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龙的小故事(合集10篇)

投稿:小范

于成龙的小故事 第1篇

近期观看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在黄金档播出的电视剧《于成龙》,感触颇深。看着于成龙躹躬尽瘁,殁于任上的镜头,我的心似乎在滴血,内心呼唤着:于成龙真乃一代廉吏。

这部电视剧讲述于成龙在出仕前刻苦学习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以修齐治平、知行合一、义不辞难为价值追求;出仕后,在23年的从政生涯中,跨越广西、湖北、福建、直隶、两江等省区,从七品知县到封疆大吏,坚持以民为本、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勤政爱民、勇于担当、三举卓异的从政实践,刻苦廉洁、刚直不阿、一尘不染的人格魅力,深得各地民众爱戴和各省督抚的器重,康熙帝盛赞为_古今廉吏第一_。

本剧通过其为民做主、为民请命、为民除害、为民造福的一系列生动故事,再现这位_吏者之师_的感人风范。

_于青菜_ _于大胆_ _于青天_这些美称并非空穴来风,他罗城治盗丶湖北平匪丶福建平冤丶直隶救灾、两江惩恶,从一个边远山陲的小小县令,一步步成长为封疆大吏,他爱民如子,勤于政务,廉洁奉公,刚直不阿,一尘不染的好品质深受百姓爱戴,赢得康熙帝最高褒奖_古今廉吏第一_。

当观看于成龙与康熙帝在上书房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谈这一幕,感动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他与康熙帝简直是惺惺惺相惜,英雄所见略同。他告诉皇上,自己是贫苦人家出身,勤俭习以为常,还说_上有所好,下便投其好_。

皇上便引用李商隐两句诗:历贤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_说自己虽比不上殷周古代明君圣贤,但时时警示自己,勤政爱民,奉行节俭,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并视于成龙为知已。

其实,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历行勤政节俭,才有希望;小到一个家族,也是同出一辙的。猛然想起爷爷当年说的话,富从升个起(升:古时计量单位,十升为一斗;个:指一粒米,一根线,指数量极少。),穷人家做事没算计。富人之所以富,是因为他们懂得财富的积累,而穷人呢,往往没有过多地考虑。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看一个家族有没有希望,主要观其后代是否勤劳节俭,励精图志。当他们清醒地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控制自己的欲望,并孜孜不倦地为之奋斗,让希望之光普照大地之时,便是其灿烂辉煌的美好人生。

观电视剧《于成龙》,还可体会到凡成大事者,必先历经磨难,苦其心志,强其体魄,并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永往直前的精神。

剧中再现了于成龙赴广西罗城县就任时艰难困苦的情景,和家人分别无异于一场生离死别,典卖田产一百两银子作为赴任的盘缠,如同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五名同乡跟班,一人病亡,两人看到蛮荒之地,弃之返乡。

且不说从山西老家到广西罗城的路途遥远及条件艰苦,就是那赴任的罗城县,地处荒蛮,匪盗横行,杀人越货,田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前两任知县,一人逃走一人被杀,自己这个新知县赴任途中险些被盗匪活埋,官印官服被抢,这哪里是赴任?简直是赴死!

就在这挑战生存的一线希望,他抓住了救命的稻草一一民心向背,团结民众惩治恶匪,让老百姓安居乐业。不顾个人安危,他执意闯进苗寨,与老百姓站在一起,和来势凶凶的匪徒展开生死较量,斗智斗勇,终于取得初战的告捷,为自己在老百姓心中赢得了一席之地。

电视剧《于成龙》的确是一部好剧,无论在做人做事方面,还是在国家大政方针方面,都有极好的参考价值。敬己、敬人、敬业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我们每个人只要心中有爱,弘扬正气,在生活实践中勤于动脑找出恰当的切入点,你的人生也为之光芒四射。

于成龙的小故事 第2篇

于成龙十七、八岁时候,大舅家的大表哥结婚,来接姑姑去吃包子。于成龙小时候非常顽皮,也想跟妈妈一起去姥姥家看热闹,于母怕他去了惹什么祸,不答应带他去,想等孩子吃了晚饭睡了觉再去。于母的娘家和婆家两个村不远,只有三、四里地,都在浑河边上,只隔一片树林子,走路用不了半个时辰。

于成龙吃过饭很快睡了,于母给他盖好被子,然后就悄悄的出了家门。刚出家门,于成龙就醒了,原来他刚才是假装睡着,他知道母亲是想等他睡下之后,好把他留在家里。

于成龙下炕穿好鞋,就在母亲身后远远的跟着,眼看着母亲走过了前面的树林。树林之中有一片古坟,于成龙走到这时,突然看见坟中出来一个女子,穿一身白衣服。于成龙小时候胆特大,村子里的小孩儿都叫他于大胆。这会儿,于成龙忽然想起唱戏里常说的一句话,冲着女鬼说到:“大胆孽障,还不快走。”说完,就见一溜火光,女鬼跑了,正好跑到于成龙表哥媳妇家,附了新媳妇的体。

于母到了娘家,正好娶亲的轿子刚走。于母和母亲、兄弟们坐下闲聊,忽然看见了于成龙正在院外跟小表兄弟们玩,也没说什么,反正已经来了,说什么都没用。

新媳妇村和娘家这村也是紧挨着。那时,新人拜堂以不见日头为好。功夫不大,娶亲的轿子就回来了。新人一下轿,大伙都傻眼了,就见从轿上下来两个一模一样的新娘子,谁也分不出她俩有什么不同。走路的姿势、说话的声音、行动坐卧、言语举止都一模一样。

抬轿的说:“新娘子一上轿,我们抬着就觉得沉,我们抬了这么多次娶亲的轿,也没这回费劲,我们还以为新娘子一定是个大胖子呢。”

事情僵在这儿,谁也想不出什么办法。俩新媳妇都气呼呼的坐在洞房里,互相指责,都说自己是真的,对方是假的。院里一嚷嚷,院外玩耍的孩子也跑来看热闹、听新鲜。于成龙跟于母说:“妈,我想看看新媳妇。”于母说:“你别跟着添乱了,_姥和你舅正烦着呢。”一把没拉住,于成龙跑了,于母在身后就大喊:“成龙,成龙,快回来。”

一听喊成龙,洞房里就有一个新娘子的脸变黄了。主事的一看,就问外面谁在喊,喊什么。有人回答说:“南房上大姑奶奶喊小外甥于成龙呢。”一听这话,脸变色的那个新媳妇脸更黄了。主事的说:“快,让外甥于成龙入洞房来。”于成龙刚一进屋,就见那脸变黄的媳妇立刻就瘫在地上说:“于大人我与你无怨无仇,何必苦苦逼我。”于成龙一看,这不是在来的时候在坟地里看见的那个女鬼吗。于是大声说道:“大胆孽障,还不快走。”就见一溜火光,顺着帘子缝跑了。

舅舅赶紧抱起于成龙说:“孩子,今儿多亏你呀。”姥姥说:“要不是这孩子在,我们大人都不知道怎么办呢。”

喝喜酒的人说:“于成龙长大了,准是个了不起的大人物。”

二、于成龙劝鬼

有一天,于成龙上夜校,回家晚了。半路上,就见有俩妇女披头散发正在说着什么。于成龙紧走几步,隐隐约约就听其中一个说:“三更后再点吧。”于成龙吓一跳,这不明摆着去放火吗,赶紧跑到两人面前,说:“你们是谁呀?”回答说:“我们是火神爷的手下。”问:“你们要去干什么?”答:“我们去南房上蒋家放火。”于成龙心想,老蒋家虽然家大业大,可也没少周济村里的老百姓啊,也没听说人家办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啊。于是又问:“为什么给人家点火?”回答说:“今天是大凶的日子,可他儿子偏选今天结婚,还不明摆着跟我们老爷叫板吗?”于成龙说:“蒋秀才教过我,我给老师求个情,你们别去点了。”俩妇女说:“你是谁呀?你叫什么名字?”于成龙说:“我叫于成龙,也是南房上村的。”妇女说:“你真是于成龙?”于成龙说:“我骗你们干吗,不信给你们看我书包里的本,上面写着我的名字呢。”妇女说:“你要真是于成龙,我们就给你个面子,不点了。”说完拉着另一个妇女真往回走了。

于成龙到家之后,就把这事跟爸爸说了。他爸跟蒋秀才两人关系不错,他爸说:“我去秀才家看看,是什么人给择的这个日子。”到了蒋家,张灯结彩的还没睡。秀才把于成龙的爸爸迎进书房,问:“于先生这么晚还不睡来这是有事吧?”于先生把于成龙放学路上的经过说了一遍,问:“令公子结婚的日子是谁选的?”蒋秀才说:“是我一个同年。”于先生说:“能否叫来一见呢?”秀才说:“那有何不可!”于是叫人把同年召来。

同年来了之后,于先生问:“蒋公子结婚之日,是你择的?”答曰:“是我。”于先生问:“今天是什么日子?”答:“主凶,不易嫁婚。”于先生说:“还有呢?”答:“小鬼闹宅,失天火。”问:“干嘛让人择这个日子?”答:“有解,会有贵人出现,不会有小鬼闹宅,也不会失天火。”

于先生说:“还是小心点好。”秀才也是放心不下,叫下人把能盛水的东西都装满了水,然后三个人一直在书房呆到天亮,真就什么事也没发生。同年说:“怎么样于先生?真有贵人给解吧?”

蒋秀才说:“这个贵人大概就是于成龙吧。”

三、于成龙遇月佬

有一天,于成龙放学回家,在半路遇见一个白胡子老头,老头儿说:“小同学,我要去庙里,走不动了,你搀我去行吗?”于成龙说:“行。”于成龙把书包背好,就搀着老头一步一步的向庙里走去。

到了庙里,老头儿说:“小同学,再陪我待一会可以吗?”“行”于成龙痛快的答应了,然后对老头儿说:“您是哪个村子的?这么大岁数还出门。”老头儿捋捋胡子问于成龙:“你看我有多大岁数啦?”于成龙说:“我看你至少有六、七十岁了。”老头儿说:“我呀,六、七百岁也多了,应该有几千岁吧。”于成龙不相信,瞪大眼睛看着老头。老头儿说:“从有人开始我就活在世上,我呀叫月佬,专管人间的婚姻大事。小同学,你不想问我点什么事吗?”于成龙说:“我就想知道我长大了娶个什么样的媳妇呀?”老头儿说:“你媳妇呀,现在就在你们村蒋家后花园里看花呢,你可以去看看呀。”

蒋家在南房上村里是有钱有势的大户,于成龙背着书包没回家,直接就去了蒋家后花园。爬上墙往里一看,真有个小闺女坐在台阶上呆呆的看花呢。因为背对着于成龙,看不清小女孩的长相,于成龙就从墙头抠下一个小石子扔了过去。女孩听见动静,回头往后一看,正好让石子打在额头,顿时血就流了出来。于成龙吓的跳下墙来,头也不回的就跑了,呼哧带喘一气跑到家,也没敢和大人说这事。

几年之后,于成龙科考得中,踏上仕途。有个大臣欣赏于成龙的才能,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入洞房后,于成龙掀开了新娘子的盖头一看,新娘子的额头有块疤,就问是怎么弄的。新娘子说:“几年前我去看大姨,坐在她家后花园正看花,不知道哪来了一个野小子,用石子打了我一下,正好打在额头,于是就留下了一个疤。”

于成龙问:“你大姨住什么地方?哪村的呀?”新娘子说:“我大姨家,就是固安南房上蒋家。”

于成龙的小故事 第3篇

廉善,即清廉而有仁爱。1661年,44岁的于成龙以“候补知县”的身份,到北京参加吏部掣签。掣签,就是通过抽签的方式,决定去哪个省任职,到了省里再由巡抚、布政使等长官决定去哪个县。于成龙的运气不佳,抽中了“下下签”,被分配到刚刚纳入清朝版图的广西省。当年的广西,相对中原是一个偏远烟瘴之地,多民族杂居,文化落后。然而,于成龙凭着一腔热血和勇气,毅然决定赴广西上任,留下了“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的名言。

从永宁州到广西罗城,路途遥远,数千里地,需要不少盘缠。于成龙家里现银不足,就典当出售一部分田地和房屋,凑足一百两银子。这便是于成龙“典田卖屋”赴任的故事。家人给他雇佣了五个年轻小伙做仆人,准备齐全日常生活所需的用物。临行时,于成龙告别家乡父老妻儿,他给长子于廷翼留下一句话:我做官在外不管你,你治家在里莫想我。

在上任罗城知县的最初几个月里,于成龙生了一场大病,还有仆人因病身亡,仆人闹情绪要回家。于成龙给留下的仆人发放了盘缠,让他们回了老家,只剩下他一个人呆在罗城。身陷绝境的于成龙在城隍庙里向神灵祈祷,他发愿要“立意修善,以回天意”。

他没有官架子,没有盛气凌人的官风。他呆在破衙门里,不喜欢穿官服戴官帽,俨然一个普通的平民老头儿。罗城县的老百姓有时也到县衙里看看这位新来的县官,于成龙一副和颜悦色的态度,和老百姓比划着聊天、交友。时间久了,于成龙解决了和百姓沟通的问题,罗城县的公务也能逐步展开办理。

于成龙与罗城百姓同甘共苦,由原来的日食两餐减成一餐。在缴纳钱粮时,百姓常常会多带几个铜钱,顺手放到他的桌案上。于成龙发现后,坚决不收,无奈百姓坚持,只收了一壶酒钱。百姓可怜于成龙清苦,凑集少许银钱,为他购买盐米。于成龙说:“我一人在此,何须如许物,可持归奉汝父母,一如我受。”

于成龙的小故事 第4篇

《从好录》没有记载“活埋巨盗”这件大事,但其他传记资料中都有提到,这也算是于成龙震慑犯罪的重要举动。

话说有次,于成龙抓捕了九名重犯。他进行了必要的审问,让这些人心服口服,供认不讳,接下来便该处决了。于成龙把九名重犯绑成一串,拉到歧亭镇的一处广场上示众, 在最后关头,于成龙仍然给罪犯们留了一条活路。他对在场的百姓们说:“这九名罪犯, 都是绿林巨盗,罪在不赦,但本府慈悲为怀,再给他们一次机会。若有本地官绅百姓为他们作保,保证他们以后再不为盗,本府可以当场释放。若保释后他们再次犯法,则罪犯与保户一同治罪。现在,谁愿意出来作保?”

这些罪犯应该都是本地人,有自己的亲或朋友,当场就有两名罪犯被人作保,松绑释放,于大人一向是说话算话的,剩了七个人,没有人肯保,可怜巴巴地等候处决。

于成龙为了震慑犯罪。扬刀立威,就用了一种比较极端的办法。他让人在大路旁边挖了一个大坑,将七名罪犯活埋在坑中,上边垒了一个大坟堆,这还不算,于成龙还在坟堆上竖了一块木牌,上边写着醒目的大字:“黄州府二府于成龙瘗盗处。”

于成龙的小故事 第5篇

于成龙的真正名声,其实就是在黄州府同知的任期内创造的,当时,朝廷对盗案处分很重。如果当地发生盗案,官员首先要被问责。官员们为了保护自己,碰见盗案,往往是既不受理,也不上报。这样虽然能逃过处分,却等于纵容了盗匪。于成龙分管捕查,积极出击,以盗治盗,化盗为民,通过多种手段,不但治理盗案,也为自己创下了名声和政绩。

他捕盗如神,断案如神,微服私访,神出鬼没,忽而严厉,忽而宽容。黄州毕竟是个比较繁华的地方,有舞台也有观众,还有评论员,于成龙的故事也就慢慢传到全国各地。他晚年任两江总督时,其实早就用不着微服私访了,但广大百姓,还是会把所有“白须伟貌_的陌生人当成是微服私访的于成龙。

于成龙手下有一批精明强干的助手。这些人大都有盗匪背景,熟知盗匪内幕,同样也是办案如神。后来于成龙离开湖广时,后任官员请求于成龙把这批差役留下来。但是,后任官员很快就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同事,这批差役并不好用,并没有传说的那么神。于是,大家怀疑真正“神”的只有于成龙自己。有人传说,于成龙梦寐之中经常和神灵交往,很多案子都是在神灵的帮助下破获的。

不过,于成龙自己则向人表示,自己办案子并不“神”,只是个“诚”字而已。只要以诚求之,什么复杂案子都可以准确地破获。

(图文整理自:王振川著《于成龙传》,如有错漏,敬请谅解)

于成龙的小故事 第6篇

有一次,于成龙派人把一名旧案在身的盗匪传唤到衙门,这名盗匪吓得瑟瑟发抖。

于成龙说:“你不要害怕。我知道你准备改邪归正,今天传你来是要奖赏你的。你以前犯案时,官府不知道,那是官府的糊涂;你现在要改邪归正了,官府仍然不知道,还是官府的糊涂。本府知道你想做良民百姓,只是苦于没有户口。现在本府就赏给你户口,帮助你改恶从善。以后就做个好百姓吧。但本府也不能白白赏你,你必须替本府广为宣传:以前犯过盗案,现在能改邪归正的。本府既往不咎,还有奖赏;如果怙恶不悛,继续为非作歹,那本府定会捉拿归案,从重处罚的。”说完了,不仅赏给这名盗匪户籍,还赏了他一顿酒食才放回去。

有个年轻的小偷,被于成龙的差役捉住,送到了衙门。于成龙说:“你只是个小偷,对不对?而且你最近并没有犯过案子,对不对?其实用不着抓你的,你们村的某某,本来是个巨盗,但因为最近没有犯案,都被我饶过了。我的袋子里装着犯罪档案,如果一切陈年旧账都要审理,那不知道要杀多少人才行。算了。你还是回去吧。把我的意思告诉你那些同党,老实做良民就没有事。”这名小偷回乡以后,把于成龙的意思给大家宣传了,确实打消了很多人的疑虑,也震慑了很多人。

于成龙的理念是,强盗都来自于百姓,因生活无着、官府逼迫才挺而走险的。如果官府能体恤他们,给他们一条比较好的生路,强盗是能变成良民的。《从好录》 赞叹道:“人知擒一而民畏,不知纵一而愈畏;人知诛一而民畏,不知赏一而民愈畏。”

于成龙的小故事 第7篇

于成龙字北溟,清朝顺治年间的一位著名官员,生卒年为1617年9月——1684年5月,清朝时期山西永宁州人(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于成龙简介在《中国明清的官》一书中有所记载。而且于成龙简介能收录到《四库全书》中,这实在是很难得的。

于成龙画像

于成龙一生做过许多官职,比如布政使、巡抚、总督、大学士等职位。于成龙虽身负多职,但他却是中年得志,年至44岁时,他不顾亲朋好友的阻拦,毅然决然的抛妻别子到遥远的边荒之地广西罗城担任县令。他到那时,条件实在是艰苦不堪,在困境中他采取“治乱世,用重典”的方针,在罗城任官三年。期间,他把罗城治理的非常好,从荒无人烟到后来的安居乐业的景象,这让于成龙非常的欣慰。

于成龙的突出表现,让两广总督金光祖非常的重视。并于康熙六年推荐于成龙担任四川合州的知州。他到那里不到两年的时间,合州人口骤增,这样的成绩让他很是感到荣幸,之后被提升为湖广黄州付同知。他在任同知的四年里,同时还兼任着知府,由于突出的政绩,后又被提升为“卓异”。

在他被提为卓异后,恰巧在这时出现了“三潘之乱”。在这期间于成龙临危受命,十天内就平定了一场动乱。之后他随即调任黄州知府,第二次_又接踵而至。这时又是于成龙出面治理,他身先士卒,在危急关头将生死置之度外。在二十余天的_中,他将_首领何士荣擒获,至此他再次平定了_。

于成龙的果敢与智谋很被康熙所看重,之后又连续的将他升职。至康熙二十三年时病逝,终年六十八岁。

于成龙的小故事 第8篇

在清朝史上不乏有名的官吏,提及于成龙,人们应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于成龙的事迹一直流传至今,而且他的墓地现在也在重修。于成龙破案也是非常有一套的,他破案灵活多变,总能抓住重要线索一举将犯人绳之以法。

廉吏于成龙

在清朝初期,偷盗成为时下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盗贼甚至在白天就光明正大的实行盗抢,严重影响了当时人们的安定生活。在盗窃方面于成龙破案还是很有一套自己的方法的,总能捉住蛛丝马迹,最终将盗匪擒住。

于成龙曾到江苏高邮检查公务时,途中正好碰上一位土豪要嫁女儿,但是在女儿出嫁的前一天晚上,好多嫁妆都被偷光了。当地的刺吏无法破案,于是就交于于成龙手里。于成龙命令把所有城门都关上,只留下一个城门开着让行人出入。同时,他还派公差严把城门,严格搜查所有行人所携带的行李。又出告示通知全城人都要回家去,不得随意出入。于成龙的精明之处还在于,他暗中叮嘱公差说,只要有反复出入城门的人就抓起来。果不其然,公差就发现两个人非常可疑,他们除了身上的衣服,任何行李都没有。于成龙果断判断此人就是盗贼,当即把他们抓了起来。开始他们拒不承认,于成龙于是就命人脱下他们的衣服查验,果不其然,他们里边穿的就是偷盗来的衣服,因为财物太多,不能一次全部带出,所以多次出城把财物一点点的送出去。

于成龙破案用方法,用计谋,而且很注重细节,观察能力也很强,所以再难的案子在他手上也能顺利破获。

于成龙的小故事 第9篇

廉正,即清廉而心正、身正、行正。于成龙的清廉节俭是发自内心的,他的身正、行正,既规范着自己,也影响着他人。

有诗有酒,于成龙便不觉得在外做官的清苦了。在罗城时,一个人在异乡的生活,着实让他感到深深的寂寞。每晚,他必饮一壶酒。这只是四文钱一壶的普通烧酒,并不是什么陈年酿制、玉液琼浆。手头钱紧的时候,每天就只喝半壶,细水长流。或许,这可以稍解他内心的思乡之情。

于成龙的年俸不多,有时还要做点善事,捐助穷人,最后弄得连买酒的钱也没有了。于是,他迫使自己戒酒,终归酒瘾难耐,通宵不眠。

受命两江总督后,于成龙从保定出发,回永宁老家葬母。于成龙作为总督,回乡的仪仗队伍尽力节俭。同僚都清楚于成龙的秉性,知道他盘缠不多,但也不敢赠送。沿途官员也不敢大肆迎送、招待。在永宁州,于成龙将去世已六年的继母李氏,与父亲于时煌、生母田氏合葬。

在与儿孙们短暂几天相处后,于成龙又带着廷元赴江宁上任。父子两人,身上各装了几十枚制钱,然后雇了一辆骡车,一路上也不住公馆,省吃俭用。就这样,悄悄地赶到两江总督驻扎的江宁城。于成龙到江宁后,率先调查了两江地区的数十项弊政,上任后立即展开整顿。于成龙单骑孤装赴江宁,凸显了其清廉节俭,作风低调的为官态度。一些存在奢靡作风的官员,经过于成龙的批评教育后,改过自新,后来还做了大官,他们在于成龙去世后,还流着眼泪回忆:“如果没有于总督的.教育,我哪有今天啊!”

于成龙的小故事 第10篇

于成龙掌握了盗匪册子,里面不但有盗匪姓名,还有居住地址,办案果然方便多了。

有次,于成龙出城办事,经过郊外某个村子。就对村里人说:“你们村,某某是大盗,某某是小偷,共有十八个罪犯。但因为最近比较守法,没有犯案,所以先饶了他们,一旦犯案,立即打死。”说完就扬长而去。这话在村里传开,大家都说于成龙简直是神明,那几罪驱犯,也吓得逃跑了。

但于成龙也不敢轻信汤卷这份册了,他对差役们说:“人命关天, 这种事绝对不敢鲁莽。一定要认真察访,掌握确凿证据。如果冤杀一个人,将来到阴曹地府里是要偿命的。”

为此,他经常骑一头驴子,化妆成外地客商、农民、算卦先生等各种角色,到田野村落里认真调查,和当地的各色人等交流,详细掌握各路盗匪的犯罪事实。于成龙本人认真了,其他奉命调查的差役也不敢马虎,不敢欺骗,所以,黄州府的盗案破获率提高了很多,冤假错案却极少极少。

于成龙在微服私访过程中,还发生过一件趣事。有一次,他装成算卦先生出去,中途在一家书馆休息.顺便听书馆先生给学生们讲书。坐了一会,书馆的主人端出点心来给先生吃,这教书先生又盛情邀请于成龙一起吃。于成龙吃了一点,就告辞走了。

第二天,于成龙派人把这教书先生传唤到衙门,说:“昨天承蒙你的盛情,请我吃点心,非常感谢。但是,你教小孩子读书,很多地方都教得不对。你自己心里都不通,怎么能教别人呢?还是散馆回家吧。”

教书先生磕头求饶:“我家里贫穷,如果散了这个馆,日子就过不下去了。”

于成龙说:“想过日子也不能误人子弟呀!”

说完,取了二两银子赠送给这位先生,让他过日子。又赏了他五大板,作为他误人子弟的教训。

这故事,也很典型地反映出于皮龙 “宽严相济,恩威并用”的办事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