒体网络,优化作文教学

建立动态生成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尊重学生的见解是实现课堂互动的先决条件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浅议后进生转化的对策

班主任工作与教学工作共同提升的几个重要因素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刍论会计计量与货币职能

代数与算数的衔接教学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浅谈教学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浅谈物理数学中的“探究学习”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

浅析“测定物质密度”

浅谈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

追根寻底:展示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谈地理教学过程中创新技巧

语文教学中的严格正字问题

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摭谈

浅谈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环节

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教学策略探析

学会修改作文,提高写作水平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谈地理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

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方法探究

学会积累,体验快乐

浅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

新视域下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变能力探析

拓展训练在中学篮球模块教学中运用的初探

试论新课程下加强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中考书面表达之我见

浅论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凸现初中英语教学中“说”的教学

浅谈有效教学的策略论文 第2篇

【关键词】实验教学;工科专业;解决策略

0 引言

1 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经过九年的实验课程教学观察和对一些高校的调查研究,发现工科专业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教师“教”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师在思想上,还存在一些理论课和实验课不平等的思想,很多高校甚至还存在实验课在计算课时工作量时乘以一个小于1的系数。导致教师上实验课的积极性和热情不高。

第二,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相脱节,很多理论课教师不爱带实验,实验课由刚毕业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担任,同一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由两个不同的教师担任,沟通不当的话,容易造成实验内容理论课还没学就先做实验了。从而学生糊涂,做完实验也不明白实验原理,更不明白实验真正目的。

第三,在教学方法上,目前还存在上课按部就班的讲讲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和操作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操作,预习操作实验报告三段式教学。导致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也不明白验证性实验到底要验证什么,设计型实验到底要学会哪些设计方法,综合型实验到底对将来有什么作用。

第四,在教学手段上,不够先进,依然具有可以改进的空间。

第五,考核方式上,依然存在不够合理和公平的现象。目前的考核方式,多数由平时成绩加操作成绩和期末考试构成。平时成绩和操作成绩缺乏公平的评分标准和评价标准。不能客观反映每个学生的实验能力。

学生“学”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缺乏学习兴趣,不知道所做实验对将来有什么用。学习热情不高。

第二,预习环节,不够重视。预习报告照教材搬家。

第三,在实验操作环节,实验与理论不能很好的结合。以最简单的验证型实验为例,在上课过程中,学生只知道按照书上的实验步骤按步就班的做实验,而不清楚该操作步骤是为了证明理论课中的哪个观点或者结论。很多情况,实验结果都出来了,可是部分同学却不知道实验结果是否正确。

第四,实验报告环节,依然存在抄袭报告的现象,而且实验报告内容,按步就班的抄袭教材,写上数据,缺乏必要的分析和数据处理过程,也缺乏每一个步骤的结论。

2 解决策略与措施

针对以上实验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浅谈一下解决策略与措施。

对于教师“教”的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第一,从学校角度,鼓励教师参与实验教学,建立科学的激励制度。理论课和实验课在工作量的设置上尽量做到公平合理,取消实验课工作课时量乘以系数的规定。这样就提高了教师上实验课的积极性。

第二,从教师角度,同一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最好是同一个教师,这样在实验进度上和实验内容上都能更加科学。在实验进度上,通常工科实验都是先在理论课中讲完相关理论和用到的实验原理,然后再开始做实验。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是同一个教师,使实验进度更合理。在实验内容上,理论课和实验课同一个教师,在实验内容的筛选上也更合理,解决了理论课和实验课有时候脱节的问题。

第三,在教学方法上,引入答辩制度。答辩,分为自述和辩解两个步骤。运用到实验教学上,就是在学生们操作过程中,进行抽查。随时问学生实验数据怎么得到的。必要时候要进行演示。实验结束时,以组为单位,让学生陈述本次实验的各个表格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能够得到怎样的实验结论。测量每个表格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证明什么,哪些数据证明了这个结论。答辩制度的引入,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动手做实验的积极性,而且这种答辩的压力,也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更加认真。也使抄袭数据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使教学效果得到较大提升。

第四,在教学手段上,可以考虑软件和硬件相结合的思路。比如在电子类实验中,引入EDA或者各种仿真软件。

第五,优化考核方式。实验教学的考核方式,对实验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考核方式的原则是公平、公正、科学、合理。考核方式和实验课程类型有关系。目前高校的实验课程分为课内实验和独立设课的实验课两种类型。对于课内实验,应该提高实验部分占总成绩的比重。考核方式可以以平时成绩为主。以辽师通信原理实验为例,共有5个实验,每个实验100分,最后取平均分作为实验成绩。然后实验成绩占总成绩20%,可以进一步改革探索提高这个比例。每个实验的100分,也要提高预习和操作的比重,降低实验报告所占的比重。预习30分,操作40分,实验报告30分。由于实验报告抄袭现象严重,降低实验报告的比重能使考核成绩更加公平公正,对预习环节的考核,把踩分点放在实验数据的理论值上,传统的预习报告通常只是抄袭教材并画好表格。改革的方向是要求学生把理论值求出来。也就是说,如果实验做得对的话,实验结果应该如何。必须写在预习报告上。这在预习环节学生必须知道的,这样就解决了实验结果出来了却还不知道数据是否正确的问题。对操作环节的考核,采用学生演示和答辩制度。时间和精力允许的话,要分步骤演示,分步骤给成绩;对于实验报告环节,防止抄袭,在考核实验报告成绩时,要重视“自己的东西”所在成绩的比重,也就是实验分析和结论,以及数据处理过程很“值分”,而照教材抄袭的实验报告分数很低才对。对于独立设课的实验课,考核方式比课内实验考核方式多一个期末考试环节。考试可以分为笔试和考核操作两种形式。在这里不再赘述。

对于学生“学”的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第一,提高学习兴趣,把实验课程和今后的就业联系起来。从思想上更加重视实践类型的课程,这样才能上好实验课,提高学习热情。

第二,高度重视预习环节,每次实验之初,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对预习程度进行检查或抽查。并检查要做实验数据的理论值。

第三,操作环节,只要预习的足够充分,就已经解决了上面提出的理论与实验不能很好的结合的问题。

第四,针对实验报告抄袭的现象,首先,严格执行学生演示和答辩制度,学生对实验内容真正弄懂了,实验真正做明白了,就可以减少抄袭现象。其次,在考核中严格规定发现抄袭成绩为零分。

3 结束语

通过对实验教学课堂中存在问题的浅析,浅谈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在近年的教学中,实验教学效果得到了一定提高。但由于笔者能力所限,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完善,需要在今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李方红,李铎,陈康.谈工科实验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J].教育教学论坛,2013(14):78-79.

浅谈有效教学的策略论文 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实效性 教学策略

“实效性”一词,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解释。吴正宪老师在《数学课堂实效研究(精简)》中指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主要指课堂教学整体的效果。它包括:教学内容和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是否充分有效地利用了教学资源;设计教学环节是否进行了有效地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是否通过有效地评价与调控,因材施教,帮助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课堂教学是否关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为学生的发展注入了后劲。具体说来,就是我们老师应该在充分把握教材的基础上,针对授课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合理选择教学方式,使每个上课的学生能在上课的四十分钟内最大限度的理解知识,并在情感和方法上有所收获,达成教学的三维目标。

1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一堂好课的开始

有“备”而来,是达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必要条件。在以前的教学中,强调“备学生、备内容、备教法”的课前准备,放在新课标的背景下,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兵法中强调“知已知彼百战百胜。”学生作为我们教学的对象,我们首先应该对其有充分的了解,我们的教学设计必须建立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包括他们的知识水平、学习习惯、生活经验以及个性特点等等,甚至包括兴趣爱好。我们对学生了解的越多,越能帮助我们设计好一个能被学生所接受甚至产生共鸣的课前预案。

另外,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新教材的编写呈现出新的特点,内容的编排也有较大的改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的前提下,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拿涅好教学难度。以数据的统计来说吧,旧教材是统计表(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统一编排,集中学习。而新教材则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把这些内容安排在不同年段里学习。在低年级段就让学生先接触一下,体验一下统计的思想,然后再逐步深入。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能对新教材有整体的了解,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目标。既要考虑到“吃不完”的学生,又要兼顾到“吃不饱”的孩子。学生不同,教学内容在变,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就应该合理选择。几千年前,孔夫子就提出教学要因材施教。只有针对不同学习的内容,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结合不同的学生个性特点,灵活的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才有可能提高课堂效率。

2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运用好传统的实物教具。实物教具具有操作简单、直观形象等特点,课堂教学中利用实物进行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善于利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能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能将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形态各异的运动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具有较高的优越性。

3 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于渔”。想学好数学得掌握方法:在学习新知识前,先预习,把不懂的找出来,做到老师讲课时能有的放矢;上课时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老师讲了一遍后,觉得自己还没听懂,下了课主动去问老师;对老师布置的作业要认真完成,不能随便应付;晚上睡觉前,脑子里就像放电影一样,把今天学的再想一下,并问自己:今天我学到了什么?而且,学习的知识要经常复习,才不会过久了就忘了。另外,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敢于创新,甚至异想天开。正如牛顿所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对学生回答问题不要苛求过于严谨全面,让他们发现什么说什么,想到多少说多少,说出表象的理解或猜想也可以,不一定要说个所以然。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先让学生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会有什么特征?有些学生可能受“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影响,会猜特征是“个位数是3、6、9的数。”接着出示一组个位是3、6、9的数,如13、16、19、23、26、29……学生发现这些数都不能被3整除;而另一组数,如12、15、18、21、24、27……学生发现这些数反而能被3整除。这样,通过猜想揭示矛盾,造成学生认知上不平衡,从而激发起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为什么后面这一组数都能被3整除呢?学生又带着这个问题进行猜测探索,最后发现原来特征是: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参考文献

浅谈有效教学的策略论文 第4篇

摘要:我们常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想要实现教学的有效进行,有一个好的课堂开端就显得十分重要了。特别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较多,如果教师老是以一种形式来进行课堂教学,时间久了就会导致学生的审美疲劳,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手段与教学策略,丰富自身的教学素质,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本文笔者就初中数学教学中一些常用的引入手段进行论述,旨在为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初中 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策略经验

一、“温固知新”导入法

这是教学过程中我们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特别是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新旧知识之间往往会有某种联系,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够引导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对于新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提升学生的学习认知。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我们采用温固知新的教学方法,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例如:在讲切割定理时,先复习相交弦定理内容及证明,即“圆”内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然后移动两弦使其交点在圆外有三种情况。这样学生较易理解切割线定理、推论的数学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叙述定理内容,并总结圆幂定理的共同处是表示线段积相等。区别在于相交弦定理是交点内分线段,而切割线定理,推论是外分线段、切线上定理的两端点重合。这样导入,学生能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一串新知识,并且掌握了证明线段积相等的方法。

二、类比导入法

数学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这其中各个知识点之间往往会有各种各样的联系以及相似点,也有一些争议点,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似之处,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矛盾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思维,实现良好的引导效果。比如在教学“角”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联系之前学习的“直线、射线、线段”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进行判断:“直线是平角吗?”“射线是周角吗?”让学生进行判断。在一般学生看来,平角就是一条直线,周角也就是一条射线,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根据他们之间的定义来进行区别对待:角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所以我们就可以得出直线没有顶点,所以不是角,也就谈不上是平角,而射线虽然有端点,但是只是一条线,所以也不是角,就更算不上周角了。在讲相似三角形性质时,可以从全等三角形性质为例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周长等相等。那么相似三角形这几组量怎么样?这种方法使学生能从类推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发现新知识。

三、亲手实践导入法

我们知道:“实践出真知”,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实践的策略进行引导教学也是一项十分有效的导入策略。通过实践不仅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认知,提升教学效率。亲手实践导入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时,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从而从实践中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同时这一方法也能够让学生感受数学课堂的新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在“平面直角坐标系”这节课的讲授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比如让他们分别报出自己在第几排、第几位,之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他们进行一个二维的编号,让他们对于坐标系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四、设疑式导入法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在教学的过程中,想要实现教学的有效进行,就需要我们做好设疑工作,通过问题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意识。设疑式导入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例如:有一个同学想依照亲戚家的三角形玻璃板割一块三角形,他能不能把玻璃带回家就割出同样的一块三角形呢?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量出来各个边的长度,就能够割出来一个一模一样的,也有的同学说只要各个角一样就可以了,这个说法立马就受到了很多同学的反对:相似三角形就是角一样,但是不一样大小……然后,我就趁机向同学们说,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三角形的判定。现在我们就解决这个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个规律,就能够通过简单的测量来计算出各个参数,很好的实现学习效果。

五、演示教具导入法

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几何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采用教具演示教学,就能够提升教学的直观性,使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变得更为形象。演示教具导入法能使学生把抽象的东西,通过演示教具形象、具体、生动、直观地掌握知识。例如:在讲弦切角定义时,先把圆规两脚分开,将顶点放在事先在黑板上画好的圆上,让两边与园相交成圆周角∠BAC,当∠BAC的一边不动,另一边AB绕顶点A旋转到与圆相切时,让学生观察这个角的特点,是顶点在圆上一边与圆相交,另一边与圆相切。它与圆周角不同处是其中一条边是圆的切线。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印象深,容易理解,记得牢。

六、直接导入法

在课堂引导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采取直接导入的教学策略,它是一上课就把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的一种方法。如在讲切割定理时,先将定理的内容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分清已知求证后,师生共同证明。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很好的利用好课堂教学时间,通过教学的引导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七、强调式导入法

在教学的导入阶段,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做好重点知识的认知,就能够很好的实现引导的效果,让学生认识到重点,有目的的学习。根据中学生对有意义的东西感兴趣的特点,一上课就叙述本课或本章的重要性的一种方法。例如:三角形是平面几何的重点,而圆是平面几何重点的重点,它在中考试题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将来学习深造的基矗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七章圆。总之,数学的导入法很多,其关键就是要创造最佳的课堂气氛和环境,充分调动内在积极因素,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处于精神振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为学生能顺利接受新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苏强.初中数学新课导入理论探讨《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第2期

浅谈有效教学的策略论文 第5篇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 小学数学 教学策略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游戏活动,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氛围,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建立有效的教学秩序。随着教育改革的开启,新课标标准把基础教育阶段游戏化教学作为教育目标,优化了教学环境,推动了游戏化教学策略的发展进程。

一、在游戏导学中改进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般会以用温习旧知识的方式导入新课,若知识间的跨度和差异性较大,小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比较困难,甚至陷入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若是通过构建有效的游戏化教学策略,利用预习导课的方法,就会使学生快速进入新课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这一课的过程中,教师要设置一个有关方向的游戏,学习在主动进行方向的探索和选择过程中,开启游戏闯关过程。实践证明,这样的游戏导学,不仅发挥了小学生活泼爱动的天性和特质,把数学知识融入游戏氛围中,还更能发挥游戏的教学价值,同时,也为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方法创新做出了储备。

二、在游戏竞争合作中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游戏化教学模式因其自身所蕴含的趣味性、科学性、创新性、开发性等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激发课程与教学Kechengyujiaoxue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游戏化教学的应用过程中,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竞赛,这些游戏过程无论是竞争还是合作的关系,都可以优化教学内容,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小学数学《整数加减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这一课的教学,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发挥游戏的特征,以游戏《攻城占地》开启活动模式,将加减运算规律和游戏竞赛融汇起来。如这样的游戏场景:魔王与魔仙所发动的战争,在这个游戏中攻城池为主要任务,在这个过程中设置了重重障碍,因此魔王与魔仙必须通过破解迷魂阵才可以取得胜利。这个游戏环节调动了小学生的好动和爱思考的特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计算能力,获取了更多的数学知识,同时意识到数学知识的实践性、实用性的价值,以后会产生更加明确的学习动机,在游戏的合作竞争等多种模式中全方位地发展自己的兴趣,彰显自己卓越的数学能力。

三、在因材施教中促进个体的发展

教育的全面发展是建立在每个个体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而个体的全面发展应该作为现代数学教育的总体目标。游戏化教学的优势在于以教学目标为指引,按照学科知识的难易程度划分游戏等级和范围,这种游戏模式迎合了学生的个体发展,满足了不同学生的教育需求,有利于因材施教原则的顺利实施。例如:在讲授小学数学《组合图形面积计算》这一课的时候,教师以游戏《星空的奥秘》导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从而算出星空中组合图形的面积。这款游戏让学生在色彩斑斓、浩瀚无穷的星空轴观察维度上进行探索,根据星空所呈现的诸多形状特征,计算出图形的面积。生动的游戏氛围会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也有利于教师发挥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同时,这种循序渐进的游戏模式可以有效划分出数学知识应用的难易程度,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受欢迎,为小学数学教学因材施教原则提升提供了现实典范,更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

四、在游戏活动中巩固学习印象

小学生对于新鲜的事物感兴趣,求知意识浓厚,但是学生的持续注意力较差,而游戏化教学活动的开启,更有利于改变单一固定的传统教学现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建立学生的学习印象,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缺憾,从而构建具有生命力的小学数学课堂。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图形的运动》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采用分组的形式引导学生剪两个小纸人,给每组的成员一张纸,在讨论和思考的过程中结合小组成员的智慧进行分组演示,之后选择出优胜的组作“智慧王”。在剪纸实践中帮助学生区别平移与旋转的运动轨迹,识别轴与对称图形,以对称、平移和旋转在图形中的实践应用,使学生学会以数学的思维观察生活。这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强化和巩固学生游戏印象的显著表达途径。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游戏化教学,带动了教学模式的全面发展,为现代教学手段创新提供了新的途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游戏化教学元素,开发游戏化教学的潜能,使游戏化教学有效融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优化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在学生顺利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游戏化课堂教学的应用策略。

参考文献:

[1]赵艳红.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才智,2017(16):3.

浅谈有效教学的策略论文 第6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119-02一直以来,阅读教学都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难点所在,并且在语文考试试卷中,阅读题型所占比重也相较大,为了能够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现将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展开研究。

1.重视课前预习

在初中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课前预习是一种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但这种学习方法却往往被教师和学生忽略,首先课前预习这一环节通常没有实质性定义,学生在实践起来相对空泛,并且教师检查工作也不易展开,久而久之便导致课前预习环节失去应有的意义和价值。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如果学生没能及时有效的做好课前预习,便很容易在教师讲解阅读内容的时候感到迷茫,进而致使其很难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最终影响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所以,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教师便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预习习惯,在新课开始之前为学生留下预习作业,并要求学生完成读后感。

例如: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济南的冬天》的时候,便可以在上一节课结束之前,给学生留下预习作业,并且在课文讲解之前向学生提出检查性问题,如_相信大家都已经阅读过这篇文章,那么读完课文之后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是你最喜欢的,请说出理由_或是_请大家想想济南的冬天与同学们所生活地区的冬天又有什么不同呢,大胆的描述一下_,这一类问题本身具有着一定程度的开放性,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正确答案,这样一来,便可以使得学生在积极思考和问答问题的同时,获得发散性思维的激发和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积极的课前预习习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学习效果,同时也促进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创设阅读情境

在做好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相应的创设出科学的教学情境,可以促进学生语文阅读学习兴趣的激发,从而提高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效果,事半功倍的完成教学目标。在阅读教学中如果遇到某段文字学生理解困难的情况,教师便应该创设出合理的阅读情境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理解文字内容,提高阅读教学的教学效果。

3.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传统教学方法往往将重点放在学生阅读成绩的拔高,而忽略了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传统的_满堂灌_或是_一言堂_都严重忽视了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其真正需求,为了能够进一步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提高,初中语文教师便需要对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相互之间的协作意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学习兴趣的激发。初中阶段的学生相互之间沟通更为和谐,并且非常容易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强化合作学习可以更加有效的提高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例如: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论语》这篇课文的时候,便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自由分组,并且鼓励学生分组对论语进行朗读,还可以添加一些肢体动作将论语含义表现出来。如_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_这句论语便可以通过两位学生相互拥抱来表现,如此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更加可以加深学生对该句论语的理解。除此之外,小组合作学习还有一个优势,便是在其中一个小组表现完成之后,其他小组还可以及时予以补充,并且小组与小组之间还可以形成良性竞争,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并最终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显著提高。

4.增加点拨性提问

除了上述提到的几点方法和策略之外,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在学生学习阅读文章的时候给予适当的点拨与提问,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阅读的理解和领悟,同时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目的性,强化文章鉴赏能力。

浅谈有效教学的策略论文 第7篇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体育文化;传承

体育教学是体育文化得以传递的主要形式。体育教学传授体育文化的平台当属具有一定组织形式的体育课。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过于热衷探讨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却忽略了对学生“精神”的培养,使他们真正的认识体育,了解体育,并且热爱体育。我们注重强调了体育的行为文化形态,而忽略了体育的精神文化形态。转变落后的教学思想已刻不容缓。我们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可以有效的传承体育文化:第一,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第二,转变落后的教学观念。第三,建立“四位一体”的体育教育模式。

1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原教育部部长_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上曾指出:“学校体育不仅在增强学生体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品质、百折不挠的意志、团结互助的精神等方面也同样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我们决不能孤立地谈体育。体育对德育、智育,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影响”。由此不难看出,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不仅能够使他们拥有健康的身体,还能够有效地配合学校“素质教育”,为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体育文化的传承打下坚实基础。

传承文化的活动是人的创造性活动,人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文化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先进文化是一代又一代人实践、创造、积淀、传承的结果。当代大学生作为传承体育文化的主力军,不仅要保存、传递人类历史的一切优秀体育文化,而且还要在继承、吸取的同时,通过选择、整合,实现综合创新,创造出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因此,要使学生能够真正承担起传承体育文化的历史责任,必须全面提高他们的体育素养,这是体育文化得以传承的保障。

2转变教育观念

在当前,尤其要注意从社会与心理的角度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树立多维体育观,摒弃单纯的生物体育观。现代的教育应是把人的身体、情感、思想、品德、意志和行为看成统一体,通过可以调动、拓展和发挥其全部能力的活动机制,对人全面培养,旨在实现人的最高生活价值,全面提高人的能力。所以高校体育要从“育体”向“育人”方向转变,从单纯追求学生的外在的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转变到追求学生的身体全面协调发展上,即打破以往的以运动技术传授为主线的教学体系,建立起以合理的运动实践为手段,全面完成增强体质、传授体育文化、培养学生的终身从事体育健身的意识、能力及坚持体育锻炼的意志品质的统一协调发展的教学新体系,为学生终身从事体育健身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高校体育教学思想的转变将拓宽体育教学的内涵,使体育教学的最终价值表现生命性、未来性和社会性三个方面。生命性是指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个体生命多方面的发展价值,体育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当前,“健康第一”、“花钱买健康”的观点甚为流行,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应责无旁贷地承担为生命的健康发展服务的神圣使命;未来性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应体现终身体育思想,应着眼于长远目标,使学生终身受益于体育;社会性是指体育教学必须把人格塑造和促进社会化纳人其价值体系之内。

此外,诸如管理观念、教育观念等都需要从传统的观念中转变过来。总之,我们需要以一种新的观念体系来认识、开展新世纪的学校体育,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3在“四位一体”的体育教育模式中传承体育文化

高校体育要提高教学质量,力争在教学改革上有所突破,首要的问题是解放思想。要敢于冲破传统的思想观念、机制和模式等的束缚,以提高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质量为标准,大胆探索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校体育教改新思路。

所谓“四位一体”指的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等四位一体,理论教学、技能传授、课外体育锻炼有机结合,把体育文化如“喷灌”一般,多散点地对学生实行渗透,从而实现对学生体育文化的培养。改进传统学校体育的教学、活动模式,采用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以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改革课堂体育教学

要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水平,必须突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的束缚,营造轻松、活泼、欢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与锻炼中体验体育的乐趣,学会用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教学组织上,以“活泼、自由、偷快”为主调,主张严密的课堂纪律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相结合,强调信息的多向交流与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的和人文的)的优化。要克服教学组织形式竞技化的倾向。教师向学生传递的应当是体育文化,而非单纯的竞技运动训练;应向学生重点传授体育锻炼的方法和如何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等,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现代的体育教学方法应当是:完整系统的理论、文化知识传授与愉悦深刻的运动体验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显性课程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多管齐下,散发渗透,深刻影响,使学生的身心内外均能得到变化与提高。

改革课外体育活动

首先,必须明确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延续和有效补充。课外体育活动必须有明确目的地给以辅导。不能仅局限于发放器材,或监督活动时间。既要让学生对课堂上的理论、技术得到充分实践,又要使学生获得必要的运动,还要与学生良好运动习惯养成联系起来。总之,要从学生心理、生理、社会、教育等多个角度出发来考虑。还应明确的是,课外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教育的过程,是体育文化的传递过程,因而,必须考虑其教育性。其次,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它可以是俱乐部的形式;也可以是学生的体育组织,如各类体育协会和社团组织等,还可以是体育知识专题讲座等,因为体育本身就是异彩纷呈,所以活动形式也应当是缤纷多姿。需要注意的是,高校的体育活动应尽量与学生将来的工作与生活联系起来,重在课上所传授方法的掌握的练习上。

参考文献:

[1]黄春林.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现状及培养对策[J].上海体院学报,2000,(12).

浅谈有效教学的策略论文 第8篇

【关键词】小学 语文 高效课堂 认真准备 小组合作

语文是我国小学生所接受的母语教育,他们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语文教育,是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由此,人们便提出了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这一概念。高效课堂,是指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主动参与、主动思考,在最短的时间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所获得的全面发展。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J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课前准备是每个学生与老师都应该完成的一项任务。教师在课前准备中,要深入分析教材,做好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衔接,并且预想学生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想好应对措施,以免因为这些突如其来的问题打断课堂计划。学生在课前准备时,要对新知识进行预习,将疑问点进行总结与记录,以便讨论。在《难忘的启蒙》的课前准备中,我以新课标为指导理念,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是:小学生能够学会本文的生字词,理解文章大意,流利的朗读课文,体会启蒙老师的优秀品质;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文本,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他们对老师的感恩。同时,小学生要预习本课,根据已有的知识体系,尝试学习并理解新知识。然而,很多学生由于从小并未受到老师的过多关注,所以他们对课文所描写的启蒙老师的优秀品质的理解比较浅显。在明确了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的疑问点之后,我以这些解决这些问题为主要方向,让学生对自己印象最深刻的老师进行演讲,以此来唤起他们回忆,使得他们能够结合自身实际,了解本文情感与内涵。

二、展开小组合作探究活动

义务教育的普及使得小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这就很难让老师兼顾所有的小学生,与高效课堂所倡导的让每一个学生实现发展出现矛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便可以展开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这样一来,教师只要管理好数量有限的小组,然后让小组内部的学生管学生即可,大大降低了管理难度。另外,小学生在小组中直接面对的是自己的同学,这可以让他们感到轻松、自在,更利于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在《藏戏》一课中,为了让小学生对藏戏这种传统的戏剧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与藏戏有关的资料。每个小组成员都要有职责分工,有的学生需要负责收集藏戏的起源与发展,有的学生负责分析藏戏的特色等。在完成前期的准备工作之后,小组内部要分析资料、总结资料,以自己的认知来表达他们对藏戏的看法。然后,学生要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与老师进行交流与沟通。一组说完,别组补充,老师适时点拨与总结。另外,在指导学生学习《藏戏》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文中所提到的“面具”有什么特点及作用?本文的表达手法是什么?等问题。

三、及时总结与反思

总结与反思环节,是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探究过程等进行研究与分析,这不仅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还能够让小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在及时改正问题的同时,能够肯定自己的努力,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对语文学习更有自信。另外,及时总结与反思,也能够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具体需求,不断调整教学计划,从而使得整个语文课堂能够一直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语文课堂一直是高效的。任何一节语文课结束之前,我都会带着学生一起进行总结与反思。我会重点表扬一些表现突出的学生,批评明显违法课堂纪律或者是参与度较差的学生。然后,我便会对本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同时对于我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表明改正的决心。学生在我的带领下,也开始进行自我表扬与自我批评,并且在我的鼓励下,将他们渴望受到什么样的语文教育表述出来。我也会考虑学生的建议,如果确实有教育价值,便会将其融入在下一轮的教学活动中。

总而言之,构建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是帮助小学生树立创新意识,使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重要途径。师生双方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了解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向,让语文课堂更有目的性;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每个小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要认真做好课堂总结与反思,及时发现问题,了解学生需求,让小学生对语文学习具有更加持久的兴趣。

参考文献:

浅谈有效教学的策略论文 第9篇

关键词: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查找低效课堂现象,分析原因寻求对策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查找出我们课堂中常见的低效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对策,探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些策略。

1.开放课堂误区。片面理解课堂教学的自主性与开放性,教师误解了对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放手自主变成了完全放任,教学活动秩序混乱,导致教学的低效,难以达成教学目标。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必须按照课程要求和学生发展需要提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当好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努力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

2. 传授课堂误区。在课堂教学中,还有一部分教师误解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节省时间,完全利用传统的讲授课堂方法,满堂灌输,满堂讲课,试图努力在有限的时间内把书中的知识教给学生,忽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参与,忽略学生知识的生成与能力的发展。有的课堂表面上体现了学生的参与,但 “探究学习活动”只是形式,没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没有让学生充分感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到最后还是由教师将知识生硬地灌给学生。有效教学应当是:学生不仅学到了教师传授的大部分知识,而且学会自己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的技能?。

3.常态课堂的误区。部分教师为了追求教学过程的完美表现而脱离于“常态课堂”,如在公开课、比赛课中,教师在课前预设、预演好了,课堂中学生表面上很活跃,掌握知识好,但在课堂中看不到学生发展性思维形成过程,我们认为常态课应该除去表演课的刻意雕琢、华而不实,应该充分预设,又动态生成,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课堂教学“有效”,把握教材和领会课标是前提

在实施课堂教学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课标要求,才能提出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才能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可能。准确把握教材和领会课标要求,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研读教材,提出合理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因为没有深入研读教材和课标,出现教学目标要求把握不准、课堂教学容量不当、甚至一堂课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组织散乱等现象。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有效的必要条件。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掌握目标、技能达成目标、情感发展目标。

2.有效利用教学资源,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实施课堂教学前的备课过程,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学方法的预设。“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当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目标要求、学生学情、环境条件等因素灵活选择。努力做到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激发兴趣。课堂教学应当不断调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坚持“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二是激励评价。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特意设定一些激励环节、提出激励性问题,同时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肯定评价;三是自主参与。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讲授”法,努力创设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教学中以问题引路,学生自主探究新知,或引发思维、或组织讨论、或实践操作,再辅之以教师的精讲导学,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生成与发展。 三、课堂教学“有效”,学生主体地位是关键

主体性教学是以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前提,让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应当怎样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呢?

1.构建民主的课堂气氛。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平等、和谐的环境,要尊重、善待、信任每一个孩子,这样才会有民主的课堂气氛,才能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及和谐的教学环境,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2.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改革单纯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的教学模式,提供给儿童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因此,教师应当根据教材的基本要求,创造性地用好新教材,尽量让学生自己查找学习资料,坚持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教学,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组织教学。

3.创设情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当提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通过一定的课堂组织形式,不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通过读读写写、问题质疑、合作探究、动手操作、巩固练习等多种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活动。

四、课堂教学“有效”,讲、学、练相结合是保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精讲、善导、精练,努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还要懂得让学生及时练习巩固,保证课堂教学取得实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即做到讲、学、练有机结合。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们的教学方法正在不断地更新,新的教学理念在不断的内化,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越来越成熟。但我们也发现,不少的课堂顾了“讲”、“学”环节的精湛,却常常失去了让学生及时“练”的时机。因此,为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效、高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精简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流程。教学中很多教师非常重视课堂中怎样讲,学生如何学等教学活动过程,练习与巩固环节的时间往往被挤占,教师应将过长的课堂引入、不必要的课堂讨论、不起作用的媒体课件、形式化的课堂拓展等让位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巩固练习,课堂在精彩的师生教学活动的后面,及时安排学生进行合理的、有层次的练习与巩固,教师及时地把握反馈信息,就能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2.锤炼教学语言,使课堂简洁清晰。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准确、清晰、精炼,还要亲切自然,富有童趣,富有情感,具有激励性,避免复杂的提问语言、习惯性的重复语言、慢节奏语速、离题了的故事等,教学语言往往具有习惯性,因此,只有教师刻意改变,不断锤炼,才能使自己的课堂语言越来越精炼。

浅谈有效教学的策略论文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多方位的智能开发转变,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培养揉和在一起,是新课程下英语教学的亮点。针对小学生心理、生理及学习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唱、玩、演等活动形式进行英语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教学策略。

一、多种教法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学生需要掌握的句型很多,每类句型用怎样的方式教授最合适,还需要教师积极思考,把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每个学生的英语水平都有所提高。教师在教课本时,可以适当地对教材进行删除添补,可以把一些内容提前或推后。比如说,在学生刚接触英语时,暂且不要急着让学生去学会什么单词、句子,可以把一些有趣的活动提前。如把“stand up, sit down”这一环节提前,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觉得学英语原来是如此有趣。在实际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中教学方法:表演法。小学生表现欲望很强,在英语课堂上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适时地让学生表演,在表演的同时加深印象,能够使英语课堂事半功倍。比如,在教学hungry、thirsty时,我们就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模仿,带表情说句子:“I am hungry.”(可以做饥饿状);“I am thirsty.”(可以做口渴状)。还可以鼓励学生上讲台当“小老师”,领读句子。游戏法。根据儿童“好动、好玩、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小学英语教学要创造新颖多样、富于启发性、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境和游戏,来唤起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求知欲,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游戏是小学生最乐意接受和参与的活动。比如,学习了有关颜色的单词后,我准备了一些彩色铅笔和其他各种颜色的物品放在一个大盒子里,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来。我说:“Show me a green pencil.”这个学生按听到的从盒子里拿出相应颜色的东西,全班同学说“Yes”或“No”。儿歌说唱法。有一次学习关于颜色的单词,学生很容易混淆。于是,我教了学生这样一首儿歌:“小黑熊,真顽皮,手里拿着大画笔。画片天空是蓝色,blue、blue是蓝色;画朵白云是白色,white、white是白色;画片草地绿油油green、yreen是绿色;画串香蕉是黄色,yellow、yellow是黄色;画个茄子是紫色,purple、purple是紫色;最后拿起黑色笔,black、black是黑色;对着镜子画自己,黑不溜秋不美丽,哭着闹着找mummy。”我也曾让他们根据歌曲的意思自己编动作,学生更是喜欢,有些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动作编得比我还要好。

二、指导学法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活动常开常乐,让学生在规定的课堂教学中做到学有收获,除了学生自身的努力外,另一主要方面就是要求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学习方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者,是主导,教师的任务是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精讲多练、重点突出、中心明确、言简意明、能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学生是受教育者,是主体,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的质量都有赖于教师的教导,教师要让他们“学会学习”,就必须重视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听课、记笔记,指导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复功课,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者,教师的任务是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精讲多练、重点突出、中心明确、言简意明、能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只有将讲授、阅读、听说和练习有机结合巧妙搭配起来,才有利于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做到懂、熟、会,并在课堂上基本解决问题。学生是受教育者,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的质量都有赖于教师的教导,教师要让他们“学会学习”,就必须重视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听课、记笔记,指导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复功课,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介绍一些具体有效的学习方法,启发学生及时总结学习经验,从而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记忆单词。我们可以利用谐音记忆,此外还可引导学生把单词分类记忆,如分音节记忆(com-pu-ter,computer)、同音词(two,to和too)、反义词(tall―short等)、形近词(tomato ,potato 等)、构词法(egg-plant等)。学生通过掌握这些规律,记忆单词会变得轻松很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忆课文。关于课文的记忆,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充分创设会话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从而化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如特殊疑问句: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I?蒺d like some …我在黑板上画了 Food shop,画面是美食节的情景,里面摆着各种各样的食物,回答正确的给他相应的食物。在发展部分还让学生四人小组到别人家做客,说出自己想要的东西。教师与学生就可以展开具体的教学活动,并且绝大部分学生可以根据图示把课文背出来。课后,我会布置学生回去“放电影”――回忆简图和课文内容。这样,学生不用死记硬背,取得很好的效果。找规律。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时进行归纳小结,或通过分析比较,指导学生自己归纳,揭示规律,使知识更加巩固,并为扩展新知识创造条件。如be动词的用法,我会引导学生把该知识点编成小口诀:I是am,you是are, she he it后面is,复数句子都用are。

三、巧制教具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使用精巧有趣的自制教具,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能优化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加快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内化,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的运用教具,能够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效益,减轻学生记忆理解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因而教具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并能起到重要的教学辅助作用。例如,将家里的家具都贴上英语单词,让他们见物即读,见物即想,见物即记。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家里都能讲英语,为进一步学好英语做准备。又如,在学习句型“where are you from?”时,教师可以先制作一些国家的国旗,教会学生这些国旗代表的国家的英语名称,并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些自己知道的国家的国旗这样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了解了各国的国旗,开阔了视野。自制教具有着巨大的优势,它不用像正规教具那样“正规”,可以不拘一格从身边寻找素材来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并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激励他们主动探索、锲而不舍的求知欲望。

浅谈有效教学的策略论文 第11篇

计算机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好坏对学习计算机的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鉴于此,我认为做好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计算机这门课中有很多知识都是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这就要求我们计算机教师多钻研教学方法,在上课时多用易被学生理解的、新鲜有趣的事物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讲授powerpoint2003时,我们可以教给学生怎样插入自选图形,然后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引导他们合理地插入各种各样的图形,并加以修饰,还可以让他们从网上自己搜索一些动画、图标等,插入到自己的演示文稿中,从而创造出各式各样、生动活泼的演示文稿,然后再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将一些富有创意的作品放映给其他同学看,其他同学也可以从中受到一些启发。这样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进行教学,完全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不但不会增加负担,反而有利于教学,他们会学的更轻松、更愉快。

二、精讲多练,作好演示和辅导

课堂教学步骤一般要遵循:讲解——练习——总结。计算机课不同于其它学科,学生接受新知识是听讲和操作的有效组合,学生新知识的掌握是建立在操作熟练的基础上的,没有上机操作,计算机课就形同虚设。作为以学习技能为主的信息技术课程,应坚持精讲多练。教师把主要知识内容讲完后,把课堂的多数时间尽量留给学生操作,这样学生在操作中更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思考,提出的问题也比在理论讲解中要多。

三、合理分配学生的上机时间

计算机课最显著的特点是动手实践能力,传授新知识的时间与学生上机时间的比为一比二。学生通过上机练习,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巩固知识,才能明白知识的内涵,所以必须让学生有充足的上机时间,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掌握。四十分钟的教学结构安排应为:传授新知识为十分钟左右,学生自己掌握新知识练习应为二十分钟(少于二十分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不彻底),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解决学生在练习时出现的各种问题,然后用五、六分钟的时间,总结本堂课的重点、难点及学生操作所出现问题,表扬操作熟练的学生,指出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努力的方向。最后利用剩余的时间布置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和练习。

四、计算机术语比喻化教学

计算机术语是比较抽象的,讲起来比较枯燥,学生难于理解他们的作用,比如: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这是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五大组成部分,它们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运算器是对数据进行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即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并把运算结果存入存储器中。控制器是控制、协调各部件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是计算机的控制指挥中心。存储器是用于存放输入设备送来的数据、程序以及运算器送来的运算结果。输入输出设备是指能够向计算机输入输出各种命令或信息的设备。在了解了各硬件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再用如下语言进行比喻论述:如果把计算机看成一个“加工厂”,那么输入设备就像“采购部”,用来输入原始数据与程序;存储器像“仓库”,用来存放数据、程序和处理

转贴于

结果;运算器像“车间”,用来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输出设备像“销售部”,用来输出各种处理结果;控制器像“生产管理部门”,用来控制各部件按给定的指令进行有条不紊地工作。通过比喻论述,加深学生对各硬件功能的理解与认识,使抽象问题得以形象化。

五、把计算机课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计算机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更要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将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结合起来,通过信息技术来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比如:黑板报设计,可以让学生通过电脑来设计黑板报内容,学生要制作一张漂亮的黑板报版面,就需要掌握word文字的输入、设置与排版,还需学会到网上下载图片等信息,这样通过与生活实践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

六、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要求学生具有创新能力。我们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教学中的创造教育的因素,大胆地让学生自由发挥,挖掘其潜在的创造因子,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提高。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生学习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动机,这样思维活动得以启动运行,获得信息,检验信息,使自己的知识水平由量变到质变,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因此计算机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

2.灵活结合教材,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计算机课程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大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有效教学的策略论文 第12篇

(一)开展趣味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它的主旨是寓教于乐,通过喻趣、例趣等内容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其表现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可以是经典故事的引入,或者是以正能量歌曲开篇。这样,既能够让学生了解了典故,学到了知识,又引入了课题,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实践表示,以这种循序渐进引入主体的教学方式比单纯灌输理论要好很多,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是十分有效的。

(二)多样化课堂教学,丰富案例教学

多样化的政治教学可以在模式上加以变通,开展一些演讲、舞台剧等形式,让正处在花样年华的初中生能够尽情绽放自己,让他们情感在交流与碰撞中得到升华。以多样化教学为宗旨,其目的也是为了营造一个轻松的授课环境,让知识更容易进入学生脑海中。丰富的教学案例主要表现在引经据典,教师要根据所讲述的内容为学生带来恰当的、有寓意的案例。比如,在让学生理解“人生当自强”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谈一下对自强的认识与理解,也可以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学习交流探讨。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从情感层面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初中政治教学内容中包含祖国建设成就、激励和催人奋进的相关知识。这些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除了情感教育,还有思想政治工作的正能量。这些也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学习的优秀材料。同时,这些素材对初中学生的激励是积极有效的。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充分把握学生的这种心理,将情感教学融入到课堂中,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不同的故事带给人的情感是不同的,比如提到坚强,可以用到张海迪“为坚强而喝彩”的故事进行启发教育,以引导为主,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又如,在学习有关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幻灯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伟大祖国取得的成就,如空间技术、武器装备、建筑文化、医学领域等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这种途径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辉煌灿烂的人文历史精神陶冶每个学生的情操,让每个学生的心灵受到洗礼,灵魂得到荡涤,达到用理论知识教学生,用文化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二、如何切实有效提升政治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情境模式,活跃课堂氛围

要通过积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热情。通过创设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并通过游戏的体验,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政治教学质量。具体分析,政治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学会将政治事件改变为故事,要求学生以不同角色来把政治事件的过程演绎出来。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政治事件、政治观点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改变以往对学习政治的消极态度。

(2)在情境创设过程中应当加上正确的引导,避免影响学生的自主创造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避免用“参考答案”的形式限制学生的思考与发挥。

(二)加强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热情

将情感教育渗透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是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我们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1)以科学选题为突破口,在教学过程中,以情感教育为主线,找到学生最感动、最佩服的内容,以此作为正面教育素材,这会让学生的感情得到很大升华,从而喜欢上思想政治课。

(2)配合大纲教学,并融入民族精神,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爱国情怀是在成长中潜移默化形成的,能够与学生产生共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热情。

(三)切入生活,实现品德教育

调查表明,很多初中生对政治课程不重视的原因在于政治教学缺少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以为课程不重要。而且,过多的死记硬背知识又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教师应该积极做好以下工作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

(1)在教学过程中,务必将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政治离不开生活,生活需要政治。

(2)开展一些与思想政治或者是品德教育有关的实践。实践是数据的检验,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政治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养成自主学习的高习惯,从而使思想政治课堂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四)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全面优化教学内容

首先,教师应该脱离教材束缚,发挥自己的才智,将课程内容做好延展,使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学习政治的重要性。其次,教师应注重利用多媒体资源以及网上资料,在课程进行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让课堂教学模式活泼多样,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可将《焦点访谈》栏目的视频资料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最后,教师在课堂上应当积极将社会热点与学生分享,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政治知识,更愿意在生活中运用政治知识。

(五)积极自主学习,全面提高素质

浅谈有效教学的策略论文 第13篇

关键词: 数学; 课堂; 策略

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在如火如荼的课改大潮,在风起云涌的校本研修热浪中,“互动”这个词,对于我们战斗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们,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它并不陌生。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在教学过程中建立积极、适宜、和谐的师生互动,以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以回归生活世界为主旋律的数学新课程,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渴求有效的师生互动,以促成数学的新文化运动。数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构建,而且也有利于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有利于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教学的互动,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的习惯。要想学生拥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必须要了解学生喜欢倾听老师声音和语言的风格、类型。诚然,每个教师的语音风格和语言类型不尽相同。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观察本班级学生的听课喜好,调适自己的语音特点,来激发学生对倾听的兴趣。因为良好的倾听习惯和学生的主观的愿望有很大的关系。根据教育心理学专家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随着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的变化,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们对于倾听内容的喜好也不相同。低年级的孩子们喜欢简单的,富有韵律的动态的重复语言的文学作品;高年级的孩子们喜欢富有逻辑性的文学作品,它们更多的关注的是事物内在的联系,而且喜欢模仿成人说话。中年级的孩子们他们既需要逻辑性同时也需要故事的情景性作为依托,他们往往不能分清艺术和现实的区别。所以老师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喜好来选用不同的语调,这样,互动的进程会更自然,互动的效果会更好。

其次,教师要根据自己执教的学生年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具。教师可以经常自制一些教具来能激发小学生倾听的兴趣,这样才能保证有效互动的产生。因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因此在课堂上老师要指导学生利用教具、学具进行拼拼拆拆,比比分分,看看议议。通过学生的亲身动手操作,帮他们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学习效果。例如我在教学生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我是这样做的:首先放手让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来拼一拼,并以小组为单位,拼成怎样的图形,要做好记录。结果学生饶有兴趣,有的把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把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再通过观察综合得出一般的结论:三角面积等于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这样的互动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再次,教师要注意课堂互动活动问题的设置,力求使设置的问题做到“巧、精、趣”。我们都有同感:数学课的师生互动,其实就是一种思维交流的过程。所以互动的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还需在教学过程中逐渐的去探索、发现。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这节课中,就设计了这样一个互动的学习过程,老师问:“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并且知道三角形根据角的不同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现在你能猜出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形吗?”这时,教师呈现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大部分被挡住,只露出一个角。有的学生说:“我猜是锐角三角形,因为我看到了一个锐角,我猜另两个也许是锐角。”有的学生说:“我猜是钝角三角形,我看到的虽然是锐角,另外两个可能一个是锐角,三个是钝角。”学生争执不休,各抒己见。明显学生对这个互动环节兴趣盎然,参与的积极性相当高。因为利用“猜一猜”这样的情境活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说出是什么三角形,还要说明理由。这一过程无疑是加深了对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特征的认识,这样的师生互动才是真正有效的。

还有,教师要相信、尊重每一位学生。在互动教学中,师生要形成一种互相尊重、互相鼓励的课堂氛围,学生能够在一种轻松的状态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释放自己的潜能来实现自我价值。

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全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评价结果。教师要把在学生全方位的参与学习互动的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思考问题的方法、策略,应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调控、分享、评价、引领。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搭建互动平台,扎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小学生在无拘无束的争论当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为课堂注入生机活力,真正为活动课堂教学这只金凤凰插上腾飞的翅膀。

浅谈有效教学的策略论文 第14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

课堂教学,讲究的是教学方法,重要的是还应讲究策略。培养_创新_的教学策略应在整个课堂教学格局中得到足够的重视,要把创新意识渗透到教学设计的全过程中,要真正使课堂教学能够培养创新能力,摒弃_以知识为核心_的教育价值观,树立创新教育的思想与价值取向,把培养创新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和行动指南,并紧紧围绕这一_核心_来制定、选择教学策略和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一、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学基本规律提出的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它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为准则。包括人道性原则、个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创造性原则、民主性原则。那么,培养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对教学原则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课堂教学,可以重视和贯彻以下教学原则:

1、主体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在课堂教学法中,创新教育观认为,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才是教学活动中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教师的_教_是为学生的_学_服务的,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正确理解主体很重要,主体不是只是说跟着学生转,以学生的意志为转移,而是以针对学生学习的现场去激励他们,与教师的教态融为一体,使得整堂课教师富有教的激情,学生应有学的激情,大家一起进入角色,进入知识的海洋里探密。

2、启发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有效的启发、引导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废止_注入式_教学,实行启发教学法是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虽然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但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却不是凭空产生的,这非常需要通过教师创造各种外部因素,诱发蕴藏在学生内心深处的主动意识与积极性。通过教师有的放矢的辅导,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以克服他们事事都要依赖教师的惰性心理,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3、激励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实施以激励为主要目的的学习评价方式,时刻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性,增强学生的上进心和自信心,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认知水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学习评价的有效策略,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不用具有伤害性的语言或十分生硬的态度进行直接的否定性评价,而是通过适当的引导、启发来鼓舞和鞭策学生,以利于强化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积极性。

4、挑战性原则。创造心理学的观点认为,挑战意识与冒险精神是创新的孪生兄弟。一个没有挑战意识与冒险精神的人,其创新能力肯定比较差。因此,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刻意培养和鼓励三种挑战意识:一是提倡学生向教师挑战,鼓励学生向教师质问难,允许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二是提倡学生向课本挑战,鼓励学生提出与课本不同的见解;三是提倡学生向权威挑战,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否定权威的观点、结论。二、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所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课堂教学,必须努力实践以下几方面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创新教育能力的充分发挥,保证新教育目标的实现。

1、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造心理学的观点认为,民主、自由、和谐、安全良好的精神环境,是创新素质成长不可缺的主要因素。因为只有在民主、平等氛围当中,才会有人格的自由与舒展,才会有创造性思维的活跃与激荡,进而才会有创新潜能的迸发。现代人才学的研究发现,那些卓有成就的杰出人才,都和青少年时期享有民主、宽松的成长环境有关。可以说,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就是在营造一个生长和孕育创新能力的温床。

2、重视学科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最有效途径应该是向学生展示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在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创新思维方法的启迪,受到科学思维的熏陶,感悟到创新思维的技巧,从而最大限度地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样不仅学科知识得到了深化,更重要的是培养出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3、开展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创造学习能力

创造性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是打开知识宝殿大门的金钥匙,有了它,人们就可以自主地、不断地充实和更新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为开展创新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单纯灌输知识和培养模仿能力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4、加强非智力因素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个性

所谓非智力因素,就是有利于人们进行各种活动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心理活动的总称,它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个性等因素。创造心理学的观点认为,与智力相比,创造力受兴趣、爱好、情绪、意志、动机等意向的制约更大。因此,在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就肯定会事倍功半。

5、增强知识的相关性,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专业知识每门学科不仅有自身的纵向相关性,并且具有与同专业、其它专业学科的横向相关性,因而要求教师具有全面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将这些知识结构体系渗透到课堂中,使学生觉得有一个很大的知识库,自己的学识有如此贪乏,从而去激励他们学。另外,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不断地培养出学生奇思妙想的思维能力

浅谈有效教学的策略论文 第15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展开教材知识讲授的主要阵地,成为素质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效率(即在课堂学习中学习到的知识内容、学习方法以及收获感想等)。初中地理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找到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习成为爱好,使地理成为学生最喜爱的科目,学生才能学好地理,学会地理。

一、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分析

初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逐渐从经验型向理论型阶段蔓延发展,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记忆能力较之以往也显著提高,从这一方面来看,这些心理特征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抽象记忆,教师应该紧紧把握住学生思维活跃、积极爱表现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及运用合作学习、参与学习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和整体素质得到充分发展。学生心理除了这些有益于学习的方面还有一些不好的难以控制的方面,例如,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分散不集中、课堂碎碎念、学生水平不均衡、课堂秩序杂乱,还有青春期叛逆心理等各种不良因素的干扰使得初中地理教学具有难度,这就要求广大初中地理教师要有耐心、恒心、爱心,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做到不偏心、不烦心。

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1.合理利用教具教学,展现教学直观性

直观性原则是教育原则的基本原则之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利用教学用具,不仅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的直观性原则,而且还给地理教学中抽象的知识点提供了形象合理展示的平台。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具不仅可以将五湖四海以及祖国的旖旎风光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学习新课程之前就对地理学科充满好奇,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在学习过程中将各种地形地貌罗列整齐,使课本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学习效率显著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授新课程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地形和河流》时,多媒体教具在教学过程中占有中流砥柱的地位,新课伊始,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样也适用于这一学期从一个大洲的角度来分析研究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状况,通过展示东、西两个半球七大洲、四大洋的图片使学生说出名称和地理位置,做到对上学期学习内容的简单回顾。之后再点数一个洲――亚洲的范围图,由大及小,由远及近,循序渐进,使学生一步步被带入地理新课程的学习之中,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2.引入生活案例,展现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性

初中地理既介绍祖国的美好江山,地球的丰富物产,又在展现地球现状的同时发现目前存在的严重问题,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解联系学生平时所看、所听、所思,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认识自己所居住环境的同时做到懂得爱护环境、知道保护我们共同家园的重大责任和使命。

在讲授《水资源》这一节内容时,通过给学生展示我国的水资源分布图,介绍我国的水资源储备量,以及淡水可用资源人均占有量和在全世界的排名等数据,引发学生对珍惜水资源,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的讨论,使学生了解到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的地理现状,使学生认识到南水北调的意义,激起学生对国家大事的关注。这些生活性较强的案例体现在初中地理课本上本不足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但是只要教师重视,再通过课堂形式加以讲解引导,相信学生定能在生活点滴小事中体会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只有带着解决实际问题的心去学习才是活的学习,学习掌握的才是活的知识。

初中地理作为初中课程教学的基础学科,在初中基础学科教学中处于十分弱势的地位,主要原因除了教师不够重视,将其作为小科目对待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初中地理教师找不到合理有效的途径来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技术研究课题下的初中地理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需要广大地理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计出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浅谈有效教学的策略论文 第16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堂情境 自主学习 心理学策略

一、注重入门引导,激起初学者的兴趣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说,人们开始涉入一种完全陌生的语言环境时,无不怀着两种心态:好奇和畏惧。好奇可带来兴趣、希望和成功,而畏惧则可带来退缩、失望和失败。初学英语者当然不例外,他们带着诸多的好奇在刚接触英语时,会特别认真地听课,似乎迫切想知道英语到底是什么模样,但很多的英语初学者主要通过课堂来获取知识,而课外又没有相应的语言环境,担心学不好英语往往困扰着很多初学者。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入门引导作用将是不言而喻的。

入门阶段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重要的一环。就笔者教学实践来看,入门引导的核心是建立在对事物产生极大兴趣的基础上,教师只有持续不断地唤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才能将学生导入缤纷的英语世界。因此教师在针对初学英语者的引导上要多下功夫,创造活泼有趣的教学情景,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提供丰富多彩的练习形式等等。这些都有助于激发初学者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但如果不能保持,将会前功尽弃。

二、确立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

让初学者获得成功体验,让暂时性的兴趣得以保持,成为持久的学习动力,确立学习目标并使之实现,是教学的重要措施之一。学习目标是学生面临的学习任务,要求他们尽可能地掌握某些新知识,以通过努力求得学业上的进步。学习目标的确定自然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在对学习任务本身的兴趣和对所学知识的发展价值的关心上,学生在为发展而投入学习活动之前,无须顾虑自己的能力水平是否比别人高,也不必在乎显露无知的风险,相反会将之看作是消除无知,提高能力的机会。为了自身的发展,学生常会以跃跃欲试的态度去掌握那些他们不会或不敢确信是否能做的事情,易产生寻求挑战的学习倾向。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学习动机自然集中于学习任务本身,尤其是在他们意识到自己在学识上还存在不足或缺陷时,他们更会做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事积极地投入学习,取得进步。但由于学生们先天素质各不相同,个性心理又有差异,尤其是初中生身心还处于发展阶段,在学习效果上必然不同。作为教师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引导他们确立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努力获得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体验,激励他们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

三、创设自然的课堂环境,保持学习英语的热情

学习目标的实现,需要内在动力的激发和外在环境的支持,而这一切针对初学者来说都基于学习英语持久的热情之上。心理学研究表明,热情是一种强有力的、稳定而深刻的情感。大凡在学业上取得较大成效的学生都是与他们对学习活动的满腔热情分不开的,而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起来的,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境学习、思考并获得知识,这利于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坚定学习意志,进而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从而把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在心理需要调动起来,激发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产生丰富的情感,进而热爱学习,追求更大的进步。

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初学者自主学习的能力

外在轻松课堂教学的创设,注重的是激发学习者的内在激情,但教学的落脚点和最高目标应该在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有道是:“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即如何去发现、收集、加工信息,如何去观察、记忆、想象、思维和注意,即独立地、主动地学习,这有利于学生今后的“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持续性发展。教师如何达到上述目标,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教师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应该延伸教学内涵,将教学目的扩充到课堂之外,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习笔记展评之类的活动,使学生意识到学习不仅是记忆的练习,也是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过程,帮助他们培养仔细、踏实的良好学习习惯。再次,通过阅读课让学生了解阅读规律,掌握阅读方法,并加以具体运用。另外,每次考试后及时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活动的进展情况,帮助学生及时发现、纠正错误,调整学习进度,正确地评价自己的学习,使用合适的学习策略来完成学习任务。以上几个方面教师都值得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这方面着手认真思考,总结经验,从而搞好初学者英语教学。

综上所述,初中英语教学应以创设语言环境为手段,以学生主体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让课堂成为初学英语的乐园,提高英语素质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浅谈有效教学的策略论文 第17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生动性 策略

德育教育是在各个年龄段学生中的教育重点,尤其是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课程更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要部分。但是现如今的多数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课程过于理论刻板,教学模式过于封闭,完全将思想品德教育与社会生活实践割裂开,缺乏课程理论与生活实践的有效结合。由此引发我们对于提升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探索和思考。那么初中思想品德课究竟要如何实现生活化教学呢?对此笔者浅谈以下几点看法。

1 课堂教学中导入生活

常言道:“知识来源于生活。”要想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就必须要将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要善于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与事例入手,唤起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来提取有效信息,进而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掌握与内化。综观现在的思想品德课教材,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与生活的关系更为密切,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为广大教师与学生预留了更大的操作空间。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深入研究教材,要吃透教材,要将整个教材融入于头脑之中。其次要全面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生活,以学生的视野来观察周边的生活。这样一来,才能在教材与生活之中找准最佳结合点,为学生构建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政治课堂。

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颖巧妙,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的教学更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导入索然无味,学生厌学情绪滋生,又怎么可能会对后面的学习感兴趣呢?采用生活化的导入,可以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画面与场景来拉近教与学的距离,增强教学的亲切感与亲密度,将学生对学习的关注转移到对所学知识的关注上来。比如,在教学初三政治“三个代表”思想的时候,整个班级都无所适从。可以肯定的是,学生平时显然从不关心新闻关心政治。他们回答的问题令人苦笑不得,竟然冒出三代领导人的名字,当然被我一一否定了,于是我问了第二个问题:“三代表”究竟是谁代表?在这样两个问题下,学生开始自习教材内容,弄懂科学的定义,寓教于乐,真正使思想政治课成为最具吸引力的课程。此外,教师也可以运用生活中常有的幽默笑话、漫画等形式结合思想政治的教材进行串编。

2 进行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创设

生活是初中学生实现品德修养和自身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其获得力量的重要源泉。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全真化地模拟生活场景的手段,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可感,降低学习难度,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进一步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与体验意识,将学生内在的情感积淀激发出来,有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达到“明理、启思、慎行、悟德”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目标。例如,教学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的《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时,为了突出“尊重生命”的教学主题,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富有生活气息的课本剧创作:小明一家到野外郊游。在郊游过程中,小明发现有很多的游客随意采摘、折损路边的植物。中午,小明一家到餐厅用餐,发现很多野生动物成了餐厅的“招牌菜”,游客们津津有味地品尝着用野生动物做成的菜肴……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进一步深化教学主题。通过这种生活化场景的设置与再现,学生感应到学习的乐趣,不再会觉得思想品德课堂如此枯燥无味。

3 师生互动促进教学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