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导结业论文500字(通用17篇)

投稿:小范

就业指导结业论文500字 第1篇

摘要: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联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发奋。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原因;对策

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如今这种优越感几尽消失,应对就业却眉头紧皱。以20xx—20xx年大学生就业状况为例,20xx年中国大学毕业生30%没有找到工作,就是有120多万大学生在离校时还没有就业,20xx年有100万左右毕业生未实现就业,加以中国数以万计的民工和下岗再就业人员,即便政府每年带给900万的就业机会,还是不能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前途不容乐观。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

首先,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超多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中国现有人口近13亿,人口基数大,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全国劳动力资源由20世纪90年代前五年的平均新增1250万人预计到1996—20xx年平均新增1450万人,未来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增长每年能够建立两个海南省,这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必须影响。”出现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难局面。

其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20xx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45万,20xx年212万,2004年到达280万,2005年将超过300万,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

第三,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带给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在西部地区,却存在超多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2、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当代大学生就业状态研究’课题组在《中国教育报》上公布了他们的调查,大学生目前的择业观念,在单位的选取上:选取科研结构、党政群体、中外企业占总人数的63%,而选取乡镇企业、大中学校、群众企业的,只有7%,在地区的选取上,选取大城市的有,而选取小城镇、农村、老少边地区三项仅有5%。”其次,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潜质差,难以贴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潜质,加之语言表达潜质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

3、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很多用人单位也不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另外,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存在着重学历而轻视实践的倾向。

4、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利于大学生就业。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落后,没有市场意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所学专业不贴合市场需求,出现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此外,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就业工作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工作往往毕业前才进行,就业指导仅仅是一种职业说,而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脱离实际的泛泛而谈。“调查显示,十分需要职业指导的大学毕业生对本校就业指导机构的了解程度多寡不一,其中十分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只有1/3的人,有10%的人根本不知道学校有这样的机构。”这说明大学职业指导工作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5、社会壁垒,就业市场分割的现实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近年来,毕业生自主择业已成主流,然而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绊脚石。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都有“非本市户口免谈”的痛苦经历,由于没有用人单位所在地户口,使大学生与许多好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

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是有多种因素造成的,要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务必调动多种力量,做出多方发奋。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1、大学生自身作出调整和发奋。其一,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小城市、乡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业、私企业等还存在超多的用人要求;大学生还应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还能够将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区锻炼成才;逐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取策略,从现实出发选取自己的求职道路。其二,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潜质、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其三,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在必须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带给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2、高校的改革。其一,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招生,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并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其二,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其三,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对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用心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老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其四,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学校内部调整自身教学资料和教学方法,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潜质的培养模式,开设具有专业特点,实践性强的课程,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关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政府部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首先,制定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各级政府要从规范就业市场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还应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规范就业市场。其次,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国家应采取必要的宏观调供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经济手段来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鼓励大学生投身西部,在西部地区安家落户。还应看到中国基层人才匮乏,存有超多的用人需求,国家也应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大学生投身基层实现就业,锻炼成才。另外,政府还应建立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毕业生是中国宝贵的人力资源,毕业生失业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浪费。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应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将未就业的大学生和失业的大学生纳入到社会失业人员的范畴,并给予相应的救济。这样既能够维护社会的稳定,又体现了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同时,针对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的实际,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培训班,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失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坚信通过大学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发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必须能够妥善解决,高校毕业生必须实现充分就业。高校毕业生作为中国巨大人口和庞大劳动力队伍中一支活跃的生产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必须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就业指导结业论文500字 第2篇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逐步实现智能化的发展,这种环境背景下,要想获得好的就业,就需要加强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明确新形势下大学生群体的变化情况,了解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不足,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调整与改进,给予大学生科学的指导与帮助,使其能够明确自我发展的方向以及目标,能够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绽放光彩。本文就对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进行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

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对策

一、引言

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其实就是政府的人力资源保障部门以及下属的人才市场、高校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等对高校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传统的就业指导方法存在着同质化的、程序化的特点,当前就业市场逐渐实现信息化,并日趋完善,在这种新形势下,传统的就业指导方法是无法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群体的就业需要的。所以需要一种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群体特点的就业指导方法,使就业指导的内容更加丰富,涉及的单位更广,发挥的作用更大。

二、移动互联时代对大学生群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机遇。学生生活层面。大学生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主要群体,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都会使用到互联网,比如学生之间的日常休闲娱乐、出行订票、网上订餐等,[1]使用互联网能够使其生活更加便利。同时互联网的应用也使得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发生转变,这种变化是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可的,而且在大学生的影响和带动下,其他群体也开始应用互联网,使其应用更加广泛,为人们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学生思维模式层面。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高校学生的思想意识以及行为等也逐渐开放,相比于上一辈,他们的思想认识更加新奇,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于问题的看待和处理方法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其思维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此外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变化也涉及他们的职业观念,学生在就业时自我认识比较强,他们知道只有强化自己的素质水平以及实践技能才能够被社会所接纳,[2]才能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找到好的、合适的工作岗位。对于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需要高校就业指导的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审视,对其就业指导的内容以及方法进行科学的调整与设计,了解学生的就业指导需要,并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进行就业指导。知识获取渠道层面。移动互联网时代,知识获取的方式逐渐发生变化,并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依旧是阅读,新媒体时代,阅读逐渐发生成为立体化的阅读方式。[3]新媒体时代,阅读注重将文本和读者作为中心,传统的阅读方式注重的是传统媒体对于信息的采集与发布,新媒体时代注重的是读者参与到阅读中,并实现良好的互动,实现参与性的阅读。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阅读是一种“浅阅读”。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量逐渐增多,大学生要想在更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一般不会深入的阅读,只是浏览性的阅读。“浅阅读”通常是由于学生的兴趣引起的,学生更加注重的是感官上的享受,对于阅读的实际效果以及知识性内容并不重视。此外,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知识获取的方式还呈现出“杂阅读”的现象,[4]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网络化的阅读速度逐渐加快,具有一定的跳跃性,并且网络上的阅读不会受到时间以及空间的局限,使得读者阅读的内容比较宽泛,甚至出现一些低俗的阅读内容,影响读者的阅读品味。总而言之,大学生的知识获取方式的变化也使得就业指导工作遇到了一定的挑战。第二,挑战。移动互联网时代也给大学生群体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容易出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崇洋媚外等不良的思潮。集体主义淡薄,个人自由主义泛滥。此外网络上还有很多不良的黄色信息以及扰乱政治经济的黑色信息,使得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倾向出现偏差。

三、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分析

第一,指导模式缺乏创新。通常来讲,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方式主要是就业信息的获取、面试指导、人才招聘会以及就业报告会等。[5]就业信息的获取就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线上、线下等多样化的方法获得就业求知的信息。面试指导就是为大学生模拟真实的面试场景指导学生的面试行为。人才招聘会就是邀请企业到学生举办招聘会。就业报告会是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召开与就业有关的专题报告会。这些方法都是传统的就业指导形式,这些方法虽然对于学生的就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就是活动的指导者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不足,学生在就业指导中处于被动地位。而且传统的就业指导缺少人性化的理念,在指导过程中缺少针对性,千篇一律,不能满足时代发展对就业指导提出的要求。第二,指导内容过于单调。对国家的就业政策进行解读、提高学生的面试以及信息获取能力是目前高校就业指导的主要内容。高校会为学生讲解国家以及地方的出台的大学生就业政策、落户政策等,为靠公务员、村官以及事业单位的学生梳理流程。[6]此外还有对学生进行简历制作、面试着装以及沟通等内容指导。这些就业指导内容只能解决就业过程中的一部分内容,不能从根本上为学生解决就业问题,也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对就业方向。移动互联网时代,就业指导内容应更加宽泛,传统的就业指导流程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而且新时代学生在就业时不再一味地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他们想自主创业、出国深造等,如果就业指导内容依旧局限于考试上的指导,会使指导效果受到严重的影响。第三,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团队。高校就业指导人员是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就业指导人员的能力水平将对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产生直接性的影响。近些年来,高校加强对辅导员依旧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教师队伍的理论以及实践能力在不断提升,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目前教师队伍达到的能力水平还不够。现阶段,高校就业指导人员的知识结构更新缓慢,而且比较单一,简单的培训一下辅导员之后,其就变成了就业指导人员,这种能力水平的教师是不能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就业指导的实际需求的。需要指导教师能够科学的、充分的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研究。

四、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第一,创新就业指导方法。新时期,为达到理想的就业指导目标,实现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必须创新现有的就业指导模式,其中“第三屏”就业指导方法称为正确之选。“第三屏”与电视屏幕、电脑屏幕有区别的,将手机作为主要代表的“第三屏”,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第三屏”已经成为信息的重要载体,[7]也是大学生进行信息沟通交流的主要手段。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第三屏”的积极作用,将就业指导与互联网相结合,促进就业指导的有效性,能够对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以及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准确性的指导。同时将手机作为主要的载体,在就业指导中进行“第三屏”信息化建设,实现就业指导的微信、微博等软件平台的建设,这样学生能够通过手机会当前的就业形势、相关数据等信息进行及时了解,能够对就业理性地对待,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以及目标,为就业做好准备。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应努力实现“第三屏”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就业指导的水平,使就业指导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第二,丰富就业指导内容。新形势下,要对大学生的就业进行科学的指导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就业指导内容,这是需要做的首要工作。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更加青睐于不受时空限制的信息传播方式,愿意从手机中获得丰富、趣味性的信息,喜欢碎片式的信息获取和阅读方式。[8]对于大学生的这一特点,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应加强内容的丰富与更新,不能只是单纯的对国家的就业政策、现状以及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大学横村官的考试流程等进行讲解,这些枯燥的内容与时代发展是不相适应的。新时期,学生更愿意听到的是高校对于未来就业以及行业发展趋势和前景。第三,重视就业指导团队建设。加强就业指导团队建设,强化其能力水平。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主要包括对移动互联网的认识、对网络信息的判断能力、使用互联网的技术水平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传播能力等。大学生就业指导人员是否具备这些能力对于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就需要努力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能力水平,积极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高校应加强就业指导中心教师的培训,使其更好的了解、参与和使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让他们使用微信、微博,努力接受新鲜事物,学习新知识,结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对就业指导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线上以及线下的求职招聘,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实现高效的就业指导。

五、结束语

当前移动互联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其应用范围也逐渐广泛,对传统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移动互联时代下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优化和调整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大学生的发展与进步。为此高校应明确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的特点,加强“第三屏”信息化建设,丰富和更新就业指导的方式与内容,全面提升就业指导教师的能力水平,使得传统的就业指导不足得到弥补,使大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失业情况等有全面的认识与了解,明确自我的发展方向,为今后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亮、大数据时代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研究[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6):60—62、

[2]陈璐、互联网思维下的“90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创新[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04):36—40、

[3]贾杏、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新举措[J]、当代职业教育,2015(07):102—105、

[4]薛泉祥、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5(33):74—76、

[5]刘陈姣、移动互联时代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对策探索[J]、亚太教育,2016(08):31—32、

[6]薛超,王志涛、移动互联在高校就业服务中的应用初探[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6(03):89—91、

[7]张涓、移动互联时代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对策探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05):139—140、

[8]张海燕、利用微信平台开展高校就业服务指导工作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10):77—79、

就业指导结业论文500字 第3篇

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产业化发展,高校的办学方法、社会职责、学科定位等都亟待改变与完善。时至今日,毕业生就业率已经成为衡量一所普通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以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难为着眼点,从更新办学思路、构建和谐校园、加强就业指导和教育等方面,浅析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

学生就业办学思路、教育自主创业

引言

从1998年的高校“并轨”、扩大招生开始,能够说我国高等教育迈入了空前的跨越式发展阶段。高等教育产业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随之而来的,是对于高校的评价之中,大学生就业率成为一项重要的指标。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前我国宏观就业形势趋紧。有关调查显示,目前的经济形势变化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已产生相当程度的不利影响,在毕业生总量持续增加、需求相对缩减的状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那么作为一所普通高校,就应如何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本文试从几个方应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论述。

1、更新办学思路求发展

准确定位办学思路已经成为各个普通高校办学的重要指导思想。要坚持“教育为社会服务”、“办学适应社会需求”、“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实现专业设置由追求扩大招生效果到适应社会需求的根本转变,明确以行业、专业为基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拓宽专业口径为主线,以同类专业转向为补充,全面、协调的发展思路,平衡供求关联,实现健康发展完成办学以就业为导向的舆论阶段向办学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质阶段的转变,构成传道与育人的结合,课程设置与技能考核标准同步,学生管理、教学质量与就业管理并重,学生思想教育与就业教育接轨的良好格局。

2、统筹兼顾,构建和谐校园

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至上而下的齐心协力,更需要部门间的支持、配合与默契。坚持以人为本,重点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我们用这个核心来统一思想,实现各项措施的相辅相成,围绕中心工作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就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发展中各项工作的相互关联。我们要认识到把社会调查、研究与专业设置、专业发展方向结合起来,提高办学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把专业评估与专业建设及调整结合起来,提高专业设置及办学规模的科学性把新生人学教育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结合起来,明确学生的奋斗目标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职业教育结合起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含金量把学生日常管理与就业教育结合起来,促进学风校风的建设。

3、指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如今,每年的大学生就业工作都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牵动着大众的神经。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性的话题。其实,在我国经济蓬勃发展、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这天,大学生就业难,只是一个相对而暂时的难题。对广大高校学子而言,与其怨天尤人,不如摆正求职心态,以用心向上的态度应对就业。“自主择业、双向选取”为大学生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制度环境,这个环境既蕴含着参与竞争的无限机遇,也意味着大学生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来自就业环境的挑战;既意味着个人拥有选取工作的主动权,也意味着要承担相应的职责和风险。大学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应当明白择业的首要因素不是高收入、高地位,而是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的最佳结合。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些,把就业当作职业发展历程的起点,不好过分计较短期内的利益得失,不好与别人盲目攀比。

4、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潜质

加强大学毕业生就业潜质建设,不断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层次和就业率,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学生、家庭等各方面的发奋和参与,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潜质。应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合理调整专业,不断增强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第二,坚持特色育人,着力提升人才培养对社会需要的适应性;第三,强化就业指导,全面增强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5、鼓励学生勇于自主创业

为发奋促进大学生创业,有必要从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促进就业的高度入手,发奋培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创业的良好环境。高校能够透过一些成功案例的示范作用,加强创业培训与创业指导等措施,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潜质与创业知识,不断促进大学生创业。

6、建立培养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人员队伍是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

做好就业指导工作,除了设置独立就业指导机构之外,还应建立培养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人员队伍。所谓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应由一批具有学科前沿理论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组成。这种模式的用心作用在于:一方面,选拔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能准确把握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另一方面,能不断依托科研来系统总结就业经验,进一步指导学生实践,使学生就业指导实践更全面、更系统,最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互动。

7、重视和加强心理咨询与服务机构在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大学生处于青年期,这是人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正处于成型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他们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情绪也不稳定,在面临就业等一系列困难和挫折时,心理的冲突和矛盾便会发生,从而产生迷惘、烦躁、紧张、忧虑等不良心理现象,造成心理失衡。心理咨询服务机构是心理障碍毕业生求职就业的有效指导者。对于在求职过程中出现心理问题的毕业生而言,心理咨询服务机构是他们倾诉郁闷的地方,从事心理咨询服务的老师是他们的倾诉对象。具有熟练心理辅导技巧和就业指导知识的心理教师可根据毕业生求职的身心感受,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和就业指导,帮忙他们克服不良心理因素影响,使他们坚定信心,再鼓勇气,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用心参与竞争竞聘,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8、开展就业拓展教育

就业拓展教育就是依托就业工作在全体学生中开展系列就业教育,我们能够透过检验就业拓展教育的效果来评估就业工作的效果,这对发挥就业工作潜能,引导和推动学风建设具有重要好处。普通高校能够透过就业工作建立学生实训中心等机构,为学生带给优质资源,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潜质。同时建立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保证学生的就业,带给提前一年熟悉岗位的平台;依托校内外讲座团、网络课堂、企业人力资源服务等资源为学生带给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增强学生职业规划的主动性,对学风建设构成有力支撑;就业拓展教育能够成为丰富学风建设的载体,提升工作的有效性;就业拓展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信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9、桥梁和纽带作用

由于党员毕业生通常都能较早落实就业单位,他们有更多的精力来协助老师开展就业工作。一方面,充分发挥毕业生党员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每个党员对口几位就业弱势的同学,及时了解就业困难学生的求职意向和求职心理,带给就业信息并解决思想困惑。另一方面,由于四年级学生大多数都处在离校实习阶段,学校与学生的沟通不通畅,此时学生党员便充当班级的就业联络员,利用网络等信息平台将学校的就业信息有针对性的发布给到需要的同学。

总之,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上的定位,对学生的就业具有直接决定性影响,学生能否就业关联学校的生存力和发展力,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对学生顺利就业具有用心作用。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把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任务之一_报告再次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求“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具有深远愈义。大学生就业问题关乎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和谐,个人的发展,随着高校扩招,全国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就业工作应本着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实现全体学生的顺利就业。在用心采取有效措施的基础上,稳步推进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就业工作。

就业指导结业论文500字 第4篇

摘要: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联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发奋。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原因;对策

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如今这种优越感几尽消失,应对就业却眉头紧皱。以2006—2007年大学生就业状况为例,2006年中国大学毕业生30%没有找到工作,就是有120多万大学生在离校时还没有就业,2007年有100万左右毕业生未实现就业,加以中国数以万计的民工和下岗再就业人员,即便政府每年带给900万的就业机会,还是不能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前途不容乐观。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

首先,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超多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中国现有人口近13亿,人口基数大,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全国劳动力资源由20世纪90年代前五年的平均新增1250万人预计到1996—2010年平均新增1450万人,未来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增长每年能够建立两个海南省,这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必须影响。”[1]出现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难局面。

其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到达280万,2005年将超过300万,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2]

第三,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带给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在西部地区,却存在超多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2、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当代大学生就业状态研究’课题组在《中国教育报》上公布了他们的调查,大学生目前的择业观念,在单位的选取上:选取科研结构、党政群体、中外企业占总人数的63%,而选取乡镇企业、大中学校、群众企业的,只有7%,在地区的选取上,选取大城市的有,而选取小城镇、农村、老少边地区三项仅有5%。”[3]其次,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潜质差,难以贴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潜质,加之语言表达潜质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

3、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很多用人单位个性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另外,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存在着重学历而轻视实践的倾向。

4、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利于大学生就业。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落后,没有市场意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所学专业不贴合市场需求,出现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此外,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就业工作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工作往往毕业前才进行,就业指导仅仅是一种职业说,而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脱离实际的泛泛而谈。“调查显示,十分需要职业指导的大学毕业生对本校就业指导机构的了解程度多寡不一,其中十分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只有1/3的人,有10%的人根本不知道学校有这样的机构。”[4]这说明大学职业指导工作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5、社会壁垒,就业市场分割的现实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近年来,毕业生自主择业已成主流,然而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绊脚石。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都有“非本市户口免谈”的痛苦经历,由于没有用人单位所在地户口,使大学生与许多好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

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是有多种因素造成的,要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务必调动多种力量,做出多方发奋。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1、大学生自身作出调整和发奋。其一,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小城市、乡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业、私企业等还存在超多的用人要求;大学生还应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还能够将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区锻炼成才;逐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取策略,从现实出发选取自己的求职道路。其二,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潜质、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其三,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在必须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带给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2、高校的改革。其一,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招生,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并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其二,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其三,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对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用心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老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其四,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学校内部调整自身教学资料和教学方法,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潜质的培养模式,开设具有专业特点,实践性强的课程,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关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政府部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首先,制定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各级政府要从规范就业市场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还应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规范就业市场。其次,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国家应采取必要的宏观调供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经济手段来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鼓励大学生投身西部,在西部地区安家落户。还应看到中国基层人才匮乏,存有超多的用人需求,国家也应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大学生投身基层实现就业,锻炼成才。另外,政府还应建立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毕业生是中国宝贵的人力资源,毕业生失业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浪费。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应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将未就业的大学生和失业的大学生纳入到社会失业人员的范畴,并给予相应的救济。这样既能够维护社会的稳定,又体现了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同时,针对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的实际,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培训班,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失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坚信透过大学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发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必须能够妥善解决,高校毕业生必须实现充分就业。高校毕业生作为中国巨大人口和庞大劳动力队伍中一支活跃的生产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必须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就业指导结业论文500字 第5篇

论文摘要: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应针对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开展就业指导成熟的理论和经验,研究、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要求,切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路子,进一步完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论文关键词:构建就业指导体系探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迅猛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高校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当前,我国虽然逐步建立起“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大学生就业市场机制,但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目前由于我国人力资源市场机制不完善,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相关联的政府、社会、学校、学生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认识不深,自身作用发挥不够,导致客观上存在大学生就业难现象。

高校毕业生作为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重要的人力资源,他们能否顺利、合理、充分地就业,对于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效益,对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建立适合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已成为亟待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面临的形势及现状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

(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分析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有以下特征:第一,注重就业形势教育,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任务就是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渗透到就业指导工作中,落实到求职道德、择业标准、成长道路等方面。第二,注重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指导。通过相关的政策及信息宣传.使学生了解国家和有关部门、学校制定的就业政策,帮助学牛消除择业困惑;向学生及时公布就业信息.指导学生掌握主动搜集需求信息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第三,注重就业技巧指导。由于毕业生普遍存在思想准备不足,对各种具体求职择业方法、技巧缺乏必要的了解的问题,通过指导避免一些由于方法不当而带来的求职择业障碍。_

从以上特征可以看出.就业指导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就业指导对象局限于大学四年级毕业生。缺乏教育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教育的内容比较肤浅,具体表现为讲择业的多,讲敬业的少;讲成功的多,讲失败的少;讲面试技巧的多,讲排忧解难的少;泛泛而谈的训导多.个性化、人性化的指导少。总体来说。第一,就业指导目标不明晰,使得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第二,就业指导工作形式单一。内容简单.缺乏连贯性:第三.就业指导教学力量薄弱,难以适应就业形势、就业市场的需要。主要体现在:l,对就业指导课重要性的认识及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课程设置有待于调整。2.就业指导教材陈旧,难以满足大学生择业、就业的实际需要。3.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财、物配备严重不足。4.由于授课教师受到所学专业和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在理论研究和教学经验上比较欠缺,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等等。

二、构建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是高等院校的重要功能

(一)从思想上认识大学生就业指导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校的工作是育人,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符合社会的要求,是否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绝大部分学生是否能顺利就业。这把尺子既是对学生个人的检验,更重要的是对学校的检验。就业率的高低已成为社会、家长衡量一个学校好坏的标志。因此,我们要从思想上认识就业工作同学校整体工作的关系,摈弃那种学校只要能在现有资源、规模上多招生,并保证学生能如期毕业就行了的思想,摈弃学生就业是政府和社会的事,跟学校无关的思想,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二)大学生渴望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就业指导

当前,高校部分毕业生中存在许多错误的观念和认识:过高的期望值及对于择业理解不全面有的学生期望值过于理想化,过分注重收益、地域、单位性质;有的学生择业意识模糊,缺乏明确的择业目标.面对激烈的择业竞争感到恐慌和紧张,缺乏自主、目强的信心;还有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职业适合性缺乏应有的了解等等。同时就业指导的层次化、体系化、规范化等方面的建设存在很大的不足,在就业指导的实践、内容、方式等方面急需加强。因此,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要通过多种渠道,帮助毕业生确定恰当的就业期望值,使大学生能够在正确评价自己的基础上.积极面对社会的选择;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创业教育.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需要和科技发展潮流的意识.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择业、面试、沟通、人际关系、工作态度、纪律等方面的教育,并结合学生个体特征,进行个人事业发展策划及管理培训,为学生提供更个性化、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三、构建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一)建立和完善就业指导理论体系

就业指导是一个工作体系。它也有自己的理论体系.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在发展心理学、人本心理学理论基础上完成了从“职业指导”到“生涯辅导”的理论进步。形成了成熟的职业生涯辅导理论.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现代职业指导及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基础。生涯发展理论认为职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连续性的发展过程.职业选择不是在面临就业时才有的单一事件,而是一个发展过程。凶此职业指导工作也应该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应贯穿于长期的教育工作中生涯辅导的'目标是促进个体的生涯成熟。即协助个人实际地达到他应该达到的生涯发展阶段。因此,学校的生涯指导应贯穿于不同教育阶段的始终.承认每个人的才能是有差别的.重要的是在指导过程中发现并发掘个人的潜能,给予个人充分发展的机会,以独特的方式去发展及表现他的才能。协助个人适应快速变迁的社会与职业环境.考虑比较灵活和弹性的方式,以达到个体的生涯发展目标。_

从以上要求看,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理论体系和工作体系与之相差甚远,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研究、完善并努力实践,构建适合社会发展和大学生实际发展需要的就业指导理论体系。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二)建立专门的就业指导体系

成立专门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是做到就业指导机构专门化、指导人员职业化、指导工作社会化、服务途径信息化的组织保证。根据要求高校都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任组长。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和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针对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际,建立“学校就业指导中心+院系就业领导小组”的就业工作体系,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体现在对机构的设置、人员配备、办公条件、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的重点支持。建立独立的就业指导机构.使就业指导人员专业化.由分散的、零碎的指导和服务,提升为完整的系统指导和服务。形成就业指导人员职业化、专家化,只有这样就业指导才能科学地、规范地发展

(三)建立有针对性、形式多样的就业服务体系

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主要是由市场调节来实现的,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功能更大程度地体现在引导和服务。所以提供咨询,开展就业心理、技术训练,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问牵线搭桥是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主要工作。第一,要为学生提供有关就业信息咨询服务.充分利用毕业生就业信息专栏,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收集需求信息,及时准确地公布。第二,和用人单位密切联系,推荐毕业生。召开大型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将各级各类单位请进学校;邀请公司,私、民营企业的老板或负责人来校与毕业生交流,彼此增加了解;发挥学院全体教职_工的聪明才智,使全体教职工关心毕业生就业工作.扩大毕业生就业空间等等。第三,实施就业心理、就业技巧训练。引导毕业生及时调整择业过程中的焦虑与不适心态.明确就业方向,使学生了解求职择业的准备、求职择业的基本程序、求职择业的方法与技巧、如何利用网络求职、我国现行的就业政策与就业形势分析以及如何签定就业协议和就业协议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等.及时解答毕业生的困惑,开展个性化的择业指导.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做好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就业帮助、指导。第四,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服务系列活动。邀请近年在就业和再就业过程中有建树的我校历届毕业生回校谈他们就业及创业的体会;邀请有关专家和有经验的工作人员举办就业专题讲座积极与有关职能部门联系沟通,为毕业生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条件,积极有序地帮助毕业生完成各种资格证书的申报、审核、发放。鼓励本科毕业生“考研”.鼓励专科学生“直升本”或成人“专升本”,缓解就业压力等,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开展就业指导活动

(四)建立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研究和开发体系

就业指导工作从内容上看,是一个与高校其它活动相连续的、环环相扣的连锁循环中的一环。一方面高校的就业指导不能脱离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方向:另一方面,由于就业指导活动的过程体现为一个信息反馈的过程,它所反馈的信息又是高校确定和调整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方向。进而提高就业指导活动成效的一个重要依据它需要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对就业市场进行深入的观察和分析,将触角向社会纵横渗透,并注意那些为学校所遗忘、所忽略的空白市场地带,这样才能紧贴市场需求变化,随时把握市场脉搏.使学科、专业设置和调整真正适应社会实际。

总之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丁程,不单单是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问题.同样受经济发展和社会用人制度改革以及社会市场经济的发育和成熟,法制的健全和完善等因素的影响,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高校要从长远发展的高度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密切配合,尽快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以积极的态度,科学的方法与时俱进地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就业指导结业论文500字 第6篇

[摘要]

专业教师是专业、行业的专家或学者,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是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着指导功利性、专业化等问题,文章分析了专业教师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优势,并从有利于引导和鼓励专业教师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角度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育教学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主要是由高校学生工作人员或就业职能部门工作人员针对毕业班学生开展就业政策、就业程序、应聘技巧等方面的指导。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推进和自主择业的施行,以及大众化教育程度的深入和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教学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一)就业指导的功利性

21世纪以来,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各高校应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压力也随之增大。为了有效地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近十年来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围绕着“如何让毕业大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成功找到一份工作”为目的开展,而该工作与其本人就业意愿的契合度、今后的职业发展潜力和空间等则被放在了次要地位。这种做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导致很多大学生毕业后确实找到了一份能够养活自己的工作,但却不一定是适合自身条件、符合他们职业生涯发展意愿的工作(岗位)。高校通过这种功利主义的做法,虽然能够迅速提高本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但却不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核心目标的实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八届大会通过的《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议》指出:“学习和职业的方向指导,应看成是一个连续过程和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帮助每一个人在教育上和职业上作出正确的选择。”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核心目标应为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可持续全面发展,给予毕业生更为长远的帮助和安排,帮助他们寻找到合适的、长久的、有更大发展机会的工作,从而帮助实现职业选择与自我价值的有机结合,而非只重就业率不重就业质量的功利主义行为。

(二)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

目前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教学队伍主要由学校就业部门的工作人员、院(系)党总支副书记、学生辅导员等组成,兼职人员多,专职人员少,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无法全面掌握从事就业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所需的心理学、劳动人事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社会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在占有信息方面和知识储备方面均难以满足就业指导专业化、专家化的工作需要。目前国内许多高校虽然已经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由于就业指导课的授课教师绝大部分是从其他行政岗位转岗而来,他们没有受过专门的职业指导训练,专业素养、职场经验和指导咨询工作实务缺乏,教学方式单一,对学生就业指导的帮助甚小。

国内许多高校未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咨询机构,部分高校虽设有“就业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等,但多是挂靠在学生处或就业处等职能部门,俗称“两块牌子一帮人马”,其专业化、专家化程度依旧不高,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教学的效果。

(三)就业指导的全员化

面对在校生人数多、就业指导师资少的现状,为了达到教育部关于就业指导课程的学时要求,各高校的就业指导课基本上是采取大班教学和兼职授课的方式讲授,效果欠佳。其实,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学生进入大学伊始,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就已与大学生就业息息相关了,因此除了要为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外,大学生就业指导还应包括专业导论、学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职业体验、择业咨询、求职服务等相关内容,其中学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职业体验、择业咨询等,学生希望学校能够提供个性化指导服务。个性化就业指导单靠学校就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学生工作人员来实现是不现实的,大学生就业指导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其中,高校就业指导全员化问题已迫在眉睫。

要解决好上述问题,高校除了要正视并纠正过去在就业工作中只重数量(毕业生就业率)不重质量(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短视行为外,还应积极培养和建设一支专业化水平较高、数量充足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这支队伍的来源,不能局限于学生工作队伍,而应将视野投向人数比例最大的、具有深厚专业知识背景的专业教师群体。因为,专业教师不仅人数多,而且熟悉专业前沿动态,了解市场需求。有资料显示,毕业生在求职择业决策时对专业教师信任程度普遍高于学生工作人员,因此,专业教师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探索和尝试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二、专业教师参与就业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优势

相对过去单一依靠学生工作人员或就业部门工作人员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模式来说,专业教师参与就业指导工作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一)指导的针对性

专业教师更熟悉本专业的应用价值、社会地位和发展前景,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更直接,更有针对性。专业教师是本专业、行业的专家或学者,他们比学校其他就业工作人员(职能部门专职人员和学生工作人员)更了解本专业的课程特点、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方向,以及本专业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专业教师参与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能牢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指导效果佳

专业教师有更多接触用人单位的机会,更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市场的需求变化,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效果更佳。专业教师对学生就业的方向了解全面,接触用人单位的机会也比学生工作人员多,他们既能够将本专业培养人才的数量、质量、学生的特长等及时传递给用人单位,也能够将最新的市场信息、最贴近实际的企业用人标准传递给学生,指导学生在了解市场的需求基础上做好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_

(三)签约的成功率高

专业教师的社会资源丰富,收集的用人需求信息针对性更强,推荐毕业生就业的成功率也更高。专业教师经常对外承揽研究课题、技术服务、生产实践等,与许多的用人单位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在与校外研究所、企事业单位合作的过程中,有机会获得这些单位的用人信息,而这样得来的用人信息针对性强、可靠性高,毕业生前去求职的成功率相对也会更高。

(四)指导具有个性化

专业教师的人数多,专业教师的参与就业指导工作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人均指导教师的'数量,更符合就业指导个性化的要求。在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的情况下,如果仅仅依靠辅导员和就业部门的专职就业人员来完成就业指导工作,人手明显不足,而专业教师参与就业指导工作则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如果能广泛动员专业教师参与,则每个专业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将屈指可数,高校“全员参与就业”和“个性化就业指导”的目标也就不难实现了。

三、推动专业教师参与就业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专业教师参与就业指导工作是高校为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质量所尝试的一种全新的就业指导模式,在推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碰到诸多问题和困难,应认真对待并加以解决。

(一)推动专业教师参与就业工作要循序渐进

在动员专业教师参与就业工作之初,专业教师对此接受起来会有一定难度。因为之前专业教师只要上好课或指导好毕业实习、实践就可以了。现在学校要求专业教师参与就业工作,专业教师除了教学,还需要对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学业指导和就业指导,他们会认为这是学生工作人员的事情,不该让他们来做,这也就是常说的教学、学生工作“两张皮”现象。要想让专业教师接受“学生就业工作是每一位专业教师的分内职责”的观念,需要高校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专业教师参与就业工作,可以先在小范围内试点,同时要在校内积极营造全员参与就业的氛围,制定鼓励专业教师参与就业工作的相关政策,提高专业教师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专业教师指导的学生数量不宜太多,以利于个性化就业指导的实现

高校除了通过系统的理论和完善的课程教学对学生进行培养外,还应根据大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以及个性特点,给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要实现个性化指导,单个教师指导的学生不宜太多,如果一个导师带的学生太多的话,则难以达到个性化教育和个别指导的目的,进而难以保证学生的就业指导质量。学校可以先安排专业教师指导毕业班或高年级的学生,也可以适当聘请部分退休教师做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三)对参与就业工作的专业教师要进行职业指导方面的培训

要实现职业指导教师专家化、职业化,一方面可以通过选送相关人员外出学习、参加培训等形式,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其综合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引进和聘请有经验、业务水平高的校外职业指导人员来充实和弥补师资的不足,努力实现职业指导队伍专家化,逐步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业务能力突出、研究水平较高、具有奉献精神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职业生涯规划确立、职业价值观树立、职业道德养成以及职业定位等方面为大学生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强的职业指导咨询,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和成才发展。

(四)健全专业教师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制度保障

高校尝试专业教师参与就业工作的时间尚短,与其配套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奖罚不分明,导致专业教师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感较低,影响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另外,做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需要爱心、耐心和细心,但由于个别导师的责任心不强,工作方法简单,未能真正起到指导和帮困的作用,造成一些毕业生的怨言和牢骚,降低了毕业生对专业教师参与就业工作的认同度。为更好地推动专业教师参与就业工作,学校应建立配套的鼓励制度,不断修订和完善鼓励专业教师参与就业工作的考核、奖惩办法,提升专业教师参与就业工作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实现“新生入学指导—教学过程引导—毕业生求职推荐”的专业教师全过程参与,以达到全面提高就业指导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目的。

总之,专业教师参与就业工作是高校就业工作“人力资源成本最小化”和“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效用的叠加,受益最大的是学生;专业教师参与就业工作也是高校真正实现全员参与就业和全程参与就业的标志,继续探索和发挥专业教师在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对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转变高校人才培养方式有着深远的意义。

就业指导结业论文500字 第7篇

摘要:针对目前存在的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文章在阐述大学生就业联动机制内涵特征的基础上,论述了大学生就业联动机制的实现途径,以期对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具有必须的借鉴好处。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联动机制实现

大学生就业难是目前高校就业工作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脱节,表现为社会对人才的有效需求与高校无效供给、社会有限需求与高校过多供给的矛盾。实践证明,靠高校、政府或者企业等单方面的发奋来解决这一矛盾,几乎是不可能的。务必建立高校、政府、企业联动的大学生就业机制,实现高校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促进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一、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联动机制的内涵

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联动机制,是指高校、政府、企业等主体以共同利益与制度约束为基础,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实现大学生供需平衡为导向,共同承担职责,加强优势整合,实现互利共赢的`一种合作过程和方式。其内涵包涵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益共同体的重构。在此构架下,高校、政府、企业在大学生就业中目标一致、职责共担、利益共享。二是就业工作实现高校、政府、企业一体化整合,充分加强和发挥政府的桥梁、激励与导向功能,促使各方利益与职责的有效联接。三是通过联动实现大学生就业平衡。高校根据社会的需求,主动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不断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社会用心吸纳大学生。

二、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联动机制的实现

(一)加强三大主体整合

1.构成校企联盟

企业通过设立大学生奖助学金、创新基金,以及开展与高校合作办学,加大对人才培养的介入力度,增强大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匹配性;通过建立大学生联合培养基地,接收大学生到企业实习,激活企业学习创新的氛围,为选拔所需的人才带给机会。高校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改善办学条件,调整培养模式,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2.加强高校与政府合作

政府应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强化对大学生创业、就业的职能,完善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扶持政策。高校应善于将政府的优惠、扶持政策转化为自身的办学资源,充分利用自身的智力优势为政府排忧解难,保障政府重点工程、基础工程、创新工程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有效需求。

3.积极推进高校、政府、企业三方联动

高校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自身条件,确定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企业应及时向高校反馈人才需求与要求,用心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并在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加用心、有效的作用;政府应根据区域特点和发展规划,对高校和企业进行人才的联合培养与使用带给科学化的推荐与制度化的扶持。

(二)优化资源配置,创造大学生就业联动机制实现的条件

1.拓宽办学主体来源

普通高校应立足当地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扎根区域经济与地域文化,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能够引领社会发展的高层次精英人才推动高等教育发展。要拓宽办学途径,以地方为主,社会与企业参与,争取海内外各界支持,鼓励有资质的个人或民间团体兴办各级各类学校。

2.整合优质教育资源

应开放高校、科研院所的实验和研究中心,引导和鼓励具备相应规模和条件的企业兴建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或者与高校共建产学研人才联合培养基地,用心吸纳大学生参与就业前培训和实践锻炼。要充分利用高校、政府、企业以及其他方面的专家、领导、企业家、知名人士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课程建设,加强创业教育,建立创新创业基地,带给创新创业条件,建立健全完善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3.调动各方面的社会力量

应建立社会化的高效就业人才市场和人才测评机构,完善就业预警机制,发挥市场机制在就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加强信息共享、政策发布、网上招聘、远程面试、指导咨询五位一体的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在全社会树立“人才为本”、“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创造人尽其才的环境和机制,推进就业观念的转变,营造激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改善制度环境,强化大学生就业联动机制实现的保障体系

1.完善法律保障体系

一是建立完善促进大学生就业联动长效机制的法律制度体系。要在《就业促进法》的基础上,出台针对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的法律法规,明确高校、政府、企业在高校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就业中的权利和义务,并根据财力状况确定各自的资源投入强度与方式。二是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联动实施状况的执法力度。要完善大学生就业联动的执法依据,明确执法目标,强化执法程序,充分发挥司法机关在执法中的重要职能作用,切实推动高校、政府、企业各自职责与功能的依法发挥。建立由高校、政府、企业代表组成的大学生就业联动争议仲裁机构,主动协调三方责、权、利的不平衡、不对等现象,积极处理各种利益纠纷与矛盾。三是增强法律意识。大学生就业联动机制作为一种新的职责、利益协调机制,有关方面应加紧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与制定。高校、政府、企业就应统一思想,转变观念,自觉增强大学生就业联动的法制意识。

2.健全政策保障体系

政府应利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调控优势,发挥在大学生就业联动中的推动作用,促进高校与企业在大学生就业中的合作。政府应将企业产学研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实习基地的建设纳入统一的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体系,拨划专项经费给予支持。产学研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实习基地的确立与建设要采取项目申报制和评估制,对考核合格的基地,给予建设企业税收减免、项目支持、贷款担保等优惠配套政策。同时,用心开展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估,实现资源投入与大学生就业挂钩。加强对创新教育的投入力度,降低大学生创业门槛,营造相对宽松的创业氛围。为到基层就业的优秀毕业生落实待遇,增加柔性发展机会。

就业指导结业论文500字 第8篇

这学期的就业指导课上完了,就差这个总结了!整个课程学生的参与度还是不错,也觉得很有用,毕竟就业指导是一个工具,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大三了,不过我们大部分学生还是觉得找工作、求职、职业离自己挺远的,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并还不是很清晰,对于就业准备等还不是充分了解,通过本门课程,坚定了大家的方向,让我们更加明确了目标和前进的动力。所以说,本门课程的开设是介绍是成功的。

我觉得,我们每个同学都是不一样的,同学与同学之间还是有分类的。第一群人:有想法的,这是大部分人的状态,要么想法特别简单,就是做好眼前的事情,总之有想法的人非常多,因为简单。然后第二群人:是能将想法写下来自己去思考的,这部人比第一群人少一些,毕竟有些人喜欢停留在脑海中或表面的状态,写下来说明自己挣扎过或认真思考过。第三群人:是能去执行自己写下来目标和想法的人,毕竟很多人都是停留在未开始的状态,做的人是少数。第四群人:做了之后拿到结果了,自然又会少一些,毕竟有一些会拿不到结果或者是坏的结果,或者又放弃了。第五群人:是坚持做了,不管怎样都在坚持和调整,直至最后的成功,这部分人又会少之又少。毕竟这就是大学里既有自己思想,又有行动,同时有很好调整方向能力的人,最后就会与众不同!

不管怎样,就业指导是个理论,是对现实有用的东西,通过辅导员的授课,自己深有体会,深有感触。现在大学已经过去了近四分之三,有时候感觉作为一名老生了,有些同学还会有后悔。如果再选择一次,我一定会多参加社会实践;如果再选择一次,我一定去做一回深入的实习;如果再选择一次,我一定换个专业好好读;如果再选择一次,我一定锻炼好实验技能和操作能力,这就是对大学如何过思考的体现。我觉得这阶段以来是自己对大学最有思考的一阶段,是在不断与自己斗争中成长的。

通过就业指导课,我们知道了简历,为什么这么写?一般能写什么?为什么有的简历内容特别多?为什么有的简历特别消瘦?找工作都遇到什么问题和难题了?怎么解决的饿?如何去定位?如何平衡自己和家庭的选择?每一种选择后面都有对大学的思考,这就是结果导向的路径选择。

的确,这样做和不做的效果绝对不一样。记得我以前大一大二的时候,都是听别人说应该怎样怎样,很少主动去自己了解,所以听到的往往都是一部分信息,不会很全面。其实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很多资料和信息可以在网上或者书上可以找到一些答案的。比如说职位的相关信息,一些职业工具书可以看看,还有就是一些职场人力资源或者相关岗位的人也会写相关的书,这些书就又很好的参考价值,另外就是招聘广告了,无价的,免费的,可以多看看,甚至不同级别相同职位的招聘广告,也可以了解一下发展需要的条件,别老想着,一毕业就做个经理。我觉得如果从现在开始,每周研究一份招聘信息,少浏览一个别人的空间,我相信今后一定会出类拔萃的。

其实大学里,在就业指导方面,除了辅导员老师,师兄师姐是的人脉资源,特别对于我们在校大学生而言。说不定自己将来的就业可能就是在某个师兄的帮助下找到的理想工作。所以我认为要跟能干的师哥师姐建立牢固关系。需要指出的有两点,其一,师兄师姐们比我们高两级,甚至三级的,才是的人脉;而仅仅比你高一级的师哥师姐,在你开始求职的时候,可能自己还没有渡过职场迷茫期呢?那你们俩很可能要“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了。其二,你的人脉,凭什么乐于帮助你?多和师兄师姐交流,互帮互助,可以提供一些就业信息,帮他们求职,给他们鼓劲,帮助师兄师姐浏览招聘广告,我觉得只用我们用心去做,就一定会赢得信任的。

在职场里永远要面临的问题就是你能做什么?一般自己具备比较好的能力,一般都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如果还没发现自己有什么了不起的能力,那就要好好参加一些实践和工作,要学会去挖掘自己的潜力和能力,而不是等待,需要勇敢的实践和尝试去穿越。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一辈子能拯救你,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你是个“积极向上”的人吗?反正,如果堕落,能拯救你的人就是未来,很未来的未来!

就像爬山一样,在山下我们很难看到这座山后面的风景,也就难以碰到我们喜欢的风景。因此,要做的就是积极地登眼前这座山,爬上去,你会看到:无比美好的风景。可能再去登更好的山,就会看到更好的风景。就算一个人真的目标不清晰,你首先可以做到积极向上,在充实的学习和实践中认清自己!如果选择低调甚至堕落,别说认识自己,别人都可能不理你!

趁年轻,不要让自己后悔。心中有梦,敢于追求。

就业指导结业论文500字 第9篇

论文摘要:当前随着我国劳动人事制度和招生分配制度的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成为当务之急,必须深该认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意义和内容,大力加强和改进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论文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指导,就是在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指导下,帮助大学生正确地分析和评价个人的智力、才能、兴趣、爱好、志向和特性,使其能够根据自身的条件,合理调整就业期望,愉快地走上既符合社会需要,又能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工作岗位。随着我国劳动人事制度及招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广大高校毕业生将直接进入市场,参与竞争。毕业生就业工作日益成为各级政府、各个学校一个新的工作重点和热点。如何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引导毕业生顺利就业,已经成为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意义

其一,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是适应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和就业形势发展的需要。随着教育体制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已经由过去“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计划分配模式,过渡到在国家有关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毕业生通过与用人单位在一定范围内“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办法。新的就业制度、就业方法客观上要求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尽快更新观念,转变职能,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为毕业生提供优质服务上来。

其二、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是高校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仅给高校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而且使学校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毕业生作为高校特别的“产品”,其就业状况将直接反映出该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影响到高校的招生,甚至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科学、有效地开展就业指导,引导毕业生顺利就业,已经成为高校面对竞争的必然选择和必然要求。

其三,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是大学生求职择业、谋求个人发展的需要。新的就业形势将高校毕业生直接推向人才市场,毕业生面对巨大压力和激烈竞争。这使得涉世不深、经验不足的毕业生茫然失措,加之一些毕业生缺乏对自己的全面认识和对当前就业形势的准确把握,对就业盲目乐观或过于沮丧,对顺利择业失去信心。而有的同学则因为缺乏必要的求职技巧,白白失掉很多就业机会。所有这些都使得广大毕业生对获得就业指导有着强烈的愿望。学校加强就业指导,必然会受到广大毕业生的欢迎。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内容

1.及时的职业指导。学生在中学阶段对职业并不十分清楚,对大学的专业设置也不十分了解,参加高考填报志愿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给以后的职业选择带来了一定的障碍。因此,向学生介绍一些职业的基本常识,帮助他们科学地处理所学专业与职业的关系,使其能够根据自身特点、兴趣爱好,充分考虑社会需要,科学地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就业指导的中心环节。

2.合理的思想指导。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是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帮助毕业生正确处理社会需要与个人成才、环境与成才、成才与发财、事业与生活、集体与个人、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在择业时将自身的素质与特长和社会的实际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调整择业期望值,遵守择业道德规范,在人职相配的原则下选择自己适合的职业。_

3.适当的政策指导。毕业生就业政策是国家为宏观调控和安置毕业生就业而制定的行为准则,是毕业生就业的权利运用和约束条件的结合。是择业行为规范的法规性要求。我们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毕业生就业政策和就业体制,使毕业生准确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明确自己在择业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择业渠道和就业范围,根据政策规定和自己的具体情况很好地权衡自己,少走弯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顺利就业。

4.广泛的信息指导。就业信息是求职的基础。在择业过程中,谁能够及时获得就业信息,谁就获得了就业的主动权;获得的信息越广泛,求职的视野就越宽阔;所获得的就业信息质量越高,求职的把握性就越大。从哪些地方搜集就业信息,如何搜集就业信息,对搜集到的信息如何处理,都是困扰毕业生的问题。作为学校的就业部门,应当广泛地搜集各方面的就业信息,整理、汇总后及时向广大毕业生公布,指导毕业生了解就业程序,掌握搜集、筛选、分析、处理就业信息的方法和技巧,为学生择业提供服务。

就业指导结业论文500字 第10篇

面对当前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学院开设了就业指导课这一门课程。老师首先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讲解如何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以便我们更早地认识自己喜欢的就业方向。还有如何投写简历等等。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老师以专业而又较多地联系实际的方法,让我们从中了解关于就业的内容。下面我就简单谈谈我对这门课的一些心得体会。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目的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择、就业思想和技巧的教育。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正确地把握目前就业市场的需求形势和国家、各省市有关大学生就业的制度和政策,按照社会需求确立就业期看和就业心理,树立正确的择就业观念和就业取向,了解大学生就业程序,把握一定的就业技巧,以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同时,进行相关的职业知识、道德、素质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目前的就业趋势和职业必备素质和技能,尤其是了解独立创业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进行独立创业,为国家排忧解难。

现在的社会需求和毕业生的人数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使得就业非常的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就业中的诸多问题,就这方面来说就业指导课是非常必要的,正所谓:正心,正行,方能正天下。在没有上就业指导课以前,我对将来毕业以后如何求职这一方面根本就是一无所知,比较迷惘。自从学院开展了就业指导课以来我对这门课程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学院的指导老师从多方面对我们进行了就业指导课的培训。培养学生毕业时能根据社会需要与个体特点,正确选择职业的能力。在国家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掌握求职就业的方法和技巧,学会推销自己。总的来说,就业指导课给我们带来的作用主要以下几点:

1、就业指导有利于更准确地择业

一个人为社会贡献的大小、生活方式的选择以及发展与成才,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职业。一个人的职业,在相当大的程度决定了他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决定了他发展与成才以及对社会贡献的大小。择业是人生关键性的问题之一,它直接影响到个人的前途和发展,如果处理不好,将在人生的道路上出现波折。因此,职业的选择,是对未来发展成才道路的选择。人的一生绝大部分精力用在工作上,如果所从事的职业与自己的兴趣相投,与自己的能力相符,就会乐此不疲,不断努力,奋发成才,在职业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果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不感兴趣,工作就不可能安心,更谈不上事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就。所以就业指导课中,首先是教我们了解自己的兴趣,对以后的择业起了很大的作用。

2、就业指导有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的调整

由于作为大学毕业生的我们,涉世不深,社会经验不足,对国情和社会缺乏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对自己究竟适合什么工作缺乏客观、科学的分析和判断,以致在众多的职业岗位面前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朝三暮四、见异思迁。面临就业的选择,应该学会怎样分析主客观条件,怎样看待不同工作岗位的利弊得失。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环境下,如何把握机会,找到一个比较满意的工作岗位,以便能心情愉快地走向社会。

3、有利于大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材

大学生就业指导还有利于大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材,因为求职的过程是与用人单位沟通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所得到的不仅是用人单位录用和不录用的结果,而且得到的是用人单位对职业素质的要求。因此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也是受教育的过程,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一些要求,如展示真实形象、锻炼表达能力、增强团队意识、遵守市场的规范等等,不仅是对就业的具体指导,而且是对今后事业发展的长远指导。就业是迈开事业的第一步,不能只是为就业而就业,而是通过就业来成就事业,展示人生的价值。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意义在于大学生成才的全过程。

通过就业指导课的学习,我了解了目前就业市场的需求形势和国家、相关省市有关大学生就业的制度和政策,了解了大学生的就业程序,把握了一定的就业技巧,重新树立了择就业观念和就业取向。同时也重新树立了我的自信息心,使我对就业不再恐惧,不再担心,我相信我的前途会因为我的努力而变得美好而精彩!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在完成就业前的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也鼓励学生终身学习,并预祝我们走向成功。

就业指导结业论文500字 第11篇

时光飞逝,眨眼间两年的大学生活就过去了,接下来要面临的是紧张的就业了。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我无疑是还没准备好,甚至是迷茫的。学校考虑到我们的这种心情,以及缺乏经验的状况,特地为我们开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这门课程。以便于我们更早的了解近几年的就业形势和相关的知识、信息和端正我们的就业心态。

在这不长的时间里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也对就业形势和择业等各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是我学习完这门课程的一些心得与体会。

第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毕业后想就业的话,首先,必须正确的认识自我,客观、全面、综合的评价自己,主动的去适应社会,正确对待社会上的竞争压力。在选择职业时,既要考虑个人需要,还要考虑社会需要、市场需要,不能只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和意愿。多从我是谁、我想干什么,我会干什么、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干什么、我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什么方面去考虑。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比如: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特长、爱好等,给自己一个正确的评价。深入了解自我,清楚自己的优劣势,尽量发挥自己的优势,避开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成功。眼光过高,择业期望过高,反而会错失很多机会。

第二,要根据自己的专业、技能、用人单位的要求,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在投简历之前,要先上网了解该公司的基本情况,是否真的有这家公司,认真收集、分析聘用信息,辨别信息的真伪,以免上当受骗。假如自己和用人单位彼此都很满意,应该做出理性的选择,及时签订协议。且要有主见,不要人云亦云,别人觉得这家公司不好或者很好,你也这样觉得,患得患失,心里一片茫然,从而错过机遇。

第三,就业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往往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处处碰壁。这就要求我们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端正心态,勇敢地迎接未来的种.种挑战。更为重要的是要接受并适应自己从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变,了解校园与职场的不同。不迷恋大城市,大企业,只要有真才实学,脚踏实地,一样有一番新天地。

第四,礼仪是帮助我们获得成功的通行证。所以在面试时我们要特别注意礼仪,言行举止得当的话不仅会为我们加分,还会加深面试官的印象。当然了,我们的综合素质、专业知识等一定要过硬才能事半功倍。然后就是面对聘用方说话时,能够心不慌,脸不红,说话流利,语言表达能力好,知道哪些该说、哪些详说、哪些简说,给人以诚实、谦虚的感觉。尽量在面试官面前展示自我。

第五,自荐信的书写和简历的制作。自荐信要扬长避短,重点突出,简明扼要,用词准确,能够引起聘用方的注意。简历除了基本的内容外还要写的简洁精练,措辞得体,浓缩大学生活的精华。站在聘用方的角度制作简历,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价值,了解自己能为他们做什么。简历的格式篇幅要恰当适宜,不能太长。再经过精心编排打印的简历一定会令聘用方眼前一亮。不过,最重要的是要本着诚实的态度去制作简历,不能弄虚作假。

第六,我们在工作时,要遵守岗位的职业道德,不要为了一点点利益就违反公司规定和职业道德。作为一个劳动者在自己的岗位上连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都做不到,还谈什么做好工作呢。

第七,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在以后的工作生涯中,我们要继续保持着学习的心态,与社会接轨,不断学习新事物。继续努力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以及职业能力。

最后,最为一名大学生,初入社会工作,要多听,多看,多做,少说,尽量积累多点经验。不要好高骛远,眼光高,也不要自我期望过高和物质要求高,那样的话会得不偿失的。谁不想有份好的工作呢,但重点是自己要有那个能力。能力是靠我们自己在社会工作中长期积累的,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相信自己,从基层做起,从零开始,我们会找到自己的位置,活的很精彩。

就业指导结业论文500字 第12篇

摘要:

近年来,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让人们越来越关注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本文针对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对策,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高校;就业指导课;问题;对策

就业指导课程是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的渠道,但当前的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要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还需要推进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一、就业指导课程模式现状

在1995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就业指导选修课的通知》,要求高校在大三或大四的时候开设就业指导选修课,并明确将该课程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系列。就业指导主要涵盖三门课程――就业指导、生涯发展以及创业教育。为了加强就业指导的连续性,全程就业指导课程要求从大一开始就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择业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就业指导工作的问题

1.课程开设不均衡,没有科学整合教育资源。大学一年级是学生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重要转折点,为了让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正确认识了解自己以及自己所学的专业,很多高校在大学一年级时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大学二年级或三年级时开展就业指导课和创业教育课。而目前,就业指导课较为成熟,生涯发展课日趋完善,创业教育课急需加力。

2.课程安排随意性大,规范化制度不完善。高校对就业指导课程的安排没有统一规范化的要求,导致学时不一,学期不一,学生不一,机构不一。学时不一即有的学校是32课时的课程,而有的民办院校却没有相关安排;学期不一即有的高校开设七个学期的就业课程,而有的高校只开设一个学期的就业课程;学生不一即有的高校面对本科生和专科生,而个别高校还面对研究生;机构不一即管理部门有些混乱,有些高校是就业指导中心主管就业指导课程,有些是社科部负责就业指导课程等。

3.授课方法单调,缺乏个性化辅导。多数高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以教师的说教为主,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内容枯燥,针对性不强。或者较为常见的方法就是就业指导讲座,以灌输为主,缺少反馈,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辅导。

4.专业化程度不高,师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发达国家对就业指导人员有很高的专业性要求,必须是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毕业和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而在我国,教授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队伍规模和整体素质却与实际工作相差甚远,缺少学科专业依托。

三、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几点对策

2.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素质,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高校应该重视对就业指导师的培训,提升就业人员的素质。担任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还应有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此外,高校可以邀请企业有经验的人员来学校担任学校的就业指导师,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3.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就业指导教师还应该结合学生的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就业指导。首先,就业指导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家庭情况、学习规划、职业发展等进行分类指导。其次,还可以进行预约咨询,咨询可以以面对面或网上咨询的形式展开。

参考文献:

李琦.高校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高教论坛,2010(6).

就业指导结业论文500字 第13篇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规格、数量等产生了一定的变化、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开设就业指导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学生拥有更多的社会需要的实践经验和能力、但是受到就业指导课的教材单一,教学内容空泛等因素的影响,就业指导课教学效益待于进一步的提升、基于此,本文结合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实践,就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有效性的路径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有效教学;路径

高校开设大学生指导课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让大学生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能力进行调整,为大学生提供进行社会实践的机会、同时让大学生了解自己在就业中的权利,不要盲目的为了工作而放弃自己的权利、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就业形式的分析,促进大学生积极的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素质水平,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并且适当的为大学生讲授一些就业的方法以及自己进行创业的途径,以便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的能力、近几年迫使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但如何进一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还需进一步的探索、

1、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就业指导课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虽然很多高校都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但是在认识层面上对就业指导课却并不是特别的重视,甚至认为该课程并没有设置的必要、主要是因为在一些高校中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单纯的认为是一种社会实践课,认为平时已经开设了实践活动的课程与该课程存在一定的重复性、还有的高校认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仅仅是为了帮助大学生实现就业的一种方式,但实际上帮助大学生完成就业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准备工作,不可能通过简单的一些知识讲授,几节课就完成的,一定要提高认识将大学生就业长久的抓下去、

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方式创新度不高虽然我国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就业课,但是都是各个学校自己安排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也没有统一的教材,更没有统一的教学目的,还处于自由发展的状态、而且在讲授的过程中仍然是以教师讲述为主,缺乏学生互动的过程,无法满足大学生对于就业所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尽管开设了这个课程,但是大学生却不能从该课程的学习中获得任何有用的知识、而且开设的课时也比较随意,易造成教师和学生的不重视。

就业指导课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内容上来说,讲授的内容还停留在对就业形式的分析,如何选择职业等的范围,内容过于陈旧过时,不能满足大学生对于就业的一些需要,总是进行一些空泛的理论讲述,而忽略了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大学生都需要不同的就业指导、使得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方法缺少个性化和多样性,应该努力扩大教学范围,将大学生的能力测试,职业规划等内容纳入课程范围之内,提高该课程的实用性。

就业指导课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一门非常复杂的课程,涉及的知识面也非常的广泛,包括心理学,社会学,公共礼仪等多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该课程的教师一定要具有很高的理论知识体系和丰富的社会经验、但是目前我国高校中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必要的知识体系,而且由于高校的教师长期没有与用人单位有接触,也会导致在就业指导的时候由于知识的过时而导致指导的效果不理想、为了让大学生指导课开设的有意义,国家特别规定该课程的教师必须具有职业咨询师的资格、但是由于职业咨询师在我国才刚刚兴起,人才的缺口还非常大,远远不能满足各大高校对于职业咨询师的需求、所以很多高校对于该课程的设置还是由本校的教师来兼任,由于这些教师没有专业的职业咨询知识和经验,仅凭借自己的一些工作经历来讲授,很难保证课程教学的效果。

就业指导课德育教育效果不高由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设置的内容仅仅局限与就业的技巧等应急的方案上,而忽略了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使得很多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出现了眼高手低的情况,只想着要求工资待遇,双休等的要求,而忘记了任何工作都需要自己的付出辛苦的劳动,导致了大学生就业与用人单位用人之间的一些矛盾,出现了待遇好的单位挤破头,而待遇一般或者是二三线城市却出现人才缺乏的情况、

2、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路径

构建就业服务体系,建立结构合理的指导队伍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所面临的最大的障碍就是缺少专业的就业指导的教师、而教师的专业能力又直接关系到该课程的讲授效果、所以建设一支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的就业指导的教师队伍,对于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首先,高校要加强对于本校的就业指导的教师进行培训,丰富这些教师的就业指导的理论知识,并且让这些教师更多的涉猎一些关于就业心理学,公共礼仪,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使得这些教师能够更加有效的解答和梳理大学生对于就业所存在的种种疑问和迷茫、并在这些从事就业指导的教师中进行选拔,选出一些有志向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愿意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帮助的理论基础较强的教师进行重点培养,让这些骨干教师来带动其他的教师共同进步和提高、其次,积极聘请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的人,经理等涉及招聘人才的管理人员到高校做就业指导的顾问,让大学生可以获得关于就业指导的一些更加专业的回答,而且可以更多的了解企业对于人才的需要,可以有意识的来培养自己的能力,改变自己的缺点,对未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都有一定的清晰的认识、高校还可以定期的举行一些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研讨会,让一些专家与大学生进行直接的对话,提高其面试时的经验。

以全过程就业指导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丰富复杂的课程,由于在我国这门课程才仅仅是刚起步,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这方面的教师进行刻苦的钻研,以便建立一套完整而全面的就业指导的理论体系、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对于毕业生的就业调查,包括毕业生在就业之后的任职情况进行收集,明确毕业生在就业和就业初期最容易遇到哪些问题,需要哪些帮助、还要积极与用人单位和招聘部门进行沟通,了解企业更看中大学生的哪些素质,需要怎样的人才、这些信息的收集都可以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帮助教师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对我国就业形式,本专业就业情况,包括大学生能力的分析,职业的预测等方面的研究,来提高就业指导课对于大学生的实用性、这两方面的努力都可以为就业指导教师的理论体系的建立提供一定的支持作用、而且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不应该仅仅在快毕业的时候才开设,而是应该在大学生入学之初就开设,然后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的教育,长期对大学生就业进行指导、

通过互动式教学提升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在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的丰富教学模式,进行多样化的教学、由于就业指导涉及的知识非常广泛,使得单一的教师的讲解模式不能完全的满足大学生对于知识理解的需要,尤其在一些公共礼仪,人际关系这样的问题上,要尽可能的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值得学习的良好的榜样,也可以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礼仪的重要性,从而自觉的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运用演讲,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教学的实践性,教师可以更多的在课堂上运用情景模拟来进行教学、比如,将大学生就业在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拿来当作案例,让大学生在课堂上对这个情景进行模拟,可以模拟面试的过程,也可以模拟入职后的一些场景,让大学生对于就业时的情况有个更加真实的体会,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社会体验,让大学生去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避免将社会想象的过于美好、总之,教师要通过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来让学生参与到就业指导中,真正在这门课程中有所收获、而且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专业对大学生进行分班教学,因为专业不同在就业指导上运用的方法必然也存在着差异、还有对大学生反馈回来的问题认真分析和解答,除去大学生对于就业的困惑、

实施校企合作提升就业指导课的实践性高校要积极利用校企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的机会,增加大学生对于企业的了解,对于自身专业的认识、同时,通过这个平台也可以让大学生在毕业之前就拥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方便大学生在毕业后就业时的择业选择、而且在校企平台上,大学生可以得到企业中的专业人士的知道,更清楚的了解工作岗位的职责,有效的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成社会需要的经验和能力、高校还可以积极主动的走出去,去了解与自己所设置专业相关的企业对于人才的需要情况和对于人才能力的要求、根据企业的需要来对本校的大学生进行培养,包括思想上的教育也包括专业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也可以将企业请到学校中来,让企业中的专业人士来为大学生讲解有关职位的技能需要,通过学生与企业的之间交流,让双方都对彼此的需要有所了解。

3、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高校开设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就必须要从大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的提高就业指导的教师的能力,丰富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为大学生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榜样、并且丰富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方法,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积极进行校企合作,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让企业了解大学生对于职业的发展要求,也让学生了解未来职业需要的能力,促进大学生的就业、

就业指导结业论文500字 第14篇

我想,对我们这群没有见过世面,整天呆在校园里的莘莘学子来说,就业是一个不能再遥远的话题。但是,我觉得,我们就更应该好好考虑就业这个问题,那样才不会被将来的就业打个措手不及。

就业是决定一个人以后要干什么的,要从事什么行业,要走什么的样的道路的事,所以它是一个人生中一件很重要的事。我想,我们最开始意识到就业之难,是在高考志愿的取舍中。众多的高校、各种各样的专业,一大堆的志愿,一大堆的选择,一股脑而全摆在眼前,无从下手、无从抉择。脑海里想着多年后的自己应该有什么样的工作,应该有什么样的人生。经过深思熟虑,工工整整、虔诚地填写好志愿,那应该是人生就业指导的第一部分了。 进入大学后,渐渐褪去来时的一腔热血、踌躇满志。心绪开始慢慢沉淀,也开始认认真真的替自己的未来考虑了。那些不着边际的理想、空想也从我身上蒸发。我们所关心的不再是乌托邦,而是现实的世界。

大学,一个从理想世界到残酷社会的跳板,让我们有幸生在理想之中,又可以目睹社会现实的残酷的一面。

这学期我一下子选了两关于人生和就业规划的课,《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学业及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我觉得,人生和做事一样,要有计划、有规划、有步骤,才能做到有备无患、有条不紊,尽善尽美,永远打胜仗。

上完老师您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很有感触。似有“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原先的天真烂漫的想法从脑海中浮现,又消失,替代的是新的观念,稳重了,踏实了,似有惊醒梦中之人。这才发觉,现实不如理想般美好,我们也不应该对现实渴求什么,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路,理想和现实是有着不可越过的鸿沟,但经过细心经营也会别有洞天,让人痴迷、让人向往。

上老师您的课,从中得到的最大收获不是理论部分,现在想想,理论知识,在脑海中的印象似乎荡然无存。但让人记住的是那些蔡老师向我们讲的身边实际经历的事情,身边的事情总是最真实、最具震撼力、最让人有一种与社会接触的感觉。我觉得,读他人的故事,就像读历史一样,一页一页的翻开,一页一页品味,有一种使人明智的感觉,知兴衰,知得失,更知已知彼。

就业指导结业论文500字 第15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误区

论文摘要:目前社会上各种形式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一些应该引起关注和需要认真改善的地方,以防止“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让就业指导变成了“就业误导”。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这一带有“时代特点”和长期性的社会问题,给予应有的重视和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使就业指导更具有“方向性”和“教育性”。

伴随着全社会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注,如何进一步改进毕业生就业李旨导工作,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很多人认为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过是,平时贴贴就业信息广告,签合同时盖盖章,偶尔联系几家用人单位,学生毕业前做一次讲座而己。有学生形象地把学校就业指导内容描述成“‘老三篇,一一开场白是老师不厌其烦地强调今年的就业形势是多么严峻,让本来就饱受打击的大学生们对就业又增加了一层恐俱;然后就是教导大学生们要放低心态去就业,拉下脸皮不要挑三拣四;再次就是大谈学校今年宏伟的就业目标,鼓舞一下士气。絮絮叨叨一番人人皆知的大道理之后,学生们除了灰头土脸地离开什么也没得到。”学生们对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最大的不满是:与用人单位和社会缺乏交流与沟通,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课“不实用”、“信息量小”、“内容太陈旧”。高校就业指导本该为学生提供一些实用的求耳时支能和就业信息,在企业和学生之间搭建就业平台。空泛无力的“老三篇”就业指导课与学生心中的要求相去甚远,不仅没有及时为学生指点迷津,反而让洲门心头蒙上阴影以至更加不知所措。种种情况都反映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着认识不足,理解不透,操作不灵现象,说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本身需要改革,还存在着很多的误区。

1.指导时间上的误区

传统意义上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认为是针对大学毕业生而然的,是毕业前的事,其实这是就业指导时间上的一个误区。大学生的就业过程只是一种形式,是大学生在多年学习、工作中所积累的知识和技能的表现,这种成功的背后包含着许多苦水、泪水甚至是血水,是十几年来不懈努力的结果,就如同我们在看奥运会比赛一样,我们看到运动员取得冠军那只是一个结果,在这个结果的背后是教练几年甚至是几十年培养训练的结果。所以全面开展的就业指导,要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就业指导课应从低年级起就开设,课程要紧密结合实际,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介绍各类职业的职业素质要求,使他们对自己将来选择何种职业有所准备。一般新生一人学就进行就业意识和就业方向的培养,到大二、大三主要进行专业上的指导,毕业前侧重择业技巧和面试技巧的传授,让大学生们明确明天的成功是来自于今天的努力,在这四年的大学生活里,不断进行知识的积累、技能的移累和心理承受能力的积累,实践表明你付出得越多,准备的越充分,在毕业及毕业后的收获就越多,在就业竞争这个大舞台上才能技压群雄,才能赢得用人单位的亲赖。

2.指导内容上的误区

就业指导内容的误区主要表现在“重技巧,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首先要有扎实的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术。扎实地掌握宽厚的基础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对事物的分辨能力,而且可以按照自身生理、心理规律的特点,更好地完成学业。专业知识是从事岗位工作最直接的知识。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知识在不断的更新,应加倍学习;注意本专业学科发展脉搏,及时了解和努力掌握最新动态,使所学专业知识保持在学科专业的前沿。忽略了大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大学生就业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必须要明白的一点是,有些东西不是靠临时装出来的,修养和知识,是平时的养成和积累。只有外在修饰与内在涵养有机结合,才能在那关键一刻塑造一个真实的、完美的毕业生。在就业指导过程中,过多的强调技巧性的东西,对学生的就业是很不利的。学生初人社会,本来就带有着原始的淳朴,过分的修饰,会给人一种不相衬的感觉。再有,对求职中面临的困难估计不足,在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或找到的工作不满意时,往往不能用一种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因此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应该充分体现大学的教育职能,使大学生通过在校的几年学习,在走向社会之前熟练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技能技巧,为即将走向社会,从事某项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让每个学生牢固树立这样的共识:就业就像自己的健康一样,它的钥匙永远或最终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倘若忽略了这点,缺乏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学生,即便找到工作,其就业压力仍然会转化为从业的压力。

3.指导层次上的误区

一般意义上的就业指导是指,给被指导者传递就业信息,帮助其求职与择业,为其与具体职业的结合牵线搭桥,充当二者的“中介人”角色,简单说就是帮助求职者找工作。至于这份工作是否适合于大学毕业生,能否在工作中发挥大学生的专业特长就不得而知了,所以这样的就业指导是浅层次的`,狭义上的就业指导,是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层次上的误区,所谓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以大学生的自身特点、意愿与社会职业的需要相协调为前提,帮助和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选择井确定有利于发挥个人才能和实现个人理想的职业;帮助大学毕业生按照国家就业政策的导向,及时就业或自行创业、并为就业后发展成才,创立事业提供帮助和指导,使其正确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大学生就业和自身价值的实现是密不可分的,每位毕业生都想找到一份工作环境好,经济收人高,自己又很喜欢的工作,这是非常正常的,这个目标与大学生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是相一至的,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大学生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就能更大地发挥他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就能很好地、创造性地、出色地完成这份工作,因此他的工作效率就高,工作的业绩也就大,对社会创造的价值也就大,否则工作不理想,每天闹情绪,在工作上很难有出色的表现,甚至会造成工作的失误,这样不仅是他个人的损失,也是社会的损失。所以说个人努力和自己价值、社会价值的实现是相一致的,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帮助大学生倒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毕业生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_

4.指导角度的误区

大学生是就业指导的对象,也是就生指导活动的主体。要使就生指导工作富有成效,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一些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有意无意的就把自己个人的工作意识和喜好者被指导者,将自己的工作经历和对职业的好恶作为择业的标准,引起就业指导角度的错位。传统的应试教育导致应试指导。长期以来,洲门注重的是升学率、高分和文凭,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然而,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我们又看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子,相当一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人员把就业指导变成了应试指导和应付面试的指导。事实上,只讲择业不讲敬业,误把应聘面试当成一种游戏。当前的就业指导工作,过多地强调了解燃眉之急,大多是现场传送技巧,忽视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供需关系和经济规律所起的作用,未能从J拙朗勺走向和市上到现律对就业深刻釉向方面,来解决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就业指导必须打破应试教育的模式定势,把重点放在指导大学生基本素质综合能力和择业心态上,关注就业的质量和合理的就业结构上。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门人性化很强的工作,他要求指导者把话说到学生的心坎里。手把手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将那些深奥的彭剑业理论与具体的就业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确定符合自己兴趣与特长的生涯路线,是就业指导者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是。大学目徽业指导是以大学生自身特点和社会职业需要为基础的,学生通过分析,估计自己的能力,评价自己的智慧确认自己的性格,判断自己的情络找出自己的特点,发现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优势,衡量白己的差距。以此足夸遴自己的障碍,成功地把握自己,真正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发展。就业指导仅仅是一种外因,是一种辅助胜因素,指导者不可能把就业意识、就业观含及职业素质简单地转化为学生个人的内在品质,也不可能决定学生的就业方向。学生就业指导实际上是在指导者的引导帮助下,学生自己认识、自己教育、自己提高的过程。

总之,近几年高校不断扩招,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成倍增长,而今后几年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增加幅度不会有大的变化,所以就业工作任务还是相当繁重,大学生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并为其选择职业、准备就业,以及在职业中求发展、求进步等提供知识、劳动力市场以及推荐介绍、组织招组织有关的综合性社会咨询服务活动。使大学生就业,就好业。以其达到使无业者有业生会就业,就者敬业,敬业者乐业,乐业者创业的就业指导的最高境界。

就业指导结业论文500字 第16篇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误区

摘要:

目前社会上各种形式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一些应该引起关注和需要认真改善的地方,以防止“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让就业指导变成了“就业误导”。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这一带有“时代特点”和长期性的社会问题,给予应有的重视和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使就业指导更具有“方向性”和“教育性”。

伴随着全社会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注,如何进一步改进毕业生就业李旨导工作,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很多人认为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过是,平时贴贴就业信息广告,签合同时盖盖章,偶尔联系几家用人单位,学生毕业前做一次讲座而己。有学生形象地把学校就业指导内容描述成“‘老三篇,一一开场白是老师不厌其烦地强调今年的就业形势是多么严峻,让本来就饱受打击的大学生们对就业又增加了一层恐俱;然后就是教导大学生们要放低心态去就业,拉下脸皮不要挑三拣四;再次就是大谈学校今年宏伟的就业目标,鼓舞一下士气。

絮絮叨叨一番人人皆知的大道理之后,学生们除了灰头土脸地离开什么也没得到。”学生们对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最大的不满是:与用人单位和社会缺乏交流与沟通,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课“不实用”、“信息量小”、“内容太陈旧”。高校就业指导本该为学生提供一些实用的求耳时支能和就业信息,在企业和学生之间搭建就业平台。空泛无力的“老三篇”就业指导课与学生心中的要求相去甚远,不仅没有及时为学生指点迷津,反而让洲门心头蒙上阴影以至更加不知所措。种种情况都反映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着认识不足,理解不透,操作不灵现象,说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本身需要改革,还存在着很多的误区。

1.指导时间上的误区

传统意义上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认为是针对大学毕业生而然的,是毕业前的事,其实这是就业指导时间上的一个误区。大学生的就业过程只是一种形式,是大学生在多年学习、工作中所积累的知识和技能的表现,这种成功的背后包含着许多苦水、泪水甚至是血水,是十几年来不懈努力的结果,就如同我们在看奥运会比赛一样,我们看到运动员取得冠军那只是一个结果,在这个结果的背后是教练几年甚至是几十年培养训练的结果。所以全面开展的就业指导,要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就业指导课应从低年级起就开设,课程要紧密结合实际,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介绍各类职业的职业素质要求,使他们对自己将来选择何种职业有所准备。

一般新生一人学就进行就业意识和就业方向的培养,到大二、大三主要进行专业上的指导,毕业前侧重择业技巧和面试技巧的传授,让大学生们明确明天的成功是来自于今天的努力,在这四年的大学生活里,不断进行知识的积累、技能的移累和心理承受能力的积累,实践表明你付出得越多,准备的越充分,在毕业及毕业后的收获就越多,在就业竞争这个大舞台上才能技压群雄,才能赢得用人单位的亲赖。

2.指导内容上的误区

就业指导内容的误区主要表现在“重技巧,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首先要有扎实的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术。扎实地掌握宽厚的基础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对事物的分辨能力,而且可以按照自身生理、心理规律的特点,更好地完成学业。专业知识是从事岗位工作最直接的知识。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知识在不断的更新,应加倍学习;注意本专业学科发展脉搏,及时了解和努力掌握最新动态,使所学专业知识保持在学科专业的前沿。忽略了大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大学生就业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必须要明白的一点是,有些东西不是靠临时装出来的,修养和知识,是平时的养成和积累。只有外在修饰与内在涵养有机结合,才能在那关键一刻塑造一个真实的、完美的毕业生。在就业指导过程中,过多的强调技巧性的东西,对学生的就业是很不利的。学生初人社会,本来就带有着原始的淳朴,过分的修饰,会给人一种不相衬的感觉。

再有,对求职中面临的困难估计不足,在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或找到的工作不满意时,往往不能用一种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因此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应该充分体现大学的教育职能,使大学生通过在校的几年学习,在走向社会之前熟练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技能技巧,为即将走向社会,从事某项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让每个学生牢固树立这样的共识:就业就像自己的健康一样,它的钥匙永远或最终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倘若忽略了这点,缺乏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学生,即便找到工作,其就业压力仍然会转化为从业的压力。

3.指导层次上的误区

一般意义上的就业指导是指,给被指导者传递就业信息,帮助其求职与择业,为其与具体职业的结合牵线搭桥,充当二者的“中介人”角色,简单说就是帮助求职者找工作。至于这份工作是否适合于大学毕业生,能否在工作中发挥大学生的专业特长就不得而知了,所以这样的就业指导是浅层次的,狭义上的就业指导,是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层次上的误区,所谓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以大学生的自身特点、意愿与社会职业的需要相协调为前提,帮助和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选择井确定有利于发挥个人才能和实现个人理想的职业;

帮助大学毕业生按照国家就业政策的导向,及时就业或自行创业、并为就业后发展成才,创立事业提供帮助和指导,使其正确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大学生就业和自身价值的实现是密不可分的,每位毕业生都想找到一份工作环境好,经济收人高,自己又很喜欢的工作,这是非常正常的,这个目标与大学生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是相一至的,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大学生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就能更大地发挥他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就能很好地、创造性地、出色地完成这份工作,因此他的工作效率就高,工作的业绩也就大,对社会创造的价值也就大,否则工作不理想,每天闹情绪,在工作上很难有出色的表现,甚至会造成工作的失误,这样不仅是他个人的损失,也是社会的损失。所以说个人努力和自我价值、社会价值的实现是相一致的,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帮助大学生倒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毕业生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_

4.指导角度的误区

大学生是就业指导的对象,也是就生指导活动的主体。要使就生指导工作富有成效,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一些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有意无意的就把自己个人的工作意识和喜好者被指导者,将自己的工作经历和对职业的好恶作为择业的标准,引起就业指导角度的错位。传统的应试教育导致应试指导。长期以来,洲门注重的是升学率、高分和文凭,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然而,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我们又看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子,相当一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人员把就业指导变成了应试指导和应付面试的指导。事实上,只讲择业不讲敬业,误把应聘面试当成一种游戏。

当前的就业指导工作,过多地强调了解燃眉之急,大多是现场传送技巧,忽视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供需关系和经济规律所起的作用,未能从J拙朗勺走向和市上到现律对就业深刻釉向方面,来解决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就业指导必须打破应试教育的模式定势,把重点放在指导大学生基本素质综合能力和择业心态上,关注就业的质量和合理的就业结构上。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门人性化很强的工作,他要求指导者把话说到学生的心坎里。手把手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将那些深奥的彭剑业理论与具体的就业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确定符合自己兴趣与特长的生涯路线,是就业指导者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是。大学目徽业指导是以大学生自身特点和社会职业需要为基础的,学生通过分析,估计自己的能力,评价自己的智慧确认自己的性格,判断自己的情络找出自己的特点,发现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优势,衡量白己的差距。以此足夸遴自己的障碍,成功地把握自己,真正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发展。就业指导仅仅是一种外因,是一种辅助胜因素,指导者不可能把就业意识、就业观含及职业素质简单地转化为学生个人的内在品质,也不可能决定学生的就业方向。学生就业指导实际上是在指导者的引导帮助下,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

总之,近几年高校不断扩招,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成倍增长,而今后几年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增加幅度不会有大的变化,所以就业工作任务还是相当繁重,大学生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并为其选择职业、准备就业,以及在职业中求发展、求进步等提供知识、劳动力市场以及推荐介绍、组织招组织有关的综合性社会咨询服务活动。使大学生就业,就好业。以其达到使无业者有业生会就业,就者敬业,敬业者乐业,乐业者创业的就业指导的最高境界。

就业指导结业论文500字 第17篇

进入大学后,渐渐褪去来时的一腔热血、踌躇满志。心绪开始慢慢沉淀,也开始认认真真的替自己的未来考虑了。那些不着边际的理想、空想也从我身上蒸发。我们所关心的不再是乌托邦,而是现实的世界。

大学,一个从理想世界到残酷社会的跳板,让我们有幸生在理想之中,又可以目睹社会现实的残酷的一面。

我想,对我们这群没有见过世面,整天呆在校园里的莘莘学子来说,就业是一个不能再遥远的话题。但是,我觉得,我们就更应该好好考虑就业这个问题,那样才不会被将来的就业打个措手不及。

听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很有感触。似有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原先的天真烂漫的想法从脑海中浮现,又消失,替代的是新的观念,稳重了,踏实了,似有惊醒梦中之人。这才发觉,现实不如理想般美好,我们也不应该对现实渴求什么,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路,理想和现实是有着不可越过的鸿沟,但经过细心经营也会别有洞天,让人痴迷、让人向往。

从这堂课中得到的最大收获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现在想想,理论知识,在脑海中的印象似乎荡然无存。但让人记住的是那些老师向我们讲的身边实际经历的事情,身边的事情总是最真实、最具震撼力、最让人有一种与社会接触的感觉。我觉得,读他人的故事,就像读历史一样,一页一页的翻开,一页一页品味,有一种使人明智的感觉,知兴衰,知得失,更知已知彼。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就业形式相当严峻。在此背景之下,据教育部的统计,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59万人,比09年年增加64万人。而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还将继续增加,2014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比2014年增加52万人。据统计,2014年毕业大学生实际就业率不到70%。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再加之历年未就业的毕业生数量,09年大学生就业市场将十分拥挤。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各行业的分工也精细起来。对于招收员工的要求也逐渐高了,所以造成了现在社会人才市场竞争场面变得热火朝天起来。|||每到就业季度,人才市场就聚集了成千上万的择业者、就业者。这足以证明当前就业形式的严峻和紧张,所以作为快要走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面临得是前所未有的压力。我们认识了这一严峻的课题,就得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只有正确地认知就业形式,我们才能更好地为自己迈出第一步铺下平砖;只有正确地认识就业形式,我们才能更好地不断训练自己,提高自己和充实自己,为自己在迎接挑战前做好武装;只有正确地认识就业形式,我们才能趋利避害,排除我们前进的障碍,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因此,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识,对于我们每个在校大学生来说是尤为重要!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知识分子的象征,应该具有解决问题的思维与能力,面临着就业危机,应当视危机为挑战,努力让自己脱颖而出。

首先,从自身素质出发。如今全国高校林立,考上一间名牌大学已经不能代表未来道路一帆风顺了。每年毕业生众多,招骋会上黑压压一大片,在一个普通招骋会上就可能有几百人个大学生在竞争一个岗位。那么,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之中,跻身于就业市场,如何让自己脱颖而出?

大学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地方。这里说的知识又分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之所以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所读的专业,正是要实现未来人才专业化水平高的目标。现今招骋市场仍然需要的是人才,一名大学生,首先应当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以高水平的专业与他人竞争。要具有不可替代性,你才能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

再者,综合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综合素质包括综合知识水平及人的自身道德修养、心理健康素质及专业外的其他技能。

在招聘方为买方市场的前提下,招聘方自然会在递交求职申请的众多大学生选择最优秀的人才。此时,专业水平不高的必定成为淘汰的第一批,再者,人是社会性动物,道德水平低的必定处理不好团队合作中的人际关系,再淘汰。最终,在招聘岗位有限的前提下,招聘必会择优选择,故综合素质高的大学生,从主观上是拥有一定优势的。

综合素质,也包括了心理健康素质。在就业大军沉甸甸的形势之下,许多高校大学生承受不住就业压力,表现出自卑、自弃,甚至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等等悲剧道路。一个真正优秀的高校大学生,应该是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的,应该能迎接困难的挑战,而非在挫折之下一蹶不振的。因此,在此严峻就业形势之下,提高自己心理素质,也是重要的一点。

此外,有许多大学生对自己未来就业职业及薪酬定位较高,而在金融危机之下招聘的岗位少之又少的的情况下,招聘方提供的岗位及薪酬远远不及大学生理想中的状况。就业市场已成买方市场,在此前提下,大学生不妨稍放低要求,选择先就业再择业,获得工作后积累经验,再慢慢向理想中的工作进军。做为拥有较高技能我们,再就业后又得到了良好的就业素质培养,这使我们更有把握去择业,就业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这对我们在择业中,就拥有了比别人多出的砝码。

在此就业形势之下,除提升自己,还有另外几条路可以选择。

一是考研,暂时避开就业大军,开始深造,获得更高水平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二是自主创业。在这自主创业方面,各地区政府有不同的扶持政策,自己给自己提供就业岗位,也不失为一条好道路。

总的来说,做为当代大学生,认识到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应当认清自己的方向,坚定信心不动摇,以自信、自强、自立的形象迎接挑战,在金融危机之下的就业大军中脱颖而出、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做出实质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