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实战模拟论文(热门49篇)

投稿:小范

创业实战模拟论文 第1篇

借鉴试点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经验,国内许多院校以一种新的教育观积极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

1.创新创业的环境还有待完善。尽管各高校大力宣传创新创业的理念,但实际上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力度不够,还没有形成尊重、支持创新创业的氛围。另外,社会大环境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存在一定的阻碍,尽管国家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在政策上有所倾斜,但是对于一些实际的便利,如创新创业资金的筹集等方面,还没有具体的政策。

2.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有待加强。受到经验缺乏和专业水平的限制,很多大学生并未真正意识到创新创业实践的重要性,仅仅是应学校的学分规定要求而进行相应的创新创业活动,缺乏兴趣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树立。有的学生虽然有很多创新的想法,但普遍对自身的能力表示不自信,又得不到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使得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3.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体系不完善。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设置比较单一,多以讲座的形式进行,没有系统性,尤其缺乏对于创新创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创新创业课程未能与专业培养计划相结合,体现专业特色。

4.缺乏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目前高校补充师资力量时过于追求高学历,过于强调新增教师的科研潜力。大多数专业课程教师专业面狭窄, 缺乏企业管理实战经历和创新创业的体验,讲课只能纸上谈兵,无法使学生从创新创业课程中真正获得创新创业的感受。

5.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比较薄弱。具体表现为:

(1)很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更多的是单纯讲授创新创业知识, 有些高校虽然举办或参与了各种形式的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但多数学校和学生都是为比赛而比赛,而不会真正将创新创业计划付诸实施;

(2)大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基地不足,需要社会的支持,而很少有企业愿意提供机会,让学生学习实际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大学、企业、其他机构、政府没有形成开放的、多方互动的合力结构;

(3)虽然有些高校尝试开辟高校创业园区或者成立创业孵化机构,为大学生提供在校创业支持,但由于高校扩招,很多学校的场地和资金资源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需求。

创业实战模拟论文 第2篇

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应德育,教学,实践等方面,培养创业型人才具有良好的创业素质。在创业教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育的创业理念,营造有利于创业的良好的商业环境的过程中,以提高大学生的素质。

1.深化教学改革,丰富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树立创业的正确的看法。创业教育应该是开放大学课程,并纳入学校课程。如开设“创业”,“商业心理学”,“就业指导”课程。通过创业教育体系教课程,让学生了解和全面掌握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必要的知识,能力等。

2.创业教育融入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挫折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内隐式的方式艰难,乐观,企业家和情感。学院的心理学课程,应普遍建立,使他们学习和掌握的技术和方法来解决,通过培训心理问题让个人拥有自己的一个更现实的认识和更加积极的控制。通过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分析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在创业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创业心理素质的创业活动,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创业。

3.将创业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在实践中锻炼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大力开展创业比赛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培养创业意识、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升学生自我调控情绪的能力和增强遭遇挫折的心理承受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并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进行创业实践,在实践中感受创业全过程,提高自主创新意识和自主创业的能力。

4.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提升学生的创业素质。通过开设“创业成功人士”讲坛,激发大学生创业欲望,增强大学生创业的自信心。各行各业的创业典型是学习的活教材,尤其是创业成功的校友,可以邀请他们给学生介绍他们的创业经历、经验与教训,让学生受到熏陶,从而树立自信,克服自卑心理,强化创业意识,提升创业素质。

创业实战模拟论文 第3篇

现代社会已经脱离了单打独斗,团队合作对于创新创业来说是必要的前提。团队初期组建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兴趣组合式。要求每一个组员对同一个课题有着极大的兴趣和热情,这样保证了团员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团员的寻找可以在校内相关社团展开,也可以在网上论坛和社交部落上寻找。

2.零件拼凑式。这需要组团人对整个课题有初步的规划,按照初期的计划表根据需求找到相关优势的人才。例如一个卖产品的项目,需要研发产品的人和营销产品的人,这两类要求可以分开来找。

3.导师推荐制。如果课题由具有经验的导师指导,可以让他充当组团人来组织整个团队,因为他有相关项目经验,知道什么样的团队能成功。

在创新创业实践的前期要找好自己在团队内的角色。团队的队长需要具备责任心、耐心,还要有可以作为全队榜样的干劲和斗志,副队长需要协调好组员之间的关系,普通组员各司其职,该出力的时候不要扯全队后腿,负责撰写报告的组员要紧跟项目进展。

创业实战模拟论文 第4篇

一、时间:XX年3月18~19日

二、地点:图书馆七楼国际商业上的事务实训中心

3、目的:通过本次实训,加强咱们对于国际贸易中的相干知识及流程的掌握,并提高咱们的心得领会能力,

能灵活运用所学领会,将理论与实践畅通领悟贯通,为将来从事相干工作打下基础。

四、内容:本次实训中,咱们模拟入口了神州的儿童踏板车,入口营业的流程主要包括:立项报告实训心得领会,

风险分析,商业上的事务谈判,备案,办理信用证,投保,报关,报检,付汇核销等事项。

第一天的上午,安排咱们先填制一笔完整的贸易中所需的全部单据,有可能是因为自己对于单据的掌握还不够熟悉。领会是在一些英文单据的填写上,当看到创业交流会上的一些栏目时,就不知怎样填制。这时,我深深的感到英语的重要性,英语学不好,会影响往后的就业,远的不说,就说国际贸易实务,要想学好国贸,英语是基础,所以要想学好国贸目前就要起劲大学生网络创业国贸中所涉及的英文。其次,这些看似简单的单据填制起来一定要非常的仔细,因为模拟贸易的缘故,所以咱们第一遍都用铅笔填写,反复修改、明确承认及指导老师的审查之后,才用钢笔填制。但我照旧出了错,可见对于专业知识的谙练是多么重要。在实训中,我写错了可以实训一张,如果在现实中将会给公司带来实训心得领会的麻烦,这让我了解谨慎是多么重要,往后做事我会更注意细节。

当天的下午,咱们进行了小组内部的会商,会商的内容是为之后的立项心得领会分析会议、风险分析与防范会议和商业上的事务谈判会议做准备。所谓立项报告分析,就是该公司对于该项目的心得进行详细的分析,对于成本预算、质量、产品规格、型号都应先进行考量,特别是对于该产品的国内市场与创业板上市时间市场的销售环境及被儿童的接受程度所做的详细分析与调查,以此来确保公司的盈利。其次,风险分析与防范会议,在与外国讲授案例评点做贸易时,整个贸易过程当中会发生很多意外,因此要承担实训风险,这就需要咱们对于贸易过程当中的各项风险进行预测,以及对于风险的分析和必要的防范创业报告心得,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在这个会议会商中,咱们对于政治风险、合同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信贷风险、法律风险、钱币风险和一些其他不成预知的风险做了详细的分析。最后会商的是商业上的事务谈判会议,这是两家公司在生意营业过程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涉及到商品的价格、规格型号、心得体式格局、包装、保险、交货期等一系列的疑难题目。在本次实训中,老师对于咱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完成谈判中的各项任务,并且全部要用英语对于话,这是对于咱们的商业上的事务英语又一个大的挑战。咱们先将谈判剧本写好,然后用不谙练的英语以及相干书籍的帮助,用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圆满完成。对于这几个会议的会商,让咱们更深的了解一笔国际贸易要思量的疑难题目之多,要解决的疑难题目有多复杂,咱们所掌握的仅仅只是皮毛罢了,这次的实训让我懂得一笔成功的贸易,之前所做的准备至关重要,一定要全面、详细,这是生意营业的基础,直接影响生意营业的成败。

第二天的上午,半晌准备之后,正式开始会议。第一个是立项报告分析会议,因为咱们准备的不够充分,没有把握住主题,会议流程安排得不恰当,会议过程当中出现了冷场,以至于不流利的结束了会议。指导老师指出了咱们的缺点,提出了意见,并告知现实中真正的会议要怎样进行。在第二个风险分析与防范会议中,咱们总结了前面的教训,合理调整了流程,会议进行得很顺遂,内容也很充分,我所负责的是信用风险这一部分,起首提出的是中方如没有按时发货给我方,致使我方遭受市场变化的价格损失,或按时发运了货物,但踏板车属坏货、假货,与合同不相符或单据是伪造的等等。还有对于方公司的资信状况的调查,阐述完各项信用风险后,一一提出各类风险的防范办法。最后会议开得很成功,咱们都非常高兴,之前的付出总算没有白费。轮到了商业上的事务谈判了,大家都很紧张,这是精力花得最多的,很害怕一紧张,脑中的英语就忘记。我在会议中的职位是公关,主要是会议前的人员介绍,之后则为会议作记载。通过谈判我公司与神州公司达成一致,采用的贸易体式格局为l/c+cfr,单价118usd/unit,数量1000cartom(6000unit),采用班轮运输,办理的保险种类和险别为picc,all risks,war risk,索赔有用期延至收货后30天。终于,谈判会议在一片掌声中结束了,老师对于咱们也是相当满意。

接下来是各个环节的具体流程,咱们每人负责一个环节,分别去外管备案、办理信用证营业、报检、报关、结汇、核销。在实训中心已经划分好了模拟的地区范围,咱们备齐单据,通过了每个环节,走完了全部流程,这次实训就到此告一段落了。

以上是我在这段时间内所学到的知识,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于国际贸易相干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亲身领会到商品的出进口生意营业的全过程,即对于国际贸易工作的营业流程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懂得英语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也使我更深切的学习。因为在现代社会形态中,这些知识是咱们必不成少的。感谢老师的细心指导,让我对于国际贸易实务有更多的认识。

创业实战模拟论文 第5篇

(1)学生创业动机主要是满足个人志趣、挑战自我。创业动机立意是否高远,直接影响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持久性,是影响创业成功、自我激励的重要因素(对创业学生的动机调查见表1)。从学生反映出的创业动机看,主要是个人兴趣、挑战自我和创造更多的财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挑战自我是实现自我目标的重要方式,激发学生创业最崇高的兴趣与目标必须是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这样才有可能长远、持久地推动学生的创业热情。有近60%的学生把挑战自我和创造更多的财富作为创业活动的动机和出发点,它对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创业资金主要来源于家庭与个人。创业资金是影响创业开展的重要因素,创业资金来源关系到面对创业风险的态度,影响创业稳定性。筹集创业资金也是学生开展创业活动所必需的实践,这一实践本身对未来创业成败有重要影响(资金来源调查数据见表1)。调查结果表明,有的同学表示,创业资金首先得到了家人的投资,表明我校创业同学能够正确与家人沟通,以获得创业的首选资金来源;有的同学反映,创业资金是合伙团队成员投入的,创业团队成员投入,表明了许多创业同学在开展创业活动时,有组织雏形,有合作共赢意识,成员对投入资金有不同的要求;比较可喜的是有的创业同学创业资金是从同学融通借入的,资金的市场意识比较强,这对于创业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调查分析表明,学校、社会与政府层面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还远远不够。(3)创业项目的来源途径多样,主要来自同学转让。创业项目来源途径,从一定程度可以反映出创业的普遍程度。我校学生创业项目有来自于同学的转让(传授),创业项目转让、传承的氛围比较浓烈;创业项目有27%得到专业老师支持,创业与专业老师有一定关联;创业项目有来自于自己寻找(设计),学生在创业项目上有一定的自主意识。

二、促进高职大学生创业的建议

1.期望政府部门给予更直接、充分的政策支持创业学生有的人希望能够得到政府创业贷款、融资渠道拓宽、创业财政补助和税收政策等直接政策扶持;有的学生希望能够得到政府包括搭建直接面向市场的创业平台,提供创业供需信息平台等间接性政策扶持;有的同学认为政府应提供简化注册程序、开展为创业同学融资担保等间接性扶持(具体调查信息数据见表2)。

3.期望社会能够对大学生创业活动以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是一种综合性、体验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创业实践中的大学生们希望得到社会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有的同学希望有社会性的大学生创业咨询委员会等公共咨询服务机构,帮助大学生制订创业计划、收集创业信息、提供创业指导;有的同学希望建立全国或省级区域性创业成功经验交流平台,提供创业成功经验借鉴与学习;有的同学认为应专门设立大学生创业的风险保障基金;有的同学期待企业家能够给予资金、理念、产品、技术等的支持与指导,实现真正的创业(调查数据见表3)。

4.创业学生期待自身素质提高创业者认为最需要提升的素质:有的被调查者认为迫切需要提高创业者的进取精神和责任心;有的被调查者认为创业者工作主动性、真诚、敬业品质需要得到改善;有的被调查者认为创业者必须强化自信、自强、自主、自立创业精神;有的被调查者认为创业者必须提高竞争意识。

三、结论

创业实战模拟论文 第6篇

1.创业及创业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创业教育”概念,并将创业教育视为教育界的“第三本护照”,指出创业教育与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三者具有同等重要性。创业教育是与创业紧密相连的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研究创业教育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创业。关于创业,《辞海》的解释是“创立基业”,即开拓新事业的一个过程;《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创办基业”,即开拓、创造业绩和成就。人们平时常说的“创业”这一行为,笔者认为,实际上是抓住突现的机遇,满足新兴市场,创造全新概念的产品或服务的活动过程;创业行为不仅要求创业者花费时间和精力,同时还需要承担经济上的风险,创业者所获得的回报除了丰厚的物质财富,还有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社会的认可。“创业教育”一词的英文原型为enterpriseeducation,从内涵上讲,创业教育主要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开创、建立新事业的素质,它以培养大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技能为目标。因此,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创办企业技能的教育,还包括大学生的创业技能及知识的培训、开拓创新能力和精神的培养、企业家意识的形成。大学生创业教育就是指以课堂教育及社会实践教育的形式,结合其所学专业知识,系统地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冒险精神、进取精神,从而培养其独立创业能力的一种教育模式。

2.创业教育的发展与现状。创业及创业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最早兴起于美国,已有近90年的历史,创业教育在百森商学院、哈佛等高校率先开展,而后逐渐扩展到全美1000多所高校,同时它的教育内容覆盖了美国中小学的商科教育、大学的课程教育、专业教育和学位教育等不同阶段。与之相比较,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始于上世纪90年代。1990年,作为“提高青少年创业能力的教育联合革新项目”,原国家教委以北京市、四川省、辽宁省等为单位,对创业教育进行了研究。1999年公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鼓励其自主创业。2002年,教育部高教司在普通高等学校创业教育试点工作会议中指出,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及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应作为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同时确定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高校,给予政策和经费支持,为全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一定范例。

2010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业基地建设,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强化创业指导和服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实现突破性进展。2012年,教育部正式下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要求高等学校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伴随着创业教育课程的稳步推进,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也在高校中轰轰烈烈地开展,由共青_、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的“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是其中一个缩影。第一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于1998年在清华大学举行,共计收到120余所高校近400件作品,此后每两年举办一次的“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快速发展,截止2010年第七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共收到来自全国374所高校(含港澳台)的640项创业作品,参赛学生达6000多名。从创业教育业已走过的10年历程中不难发现,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正在高速发展过程之中,其与创业教育先进的发达国家相比、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相比还处在初级阶段,在推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我国的创业教育应当向着更高层次发展,创业教育应当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道德情操的树立以及学生创业能力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创业教育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因而研究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探求教育措施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面临的制约因素

1.创业教育认识程度有待改善。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有10年左右的时间,虽然在此过程中,政府主管部门及高校领导对于创业教育的认识有所提升,但仍有部分高校并没有把创业教育融入到学校的整体教育目标之中,也没有把创业教育当作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定位过低。一方面,创业教育在我国的推进,着眼点是为了以创业带动就业,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在推动时难免功利性过强,重创业技能而缺创业素质培养、重成功典型而轻普及教育、重结果而轻过程。创业教育定位的功利化使得创业教育的开展缺少了人文精神的培养,忽视了育人功能的实现,这一定位既影响了创业教育在高校的开展和推广,也降低了高校创业教育的质量。同时,由于受传统择业观念影响,家庭以及学生自身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行为的认可程度较低,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把专业知识学好即可,对于创业教育的内容、价值、意义还没有理解,对创业教育的认识还不到位。即便有部分学生赞同创业教育的价值,怀有创业的意愿,但对于创业怀有畏惧情绪,认为创业对于自身而言显得高不可攀,创业教育只能由少数成绩优秀、创新意识强的学生涉足,作为学生中的普通群体只能对创业望而却步,这种片面认识扼杀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2.创业教育基础薄弱。改革开放前,我国一直处于计划经济阶段,在大学生就业方面一直采用的是国家统一分配的模式,国家的相关政策对于自由创业是有所限制的,因而这一阶段的创业教育也就无从谈起。改革开放后,我国自由创业活动才有所兴起,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有一些高校开展试点的创业教育项目;2002年,教育部将培养创新创业的高素质人才列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我国的创业教育真正进入了实施阶段;直至2012年教育部正式下文,提出高校应单独面向学生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我国的创业教育进入全面推广阶段。从现阶段看,我国的创业教育整体上处于起点阶段,相关的理论研究尚处于萌芽状态,创业的实践总结有所缺乏,从某种角度而言,目前的国内创业教育更多是发达国家高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借鉴和仿效,处于水平较低的初级阶段。国内在创业课程的开发设计、创业教育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方面,基本上还处于引进吸收和本土化的初级探索阶段,教育部门对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活动也开展得比较少。总体而言,我国的创业教育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活动都处于水平较低的初级阶段。

3.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不完善。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培养模式及教育体系。在现阶段,国内各高校针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课程教育体系,缺少一套完备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模式,部分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仅限于开设一两门课程而已,创业教育并未融入到学校的专业教育当中,创业教育思想也并未渗透进学校的指导思想并明确成为学校层面的教育目标。从形式上看,学校一方面没有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另一方面现有课程的内容也略显单薄,且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总体上,我国高校当前创业教育还处在边缘化、零星化的状态,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创业教育还基本只局限于第二课堂,与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相脱离,创业教育的体系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4.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匮乏。从创业教育发展的历程看,创业教育在中国是一个新生事物,高校开始接触创业教育仅仅是近10年的事,师资不足成为制约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创业教育的师资匮乏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各高校创业教育师资数量严重缺乏。受制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国内高校对于创业教育领域的研究较为缺乏,部分高校甚至根本毫无涉及,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数量严重不足;而且各高校由于长期缺乏开展创业教育的意识,导致创业教育方向的师资无论是本校培养或是引进均有很大缺口,造成了目前创业教育专职教师数量缺乏的局面。另一方面,现有的创业教育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的创业教育师资多为一些教授工商管理类课程的教师兼职,或者是学校的思想政治辅导员、学工人员兼职,这部分人员的知识结构、理论水平和专业水平相对有限,创业的实践经历更是无从谈起,无论从理论水平或是实践经历方面都与创业教育的师资要求有所差距;同时,由于创业教育教师多为兼职人员,在工作时间及精力分配上,也难以保证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5.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短缺。创业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传授层面,而应开展更多的创业实践活动。活动的开展需要平台,高校创业实践平台是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有效组成部分,是创业教育成果化的载体。尽管各校都在积极推进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建设,但并没有形成系统的保障体系:一方面,未单独设立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专门管理机构,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由工商管理学院开展,部分高校则由就业指导中心开展,而创业实践活动可能由学校团委负责指导,各部门多头管理,各自为战,校内的创业教育资源难以实现有效整合。另一方面,部分高校缺乏有效的创业实践平台,学生的创业实践内容多为一些诸如创业大赛、创业计划书、模拟创业活动等,并未有实战性的创业平台让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开展真实的创业活动。

三、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滞后成因

1.传统教育观念有待更新。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的起步发展时间并不长,属于新生事物,因此它的发展必定会受到一些传统观念的阻碍与影响。首先,我国的大学教育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在教育中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创新精神的培养,且大学教育过分强调统一性,如学校采用统一大纲、统一教材,制定统一考试的教学计划,而忽略了个体之间的差异。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所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思想意识雷同,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发展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极易被扼杀,不利于创业教育的开展。其次,高等院校对创业教育认识上存在误区。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没有认识到创业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并没有把该项工作放到应有的高度,在创业教育的开展过程中,一些院校肤浅地将创业教育理解为创业技能培训,开展创业教育仅仅是培养大学生学习特定的技能和技巧,而不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经营理念、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

创业实战模拟论文 第7篇

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旨在激发和挖掘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热情,从而使同学们了解社会上科技发展的新动态与创业的新契机,为今后的学习和创业指明前进方向。近几年,“创新创业计划”大赛在大学生中被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目前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有两个并列项目,其中一个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另一个就是创业计划竞赛,主要是创业项目。该创业计划竞赛的实施,不仅仅是为取得几块金牌,而是给学生一个平台,希望通过这种模式给予学生创新教育,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此类活动在大学生中起到很好的效果,如xxxx年12月16日,“昆山花桥杯”安徽省第七届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我校外国语学院荣获了职业规划组金奖、机械工程学院荣获了创业组金奖及化学工程学院的创业组银奖。在大赛中学子们团结一致,积极配合,不仅体现出了富有创造力的开拓精神,还表现出踏实肯干的决心,展现了90后一代的新风貌、新精神,使大众坚定了对90后的信心。同时也激励了众大学生,使他们重新审视自己,树立明确目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勤于思索,并开始各种创新创业的尝试。

时代呼唤创新,时代呼吁创业,对当代大学生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我们势必会培养出大批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从而能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使社会得到更好发展。当代大学生应加强自身历练,提高自身的各项能力,更有力地接受社会赋予的使命,从而成为社会的领跑者,走在时代前沿。

[摘 要]以创业资本理论为基础,构建创业农民的创业资本与其创业收益关系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法(OLS)和路径分析方法对CLDS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创业资本对农民创业收益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物质资本的影响最大;在影响机制分析中发现,三类创业资本在直接影响农民创业收益的同时也存在着中介效应,物质资本在人力资本和部分社会资本与创业收益之间、部分社会资本在人力资本与创业收益之间都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坚持完善物质资本支持机制,提升农民人力资本积累的基本战略,促进农民优质社会关系的建立,对于提高农民创业收益具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创业农民 创业资本 创业收益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基于EKC假说和湖北的证据”(71973154)、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城市化进程中被征地农户生计重建研究: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19YJA840006)、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农村中老年人口对新农保的选择:子女数量及性别结构的影响”(202051253)的阶段性成果。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及结构转型,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林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纷纷涌现,农民的创业已经从“被迫就业”过渡到“主动选择”的职业追求。追求创业收益是农民创业的主要动机。现有研究多从农民外出务工经历、个人特征对创业收益的差异化作用、获得创业收益的资本条件及其作用机制、获得创业收益过程中的障碍及其解决措施等层面分析创业收益,尚缺乏对农民创业资本与创业收益关系的整体构建,未剖析创业资本之间的联系,缺乏系统性。本文以农村地区农民创业收益为研究内容,构建“农民创业资本——创业收益”之间的关系模型,以实证检验影响创业农民获得创业收益的核心因素及其机制,探讨农民如何利用资本存量和获得的资本支持,提升创业效率并增加创业收益。

创业实战模拟论文 第8篇

本研究在文献研究基础上,设计了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调查问卷,问卷共27个问题,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受访者背景因素与创业意愿的关系调查;第二部分是创业意愿影响因素调查,包括独立自主意识、学习能力、领导才能、风险承担能力和抗压能力、接受创业教育情况等.本文研究样本来自华南地区3所农业高校的本科生。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51份,回收率。有效问卷339份,有效率。采用EXCEL2010进行受访者基本特征分析,运用软件对调查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本研究对问卷作信度分析,结果发现测评项目的信度系数(标准化克朗巴哈α系数)为,表明问卷结果具有较高信度,问卷调查的数据可靠。

二、创业意愿影响因素调研结果与分析

1.个体背景因素与大学生基层创业意愿密切相关

由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创业人文环境较差,到农村创业更具不确定性和挑战性,在农村开展种植、养殖或农产品加工等创业活动有很大的风险性。这要求到农村基层创业必须具备很强的自学能力、挑战意识和风险承担能力、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坚定的学农爱农兴农的信念。而性别、年级因素、专业、心理素质等可能对农科大学生基层创业意愿的形成带来深刻影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性别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明显,男生有创业意愿的占,女生占,男生创业意愿显著高于女生;不愿意创业的女生比例高出男生14%(见图1-A)。这可能是因为男生更加追求事业成功,风险承担能力更强,更富于冒险精神;另外男生更加相信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和拼搏改变命运,取得创业成功,同时还可能与中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女性追求工作稳定、男性担负着更多的家庭责任有关系。持无所谓态度(观望)的男生比例比女生高7%,反映男生一方面追求事业成功,同时对创业更加慎重,更显犹豫。不同年级大学生创业意愿有较大差异,愿意创业的学生比例大三>大一≈大二>大四,其中,大四学生愿意创业的比例大幅低于其他年级,而大三学生愿意创业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年级(高于大四学生)。相应地,不愿意创业的学生比例为大四>大一≈大二>大三(见图1-B)。大三学生经历过创业憧憬和创业教育成功案例激励后,创业冲动和意愿激增,而大四学生历经了找工作、毕业论文、考研等诸多压力后,变得更加现实,甚至有些消沉和疲惫,创业激情被磨灭,创业意愿大幅下降。依据专业特点,将受访学生分为两大类:传统农科类和非传统农科类。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传统农科类学生创业愿意()明显高于非传统农科学生(),无创业意愿的传统农科学生比例()明显低于非传统农科学生()(见图1-C)。其原因可能包括,传统农科学生较多来自农村,受家庭和自身条件限制,就业相对困难,就业质量不高;所学专业比较对口,凭借专业知识更容易自主创业;农科学生由于专业“冷门”,更具危机感,更加懂得努力拼搏才能改变命运的道理;农科毕业校友中成功创业的案例较多,对农科学生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

2.人脉和资金支持、自学能力、风险承担与挑战

意愿以及事业心等对创业意愿形成有重要影响采用Bartlett球形度检验和KMO检验对原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显示,样本Bartlett球形度检验的概率p值为,即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矩阵有显著差异(见表1)。样本的KMO值为,根据Kaiser给出的度量标准,原变量适合做因子(主成分)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按照特征值大于作为纳入标准,运用正交旋转方差最大法提取因子,旋转在7次迭代后收敛,共提取8个因子(见表2),这8个因子共解释了17个原始变量总方差的,说明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贡献率较高,该分析结果可以接受。最终提取的8个公因子,涵盖了所有17个变量,根据载荷最大的变量对公因子进行命名。各原始变量的载荷、公因子的命名、解释变量如表3所示。由此可见,假设一个农业院校大学生的性别、生源地、家庭、年级、专业、社会兼职与实习经历、学生干部经历、创业相关经历等不变时,农业院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主要受到8种因素的影响,依据重要程度由高到底依次为:人脉和资金支持()、财富与地位的追求()、政策了解()、自学能力()、创业氛围与教育()、事业心()、风险承担与挑战意愿()以及就业形势感知()。将因子分析中所得出的8个因子作为变量,分析其与受访者创业意愿的相关关系。这8个因子与创业意愿的Pearson相关系数显著性水平均小于,即所提取的这8个因子与创业意愿极显著相关。为探明各因子对创业意愿影响的方向和大小,各因子作为自变量,创业意愿为因变量,运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分析。其中,人脉和资金支持、自学能力、创业氛围与教育、风险承担与挑战意愿以及事业心这5个因子进入回归方程,概率p值均小于,因此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结果表明,资金和人脉支持对创业意愿的影响最强。据此建立回归方程:y(创业意愿)=*x1(人脉和资金支持)*x2(自学能力)+*x3(创业氛围与教育)+*x4(风险承担与挑战意愿)+*x5(事业心)。观察所有个案的残差数据,标准化残差呈正态分布,并且从回归标准化残差的标准P-P图(见图2)可以看到,散点在直线上或靠近直线,说明变量之间呈线性分布。由此可以推断,回归方程满足线性及方差齐性检验。

3.兼职、创业教育或培训与大学生创业意愿关系密切

调查发现,有社会兼职经历的学生愿意创业的占,无社会兼职经历的学生具创业意愿的占,两者之间相差;有社会兼职经历的学生不愿意创业的比例()比无兼职经历学生的比例()低(见图3-A)。表明大学生课余到校外兼职有利于促进创业意愿的形成。积累必要的经验和技术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1]社会兼职为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技能,提振了创业的信心和愿景。调查结果显示,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对创业意愿无明显影响。担任和未担任学生干部的创业意愿分别为和,不愿意创业的比例分别为和,均无明显差异(见图3-B)。有研究认为,创业教育中的创业实训有助于培养学生创业兴趣,提升创业意愿。[2]本次调查发现,创业实践和参加创业大赛活动对学生创业意愿形成有显著促进作用。参加过创业实践或创业大赛的学生其创业意愿()比未参加创业实践或创业大赛学生()高出,处于观望状态的比例也高出12%,不愿意创业的比例()比未参加创业实践或创业大赛的()低(见图3-C)。表明通过亲身参加和创业有关的活动,接触与创业相关的事务,对于了解创业、激发创业热情有积极的影响。洛达克(Roudaki)指出学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对学生创业意愿的形成和强化有重要作用;[3]李(Li)研究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和印度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发现,学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对创业意愿形成影响很大;[4]大学期间关于创业的学习经历有利于他们提前了解企业如何运作,对他们预测创业能否取得成功,评估是否做出创业的选择有重要的影响。所以,要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创业意愿,应该强化创业实践活动,激励学生参加创业大赛,让学生了解创业,掌握技能,勇于创业,热爱创业。

4.创业氛围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显著

家庭创业背景对创业意愿形成有较大影响。本次调查发现,亲友中有成功创业案例的学生,愿意创业的比例()比无亲友成功创业的学生比例()高,前者无创业意愿的比例()比后者()低(见图4-B)。这可能是因为如果处于亲友经营企业的环境当中,对企业的经营运作会有一定了解,或者对企业经营产生兴趣,这样也容易激发创业意愿。这些影响可能在于创业氛围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这种支持能够激励具有创业潜能的大学生坚定创业理想并朝着创业目标前进,从而提高创业的可能性。政府的政策支持等创业氛围对学生创业有重要影响。政府的政策支持主要包括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和保障制度、必要的资金扶持和贷款优惠,这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次调查显示,来自城镇和农村的大学生创业意愿无明显差异,即生源地(城镇或农村)对创业意愿无显著影响。

三、提高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意愿的路径

1.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服务“三农”的创业理想

首先,应树立科学的创业教育理念,将解决“三农”问题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业能力。目前农村条件艰苦、就业岗位少、薪酬低,很多农业院校大学生毕业后不愿去农村基层发展。因此,农业院校应站在推进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发展、促进学生基层创业的高度开展创业教育,明确创业教育内涵,培养学生从事农业类创业活动所必备的挑战精神、自学能力和事业心,核心是要培养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着力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创业观念,自觉适应社会需求,将目光转向农村和农业,树立面向农村自主创业的观念。其次,在创业教育中应渗透“学农爱农”的专业思想。一些农业高校把创业教育视为提高就业率的无奈之举,部分涉农专业毕业生把回农村基层创业视为求职不顺之后的选择。学生创业意愿受事业心的追求影响较大,在创业教育中要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基层创业所能带来的经济收益、社会价值与地位的提升。农业院校必须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培养一批立志学农爱农兴农的优秀学子。如袁隆平院士早年读书期间在学校组织的园艺场参观时,对花草果木和大自然的春华秋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立下了学农爱农的志向。再次,创业教育应与农业知识培训有机结合。农业现代化知识是农科大学生创业所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因此,要特别注重农业知识与创业知识的高度结合,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农科教育为特色,创业教育为龙头,创业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职业理想教育的融合。既要突出专业知识教育的作用和地位,也要加大创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强调人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要尽量扩大创业教育的受众面,不仅面向有创业兴趣的大学生,更要将创业教育普及到所有在校大学生,尤其要重视对女大学生的创业知识普及,培养她们的创业意识。在普及创业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层次性、针对性和专业性,分类指导,统筹兼顾,保证农科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要求。还可成立创业教育研究机构,专门有针对性地研究农业院校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探索农科学生利用农业科技进行创业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重视大学生农事训练与实践,积累创业技能

首先,建立农业院校农事训练与实习基地。调查表明,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和创业实践经历对创业意愿有显著影响。但是,农业院校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相关措施和制度还不完善,创业实践环节薄弱。相对工业类企业和服务业发展,农业企业发展存在数量少、规模小等问题,这些都导致农科学生创业缺乏平台和载体。因此,农业院校应结合自身办学特色,主动与农业企业合作,建立以科技创新、课程实践、就业实习等为目标的农事训练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到农业企业参观、实习和实践。近年来华南农业大学与广东温氏集团开展产学研合作,为大批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实习机会,培养了一批立志农村基层创业的学生。另外通过农业科技创业园、大学生创业活动中心、大学生创业协会等组织,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机会。其次,在创业教育中融入农业技能实践内容。农业院校要以教育部“卓越农艺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开拓精神和实操能力,充分发掘大学生的创业潜能,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养,激发其创业意愿。定期举办农业文化节、农业实验技能大赛、农业知识竞赛、生态沙盘制作大赛等活动,强化农业技能和农事实训,畅通科技创新和创业探索的渠道,让学生在参与式的教学中感悟创业。还可尝试举办面向农村的大学生基层创业计划大赛,让更多的学生在比赛中接受农业创业教育和模拟实践,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再次,整合社会资源指导创业实践。创业是一项社会活动,需要与多个部门发生联系,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社会的支持。农业院校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大批人才,其创业教育具有特殊意义。农业院校创业教育起步晚,师资缺乏。一方面需加强与农业龙头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规定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必须到企业完成;另一方面,农业技术专家和企业负责人也可作为创业教育的师资,指导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训和实践。对愿意在农业领域进行创业的学生,重点开展帮扶和指导,尽量使其掌握一技之长。

3.营造惠农兴农的良好创业氛围,激发学生创业意愿

创业实战模拟论文 第9篇

在创业看法方面,有百分之91%的人对创业表示认同,并支持大学生创业;有9%的学生表示不愿意积极参与创业。可见,学生对创业的认知程度不高,对创业的理解知识一个宽泛的认识。并且很多学生认为创业具有很大的难度,虽然支持创业,但不愿意积极参与到创业活动中来。主要是因为学生存在创业难度大、风险高的畏惧心理。虽然跃跃欲试,但始终裹足不前,成为创业的旁观者。还有一少部分学生认为,创业是找不到工作的无奈之举。他们认为只要拥有大学毕业文凭,将来就会出人头地。从而导致学生在大学生活中,不注意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一味只看学习成绩,重学历,不重视学习方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只想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个安逸、体面、收入高的工作,从未考虑过自主创业。

二、学生对目前创业教育的评价

学生对学校创业教育的评价上,有近84%的人认为学校对创业教育不重视,认为重视的仅有16%;有79%的人不了解学校有创业指导中心、创业实践基地和创业教育课程等相关情况。这就表明,学校创业教育的相关政策和组织的宣传力度较小,覆盖程度有限,创业教育在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上还存在着严重不足。例如在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上,_及教育部明确将创业教育作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_也再次明确要求“各高校要广泛开展创业教育,积极开发创新创业类课程,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分管理”。但由于白城师范学院创业教育起步较晚,虽编著了系列创业教育教材,并在非师范院校专业学生中开设的专业必修课,但师范专业学生并未开设专门的创业教育理论及实践课程。在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方面,地方师范院校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还比较薄弱。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除需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外,还要具有丰富的创业实战经验,这对教师的综合组织要求很高,但实际上,一部分教师并非创业教育的专职教师,普遍缺乏创业教育的系统知识。简单的照本宣科根本无法深入创业的精髓和实质。

三、学生创业的困难

学生认为在创业的过程中,“资金不足、缺乏社会关系”的人数有81%;“没有经验,不知该怎样创业”的人数有69%;“创业风险大,心里承受能力不足”的有49%;亲人反对的有9%。可见,学生认为他们创业的最大障碍表现在资金不足、社会关系缺乏、创业技能和创业能力欠缺、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等方面。这些因素恰恰是在高校创业教育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比如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与创业心理素质的提高,提供创业基金等,这也是一些高校正在实行创业教育中正在探索的领域,这些做法并没有在所有的高校普及和深入。另外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之低,说明高校的创业教育并没有完全发挥它在大学生创业中应有的作用。

四、学生对学校创业教育的要求

创业实战模拟论文 第10篇

(一)创业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创业投资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创业投资与企业技术创新具有利益一致性,张洁华、张明玉的研究表明,银行贷款、债券等借贷型融资方式更多关注的是企业是否具有稳定的偿债能力———在初创期的技术创新企业常常不具有这方面的优势,而创业投资关注的是企业的长期价值和成长性。[5]这将促进创业投资增加技术创新投入。二是创业投资降低了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风险。张景安研究发现,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分阶段融资带来的不确定性、投资者与企业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这些风险将降低技术创新的效率。[6]1而创业投资可以通过两个途径降低风险:(1)增值服务。程昆、刘仁和刘英在其研究中指出,创业资本家既可以凭借其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为技术项目的运行提供建议而将风险置于可控的范围内,促使创新成果的出现;也可以通过销售支持来促进技术创新成果向创新效益的转化,减少技术成果无法实现经济效益的不确定性。[7](2)创业投资在技术创新过程外的一些先进的资本运作方式降低了风险,反映在投资项目和资本来源多元化分散了投资的非系统性风险;项目筛选机制通过投资前的风险评估使风险变为可控;分阶段投资、限制性融资、循环运作的投资方式在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同时也可以有效规避技术创新分阶段融资的风险。三是创业投资的资源整合和组织优化作用,在促进资源整合方面,创业投资能够推动技术创新所需的资金、设备、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不断运转和重组,拓展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空间。在优化组织体制方面,创业投资可以发挥下面的作用:创业投资可以作为一种技术管理资本入股,有着更好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创业投资有着丰富的市场分析经验,能够迅速做出技术创新决策并通过参与企业经营管理迅速实现对人、财、物等资源的配置;创业投资加大了企业接收外部知识和信息的宽度,使企业组织对市场信息的反应能力得到提高,提高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效率。上述作用机制都将加速技术创新投入向创新成果的转化。四是创业投资的社会化网络资源。创业投资进入企业后凭借着其广泛的社会网络资源和享有的声誉,能够为企业带来广阔的销售市场资源以及政府、供应商资源,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产品迅速转化为经济效益。此外,创业投资进入企业也起到了信号作用,被投资企业的技术项目有着非常好的前景,就会吸引大量的创业投资资本和高素质人才进入该企业,间接地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社会资源,增加了可投入的创新资源。[8]根据前边的理论分析,本文可以将创业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归纳为筛选机制、资金支持、网络资源、资源配置、组织优化、增值服务和分阶段融资、限制性融资机制,并在图1中得到反映。

(二)实证研究假设1.创业投资通过一些作用机制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而这些作用机制都是创业投资区别于其他投资的显著特点,本文据此假设有创业投资支持的企业相比于由其他形式投资资金支持的企业在技术创新能力方面更强,具体分为以下三个子假设:1a.有创业投资支持的企业的创新投入要显著大于没有创业投资支持的企业。1b.有创业投资支持的企业的创新成果要显著大于没有创业投资支持的企业。1c.有创业投资支持的企业的创新效益要显著大于没有创业投资支持的企业。2.创业投资对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中增值服务、资源配置等诸多因素所能发挥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创业投资在企业中的话语权和参与程度,因此,创业投资究竟能给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带来多大程度上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投资在股本中占的比重,我们提出以下三个子假设:2a.创业投资持股比例越高,给企业创新投入带来的影响越积极。2b.创业投资持股比例越高,给企业创新成果带来的影响越积极。2c.创业投资持股比例越高,给企业创新效益带来的影响越积极。

二、实证研究

(一)样本介绍1.样本选取我们选取2009年6月到2013年6月申报上市的260家创业投资企业,剔除了农牧副渔、物流、轻工纺织等科技含量低、成长性相对较低的企业。2.样本特征在有没有创业投资支持的企业分布方面,有创业投资支持的企业居多,占比58.13%;从样本总体的行业特征分布上来看,最多的是电子信息行业(39.78%),然后依次是机械设备行业(31.18%)、生物医药行业(15.05%)、其他行业(13.98%)。从样本总体在各个投资阶段的分布来看,占比重最高的是扩张期(55.91%),其次是发展期(30.11%)、早期(7.53%)、获利期(6.45%)。

(二)变量设置及相关数据来源1.解释变量(1)有无创业投资支持:Dvc,这是一个虚拟变量,有创业投资支持企业的值设为0,没有创业投资支持企业的值设为1。用于考察有创投的企业与没有创投的企业创新能力的差距是否显著。(2)创业投资持股比例:Share,创业投资持股比例反映了创业投资对企业的影响能力,持股比例越高,创业投资与被投资企业的利益越具有一致性,创业投资在参与其经营管理中的话语权越高。(3)创业投资进入年限比:Yearp=(企业上市年份指数-创业投资进入企业年份指数)/(企业上市年份指数-企业成立年份指数)。为了更加精确,年份指数是由年份+(月份/12)换算过来的,采用这个指标主要是用来反映创业投资进入企业的早晚。(4)创业投资的投资阶段:dp1、dp3、dp4。以成长期为基准变量,早期,dp1=1;扩张期,dp3=1;获利期,dp4=1。通过与成长期的比较,可以看出各个不同投资阶段企业在创新能力方面的差别。2.被解释变量本文把技术创新能力分为创新投入、创新成果和创新效益三个维度来衡量。其中,创新投入指标主要衡量企业创新资源的投入情况,采用研发费用(cost)占比和技术人员(employee)占比两个指标,其中研发费用占比=上市前三年研发费用占比的平均值,技术人员占比=上市前企业技术人员/企业员工总人数。创新成果指标主要衡量企业创新资源向成果及实际生产力的转化能力,采用专利额(patent)和综合技术指数(sumtech)两项指标来测度。创新效益主要用来衡量企业创新成果向经济效益转化的能力,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最后一个环节。本文采用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增长率(coin)两个指标来衡量。3.控制变量(1)成立年限:Year,企业上市年份-企业成立年份。企业成立年限越久其技术经验积累得越充分,研发投入转化为技术成果的效率就越高。(2)企业规模:Size,企业上市前一年年底企业资产总额。资产表示未来可能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技术创新需要资金资本和充足的现金流支持,可能的经济流入也越高,可获得的借债额也越高,可能的研发投入也越高,技术创新的持续性也越高。[9](3)企业资产负债率:Debt,企业上市前前一年年底资产负债表日的资产负债率。(4)行业(Di1,Di2,Di3):不同行业的经营规模、员工结构、主营业务的性质都不一样,所进行的创新活动也不一样,进行行业分类可以减少行业特征造成的误差,因此,本文主要把样本中企业的行业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将行业分为电子信息行业、机械设备行业、生物医药行业以及其他行业,并将其他行业作为基准变量,本文主要研究前三个行业。其中:电子信息行业,Di1=1;机械设备行业,Di2=1;生物医药行业,Di3=1。4.数据来源上述数据主要来自创业板上市公司公布的招股说明书,有无创业投资支持和创业投资的投资阶段的区分认定依据格上理财、清科数据库中收录的风险投资事件的相关数据,专利数额数据来自国家知识_等网站的检索数据库。

(三)实证分析主要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建模分析的方法,根据研究内容、要验证的假设不同建立不同的模型,并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为了使分析过程简明,本文只呈现主要变量的回归分析结果。1.有无创业投资支持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关系的实证分析(1)方法介绍:将有无创业投资支持作为解释变量,将行业、企业年限、企业规模、企业资产负债率作为控制变量,建立模型。如表1所示,有无创业投资支持与研发费用、技术员工占比、专利额、综合技术指数的相关系数均不显著,说明有创业投资支持的企业在创新投入、创新成果方面与没有创业投资支持的企业并没有显著区别;有无创业投资支持与净资产收益率的相关系数不显著,与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增长率的相关系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有创业投资支持的企业与没有创业投资支持的企业相比,其对新产品销售的促进作用还是呈现出一定的优势。2.创业投资持股比例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关系的实证分析(1)方法介绍:把企业规模、负债率、成立年限一起作为控制变量加入模型当中,将创业投资持股比例作为解释变量,建立模型。如表2所示,创业投资持股比例与研发费用的投入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技术员工占比之间则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了创业投资持股比例对人力资本的投入起到了促进作用。创业投资持股比例与专利额、综合技术指数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说明创业投资持股比例对创新成果的作用并不明显。创业投资持股比例与净资产收益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与核心技术产品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

三、结论与启示

(一)实证结论1.从创业投资与其他资本形式相对比的角度,假设1a、1b系数不显著,创业资本在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方面没有显著优于其他资本形式。2.从创业资本持股比例的角度,假设2b和2c系数不显著,创业资本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程度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总体来看创业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并不显著。

创业实战模拟论文 第11篇

(一)国外相关研究的现状分析

1.大学生创业教育

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美国,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许多国家在20世纪末已经对创业教育机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制定。_年,“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会上正式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概念,认为应该“把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教育提高到目前学术性和职业性教育护照所享有的同等地位。”许多国外的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生创业教育,他们认为应该侧重在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心理品质、能力等方面加强培养。

2.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

根据卡兹(Katz,2003)的研究,美国至少有44种与创业相关的学术期刊,并且一直在增加。与此同时,考夫曼基金会资助的全美高校创业教育调查、全球创业观察、高校创业教育年度报告都会定期发表,美国中小企业局的白皮书也一直关注创业教育的发展动态。英国成立了国家科学创业中心和半官方机构泉沟大学生创业委员会,全面负责创业教育。日本高校逐渐形成了“以创业精神培养”为主线的创业教育的概念,认为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应对社会挑战的能力和冒险精神。

(二)国内相关研究的现状分析

1.大学生创业教育

我国对创业教育进行系统的研究始于1990年国家协调组的成立。1999年,_在转批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1】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发展,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主要有毛家瑞主编的《创业教育系列丛书》和彭钢主编的《创业教育学》。【2】

2.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

近几年,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已经引起教育部、_、劳动社会保障部等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并得到了蓬勃发展。2002年,教育部确定了8所(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部属高校率先开展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并因此形成了三种较为典型的创业教育模式,主要有: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课堂式创业教育模式、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的实践式创业教育模式和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综合式的创业教育模式。但地方本科院校的创业教育开展的还不够普遍,对课程设置、教学要求、考核标准没有统一的要求,基础教学中的创业教育比较匮乏。【2】

二、“多元化、立体式”创业教育模式的内涵

创业实战模拟论文 第12篇

(1)教师不够专业,创业教育体系也不完善。现阶段,大部分从事创业教育工作的教师都是半路出家的,他们在接受了相关课程的培训后就开始为学生授课,他们对于创业的实际经验是非常缺乏的,那么就很难真正的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素质。而创业教育体系也还不够完善,高校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而不是鼓励他们一毕业就进行创业,在设置相应的创业教育课程时,应尽可能的设置多样化的教学内容。

(2)资金和场所的缺乏。即使你具备了很好的创业想法,但是如果没有资金的支持,那么想法也是无法转化成现实的,可见,资金既是大学生进行创业的首要条件,同时也是学校开展创业教育课程的重要条件,学校应投入一定的资金用来建立创业实践场所,而现阶段,我国的很多学校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3)创业教育目标不够清晰。我国的大学生在刚走出校园后往往都没有形成一定的风险意识,他们承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也很弱,他们想要在短时间内就获得巨大的回报,这些都说明了他们在心态上是存在着问题的,同时也说明了他们在选择创业时并没有设立清晰的目标,很多学校虽然开设了创业教育的课程,但是并没有将这些内容落到实处。

2做好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有效对策

调整创业教育理念,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

要想有效的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那么在校内不但要开设有针对性的创业课程,同时还要聘请一些经经验的创业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亲身传授给学生们创业的技能和经验。

(1)应坚定的培养学生的创业勇气。作为创业者身上必备的一项素质,创业的勇气能够时刻督促创业者去追求和把握市场机会。

(2)应坚定的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知识、经验以及网络都是创业能力的具体体现,创业知识就是指在构建和发展企业过程中所需要的业务流程和基本常识;而创业经验则是指因做过同类工作而能够对创业中的变化和资源进行有效的预见。另外,还应帮助大学生形成一定的承担风险的能力,因为任何创业都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要努力几次才可能成功,所以,学生必须具备百折不挠的精神,这样他们才有可能创业成功。

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训练

要想帮助当代大学生形成一定的创业勇气和创业思维,同时也能够提升他们的创业实战能力,那么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训练就是十分重要的,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创业训练工作:

(1)在校内开展创业计划竞赛。作为当代大学生在校园内部进行创业模拟练习的一项重要途径,创业计划竞赛是需要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参与的,这一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积累学生的创业经验以及提升学生的创业素质都是有着积极的作用的。现阶段,我国的清华大学是最早引入创业计划竞赛的学校,在国外,一些如斯坦福大学以及麻省理工学院等著名的院校在每年都会举办一次这类竞赛,很多新的企业也都是从这类竞赛中诞生的。在创业计划竞赛中诞生的企业,有的在短短几年之内就已经发展成为营业额为数十亿美元的大公司了,当然,这些都是创业计划竞赛的直接成果,而更重要的还是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创业教育形式,对于提升学生的创业素质是有重要意义的;

(2)建立校内创业者联盟。我们也把创业者联盟叫做创业者俱乐部,其就是已经创业的学生与准备创业的学生之间的一个交流的平台,在这里学生们可以学到更加先进和实用的创业知识和经验,同时也可以获得如风险投资、新技术、项目等方面的培训支持,而要想有效的运作创业者联盟也并不容易,其不但需要社会、政府、企业、风险投资机构以及经济管理部门等多个机构的支持,这样大学生才能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进行各项创业活动。在这一创业生态系统中,高校与社会和企业之间应加强沟通和联络,同时学生与企业界和风险投资界也应加强联系,从而完善高校的创业教育功能;

(3)建立校外的创业实习基地。社会应尽可能的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学习的机会,到一些成功人士创办的企业中去感受创业的灵感和氛围,这样才能使自身的创业能力得到提升。像腾讯、搜狐和新浪这样的公司应多给大学生提供一些实习的机会,大学生应积极的学习那些著名人士的创业经历,从而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创业意识和能力。

3结束语

创业实战模拟论文 第13篇

(一)我国大學生创业现状

由于扩招,导致每年毕业的大學生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就业压力变得非常之大,就业形势也变得非常严峻。大學畢業生由20**年的660万人已经上升到20**年的729万人,其增长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大學生面对这种情况,除就业择业外,自主创业就变成了解决就业压力极其重要的途径。一般来说,大學生自主创业不但可以解决就业问题,还可以使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由于我国大學生创业的历史不长,加之我国大學生创业意识很弱、社会的创业氛围和条件不够成熟以及大學里对学生创业教育的不重视,导致大學生创业气氛不浓厚,使得我国很少部分大學畢業生选择创业。根据调查,当前我国创业的学生数不到大學畢業生总数的1%,而在国际上,发达国家创业学生数一般占大學畢業生总数的20%―30%[1]。这说明,我国大學畢業生创业人数与其他国家创业人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也说明了我国大學畢業生对创业的不重视从而使得创业不完全发展。

(二)对影响我国大學生创业倾向的因素分析

所谓大學生创业倾向,是指在大學生创业实践中对个体起动力和核心作用的意识倾向,它支配着大學生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规定着行为的方向和强度。由此可知,大學生未来是否选择创业的依据是创业倾向的高低。

大學生创业倾向的建立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一,大學生往往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有着年轻的血液,充满激情,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而这些都是一个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其二,大學生在学校里学到并掌握了大量理论性知识,有着较高层次的理论与技术优势,这些恰恰最适合开办高科技企业,它也决定大學生创业从一开始就会走向高科技、高技术含量的创业领域。“用智力换资本”是大學生创业的特色和必然之路,一些风险投资家往往就因为看中了大學生所掌握的先进技术,而愿意对其创业计划进行资助。其三,现代大學生有创新精神,有对传统观念和传统行业挑战的信心和欲望,而这种创新精神也往往造就了大學生创业的动力源泉,成为成功创业的精神基础。大學生一旦建立坚持实现梦想的信念,通过努力打拼,完全会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其四,大學生创业的最大好处在于能提高自己贡献社会财富的能力,增长社会实战的经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最大的诱人之处是通过成功创业,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证明自己的价值。除了以上这些优势之外,大學生创业倾向的建立在实践中也存在许多困难。其一,由于大學生社会经验不足,常常盲目乐观,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对于创业中的挫折和失败,许多创业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丧消沉。大學生创业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心态自然倾向于理想主义。其实,成功的背后有更多的失败,甚至往往失败大于成功。只有坚定信念,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变化并不懈努力的人才能成功。其二,急于求成、缺乏市场意识及商业管理经验,是影响大學生成功创业的重要因素。大學生们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书本知识,但终究缺乏必要的实践能力和经营管理经验。此外,由于大學生对市场营销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很难在短时间内胜任企业经理人的角色。其三,大學生对创业的理解还停留在仅有一个美妙想法与概念上。上海政法学院已经搞过5年多的学生创业大赛,在大學生提交的相当一部分创业计划书中,许多人试图用一个自认为很新奇的创意来吸引投资。这样的事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外确实有过,但在今天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了。投资人看重的是你的创业计划真正的技术含量有多高,在多大程度上是不可复制的,以及市场赢利的潜力有多大。而对于这些,学生们必须有一整套细致周密的可行性论证与实施计划,决不是仅凭三言两语的一个主观意识就能让人家掏钱的。其四,大學生的市场观念较为淡薄,不少大學生很乐于向投资人大谈自己的技术如何领先与独特,却很少涉及这些技术或产品究竟会有多大的市场空间。就算谈到市场的话题,他们也多半只会计划花钱做做广告而已,而对于诸如目标市场定位与营销手段组合这些重要方面,则全然没有概念[3]。其实,真正能引起投资人兴趣的并不一定是那些先进得不得了的东西,相反,那些技术含量一般但却能切中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常常会得到投资人的青睐。同时,大學生创业者应该有非常明确的市场营销计划,能强有力地证明赢利的可能性。

创业实战模拟论文 第14篇

大学生创业在我国目前尚属起步和发展阶段,一切都充满了挑战和机遇。有多少热血男儿,正怀揣梦想,整装待发,准备高举起创业的大旗,义无反顾当老板,寻求实现自身价值,为自己赢得一份精彩。但是目前在创新和创业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创业的认识不清晰。创业过程洒满了汗水和泪水,充满了辛酸和委屈,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洒脱和自如。这是一场耐力的比拼,是一份坚持的忍耐,既需要雄心勃勃,激情四溢,也需要客观理性和踏实严谨。在校大学生往往认识不足,困难估计不足,以至于创业过程遇到困难容易放弃。

2.急于求成,被别人意见所左右,摇摆不定,四处张扬指望合作。不会保守商业秘密,往往被外界刺激一下就会透露战略战术,不懂得先建立稳固的根基。

3.好高骛远,失败的方式如出一辙:先是艰苦创业,小有成就;然后被成就鼓舞开始更大的计划;最后以微薄之力图谋宏伟之旅。最终只能以惨痛的失败而告终。

4.照搬照抄人家的成功经验,不懂得借鉴,不会审时度势,没有找出最适合自己创业之路。别人成功有其自身天时地利人和的特定条件,不一定适合自己,他人的经历是没办法复制。

5.创业的持久性不强,随着时间的推移,激情和想象力慢慢消耗殆尽。激情能鼓励创业者时刻保持一种干劲和活力,想象力能帮助创业者克服资金、管理、营销等方面知识的不足,克服遇到困难时的无助,保持希望和梦想。如果激情和想象力消失,创业的成功就失去了推动力。

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论文

一、心理适应能力不强

习惯了家长的庇护,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现象。笔者对所在学院的194名大一接受心理普测的学生量表筛查后,对其中的22名学生进行了访谈,结果显示9名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其中有5名学生的心理问题因为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而产生,占所有心理有问题学生的,学院入学学生总数的。创业者进入不同的环境,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很多意料之外的困难,挫折、失败感的连环打击容易让心里承受能力不强的当事人产生退缩心理,从而导致创业失败。刘芳、林刚、周超从认知心理维度、情感心理维度、意志心理维度三方面分析了地方性高校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陈述了大学生在面对创业产生的问题时所产生的心理变化。缺乏专业的心理教育师资。随着创业热潮的掀起,国内不少学院开办了创业教育,聘请知名企业做作为客座教师传授创业理论知识,然而对于心理辅导这块,鲜有学校开设创业心理学的系列课程。

二、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对策

1.强化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树立,激发大学生对创业的兴趣。调研发现,很多大学生虽然有想法,也有创业的能力,但对具体实施流程及后续管理缺少概念,没有创业意识。为此,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成功校友企业家的讲座,分享校友的成功经历。一方面可以让同学们了解创业的基本流程,对创业形成初步概念,另一方面,能够增加学生创业成功的信心,消除对创业的恐惧,激发创业兴趣。

2.加快创业课程改革,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第二课堂在学生创业心理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纵观中国的创业教育,部分学校在教学中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阐述,然而,还有些学校重金聘请行业专家,在课上教授较多的实战经验。这也导致了中国创业教育的两级分化,重理论、轻实践或轻理论、重实践。然而,实践需要理论的支撑,理论只有应用到实践才能体现其价值,也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理论是否正确,进而推动理论的发展。因此在创业教育中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通过行内专家讲座的形式,剖析创业案例,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此外,通过建设专业社团,开展沙盘模拟经营等方式,让学生真真切切地参与到创业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长运营企业的经验。

3.组建一支专业的心理教师队伍,开设创业心理教育课程,为大学生创业保驾护航。笔者在查阅国内大学开设的创业课程后发现,大多数学校都将心理课程列为必修课,但鲜有学校开设一系列有关创业心理学的课程,并为之组建专门的师资队伍,对学生因创业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干预,提供咨询。在访谈学院8支解散的学生创业团队时了解到,终止他们创业梦想的不但是融资、经营等专业性难题,合伙人之间观念上的差异,沟通等也阻碍了他们的进一步合作。通过持续关注创业者的心理,进行团队辅导等方式及时解决学生在创业中出现的问题,避免因学生不成熟想法及处事方式而造成创业失败显得尤为重要。

4.鼓励学生进行创业自我教育,为创业做准备。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活动,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业人格。

三、结语

笔者通过分析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现状,从创业意识、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学生自身教育四方面对培养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进行探析,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摘要:社会对高等人才的要求正向多元化发展,这就迫切要求重视并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面临着环境不完善;大学生创业意识不强;实践环节薄弱等问题。因而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来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

Abstract: the higher the talent requirements of society is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it is pressing for the value and strengthen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cultivation.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and undertaking abilities foster faces environment is not perfected;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consciousness is not strong; Practice problems such as weak. Therefore need to take all kinds of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creation and inno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venture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及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竞争。高等教育体制必须适应这一新形势的发展,培养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还是较低的。学生缺乏创新创业的观念、欲望、毅力、兴趣、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正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现状,剖析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主要因素,找到相应的对策,是目前高校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创业实战模拟论文 第15篇

创新教育的培养目标可以概括为“创造性和创造力”。创造性指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性人格,创造力指创造性思维、创造性知识和创造性能力。而创业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创业教育之本是“成物成己”。“成物”是创造新事物,创建新企业;“成己”则是成为创新创业之才。首先,创业教育可以培育创新意识、训练创新思维。创新思维不是机械地按照过去的经验或规范准则思考问题,而是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和面临的新问题,突破常规思维的局限,去寻找与众不同的、富有新意的解决问题的思维办法。创业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创新意识、训练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创业教育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创业,如何创业,通过创业的意义、创业的成果、创业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换言之,创业教育小是要求学生直接从事创业活动,而是要求学生在大学阶段通过接受创业教育,了解创业的基本规律和路径,为未来的职业选择或创业活动准备必要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其次,创业教育可以学习创业理论,优化创新教育方法。一是创业教育是以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为载体的: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帮助学生树立创业意识,涵养创业品质,接受创业知识,培养创业能力。其中,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对他们来说是最重要的创业课程体系的构成主要有创业基础理论、创业实务、创业实践等环节。一般的创业教育课程包括《创业或创建新企业》《小企业管理》《如何写创业计划书》《创业财务》《创业营销》等。在各环节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创业理论、实践创业活动,以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二是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引导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创业是智慧与能力的较量。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知识积累,并涉及多个交叉学科的理论与实践。如SWOT分析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头脑风暴法、关键路径、最优理论等等。这些理论的学习,使大学生掌握创业基本理论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创新技能、领导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等。第三,创业教育可以模拟设计创业计划,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实践课程体系,22016年1月第2期(总第486期)即模拟设计创业计划。围绕一个创办的企业进行设计,设计中不能简单地模仿他人的创业计划,而是要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市场、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分析,捕捉创业机遇,分析创业风险(包括政策、资金、技术、竞争、市场、环境、管理、决策、团队、成熟等风险),确定自己的创业目标与定位、创业项目、创业步骤、风险规避与防范。学会创业机会评价(机会窗口模型、机会漏斗模型),通过创业规划的设计,完成对创业组织的概述、市场分析、产品与服务的确定、经营策略的计划、管理队伍的构建,并进行中线研究、财务分析、机会和风险预测等设计规划。创业计划设计是一个思维的聚焦仪,它开拓大学生系统创新思维领域。同时,创业是一个实践的过程。通过创业实践体系,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目前,很多高校在创业教育中增加了实践创新环节。例如,创办创业园。据此以各种方式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创办、经营商业企业或科技公司,从事商务活动、技术发明、成果转让技术服务等。这些最典型的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必须要经过严格的学术训练和知识准备,使未来创业者具备战略眼光、沟通协调能力、营销能力和决策能力。

创业实战模拟论文 第16篇

精柔型企业文化精神是技术创新的结果。技术创新过程要在完善的企业精神文化指导下进行,实现企业精益求精发展,这是企业培养员工创新发展的基础体现。技术创新过程企业需要面对众多的技术问题,只有在精益求精的意识影响下才能够克服企业面临的问题,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在柔性创新基础上对关键问题进行突破,保证企业问题得到充分的解决。技术创新是对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考验,能够将企业精神得到充分的阐释,在企业精神发挥的过程中,企业需要经过多种考验,只有解决根本性的发展问题才能够提升企业士气。将企业精神得到深化巩固,在最大范围之内进行强化宣传,企业经过创新之后能够充分的实现“精益求精、柔性求新”发展,这位技术创新的突破奠定基础。技术创新能够实现精柔型企业文化的完善。技术创新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撑建设,“精益求精、柔性求新”的企业管理理念能够激励引导企业技术创新。

企业文化在现代管理中主要表现为对员工自身素质的建设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要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实现沟通的顺畅,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开展。企业的创新能力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来完成,形成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企业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创新,现代企业发展除了要追求经济效益之外还要满足员工精神生活,在尊重理解的环境中实现员工素质的升华。现代企业文化的发展需要以人为本理念进行支撑,让员工能够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重视,这样就会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与归属感。企业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工作环境,充分的发挥员工的创造能力,使员工能够积极的参与到企业的发展中,实现企业文化与技术创新的共同发展。管理者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影响,这是企业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作用的重要表现。

技术创新能够强化精柔型企业文化发展,是企业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需要企业在日常工作中逐步的建立。企业员工应该在共同发展目标的影响下,实现工作效率的提升,这是企业行为文化精益求精完善发展的保障。针对企业技术创新需求要进行适当的指导,激发企业创新行为的开展,精柔型企业文化的发展需要企业技术创新进行指导。技术创新目标的实现需要对企业行为进行肯定,针对表现优异人员论功行赏,这是企业规范化发展的表现。巩固强化企业文化有助于技术创新目标的实现,对企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认真总结工作经验教训,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技术创新成果为精柔型企业文化发展提供发展载体,同时企业文化为技术创新提供理论基础。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各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构建完善的市场环境,企业需要对自身的文化进行系统性构建,在“精益求精、柔性求新”原则下强化企业技术的不断创新。企业就似乎创新成果是企业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使企业内部环境不断得到完善、巩固拓展。高品质的服务项目在企业发展带动下出现,充分的树立企业改革创新形象,这是企业文化与技术创新全方位发展的根本要求。但是精柔型企业文化与技术创新需要解决资金问题,企业拥有充足的资金才能够影响企业文化与技术创新,反之,则很难顺利开展下去。这是技术创新对企业文化发展产生制约的根本因素。

二、结束语

创业实战模拟论文 第17篇

(一)学生层面

1.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素质为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应首先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首先,教师应利用好课堂教学的时间,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的传授和拓展,激发大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技能。其次,大学生应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学习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文件精神,掌握最前沿的动态信息,及时调整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顺利适应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2.强化创新创业技能首先,高校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科技文化节等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乐趣,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其次,高校要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利用社会实践的时间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丰富大学生的社会生活;最后,高校要做好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工作,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创新创业培训,为学生搭建学生创业实践平台。

(二)学校层面

1.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为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高校应合理设置创新创业课程,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首先,结合社会需求和企业调研,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其次,重视创新创业实训课程和创新创业模拟训练课程建设,加强创新创业培训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提高大学生的实践技能。2.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之际,高校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宣传,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首先,高校应加强舆论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手段支持、宣传、教育、激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其次,通过举办创新创业讲座、专题会、报告会等形式,将创新创业文化融入到第二课堂中去,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最后,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文化活动,如创新创业大赛、科技文化节等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毕业后更好的投入到创新创业工作中去。

(三)政府层面

1.政策支持为大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政府应深入研究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调动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其次,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法律法规,从政策引导、环境营造等方面加强立法工作,保障大学生创业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保障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有序开展。2.资金保障要真正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这就需要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吸纳资金,首先,号召学校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专项基金,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其次,通过各种社会力量,吸纳社会发展基金;最后,高校和政府做好沟通,争取通过政府力量,扩展资金来源渠道,缓解大学生因创业资金不足、融资困难等问题,保证大学生创业工作的顺利进行。

创业实战模拟论文 第18篇

(1)创业知识。创业知识是创业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是对创业活动过程中具有决定作用的知识系统。创业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创业知识的积累。大学生应该具备并对对大学生在创业实践活动中经常发挥作用的创业知识可分为以下几个内容:①扎实的专业知识,厚实的职业技能,是创业的前提。如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税务等,这是创业工作必备的知识,具有系统的知识体系。②经营管理知识,如:管理学、市场营销、决策学等创业经营管理必备的知识,并做到经营管理知识与经营管理能力结合。③创业活动应该具备的综合性知识,如对政策法规的了解、公共关系和人际交往能力、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

(2)创业态度。创业态度是影响大学生创业过程的关键因素,是否具有顽强的毅力、善于交流沟通的能力,是否具有注重团队合作意识,是否能吃苦耐劳、踏实进取、诚实守信等等方面内在品质,将直接影响大学生创业。心理学研究表明,态度由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成分组成。只有当大学生对创业持坚定的态度时才有可能产生创业愿望,而强烈的创业愿望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形成和创业活动的开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3)创业综合能力。创业综合能力主要有:及时捕捉市场机遇的能力、对创业活动进行分析决策能力、对创业活动内部外部环境的把控和协调的能力、主动适应社会的人际交往能力、对创业信息的接受和处理能力。创业者需要熟练掌握这五项能力,因为,随着创业的不同阶段,所需能力也会有所变化,如在创业的初期,可能五项能力都很重要,而进入创业的成熟阶段,随着企业的发展,有更多的员工和管理人员承担了许多工作,这时候,分析决策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2提升创业技能对促进大学生创业活动的积极意义

(1)培养自信与自我认同感。在创业过程中,是否具有自信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学生在逆境中开拓和创新提供信心与勇气,同时也会为学生在面对创业过程中的怀疑和批评时提供坚强的毅力。学生的创业技能提升会带来创业的逐步成功,所以必定会让学生充满成就感和自信心,而在个人发展的定位中,个人有充足的自信心与自我认同感会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创业进程,推动创业活动的良性循环发展。

(2)增强进取心与责任感。个体的进取心是会促使个体具有目标指向性和适度活力的内部能源,认真持久与积极进取的态度是个体事业成功的基础。实践证明,学生的创业能力越强,承担的压力也就越大,而压力大了就会刺激出更多的进取心,从而推动学生不断追求人生新目标。因此创业技能的提升将会伴随着个人进取心和责任心的增加。

(3)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制定目标并具备相应的技能,然后围绕既定目标做一系列相应的工作。创业活动的实践证明,创业技能的提升过程中必将会引起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同步提升,包括个人专业知识提升、个人待人接物的改进、个人分析决策能力的改善等等。而如果这些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势必将会促进学生个体的生涯发展。其次,在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不断的锻炼自己的各项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而创业技能的提升会为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带来更多前进的动力和勇气,为自己在未来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3提升大学生创业技能存在的障碍

(1)创业过程中缺乏自我决定的主见,由于高校大学生创业外部动力因素,如:有的为了获得学校或相关部门的创业基金改善目前经济状况,有的为了回避就业压力临时决定创业,有的为了赚足面子,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高校大学生创业过程或创业行为是为了创业行为给本人带来内在的快乐,可以在创业过程中体验与创业竞争对手博弈过程的刺激。在大学生创业动机内部动机和外部因素并存,这两种因素与创业经验不足、创业资金困难、社会关系缺乏等创业实际困难进行碰撞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创业意识减弱,不但给创业技能的提升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导致大学生消极创业、放弃创业。

(2)由于外界环境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大学生在实际创业过程中,创业不能坚持下去,成功率较低,持续性较差,这是目前高校大学生创业的真实状况,高校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经常出现放弃创业梦想,离开创业团队,从创业队员跨入公务员考试大军、或者放弃创业,参加事业单位招考或国有企业应聘等常规面试,这样不仅影响了大学生创新和创业技能发展,同时也导致了创业团队不稳甚至解散,或创业项目失败。创业技能不能得以锻炼,创业思维及潜能不能得到应有的施展,更谈不上把创业思维及潜能深化和转移到实际创业行为上来。

(3)无论是高校,还是政府创新创业工作主管部门,在激励大学生创业制度方面服务工作不到位,没有深入到创业工作的全部过程,这样既不利于创业技能的培养,还阻碍了创业活动的展开。而高校通过举办创业大赛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兴趣,这种激励实际上是培养学生纸上谈兵,把创业激励放在在创业计划比赛,缺乏对创业实施过程的激励与扶持,因此,影响了高校大学生创业技能发展的完整性,很难完成整个创业过程。

4提升大学生创业技能的着力点

(1)构建并完善大学生合理的创业知识体系。大学生科学完备的创业知识体系是成功创业的首要保证,在必备的知识体系中,包含了专业知识、人文科学知识、经济形势及政策、工商管理知识等。大学课程体系的设置,直接反映了对培养的培养思路,因此,高校应当结合每个专业的特点调整课程体系设置,为帮助学生创业,设立创新创业课程或短期培训,为大学生提供创业知识和技能辅导。同时大学生还要主动学习有关创业书籍,以及浏览有关创业主题的微博、论坛,全方位营造创业氛围,经常组织创业团队成员参加创业培训,进行实地考察锻炼,用多种方式和渠道获取创业所需要的经验,营造尊重知识、鼓励共享、团结一心的团队精神,加强和其他创业团队的知识沟通交流,不断丰富完善自身的创业知识体系。不断利用这些知识来创造大学生创业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2)积极强化自身创新创业能力。大学生要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做一个有心人,有效利用校内外的一切教育资源,尽量多的参加各种锻炼机会,如:企业志愿服务、科技创新创业协会、勤工助学等活动,通过各种实际锻炼,磨练自身的意志,增长各方面才干,学会如何对待挫折。在校大学生还要多参加创业辅导培训、校企合作讲座、创业设计演习等创业实践活动,主动抓住校内外各种创业锻炼学习机会,全面锻炼自己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通过拓展信息获取渠道,开展市场调查和分析研究,培养自身在市场经济中的商业敏感,最终发现和捕捉创业机会,进行成功的创业。

(3)注重培养自身良好的创业意识。创业意识是创业主体自觉进行创业实践活动的个体心理倾向,会引导创业者为追求某一特定目标,而投入大量精力、资源和行动。在高校大学生实施创业活动的过程中,创业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要注重自身创业意识的培养、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着能吃苦耐劳、踏实进取、诚实守信、善于沟通、乐观豁达、敢于冒险的优良品质的人,实现成员之间的价值观、态度等人格差异的最小化。

(4)通过高校教学提高大学生创业技能。我国高校要普遍开展创业教育,配备专业的创业指导老师,真正开设创业指导课,纳入教学大纲,使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学科专业教育,举行创业大赛,真正做好创业教育工作,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各高校要制定完善的创业激励办法,奖励大学生和创业团队进行创业活动,了解和掌握本学校的实际创业教育情况,积极进行创业资源整合,从而形成良好的创业环境,促进创业教育的开展,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技能,把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创业实战模拟论文 第19篇

首先,初始形式—兼职。创业初期,大学生往往是从兼职开始的。一方面,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较多,所以会推荐学生去参与到项目实践之中,来赚取一些经验。另一方面,当前的小型私人企业较多,规模来说相对不大,人才渴求也较多,所以愿意雇佣大学生来工作,更希望能借此培养和留住人才。而大学生在兼职的过程中既可获得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有了实战经验,自身能力也能得到发展。其次,创业伙伴—好友。大学生创业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仅靠一个人来支撑起整个创业过程是不现实的,所以稳定的创业团队就显得十分重要。为了确保创业公司能够稳序发展下去,必须要做好公司理财、发展思路等方面的统筹规划才可。而此时,大学生往往是集合几个好友同学,来共同管理公司,以解决资金投入问题和风险分担问题。最后,创业资源—学校。大学生创业成长与学校资源的提供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学校提供了人力和技术资源。首次创业者的资源地便是学校,学校对于学生创业状况也是极为关注的,学校更会开设相应的兼职工作为学生提供便利。同时,创业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许多诸如公司开设流程或是技术上的问题,学校能提供相应的技术性帮助,或是寻得专业导师的帮助。

创业实战模拟论文 第20篇

1、创业教育理念观念落后

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存在这样几种落后的理念和观念:“政府包办论”,认为创业教育是政府的事情,政府机关为主体提供“钱粮政策”;“学校包办论”,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学校的事,学校可以包办一切;“解决就业论”,急功近利地认为创业教育就是解决就业难问题等;“企业创办论”,认为创业教育仅仅是教会学生怎样创办企业或公司,受益面很窄;“第二课堂论”,认为创业教育就是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创业类社团、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这一系列的落后理念和观念,导致了创业教育主体不明,活动目的不清,最终使得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学习脱节,难以形成合力。

2、创业教育目标定位不清

大多高校仍将创业教育定位为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补充,学校创业教育仅仅是就业指导的一个分支,既无专项经费也无专人指导,其教育内容单纯是创业方法和途径的教育;有的认为只有求职能力弱的学生找不到工作才需要创业,将创业弱化为毕业生谋生手段和提高学校的灵活就业率的方式;更有甚者认为,创业教育是国家由于经济压力大、就业环境不好,为了甩包袱而让大学生去自谋职业一种教育形式。这些有关创业教育的定位都是不科学的。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的《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指出,创业教育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

3、创业教育网络化联动机制不畅

近来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中,创业教育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大家认识到创业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事情,而是整个社会的责任。但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政府、市场、学校、社会和个人还没有真正联动起来,没有有机融合方方面面的优势共同服务大学生创业。目前还缺乏健全的全民创业配套制度、常态的长效机制和学校、企业、行业、政府、资金支持的多方联动机制。具体表现在:各方对创业教育重大问题联合攻关的协作联动不畅;高校之间创业教育联动不畅;高校创业教育与政府的政策扶持、资金投入联动不畅;高校与企业项目合作、技术推广等联动不畅;各方在资源整合、工作交叉、人员合理利用上联动不畅。因此,需要真正构建集学校、企业、行业、政府、资金支持为一体的创业教育立体网络化联动的有效机制。

4、创业教育利益风险分担不明

创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多方联动,但是由于利益和风险分担的职责不清,导致在具体工作中相互推诿。具体表现在参与创业教育组织的人员可能来自不同单位,他们代表的参与协同的各单位利益诉求和追求目标不尽一致,很容易诱发矛盾和分歧。如政府需要社会稳定经济增长,企业需要经济效益,社会资本需要利益最大化,高校需要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等,这些利益分割问题制约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其次是创业风险往往被美好的成功创业案例所掩盖,大家往往只看到创业者成功的一面,而忽视了风险的存在。因此,创业教育组织各成员间需要根据职责合理承担风险,避免将风险直接嫁接在创业个体上,使得创业教育有风险机制的保障,让创业成功的小概率事件发挥其无限的覆盖作用。

创业实战模拟论文 第21篇

创新自从被创新理论的奠基人熊彼特系统研究以来,就被人们所重视,在熊彼特看来,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到生产体系中,对于大学生的创新素质而言,同样是要将创新理念或者说创新意识、创新所具备的一些基本要素如知识等引入大学生这一主体,从而使其具备创新能力,并不断强化和提升这种能力。创业的定义,人们对其理解并不完全一致,杰夫里?提蒙斯在其所著《创业创造》中指出,“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为方式,它为机会所驱动,需要在方法上全盘考虑并拥有和谐的领导能力。”总体来看,创业是创业者发现市场中的某一机会,利用手中的资源或者以一定的成本借助他人资源来挖掘和利用所发现的机会,并谋求实现资本增值的过程。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是指围绕提升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所开展的教学和实践活动,以期望达到让学生具有自主创新创业能力的目标。

实际上,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一方面,两者都必须通过创造性的工作,让大学生这一还未进入完全社会的群体树立一种自我意识,并积极的付诸于实践,而并非停留在已有的知识或者理论探讨中。另一方面,两者都必须根据创新创业所需的能力,这需要通过完善的课程设计来满足大学生的发展需求,并且这种教育不能简单的停留在书本上,而要注重实验或者实践。当前,我国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多,2010 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毕业生人数分别达到 万人、 万人和 万人,如此庞大的大学生群体,如果让其具备较高的创新与创业素质,则必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巨大的活力。

创业实战模拟论文 第22篇

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

创新创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既要求具备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又要拥有一定的创业实践经验;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要求,进行创新创业培训的讲师,必须要接受正规师资培训,获得创新创业讲师资格证;对学生进行教学必须是控制在20人以内的小班教学。目前,高校中具有资质,同时能够洞察学科发展前景的创新创业教师十分缺乏。虽然各个高校基本上都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指导课程,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这一门课程基本上停留在理论大课的教学层次上。高校还没有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学校整体发展、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学校还没有建设专业的师资队伍,基本由行政人员代替;缺乏资金支持、制度保障,加之教学技能欠缺,教学效果难以保证[1]。

思想跟不上时代变化

很多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解成为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指导,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为了解决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工作问题。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密切相关,但它们的性质完全不同,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提高整体素质。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处理事情的能力,向学生传播创新创业精神,高校不是简单地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场所[2]。

课程设计不合理,模式待完善

很多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依然是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发挥不了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和实践的机会,影响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虽然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投身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来,但由于没有纳入国家统一的学科建设体系,没有形成独立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缺乏学科独立性、针对性和系统性,只能够提供少量的基础课程。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学习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稳定、成熟的教育模式,使得工作安排与课程设计缺乏长期性。

缺乏理想的创新创业社会环境

虽然国家大力宣传创新创业理念,但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和支持力度不够,在人才培养评估指标体系中,缺少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内容,关注更多的是少数人的“创业活动”,不是多数人的“创新创业教育”,都是希望通过创业在短期内缓解就业压力。资金是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瓶颈,目前解决渠道主要有政府设立的创业基金、社会上的风险基金以及学校自己设立的基金,但是金额都非常有限,这一困难让很多很好的创意胎死腹中。

创业实战模拟论文 第23篇

面对时代发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大批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呼唤。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新教育一样,都有着独特的内涵。(1)创新教育的内涵。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新时期的高等教育的重大课题。创新教育的内涵主要可以从三方面描述:一是创新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育创新型人才。二是创新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造就既有创新精神,又有创新能力的新人。这两个基本取向缺一不可,也是创新型人才内在要求的统一。三是创新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创新人格等创新素质的教育活动的过程。(2)创业教育的内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对于人才而言,创业教育可以被称为“第三本护照”。这样,创业教育就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创业教育的内涵主要可以从三方面描述:一是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提供给学生创业所需要的观念和技能,使他们辨认出别人可能忽视的机会,并且使他们拥有洞察力和勇气采取别人可能迟疑的行动。二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育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一个不能培养出杰出企业家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前途的民族;一个企业家匮乏的国家在世界上也是不可能有高水平的竞争力的。三是创业教育的终级目标是培育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创业理论教学活动、创业实践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训练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育学生企业家精神。

创业实战模拟论文 第24篇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本文转自:]

[2]叶映华.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困境及其转型[J].教育发展研究,2011.

[3]李精明.创业大学生社会服务体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本文转自:]

[4]陈英杰.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主体行为的[J].高校教育管理,2013.

[5]陈鑫,鲁泽鹏.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创业教育路径探讨[J].中国经贸导刊,2013.

[6]王青山,黄勇.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及借鉴[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

[7]孙江丽.构建“四位一体”的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支持网络[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8]李炳安.大学生创业促进制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9]朱峰博.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成因分析[J].实践与探索,2011.

[10]梅强.日本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策略及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13.

[11]周劲波,陈丽超.我国创业政策类型及作用机制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1.

[12]陈仲华.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

参考文献

[1]潘巧红.营造创新创业教育良好环境氛围的思考[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5):67-69.

[2]曹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研究――以吉林省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2014.

[3]党元一.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对学生能力的培养[J].企业导报,2015(2):117.

[4]包玉花,宋建伟,谭江.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以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2013(10):70.

[5]陈敏毓.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持续性发展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3(12):253-254.

参考文献:

[1]施永川.大学生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10,(21).

[2]吴晓俊.创业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8,(3).

[3]储珩.创业型经济背景下创业与经济增长机理研究[J].商业时代,2014,(5).

[4]李燕.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J].教育研究,2011,(3).

参考文献:

[1]罗晨,魏巍.谈大学生创业心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12(4):30~32.

[2]郭昱铄,张秀娥.大学生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探析[J].新西部(下旬刊),2016,(11):125,124.

[3]毛文学.高职学生创业精神与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3,22(5):77~79.

创业实战模拟论文 第25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人才培养要想更好地与社会发展相匹配必须不断优化教育模式,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开始进入实质性推进和发展阶段。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鼓励和倡导之下,我国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高校于2002年建立了创新创业教育试点,经过几年的发展为社会输送了不少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2006年在中央与各地区相关部门联合下“全国大学生创业创新服务工程”正式启动。同时清华大学、上海交大、中南大学、江南大学等多个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相继成立了创业学院、创业中心或创业研究机构,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实践环境。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我国教育部于2010年出台《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至2012年又实施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全面统筹和部署。但是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存在一定局限性,选择自主创业的人数仍然较少,据统计2014年应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仅占总体人数的,创业方向也仅仅局限于社交、购物、视频等娱乐休闲领域。对此,我国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上已经积极调整大方向,使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教育模式真正融入到我国已有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为大学生日后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创业实战模拟论文 第26篇

在高校扩招和社会经济危机的双重影响下,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我国政府出台多种政策来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尽管如此,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仍然不到总人数的2%,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比例高达20%~30%。我国政府正大力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发展,教育部提出,“高等学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大学毕业生创业项目可以促进就业,大学生创业不仅能暂缓就业压力,同时也拓宽了就业渠道,这是由于大学毕业生创业不仅自身就业问题得到解决,同时可以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解决更多人的就业难题。为有效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国家多次颁布政策,引导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特别是鼓励大学毕业生投身农业领域中进行创业。引导大学毕业生投身农业类自主创业是解决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及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双赢之举。当前我国农村人才短缺,有文化的人纷纷想要“走出去”,而愿意“走回来”的少之又少,更别提“走进来”了。而在城市中,一群掌握专业知识的大学生拿着简历四处求职,最终只有少数顺利入职,其余的仍是扎堆漂泊在城市中寻求机遇。这两大难题恰好能通过新农村建设这个方式互利共赢。更重要的是,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创业能够为农民思想观念注入全新的理念,带动科技创新,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创业实战模拟论文 第27篇

(一)教育理念存在一定滞后性

我国一些高校在“互联网+”大环境下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重视度不足,教育理念存在一定滞后性。一部分高校在对教师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宣传力度不够,直接导致教师和学生都不能深入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进而使得一些教师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时形式性较强,而学生则是存在应付心理,存在着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自己关系不大的.错误思想,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由于一部分高校的重视度不够,管理层没有安排相关人员及时向相关院系和部门落实国家最新颁布和下发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和要求,进而出现创新创业教育脱离实际,难以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二)教育教学内容存在单一性

一些高校在“互联网+”时代下,教育教学内容存在一定单一性,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存在着“纸上谈兵”现象,没有充分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灵活性,如果教学内容单一,过于侧重于理论教学,课程安排过于紧密,那么就会使学生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知识难以被很好的消化,创新更无从提起,很难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很多高校在设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时没有考虑到学生日后的发展方向,内容过于统一,没有选择性。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下,不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

(三)人才培养模式有待完善

“互联网+”时代下,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上存在诸多弊端。一些高校虽然已经建立了校园网络,但是没有将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内容引入到网络平台中去,没有利用好这些现有的资源。同时,还有一些高校仍然沿用传统的静态教学模式,不能多个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这样不仅会使学生学习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存在一定局限性,而且还不能够与时俱进,与时代脱轨,一旦日后学生进入社会进行创新创业难免会因为过于学校滞后的教学模式而碰壁。

(四)教师综合水平有待提高

高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高低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否能够顺利开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现阶段我国一些高校创业创业教师业务水平存在着参差不齐的情况,一些高校在教师选聘上要求不够严格,过于注重学历,而忽略了教师互联网相关知识以及实践经验,这些教师人员难以科学、合理地为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准确解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同时,一些高校在教师队伍发展投入上也不够,没有邀请一些权威人士定期对创新创业教育队伍进行继续教育培训,通过系统、专业的训练使其了解和掌握最新知识、资讯及客观发展大趋势,致使教师知识结构陈旧,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顺利开展造成一定影响。

创业实战模拟论文 第28篇

虽然学生本身以及社会环境以及高校因素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都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总体来讲,学校方面是最具有可塑性的,在当前“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环境下,着力推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对于我国旅游市场在国际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有极具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林荣荣.在职高英语教学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J].考试周刊,2017,第37期.

[2]张慧.新形势下高等院校如何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7,第35期.

[3]赖文辉.基于利益相关者的高校公益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第30期.

创业实战模拟论文 第29篇

创业教育的本质和核心是创新教育,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业教育对创新教育的价值是永恒的。创业教育是通过创业的教学与实践过程,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了大学生的创业思维、创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创业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创新教育的一个完整的范畴。从实际的创业出发,达到创新教育的目标。首先,对大学生来说,创业是一个“从无到有”或“从未接触过”的事物,是一个创新过程。其中,可以包含创新一个企业、创新一种产品、创新一个管理模式等,创业活动中充满了创新因素。其次,创业教育激发起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围绕创业活动,学生进行一系列设计与创造,从而培养大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开拓精神。再次,创业活动是一个品质砥砺过程。通过创办企业的实践,锻炼了大学生的勤奋、诚信的品质和坚毅、果敢的毅力,提升了大学生自主、自信的信念,增强了实践能力。因此,创业教育正是创新教育的一个全过程。与通常的学习活动相比,创业教育对大学生来说,从理念的建立、计划的设计,到开展创业活动都是全新的。大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全新的创业观念建立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创业”是一个从未接触或思考的概念。许多学生在认知上对创业是一个文盲,在实践上是一张白纸。所以说,通过创业教育的过程培养出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在大学开设创业教育,对于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来说,并不是直接指导学生开展创办企业活动,更重要的是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兴趣,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创业教育的直接成果是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大学毕业生直接进入自主创业行列,直接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如果是高科技的创新则直接推动国家的技术创新。然而,参与创业活动需要有独立性、开拓性的素质。综上所述,创新和创业的核心都是创造,创业本身就是创新,创业教育是实现创新教育的很好方法,在本质上是激发人的创造性。目前,许多人把大学生创业教育简单等同于创办一个企业、开展一些商务经营活动或作为未来就业的一种形式,缺乏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对创新教育价值的科学理性认识。这将阻碍创业教育影响的实际推动,必须改变这一认识状况。首先,充分认识创业教育意义。由于部分教师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偏差,使许多高校的创业教育体系不够完善,效果不够理想。一是目前选择创业之路的大学毕业生人数不多。虽然我国高校普遍开展了创业教育,但是,选择创业的大学毕业生比例不高。据有关统计数字表明,大学毕业创业的比例占3%左右。二是将创业教育的认识停留在大学生创办企业、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将创业教育的B的简单地理解为培养创办企业的人。这些问题不可避免地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创业教育。我们不可能要求或期盼所有大学生毕业后都去自主创业,但是,对每个大学生来说,一旦有了“创新创业素质”,就拥有了伴随一生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全方位育人体系之中,不能让创业教育游离于专业教育之外。其次,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创业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一种方式。创业教育中相关课程的`学习,是一个培养创业素质的过程,也是培养创新素质的过程。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将创业与敢于冒险联系在一起。他提出创业者的行为表现为“愿意承担风险”“愿意为创意冒险”。他对创业的定义强调的是一种过程。在这过程中,展现的是创意和创新。最后,加强创业教育体系建设。这一点,主要是要不断改进创业教育体系及教学模式。健全的创业教育体系应该包括目标体系、课程体系、环境体系和评价体系。

创业实战模拟论文 第30篇

国内学者陈侠提出“创业教育的本质是指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即培养学生如何适应社会生存能力以及进行自我创业的方法和途径”。可见创业教育属于狭义的教育范畴,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指高等院校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能够满足自主创立企业所需要的,并可以开展自主创业的人的教育活动。

二、地方院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

(一)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举措

大学生毕业就失业,大学生就业难,是全世界的难题,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世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高等学校开展了创业教育,通过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创业能力,从而自主创业。这一举措普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发达国家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一般在10%—20%,而美国高校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了创业教育,他们的创业教育非常成功,其中有近30%的大学毕业生实现了自己创办企业,当代社会大学生自主创业已经成为大学生的重要就业方式之一。可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破解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应然诉求。

(二)地方院校生存与发展的诉求

纵观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地方院校处于生存与发展的弱势。地方性院校要改变弱者态势,只有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推动改革,加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提高质量,提高毕业生的社会生存和竞争力,从而增强地方院校的活力、吸引力和凝聚力,才能创造出有利于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三)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

我国创业教育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势头迅速,开展创业教育的高等院校总数量以及实现自主创业学生人数的总量出现“双增”的喜人前景。2002年,教育部确定9所大学为我国创业教育的试点大学,随后迅速扩大,2005年全国实现自主创业的高校本科毕业生近万人,比2004年增长%。相关统计显示:2008年、2009年、2010年,我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分别是%、%、%,中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连续出现上升趋势。在这种背景下,地方院校只有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才能适应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

(四)推动国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我国经济历经三十年的改革与发展,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过去靠拼资源、廉价劳动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这种高耗低效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造成了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严重,必须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改革与发展,实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创造技术含量更高的企业,发展第三产业。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改革,需要大量的具有良好创业能力和创业技术的人才。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开展创业教育,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更多的创业人才是国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求。

三、影响大学生创业能力形成的关键要素

(一)必备的创业知识体系

创业知识体系是指大学开展创业必备的知识结构。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想创业,先需要学好知识,而每一种能力的形成所具备的知识是完全不一样的,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差异。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养成需要具备下面知识:扎实的行业专业知识。具备扎实的行业专业知识,为大学生形成本行业创业能力提供可能。中国俗话说“隔行如隔山”,道出不同行业的工作需要具备不同行业的专业性知识,如医学专业的创业与营销专业的创业,这两个行业创业需要的行业专业知识就是风牛马不相关。丰富的经营管理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包括相关金融财务管理知识、市场调查与市场营销知识、领导科学知识、法律知识等相关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大学生经营管理能力的形成。常用的创业社会性知识,包括常用语言、写作、计算和现代计算机技术等等方面的知识,工具性的知识起到辅助作用,但是不可缺少。

(二)完善的创业能力体系

创业能力是影响创业实践活动效率、使创业活动顺利完成的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能力。大学创业能力体系主要包括专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以及社会能力等多种能力构成的统一体。专业能力是指将大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如计算专业开发软件的能力,土木工程学生专业的设计能力等等,专业能力是创业的基础和前提,是创业能力体系的核心。经营管理能力指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对产品的营销和管理能力、对员工的领导和协调能力、对财务的管理能力等等,经营与管理能力是创业发展的有力保障。社会能力是指创业过程中开展社会行为的能力,包括人际关系的交往与公关、同其它相关企业的谈判与合作、利用现代媒体为企业服务的能力等方面,社会能力为创业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三)良好的创业动力体系

创业的动力体系是指驱动大学生开展创业内在动力的总和。大学生创业动力体系包括创业兴趣、创业动机、创业理想、创业的世界观、创业的意志以及创业的价值观等等。具有良好的创业动力体系的大学生,不但能激起创业的激情,保持激昂的斗志,而且能够全身心地投入,甚至奋不顾身献身于自己的创业。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有必要的知识,也具备了相应的能力,如果没有创业动力体系,即使机会来到其面前也不能很好地把握住,让创业机遇瞬间消失。

(四)完善的自我体系

创业是开创前人没有过的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而且一个人学习的知识是有限的,所以需要我们的大学生能够根据创业工作的需要,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勉励、自我学习,从而进行自我不断的完善。因此,大学生创业完善的自我体系主要包括正确的自我认识、自觉的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勉励、自我学习体系。

四、地方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策略

(一)完善条件,促进学生必备创业知识体系的构建

1.建立科学的创业教育知识体系,构建地方特色的创业课程群。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前提和基础,而课程是知识的载体,大学生学习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知识,即学习课程知识。大学生掌握课程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潜在能力的发展。因此,地方院校要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首先要建立科学的创业教育知识体系,构建地方特色的创业课程群。地方院校在编写和建构创业教育课程群时,要遵循以下原则:其一,科学性原则。课程的编写,必须紧紧围绕“大学生创业能力养成”所需要具备的知识模块(行业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常用的社会性知识)进行构建。其二,地方性原则。由于我们地方院校创办历史短,开设创业教育的历史更短,所以在建构创业课程群,既要学习“拿来主义的精神”,注重学习国内外先进院校的经验,又要突出服务地方,扎根为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构建地方特色的课程群,实现个性与共性的统一。2.建立一支高素质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提高创业课程教学质量。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施教者,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素质的高低对创业教育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据有关研究显示:目前,国内地方院校创业教育的课程主要由分管学生思想工作的辅导员或二级院部的副书记担任,师资缺乏专业性,课堂缺乏吸引力;许多学生选创业教育的课程是为了学分,上课时,常常出现逃课或者塑性逃课的现象,课堂教学质量低。因此,地方院校开展创业教育,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两种途径比较有效:其一,立足校内,通过整合校内已有的资源,把其分为创业行业性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常用的社会性知识三大块进行整合与建设,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创业师资队伍,同时,让在职教师进修学习,甚至委派到企业第一线学习实践经验,走内涵提高与发展的道路;其二,立足地方,他山之石为我所用。我们聘用地方成功的创业家,兼任我们创业课教师。师资建设,立足校内是根本,立足地方是补充,要正确处理好这两者的轻重和辩证关系。目前,有些地方高校花高额经费聘请外校专家来为在校生讲授创业课,而对校内教师相当吝啬,这是方向性的错误,是本末倒置行为。3.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评估体系,保证创业教育的质量。科学的创业教育评估体系能为创业教育提供有力的指导。但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以及高校都没有制定出相应的评估体系。笔者认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评估体系构建应充分考虑影响大学生创业能力形成的关键要素,遵循系统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为地方院校量身定做,评估体系构建要起到引导和激励的作用。

(二)打造创业实践平台,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有了知识并不等于能力的形成,能力形成于实践,在实践中发展,也在实践中体现。我们开展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养成创业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需要打造良好的实践平台,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历练机会。地方高校打造创业实践平台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其一,创建创业团队,开展创业活动。如有些地方高校,根据学生的创业兴趣和他们的专业特长,创建团队,开展建筑、广告策划、服装设计创业活动;其二,打造校内创业孵化园,孵化园具有创业教育实践中心与企业孵化器性质,通过校内创业孵化园的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行业能力。相关报道显示:玉林师范学院于2012年创建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其孵化园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设立50个创业项目,近500名学生参与创业实践。孵化园实现了服务地方经济,推动地方高校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多赢目标;其三,充分利用地方资源,构建创业实践基地,派遣学生到实习基地,开展调研和实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四,开展课程设计或者毕业设计形式,培养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目前,地方院校普遍利用后两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过有些地方院校,由于管理不到位,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前两种培养形式,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实践效果比较好,很受学生的欢迎。

(三)加强教育与引导,激发学生创业原动力

创业原动力具有激发、维护、调节创业的功能,创业原动力源于创业者个体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崇高的理想、创业深厚的兴趣、强烈的动机和对未来生活美好的向往及其良好的敬业精神。创业需要创业者有扎实的创业知识、超强的创业能力,更要其具有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这种百折不挠精神源于学生的创业动力体系。如何构建学生创业动力体系呢?第一,加强核心价值教育。核心价值教育包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金钱观、国家观、人民观和自我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对于创业具有强大的动力,能为创业者保驾护航。第二,激发学生的创业需要、创业兴趣和创业动机。创业需要、创业兴趣和创业动机都能直接激发学生创业动力,推动学生的创业行动。第三,切实利用创业典范的榜样作用,激发学生创业信心。相关研究显示:地方性大学学生创业信心不足,很需要充分利用创业典范的榜样作用,激发学生创业信心,特别是聘请自己学校培养的而且成功的创业学生,进行现身说法,传授创业经验,效果会更好。第四,创造创业氛围,打造创业项目,激发学生创业热情,释放学生的创业潜能。英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提供创业资金,为大学生开设创业项目,取得了非凡的业绩。地方院校可以参照英国通用做法,设立相应的创业基金,培养创业项目,营造创业氛围,激发学生创业热情,挖掘学生的创业潜能。

(四)强化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构建完善的创业自我体系

创业实战模拟论文 第31篇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

目前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方面水平较低。师资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创业教育类的课程主要由辅导员来担任,而辅导员的专业结构也不尽相同。在课程设置方面,尚未划分出专门从事大学生创业方面的专用课时。创业教育主要通过课外任选课的形式进行,开设公共选修课程,课程的受众面也比较低。大学在大学生创业理论教学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另外,创业教育的开展不仅需要大量的理论研究,同时也需要拿出专门的场地开展实践教学。目前高校在支持和资助创业教育的教师积极参加创业教育方面课题的研究,以及在积极配合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开辟供学生实践的专门场所方面支持力度还不够。鉴于大学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存在的主客观问题,本文积极探索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新模式,明确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原则和目标,提出了有效的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措施,利于大学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

目前人们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提起创业,往往想到开店,做个体,再者就是开个公司,导致创业教育不易被接受。事实上,创业教育本质上就属于大学生人才培养范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就业能力,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和生活,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要想取得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效,就必须明确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素质,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并为之做贡献的创新型人才作为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模式

要想取得大学生创业教育项目的成功,达到创业教育的目的,需要开创适合学校校情和学生生情的创业教育教学模式。可以借鉴校外和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教学模式。大学创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一、做好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在创业理论通识课程的基础上,还要开设市场营销、会计、法律等课程,达到创业对创业者的多元化要求。二、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要改变原来“填鸭式”教学方式,加强课堂互动讨论和第二课堂的实践训练,通过模拟创业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三、要利用好校外资源,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大学将此项目引入校园,这样既可以使学校创业教育师资得到提升,同时,这个项目对学生来说是个“新鲜事物”,同学们易于接受,大幅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后,调整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降低理论知识获取在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比重,着重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此衡量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学效果。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模式。在我国的传统教育管理里,特别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在学生实践训练方面缺乏重视。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了教育的重心,因而产生了创业教育。在我国创业教育的开展过程中,依然存在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不协调的情形,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照本宣科,夸夸其谈,但对学生的实践训练不够,为了改变学生实战能力差的普遍现象,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就业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手抓,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实践方面的训练,带领学生参与创业训练活动,只有使二者有效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创业教育的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在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依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变为学生主动求知的课堂。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探索,追求创新,才能够培养出创业必备的能力和素质。坚持开放与合作的模式。在全球化的社会大背景下,我国的高等教育也日益开放,应该果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大学生创业教育本身就是在这种形势下的产生的,要达到创业教育的目标,就必须走出校门,密切关注社会的发展,并作出适当的调整。不但要学习国外在创业教育方面的先进经验,同时要注重与企业间的合作,把企业作为对学生开展实践教学的平台,让他们去体验企业的运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为他们将来的创业积累经验、储备资源。积极搭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地。通过课堂内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创业所要的理论知识。要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就必须加强实践环节的培养,激发创业意识和潜能,提升创业能力和素质。这就需要加强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如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等平台,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开展创业训练,成立公司,模拟运营。实现创业教育与国家举办的“挑战杯”创业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有效对接,学校团委负责竞赛和训练项目的组织工作,提高学生参与竞赛和创新创业训练的积极性,同时检验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措施及实践

大学生缺乏进行双创的基本常识和方法,需要学校提供有效地技术指导以及发展平台。因不能有效地掌握创新创业规律和熟知其实现途径,有可能使得大学生在迷茫中探索,既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还可能导致更多的失败。所以高校可以就创新创业教育开展以下具体措施及实践:

1)对大学生进行双创基本常识和方法的教育和实践活动。除了在校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之外,还应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开设创业指导及实训类课程,即以互联网为思考基点,以创业如何起步,以创业成功追求为目标,带领大学生创业者初步掌握互联网创业思维、方法、工具、策略的系统选择技能;对已经开展创业实践的学生,开展企业经营管理类培训,即让大学生创业者了解如何基于策略基础上获得低成本精准的实操系统,并有效转化为业绩、如何组建团队、如何全程管控全网创业运营体系等。这三种课程,看似都属于双创教育,但对于大学生来讲是截然不同的三类,第一类属于启蒙,既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第二类则是提升,对已有双创意愿的学生进行下一步具体时间的培养,需要将课程升级的更加专业,更有实践价值;第三类则是更需要专业性与创新性,对已经进入双创轨道的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与创新发展。

2)广泛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支持高校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社团,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如曾在长安大学成功进行双创教育演说的三位:上海梵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裁孙绍瑞,美联英语创始人罗林,超级演说家第二季总冠军刘媛媛就是很典型的创新创业讲座主讲人选。他们都拥有自身创新创业经验,通过实际经验分享来鼓励同学们在大学中历练自我,勇敢实践,在当今大社会中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并且不断放大,他们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鼓舞也得到了大学生群体的热烈回应。

创业实战模拟论文 第32篇

很多大学生往往不重视创新创业实践,这是因为大学前的教育告诉他们课堂上的东西是最重要的,课本学习比社会活动更重要。生活中处处有新知,大学生作为“七八点钟的太阳”,应该在老师教学的第一课堂之外,积极开辟自己的第二课堂。只有首先有了提高自身能力的意识,大学生们才会在课余思考实践的问题,才能投身到课余实践中来。课余实践的机会多了,才能结合理论产生创新思维,再利用创新思维指导实践,实现“意识到实践,实践到意识,意识再到实践”往复循环的认识飞跃[1]。

创业实战模拟论文 第33篇

有了创新创业意识之后,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各个类型的实践活动,为自己创新创业积累经验材料。有效的实践活动主要有四种:

(1)科研训练:在导师帮助下进行科研训练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的实验室和科研资源,引导自身对于科学前沿的认识,提高实验动手能力。

(2)学科竞赛:主动参加学校或者教育部门组织的学科相关竞赛(软件设计竞赛、智能车设计比赛等)能极大的提高快速学习能力,并检验自身时间管理和项目安排的能力。

(3)素质教育:多参加读书会,借阅专业以外的书籍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积极参加文艺体育活动,参加辩论队或演讲比赛,锻炼口才;培养一个人文的兴趣爱好,例如绘画、摄影、徒步等。

(4)实习培养:积极参加校外兼职活动,锻炼职业技能,了解盈利链的整个运作;参与产业基地或者公司实习,在拓展社会资源的同时摸清公司的基本运营流程[2]。

创业实战模拟论文 第34篇

创新创业教育是为了响应国家构建创新型国家,培育创新型人才,拓展高校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实现远大的理想,面对严峻就业形势的挑战而进行的高校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数量也不断增加,就业形势严峻。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亦提出了新的标准,要求会计专业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掌握专业技能与知识,更需掌握独立的工作能力,同时也应具备创新精神与创新思维。因此,对会计专业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是促进会计专业学生实现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

二、高校会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缺乏与职业生涯规划密切联系的创新创业教育

高校大学生的会计教育应与其职业生涯规划密切联系,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根据自身需要、发展机遇、制约因素、大学所学的课程等,为自己确立职业发展方向、发展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行动规划和具体方案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包括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两大类别。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现的是个人的职业生涯目标和规划方案。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则主要体现在建立职业阶梯,针对组织成员的发展情况指定培养计划,提供适合各个组织成员的发展机会。然而,实践中各个高校在会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却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之处,教学中的实践效果与预期目标仍存在一定差距。老师仍然采用高中课堂的教学方式,完全以课本为依据,主要是为了完成教学的课时量,将教学作为了一种任务,成为了对知识的完全灌输,而不是能力的转化。学生学习的目的主要是在期末考试中取的好成绩,努力通过各种会计等级考试,获得等级证书,虽然考试成绩很高,但是在实际的实务工作中,应用专业知识时,则显得力不从心。原因在于,部分高校会计专业老师不能与时俱进、解放思想,不断学习与更新自己理念与教育教学方式。将高中时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带到了大学课堂,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思维方式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

2、缺乏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环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对理性认识的一种升华与对感性认识的验证。社会实践的过程是将学校、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社交、创新能力,使之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然而,部分高校对于社会实践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高,为学生安排的实践教学课程略少,大学生为了应付学校的各种考试,日常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知识面不广,思维局限于狭小的空间内。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部分学生只注重硬件发展,忽略了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在参加工作后,面临新挑战不能很快融入新环境。

3、会计专业大学生见习制度不健全,见习岗位质量缺乏明确规定

依据相关法律文件的规定,接受单位为实习学生所提供的见习岗位,应该具备一定的适当性,既有利于提高和锻炼未就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其职业竞争力,为实现及时、尽快就业做好准备。但是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对岗位的内容,标准做出明确的具体规定,缺乏一个衡量的标准。不能保证实习学生获得技能与综合素质方面的提升。同时,根据相关规定在见习期间,见习单位应由特定人员予以指导,但是实践中对于此规定的执行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相对于较成熟的职业见习制度——德国的“双元制”,我国的见习计划本身并不完备。科学、规范的见习制度包括岗前培训、在岗实习、职业资格认证等方面。我国目前具备的仅是在岗实习一项,其他方面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

三、加强会计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措施

1、将会计教育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

建立多元化的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如组织学生有关企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进行实践能力培训,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学生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职业的选择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在一定社会范围内展开,受到一定的社会制约。每个个体都有职业选择的自由,但这种自由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个人职业选择既要看择业者自身的综合条件,又要看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社会需要。如果择业脱离社会环境、条件和需要,那么择业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成功的择业往往是社会与个人利益的统一,是社会需要需与个人愿望的有机结合。因此,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时,应认真把握社会人才需求的总体方向,把社会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对个人的要求为标准,尽量兼顾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尽量充分考虑个人的因素,拓宽思维,进行创业与再就业,同时也要自觉服从社会需要。

2、加强会计专业大学生实践教育,推广校企合作模式

介于会计专业理论性与应用性并存的特征,应当大力加强学校-企业间合作,提升该专业毕业生整体能力。学校和企业是两种不同平台,对学生都有重要意义,两者的结合对学生成长有极大作用。可以充分保证人才的培养适应社会需求。首先,学校要放下身段,引进社会讲师,变主为客,充分与市场对接。其次,要利用社会资源,建设实践平台,保证学生适应市场需求。最后,可以与企业联合培养,实行对口订单教育。

3、建立会计专业毕业生见习基地和高校的对接

创业实战模拟论文 第35篇

在这次实训中我体会到了很多很多,有些是生活中所遇到的,有些是在人生中慢慢体会的。

在这次实训课的第一次课我们有的初步的认识,通过老师的建议,我们组成了男女搭档。起初大家都不好意思,但是事实就是这样你不主动就会被别人抢先。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其实我们都应该积极主动去做事情,把握机会不能让它从身边悄悄溜走。

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们做了许多游戏,虽然是以游戏的形式完成的课程,但是我们具体到每个人身上就不会觉得这是一场游戏,大家都很认真的对待。这个也许是一种挑战,一种自我认知的过程,一种搭档之间配合。比如两个人解绳子的游戏就是考研你们的默契,往下蹲的游戏就是考研你们的信任,表演走路就是让我们冲破心里的障碍,改变一下自己。有的人就是平时碍于面子放不下身段,可是这次课程就让我真正体会到原来自己也可以这样,体会到神火中体会不到的自己,也让我们找到了乐趣。

其实体会最深的应该就是一起团队的PK和此次培训最后的环节。

团队在一起PK的游戏中真正体会到团队力量的强大,和作为一名出色的领导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责任。我是在A队的,我们队总是输给B队。我觉得自己的心里因素占一方面原因,但是主要还是没有发挥好团队的力量,我们没有组织好,没有分析好团队的意义,怎么样才能把团队的力量放大。我们队长虽然有组织欠缺的能力,但是他已经为我们团队尽力了。也为我们的过失承担了严格的惩罚,规则就是这样,我们应给遵守好。

当队长精疲力尽的时候,老师给了我们队帮长分担责任的机会,当全体队员都在地上共同承担责任那一刻,相信每个人都被打动了。队长和队员之间因为有了这个环节更加亲密了,使团队更有凝聚力。

每一个环节都给我们许多体会,每一次都是那么触动人心。最后一个环节告诉我们曾经给过别人多少次的冷漠,多少次我们又收到他人的冷眼。其实我们用真诚对待他人,他们也会一真诚回报的。多给别人一个拥抱生活会更美好。一个小小的鼓励也许在别人眼里就会是巨大的能量。

通过这次实训,我体会到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多努力一点,我学会了运用团队力量,学会了真诚待人,自信的生活。

创业实战模拟论文 第36篇

应用型高校是我国经济较快发展和高校大众化的基础上而产生的一种面向就业的新型高校。相对于研究型大学而言的,它的特点是教学型普通本科院校,为社会输送相关人才。目前,整个社会处于转型期,这使得应用型高校要指导学生尽快适应社会新形势和新要求。创新创业教育是应用型高校关注的重点,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大学生就业的很好的途径。在整个社会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氛围下,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具有精力充沛、知识宽广、敢打敢拼、思维灵活的优势。同时早创新创业教育上也存在着经验不足、教师匮乏、资金短缺、实践不强的许多困难。有鉴于此,应用型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上要逐步进行改进,达到教学要求。

创业实战模拟论文 第37篇

(一)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在大学生看来,创业是极为艰难的一个过程,主要是因为创业期间有许多难以把握的因素。另外,创业者随时都面临着失败的风险。目前,就创业来说,大学生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创业所需要的`成本较高,与此同时,失败的风险也很大,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的保障体系还有待于完善。第二,绝大多数大学生不愿意成为往届生。一些学生十分担心,一旦创业失败,必然会失去应届毕业生的优势,增加就业的困难。这种心态在刚开始创业的大学生中间十分常见,根本原因在于创业意识薄弱和自尊心缺乏。对于这种情况,高校为大学生提供了支持政策。一方面增强企业和学校的合作,通过组织学生去业绩突出的企业观摩和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硬件设施及软件条件;另一方面则在校园内开展创业设计竞赛,发挥高校师资力量的作用,为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提供有益的建议。此外,对于在创业设计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或团队,学校会奖励给学生一笔资金作为创业基金。为了解除高校创业学生的后顾之忧,高校会为创业失败的往届生提供一些就业信息,有助于消除了学生的的畏难心理,推动了大学生创业的积极开展。

(二)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学的隐性课程在创业创新教育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高校来说,其课程可以分为显性课程及隐性课程两部分。前者包含必修课程及选修课程等内容,后者的范围则涵盖高校的全部校园文化内容。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培养创业创新能力的契机。比如,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学生的管理能力也会得到提高,比如在学生会、校团委等组织中,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学生会掌握资源管理、人员管理的基本知识,从而为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三)校园文化中蕴含创新元素。在创业起步阶段,校园文化发挥着培育和提高的作用。创业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我国政府正在加大力度宣传和支持大学生创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许多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融入了必要的社会化元素,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之间的断裂得到弥合。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学生对社会理解更为深刻,形成了强烈的市场观念,学到的知识能够有效地转化为财富,可以准确地定位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第二,校园文化中给大学生成长提供了必要的创新元素。创业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创新的过程,我国的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体现出很强的创新意识,避免了低水平重复建设,因而很多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洋溢着创新思维与创新元素,为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四)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大学生作为一个紧跟社会发展潮流的群体,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强烈的时代气息,与此同时,这样的校园文化氛围也培育了大学生强烈的创新精神。他们不满足于仅仅传递既有的事实,而是力求排旧促新,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创业的前提就是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强烈的创新精神为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做出了根本的保障。

创业实战模拟论文 第38篇

(一)发挥政策的指导作用,各个部门之间协调配合。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创业既相互独立又密切相关,单个部门不能完成这项工作。我国的高效需要遵循国家的政策规定,在校园环境、运行机制及支持政策等方面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及创新创业教育。为了更好地领导及管理大学生创业教育,各个高校应当研究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如果条件允许,高校还可以根据大学生创业实际情况提供一定的支持,例如建立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为大学生创业能提供专门服务。同时,高校需要对校内资源加以整合,在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纳入与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有关的部门,例如学生处、就业处等,需要定期召开例会,对于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研讨解决。在学生管理部门及创业部门之间建立交流制度,合理地分配大学生创业的资金和场地等资源。构建良好的创业环境,改进大学生创业服务系统,注重扶持大学生校内创业。对于创业及创新问题,应当勇于任用具有很强的创新精神的青年领导者,应该一贯地保持敏锐的洞察能力及较强的执行能力。

(二)注重校内宣传,为学生提供创业舆论引导。创业教育主要依靠课堂来开展,创业实践则是创业教育的实际应用,因而必须做好创业教育及实践两方面的工作。高校需要充实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对创业课程设置加以调整,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策略,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作用,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学生学习到的创业知识需要在创业教师的指导下才能成功地转化为实践。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前提基础是师资队伍建设,创业教师的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则关系着创业教育开展的实际成效。由于国外创业教育起步较早,高校应该加大投入,为创业教师提供出国学习的机会,并且将西方的经验与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而为学生提供具有操作性的创业指导。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应该组织校外见习及校际交流等活动,并且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创业成功者作为兼职教授,定期举行创业经验分享会,为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奠定基础。

(三)充分利用新媒体,注重创业经验分享。目前,各种新媒体纷纷涌现,例如微博、微信等等,这些新兴媒体受到了大学生的追捧。因而,高校应该充分发挥新兴媒体的作用,立足于大学生的喜好设计宣传的形式和内容,将鼓励创业的宣传内容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而推动学生观念的转变。创业宣传应该坚持贴近发展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创业实践的原则。贴近发展实际就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就业形势,为学生提供形势政策方面的总结报告,从而让学生掌握_化情况,认识到进行创业的必要性。贴近学生生活,即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有一个深入的研究,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贴近创业实践,就是指将大学生创业的整个过程纳入到指导范围中,及时为他们提供指导及帮助。综上所述,当前,随着高校招生比例的扩大、延迟退休政策的推行,我国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国家提出了“大众创业”及“万众创新”的方案,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开展自主创业,这一方面有助于解决目前就业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了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高校应该重视创业创新教育,并且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情。此外,高校也应当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并为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提供恩多的机会,从而提升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

创业实战模拟论文 第39篇

随着我国创新创业活动日趋活跃,创新创业对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日益凸显,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校的普遍共识。国家和社会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为创新创业团队开展信息咨询、创业交流、培训辅导、投融资对接等服务,挖掘培养优秀的创业项目及团队;广泛开展媒体宣传,广泛传播创业文化,展示推介创新创业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学校、社会、国家形成合力,让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定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创业实战模拟论文 第40篇

创业实训工作总结

当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得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并把这些用文字表述出来,就叫做工作总结。下面是创业实训工作总结,请参考!

创业实训工作总结

通过这次实训,我收获了很多,一方面学习到了许多以前没学过得专业知识与知识得应用,另一方面还提高了自己动手做项目得能力。本次实训,是对我能力得进一步锻炼,也是一种考验。从中获得得诸多收获,也是很可贵得,是非常有意义得。

在实训中我学到了许多新得知识。是一个让我把书本上得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得好机会,原来,学得时候感叹学得内容太难懂,现在想来,有些其实并不难,关键在于理解。

在这次实训中还锻炼了我其他方面得能力,提高了我得综合素质。首先,它锻炼了我做项目得能力,提高了独立思考问题、自己动手操作得能力,在工作得过程中,复习了以前学习过得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应用知识得技巧等。其次,实训中得项目作业也使我更加有团队精神。

从那里,我学会了下面几点找工作得心态:

一、继续学习,不断提升理论涵养。

在信息时代,学习是不断地汲取新信息,获得事业进步得动力。作为一名青年学子更应该把学习作为保持工作积极性得重要途径。走上工作岗位后,我会积极响应单位号召,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学习理论、业务知识和社会知识,用先进得理论武装头脑,用精良得业务知识

提升能力,以广博得社会知识拓展视野。

二、努力实践,自觉进行角色转化。

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实现理论自身得价值,也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使理论得以检验。同样,一个人得价值也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得,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人得品质,彰显人得意志。必须在实际得工作和生活中潜心体会,并自觉得进行这种角色得转换。

三、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习,是开端也是结束。展现在自己面前得是一片任自己驰骋得沃土,也分明感受到了沉甸甸得责任。在今后得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学习,深入实践,不断提升自我,努力创造业绩,继续创造更多得价值。

我认为大学生实习难,就业难,除非你有关系,能给你轻松找到工作,否则就难逃市场选择得厄运。我在该公司实习总结了五个攻略,只能智勇双全,才能在这个社会中出人头地。

1、宜主动出击:找实习岗位和找工作一样,要讲究方法。公司一般不会对外公布实习机会,可以主动和其人力资源部门联系,主动争取实习机会。可特别留意正在招聘人选得公司,说明其正缺乏人手,在没有招到合适得员工得情况下,很有可能会暂时选择实习生替代。

2、宜知己知彼:求职信和求职电话要稳、准、狠,即稳当地了解公司所处得行业大背景及所申请岗位得要求,准确地阐述自己得竞争力,自信自己就是对方要找得人;同时很诚恳地表现出低姿态,表示实习得热望和决心。此外,规范得简历,良好得面试技巧都有助于提高实习成功率。

3、宜避热趋冷:寻找实习单位时,宜避开热门得实习单位和实习发布网站,勇于找冷门公司,回避热点信息和实习高峰期,实习成功得可能性反而更大。

4、忌免费午餐:实习生与实习单位之间是双赢关系,主动跟对方说我不要钱来干活是很糟糕得开始,说明自己缺乏自信。有价值得付出一定要有价值得回报,不存在施舍性得实习岗位,能够为雇主创造价值得实习生才是对方所需,而理性考虑到实习生价值得单位会给予实习生更多得锻炼机会。

5、忌盲目实习:未来求职拼得是专业度而不是态度。谋职实习不应是简单得劳动经验积累和态度培养,比如端盘子一类得工作,可能会增加挫折体验;与专业不对口得实习在未来求职竞争时含金量很低,从找工作得角度,这样得实习弊大于利。

实际上,实习只是接触社会得一个过程,大学生实习得目得应该是为了自己日后得发展,而不仅仅是累计工作经验,然后帮助找到一个薪水较高得工作而已。

在实习中,我严格按照实习规程进行操作。做为一名初出茅庐得普通大学生,我不会放松对自己得要求,我希望用自己一开始得学习热情来对待日后得每一项任务工作。在这次毕业实习期间,虽然经常感到很苦,很累,但苦中有乐,累中有趣,也都表现得非常地积极努力认真。

这次实习内容主要就是机器维修工作,但我获益不浅,感慨良多。我感受最深得,有如下几点:

其一,实习是个人综合能力得检验。要想优秀完成工作,除了办公室基础知识功底深厚外,还需有一定得实践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应付突发故障得能力,还要对办公室中常用软件都能熟练操作。作为一名工作人员,还要求有较强得表达能力,同时还要善于引导自己思考、调节与人相处得氛围等。另外,还必须有较强得应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坚强得毅力。

其二,此次实习,我深深体会到了积累知识得重要性。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我对此话深有感触。以往觉得很容易操作得office,但我得师父要求我完成某次产品统计得数据与记录时,我却一头雾水,感觉和平

时计算机课堂中学得完全不一样,这也让我感到巨大得惭愧。因为以前得自己总以为这些东西学不学得好与专业没有多大联系,殊不知工作不是专攻一个方面,而是考察我们得综合知识水平。

此次实习增强了我毕业就业得信心和勇气。这次实习,我觉得我表现得还不错,许多同学都认为,自己以后进入企业都是可以胜任得。由此看来,我们在大学里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只是感觉不到而已。所以,我们有就业危机感是应该得,但不能过于自卑和担忧,否则会妨碍自己得学习。现在,我们能做得就是多吸取知识,提高自身得综合素质

可以说这次实训不仅使我学到了知识,丰富了经验。也帮助我缩小了实践和理论得差距,使我对系统编程有了进一步了解。这次实训将会有利于我更好得适应以后得工作。我会把握和珍惜实训得机会,在未来得工作中我会把学到得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得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实现理想而努力。最后,我要感谢学院组织得这次十分有意义得实训,使我们学到了很多,也领悟了很多。同时,也要感谢为这次实训默默付出得老师,是她辛苦得汗水使这次实训得以完美结束。

创业实战模拟论文 第41篇

(1)立足全国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规律和当地发展态势及其对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变化,把扩大高校毕业生创业创新作为当地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基本目标之一。建立健全行业企业参与高等院校办学的长效机制,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平台建设,增强高等教育毕业生的动手能力。(2)建立健全社会公共创业创新指导和服务体系,把解决高等教育毕业生创业创新问题纳入各县、市促进创业创新工作协调机制之中,完善高等院校创业创新指导与服务体系,为高等教育毕业生提供创业创新创业支持计划。加大推行创业创新准入制度的力度,加强创业创新保障政策执法监察,逐步统一劳动力市场。

(3)建立健全科学的技能型人才评价机制,制定提升高技能型人才社会地位和待遇的政策措施,完善高技能人才的社会保障制度,鼓励和引导全社会建立健全正向激励机制。提高高等教育毕业生的自我创业创新能力,培养高等教育毕业生的创业技能和主动精神,提倡鼓励高等院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并将此作为争创国家示范性高等院校建设的评价指标。

4.促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大学生创业创新的良性互动

(1)要把握好高等教育变革的正确方向。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院校应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人们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重视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12]。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大力加强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快和推进教学改革实验,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创建高等教育学生综合发展的平台。

(2)高等教育服务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高等院校应着眼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高等教育毕业生应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为政府的产业升级工程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高等院校应该全面改革创新不适合现代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大学生实验实训的力度,增强教育教学效果。高等院校通过“前厂后店”等新模式深化产学合作,提高高等教育的专业化水平,促进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构筑校企双赢机制,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层次、立体化产学合作的伙伴关系,使得高等院校能成功、高效的运营。

(3)根据高等教育培养目标要求,高等院校应开发大学生职业能力培育模块,完善学生相关能力培养体系。信息社会虚拟经济市场的繁荣给高等教育者带来了不少挑战,必须要培养学生对社会变动的应变能力和创造性,必须有效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使其更适合信息时代的要求等[13]。

(4)切实抓好大学生自身“软实力”的再培育。一是,良好的体制和环境是实现毕业生创业创新的前提和条件,要重视对毕业生创业创新政策的落实力度;二是,加大教育调控力度,规范高等教育办学;三是,加快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构建以创业创新为导向、以市场为需求的办学机制[14]。

(5)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大学生创业创新保障机制。从宏观层面分析,作为政府监督的重要举措,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因而必须建立各级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高等院校应逐步打造灵活开放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相应的高等教育的体制和机制,注重研究和解决毕业生创业创新工作中的新问题。

1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a.大学生创业教育缺乏正确的认知定位

高校还没有真正将创业教育放在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位置,没有看到创业教育对高校自身发展的促进作用。虽然经过多年的探讨,但是对大学生创业教育重要性和意义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表面和口号上,没有纳入学校整体育人体系当中,大多数教师认为创业教育只是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另外,大多数高校管理者在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等方面缺乏研究,没有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统筹考虑,创业教育的实施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评估,以创业计划大赛、创业报告、创业讲座等形式代替系统的创业教育。出于经费和安全的考虑,创业实践活动也是停留在校园内,没有真正体现出创业实践活动的价值。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知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被动性、片面性和盲目性。多年来的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使大学生已经形成了墨守成规、被动服从的思维定势,被动地接受着有关创业教育的信息,没有主动深入思考创业教育与自身的关系。而这些被动接受过来的信息使大学生产生了对创业的片面理解。一方面,部分大学生认为创业只是找不到工作后的无奈之举,在校期间只需要学好专业知识,毕业后找份工作就可以了;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认为创业高不可攀,需要高科技、高资本的投入。创业成功率偏低的事实,更使大学生对创业避而远之,不敢身涉其中。即使有些大学生接受了创业教育,并积极投入其中,但对市场和自身缺乏理性分析与判断,不做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盲目追求热门行业等。

b.大学生创业教育保障体系不完善

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一个完善的保障体系。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缺乏、课程建设严重滞后,创业教育保障体系不完善。创业教育师资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无法满足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的需求,成为制约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质量提高的一个“瓶颈”。一方面,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的时间不长,师资队伍建设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另一方面,创业教育对师资要求很高,既要具备创业方面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一定的创业实践经验。高校教师有理论知识而无创业实践经验,社会上成功的企业家或者创业者大多有创业实践经验而无理论知识。目前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多是转任或者兼职,这些人员不仅缺乏创业经历和创业实践,而且相当部分人员把创业教育作为自己的分外工作,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大学生创业教育普遍存在着对师资素质要求较高而又急需大量教师的矛盾。国内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开发、设计体系,课程建设严重滞后。国内高校创业教育主要通过引进、改编或者自编教材,开设独立的创业教育必修课或者选修课。从具体的讲授内容来看,很多是从国外特别是美国直接翻译过来的,或者是将一些零散的创业实践经验稍加整理汇总而成,简单空洞,与大学生的专业特色和高校所在的地方特色结合不紧密,过于笼统,多为“是什么”一类价值层面的知识,缺乏“怎么做”这些操作性知识的传授,偏离了创业教育本质与价值。创业教育课程结构、教学方法缺乏个性,与实践脱节。创业实践活动是创业教育最重要的课程方式。因此创业教育必须注重创业实践环节,重视学生创业活动的真实体验。虽然目前一些高校陆续开设了各种形式的创业实践课程,但由于多种因素,特别是缺少相关企业的参与,创业实践活动大多停留在较低层面,如校内自主承包商业项目、开店铺等,无法更近地接触复杂的社会环境,或者是创意仅仅停留在纸上。资金、人力、场地的缺乏也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并限制了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由于创业教育师资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问题,教师仍把灌输知识放在首位而忽视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倾向于采用最易操作的讲授式教学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下,大学生就会误读创业教育的真意,反而会降低创业意识,严重背离了创业教育的价值和本质。

2依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创业教育的开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创业教育主要有促进作用、保障作用和引领作用:促进社会、高校、大学生加深对创业教育的认知;为创业教育提供人力、物力的支持,保障创业教育的顺利实施;引领创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实现创业教育的真正价值。

a.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中国_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凭借其强大的宣传、协调、教育功能可以有效促进社会、高校和大学生加深对创业教育的认知,营造一个浓厚的创业氛围。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广泛宣传,使社会各方面充分认识到创业教育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通过协调大学生创业涉及到的各个方面,使之相互配合、密切合作,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较好的服务和保障。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关系发生根本改变,创新成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动力。各个国家加大对科研与教育的投入,以保证本国在全球科技与创新领域不被淘汰,创新型经济已经成为知识经济的代名词。创新型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创业教育培养更多更好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机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构建一个由政府、企业、高校、科研等部门和机构参与,科学合理、在一定的内部机制运行下的网络系统。其中,企业是行为主体的核心,教育和培训是知识生产、运用和传播的重要环节,整合高校与社会其他部分,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因此,企业和科研机构都要积极地参与大学生创业教育。

b.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c.提供人力、物力、精神支持,有助于创业教育的顺利实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促进社会、高校和大学生加深对创业教育的认知,而且可以提供理论基础与心理品质、精神动力和人力等方面的支持。创业既能给大学生带来自我价值实现的喜悦,同时也充满了艰辛和痛苦,特别是在创业初期,会遇到许多不可预知的挑战与困难,大学生需要挑战自我,具有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持,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不同途径和方法,运用物质和精神的手段不断激励大学生勇往直前,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强烈的责任心和时代使命感,使大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心态,树立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决心,为大学生成功创业提供精神支持。创业心理品质即创业的意志和情感是创业实践活动的调节系统,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很大。在创业实践中,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大学生出现的盲目冲动、过分依赖或者在困难和挫折面前焦虑、忧郁、自卑等心理问题,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来引导、疏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和抗挫折能力教育、拓展训练等,及时疏导大学生在创业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大学生成功创业提供良好的心理品质保障。

创业实战模拟论文 第42篇

环境会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有助于增加大学生的知识积累,提升其综合素养,对于大学生的生长成才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创新是时代的主题,也是促进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培养综合性人才是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高校组织创新创业教育,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开展自主创业需要物质和文化基础的支持,高校为学生构建相应的制度及文化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是大学生开展自主创业所不可或缺的。在党和政府“大众创业”及“万众创新”口号的引领下,一系列鼓励创业的政策纷纷出台,对于高校来说,更应该为大学生营造有助于开展创业的环境,推动学生积极地开展自主创业,这是高校应当负起的责任。

创业实战模拟论文 第43篇

沪上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如何?上海高校创业教育具有哪些优势,存在哪些不足?市教委昨天公布的一份对上海高校创业教育的调研报告显示,目前上海本科和专科院校中,创业热情较高的学生比例分别达到29%和14%,但本科院校真正参与创业的学生比例不到。近年来,上海高校创业教育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实际效果还有待全面提升。

优势:政府、高校、社区、企业多方扶持

调查显示,77%的学生认为创业是“创办企业”,仅有23%的学生认为创业是一种“创新的行为”。由此可见,学生是从狭义的角度对创业进行理解的。关于高校实施创业教育,本科院校的领导普遍认为创业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认可度为分(满分为10分)。

67%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在上海高校创业教育中起到了管理者、资助者、指导扶持者的综合性作用。政府通过政策颁布、资金投入,有力地扶持了大学生创办企业。

上海各高校越来越重视有创业意向学生的创业培训。经调查,59%的本科院校和46%的专科院校有创业活动专项经费。各高校还通过组织创业竞赛、设立创业基地、聘请企业家讲授实战经验等,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帮助。在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方面,有26%的院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87%的高校认为应将创业教育开设成选修课。本科院校的创业教育师资都是硕士以上学历,专科院校硕士学历的师资占75%。

社区、园区、企业积极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如杨浦区的“延吉街道大学生创业家园”,目前已有40多家学生创业企业在运作。各高校的大学科技园,为创业学生提供了创业见习基地,对创业项目进行孵化。企业与高校积极合作开展大学生见习工作,提供见习项目、场地支持、技术指导、资金支持等。

不足:尚未形成创业教育体系

调查发现,上海高校目前尚未专门设置负责创业教育的机构,创业教育都挂靠在不同部门,如学生处、团委、产业处与有关学院等,使得实施缺乏有效协调机制和组织保障。同时,大学创业教育缺乏固定的宣传途径。调查表明,有创业经历的学生中,只有的学生表示“非常了解”和“很了解”有关的创业政策和知识。

高校尚未形成将培养创业精神与开展创业实践融为一体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一方面,创业教育课程彼此孤立,缺乏内在有机联系;另一方面,创业知识和实践课程的实施缺乏有效途径和载体。

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师资类型与质量不能满足需要。目前从事创业教育和指导的教师,一般都缺乏创业经验,导致这门课程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虽然高校创业教育得到了政府、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的扶持,但这些支持仍停留在“点”上,没有形成合力,尚未形成系统的创业教育体系,学生创业企业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目前上海大学生中,蕴含创业热情和潜能的学生,与实际参与创业的人数之间存在明显的反差。因此,高校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还有待全面提升,构建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任务紧迫。

创业实战模拟论文 第44篇

关键词:创新性;毕业论文

本世纪初,我国提出了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任务,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是实现和达到这个目标任务的有力保证。本科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中级层次和主干部分,是推动知识创新和能力创新的重要组成力量,担负着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任。而作为本科院校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阶段,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是体现学生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也是衡量学生能否达到毕业要求的最基本条件。然而,在我国大学教育普及化的背景下,大学本科生数量大幅增加,随之而来是其毕业论文质量的下降、创新性缺失。笔者结合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经验,同时查阅相关文献,就本科生论文质量下降,以及缺乏创新性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本科生论文创新性缺乏的原因

目前,创新性的缺乏是本科学生毕业论文最为普遍的问题,它体现在论文相关工作的各个方面。如论文选题不恰当,存在比较严重的雷同现象,指导老师一般都是将过往的题目稍加修改,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时也都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毕业论文工作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都与往届毕业论文类似,在论文的本质上并没有大的变化。另外,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也缺少自己的思考与分析,仅仅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做一个概括性的综合论述,罗列相关研究报道,并没有从这些现有的研究中总结出相关结论以及对自己的论文的指导作用。再者,从本科毕业论文内容来看,多数学生的毕业论文在研究内容方面都是在重复现有的研究,更缺少与当前科学研究前沿的接触,从而导致毕业论文的研究结论近似,毫无新意。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存在以上所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大部分学生对毕业论文的撰写不够重视,认为上了大学只要各门课程成绩及格,毕业论文随便写写就能毕业,而忽视了毕业论文是评价整个大学学习内容的最为核心的部分,也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同时,大四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时候正值毕业找工作时期,学生给完成毕业论文工作分配的时间越来越少,毕业答辩之前没有完成毕业论文就草草了事。再者,指导老师的管理不严也是导致毕业论文质量差、创新性缺失的重要因素。现阶段我国高校老师被赋予了多重身份,要完成大量的教学工作,还要申请与完成繁重的科研工作,更有甚者还有大量的非教学与科研工作需投入大量的精力,这种情况下老师投入给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指导的时间少之又少。同时各大学在本科毕业论文的考核与评价方面也仅仅是关注撰写格式与论文排版,论文内容的考核几乎就靠导师的主观性。

综上所述,现在阶段本科毕业论文缺少创新性是较为普遍的问题,其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自己的因素,也有指导老师的原因。因此,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创新性也应该从多方面着手,多角度分析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结果。

二、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定位与提高创新性措施

(一)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定位

本科毕业论文是学生在大学教育结束时对其四年所学知识的运用,是整个大学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2004年我国教育部下发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规范,文件中明确指出了深化本科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方向。着重强调了本科毕业论文在整个教学范畴中的重要性,但区别于创新性的科学研究工作,本科毕业论文更注重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目前我国提出的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要求,人才培养也应该顺应这样的趋势,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同时,应更加强调对知识运用的创新性培养。各大学也通过部级、省级和校级的大学生创新项目,给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创新平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科研创新的活动中,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所学知识的运用途径。因此,可以认为本科生毕业论文虽然是处于实践性教学范畴,但同时在学生完成从知识的学习到知识的运用过程中也应该注重对其创新性的培养,锻炼学生解决新问题、使用新方法的技能。

(二)提高本科毕业论文创新性的措施

1.增强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创新性。选题是毕业论文的起步工作,是确定整个论文研究的方向问题。选对、选准课题,抓住问题的核心部分,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首要环节。课题的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进行的快慢,以及成效的大小。因此,选出一个有意义并具有一定创新性的课题,对于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目前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来源一般基于以下两类。

第一种大多是将本科毕业论文和指导老师的科研工作相结合。目前高校老师都主持有国家或省部基金,基金内容与当前的科技前沿相结合,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或者实践意义。如3D打印技术、石墨烯材料等,这些选题通常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指导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应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本学科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前沿问题、热点问题等介绍给学生,并同学生探讨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方法。

第二是可将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与其将来的工作岗位相结合,提出一些将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然后分析问题的成因与解决方案。如热压烧结中的致密化问题,以及陶瓷材料的强韧化机制等,这些问题的设置往往与企业生产结合较为紧密,可以调动学生完成论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助于缩短毕业生在企业中的适应期。

2.加强毕业论文考核评价。加强毕业论文的考核评价是从过程管理角度提高本科论文质量的有效方式。首先是构建合理的论文质量监控体系,从论文选题开始直到最后的论文答辩,切实推行事前规范、事中控制、事后评估的方法,强化毕业论文工作过程的质量管理,并将评估结果作为下一轮监控保障工作的参考,最终构建科学合理的论文质量管理体系。事前管理主要包括论文的选题与开题,这一阶段应该严格把控选题的创新性,尽量结合指导老师的科研项目与学生今后的工作实际情况。事中控制应加强导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督促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文献整理与试验方法的拟定,做好开题准备。事后评估要做到及时考核,检查学生的论文能否按照计划和进度进行,以及是否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同时收集教师的指导记录,作为对教师工作评估的依据。

3.促进导师的引导作用。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阶段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从而积极地与学生沟通,督促其按时完成每一阶段的工作。老师应以自己的科研经历和学习经历影响学生,使其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课题的研究中独立工作,勇于探索,以自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引导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总之,目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普遍下滑、创新性缺失的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增强论文创新性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各个方面着手,促使老师和学生提高其积极主动性,同时加强老师的指导作用,深化学生的认知水平,完成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的目标任务。

参考文献:

[1]崔嵘,陈薇,刘为群.如何走出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困境[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1):122-123.

创业实战模拟论文 第45篇

1997年,斯劳特和莱斯利首次提出学术资本主义的概念,认为学院和大学在20世纪70年代广为盛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环境中变得越来越商业化且追逐利益,高校的创业行为和寻找资源的活动受到因州政府和联邦政府不确定的财政拨款引发的资源依赖的影响,相对宽松的法律、政治环境以及不断增长的外部压力更是直接影响了全球经济背景下的国内竞争[3]。高校尤其是公立高校在获取州政府经费拨款上面临着重大的损失,高校通过面向私立部门开发、推广和销售一系列商业化产品。这种商业化运作方式产生的收益成为高校经费收入的重要来源。这种方式远远超过了其它非学术性消费项目。高等教育机构通过其核心教育、科研和服务职能来谋求资金,知识产品(诸如通过研究申请的专利)通过教师创造的研究成果以及教师的课程与教学(教材受版权保护和实现市场化)被创造出来。当前,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些发展,即学术资本主义知识、学习、消费制度的出现[4]。资源依赖理论认为组织发展依赖于环境提供的重要资源,学术资本主义是一种组织行为。这种行为的发生是对控制资源的外部机构行动作出的反应。资源依赖理论认为组织丧失了关键的资源继而开始寻求新的替代性资源。一个嵌入式的学术资本主义理论假设通过制定新的战略举措改变高校的收入来源渠道[5]。由此带来的结果要求对高等教育结构进行重组,以更好地适应和支持在学院或大学二年级以上教育领域有市场或类似市场的行为。2004年,斯劳特和罗德斯发展了一个理论模式来理解这些结构重组以及学院和大学出现的学术资本主义现象。学术资本主义已经成为一个可被接受和认同的重要理论分析框架。这一转变是由学院和大学回应日趋增长的市场压力带来的。学术资本主义的倡导者认为,市场渗透能够增强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当然,也有一些评论家对此持有异议,认为市场渗透削弱了高等教育固有的自主性传统和引领社会文化进步的积极作用,致使高等教育走上了消费主义和经济主义的发展轨道。本研究主要基于学术资本主义知识和学习机制的四个理论构想,深入探索社区学院创业教育的机构设置与结构特征。斯劳特和罗德斯清晰地描述了这四个理论构想:间质组织、中间组织、新的知识领域、提升的管理能力。(一)间质组织()间质组织是普遍存在于美国高校的一个重要组成单元。建立这种组织的目的是为学院内部人员(教职工、学生等)和市场参与者之间搭建对接平台。大学创业中心即是一种间质组织,通过大学创业中心可以将学院内部人员与私人投资者和著名企业家联系起来。这些企业家通常对怎样在高校内部创建企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间质组织一般是指在社区学院中教授创业教育的部门。除此之外,间质组织还有另外一项作用,即致力于增强高等教育机构参与市场活动和类市场活动的能力,以提高高等教育机构参与市场方面的积极性。(二)中间组织()中间组织通常存在于学院和大学之外。这种机构的宗旨是促进高等教育机构与其它实体之间的互利合作。就创业教育而言,中间组织主要指那些资助创业课程发展与完善的基金会和组织机构,或者指那些资助学院进行后续创业行为的基金会和组织。比如考夫曼基金会(theEwingMarionKauffmanFoundation)曾通过“考夫曼校园计划”出资数百万美元用于建立贯穿高等教育的创业教育机制。在考夫曼基金会的创业工作中,开发和支持为创业者提供教育、工具、技能以及其需要创建和扩大企业的联系的计划。与此同时,考夫曼基金会还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友好的创业环境,包括降低创业成功的门槛和提高企业家在经济发展中重要性的认识[6]。(三)新的知识领域(newcircuitsofknowl-edge)与学术资本主义相关的市场或类似市场的行为,有时也会包含高等教育机构内部与外部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新的知识领域就是在这时应运而生的。倘若没有这些新的知识领域,市场参与者彼此之间将会失去联系。斯劳特(Slaugh-ter)和罗德斯(Rhoades)认为,伴随以市场为导向的互动与合作行为而产生的新知识领域,对学术资本主义有着直接的影响。新的知识领域通常贯穿在社区学院创业教育模式里,创业教育与这些新的知识领域存在许多交叉点,大多数学科领域的教授和学生都在积极参与创业教育项目,并试图将研究成果商业化或创造一些商业机会,目的是为了与其他有创业想法的教学科研人员、学生和具体实践者之间建立联系,通过创业教育“关系网”与私人投资者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与创业教育相交叉的知识领域可以为学院内部创业者提供相应的资金,这些资金可以通过制度资本等多种方式(比如经济、社会、人力、知识等资本)加以运用。(四)提升的管理能力()学术资本主义中固有的市场行为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社区学院为管理好这些市场行为衍生出一个新的领域———管理行业。在这个新领域从事工作的人员不是学术人员,他们不会代表社区学院管理市场交易和以市场为导向的关系,比如技术转让董事、高校———市场关系管理者和开发官都是管理领域从业者。大学生创业中心的主管和员工也被看做是管理领域从业者。这些人员的工作任务主要是负责组织并维持与创业教育相关的关系网。管理从业人员多在社区学院创业教育机构和中心工作,他们在创业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实践分析:基于学术资本主义的知识与学习机制

(一)间质组织(InterstitialOrganizations)社会学院创业教育协会作为一个典型的间质组织,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在社区学院和市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与社会学院创业教育协会相关的企业孵化器就是对这种桥梁作用的最好佐证。企业孵化器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制度资本(经济、社会、声誉、人力和智力等资本),而这些制度资本向学生、教学科研人员和以社区为基础的创业者群体提供了相应的资金来发展他们新建的企业。在某些情况下,如果以社区为基础的创业者能够向教学科研人员提供相应的咨询和指导服务,则会获得社区学院的智力资本以及一些免费的或者只收取部分费用的有形资本(如办公室和设备等)。总之,企业家与学术机构建立联盟可以使其获得一定的权威。这种权威让企业家有能力影响社区学院的声誉与资本(如社会资本)。社区学院企业孵化器可以让一个新生企业家在完成一个商业构想时而不必担心所需资源与资金的问题,孵化器大大降低了创业门槛,即使毫无经验的人也可以参与其中,同时孵化器还鼓励企业家在家庭所在的社区实现自己的商业理想。企业孵化器不同于小型企业发展中心。小型企业发展中心主要为中小企业提供短期性的援助和咨询服务,而企业孵化器通常以低于市场的价格给创业者提供各种创业资源。企业孵化器在社区学院中的出现虽然晚于小型企业发展中心,但它对社区学院创业教育单位的活动和服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种市场导向型的结构形式极有可能成为社区学院创业教育最常见的组成部分。这一结构的数量将随着整体趋势的发展而不断增加。美国四年制大学同样建立了孵化器的创业教育模式,但是从属于社区学院创业教育单位的孵化器和大学企业中心运作的孵化器存在区别。大学孵化器通常注重产生于实验室的高科技企业,而且在这些大学孵化器中有时教授要多于学生;社区学院创业教育单位操作的孵化器通常容纳了多种多样的小规模企业,而学术企业家(教学科研人员和学生)和社区企业家都追求多元化。社区学院孵化器支持社区内小型的、集生活创业于一体的企业的发展,而这样的企业通常是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且水平低下。社区学院创业教育单位内的企业孵化器也有助于加强大学与周边社区的联系。一般来说,社区学院创业教育单位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它不是在学校而是在繁华的商业区内。这种创业机构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加强院校和社区企业领导人的沟通交流。虽然这些创业中心可能不在大学里,但是和大学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将社区和大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许多高校都愿意并确保自身和类似商业协会之类的机构保持密切关系。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经济复苏迟缓,小企业被认为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源。这主要体现在小企业可以增加就业、是美国家庭的经济稳定器、可拓展就业的新领域。全国各地的社区学院已经注意到小企业在增加就业和提供经济发展机会方面所扮演的角色,最大限度地为目前已存在的和新建的小企业提供支持和服务。全国将近1200所社区学院招收学生规模达1300多万人,主要为学生和工人提供教育服务和职业生涯路径。社区院校早已被冠以灵活、便利以及能够及时响应当地社区需求的美誉。目前许多社区学院正在试图扩展原有的服务范围,不仅包括寻求商业教育的个体,而且还涵盖小企业本身[7]。社区学院创业教育单位的教学基地也表现出间质。所有的社区学院创业教育单位部分依靠有时甚至完全依靠兼职教师。这些大多数的兼职创业教师本身就是正式的企业家,他们在创业课堂上可以更好地向学生教授适用的经验和获得外部网络的方法。然而,一个突出的问题在于社区学院创业教育的发展与壮大需要平衡兼职教师和全职教师之间的比例。聘请企业家做兼职教师能够给学生提供宝贵的现实经验,但为了能够让学校认可创业课程,也必须保持合理规模的全职教师。兼职教师将大学的创业课堂与外部市场联系在一起,但他们使用的方法通常并没有更多地掩盖传统学术的劳动模式。社区学院创业教育单位依靠兼职教师与整个社区学院都在使用的更广泛的教学模式是相一致的,这表明创业教育的教学基地有助于将社区学院和自由市场联系在一起,因此这和学术资本主义的间质基础具有一致性。(二)中间机构(IntermediatingOrganizations)美国四年制大学和社区学院共同存在的创业教育并不是孤立出现的。一般来说,外部企业为大学创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比如考夫曼基金会资助了一系列由社区学院创业教育单位发起的活动和倡议。考夫曼基金会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组织。该组织致力于促进和资助美国各地教育领域创业教育的发展。考夫曼基金会的资助活动主要包括业务计划和风险投资大赛,同时还资助社区学院创业教育单位参与全球创业大赛周,使大学和非营利组织以更容易、更低成本的方式组织商业计划竞赛。所有这些及类似的公共活动让社区学院企业家有机会向外行人士展示他们的企业理念。考夫曼基金会认为创业者在维护经济长期健康和繁荣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创业者通过实践教育和培养能够提高成功的机会,一个稳定良好的生态系统有利于培养成功的创业家。因此,考夫曼基金会努力推进创业教育和培训工作,制定新兴公司友好政策(startup-friendlypolicies),了解新建公司发展的需求[8]。考夫曼基金会并不是为社区学院创业教育单位发起的活动和倡议提供支持的唯一中间组织,作为非营利性组织的科尔曼基金会同样支持创业教育(以及其它项目),为社区学院开展创业教育提供种子资金。这一资金用来支持那些对农业以及美国农业部门的营养项目有兴趣并想在此领域创业的学生。1981年,科尔曼基金会的最初策略是在各个高校建立一系列与创业有关的科尔曼教授职位,目的在于促进和确立创业教育在学术领域内的合法地位。经过二十多年种子和项目资助,有力地促进和发展了这一领域。资助基金的重点从意识培养扩展至实验活动,能让新生的企业家有练习和发展技能的机会[9]。美国社区学院创业联盟作为第三方组织,通过组织间的合作以及私营部门间的伙伴关系促进了社区学院创业教育的蓬勃发展。这一中间作用体现了这一组织的愿景声明,即创新理念和方案要能够促进大学所服务的社区的经济增长和繁荣。这些中间组织是促进和保证社区学院创业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对社区学院更广泛的教育活动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三)知识的新循环(NewCircuitsofKnowl-edge)社区学院创业教育机构在知识商业化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知识循环,一些知识循环也被创业教育机构所使用。从局部层面来看,活跃于创业社区的周围的企业家们担任兼职教师以及中小企业发展中心和企业孵化器明确的目标定位,有助于社区学院创业教育机构和外部社区形成战略性联系,通过创业工作形成的关系可以让大学更好地意识到在过去可能没有察觉到的需求和机会。因此,将大学和周边创业社区联系在一起的局部循环的发展有时会产生富有成效的动态效果,而这一动态与之前对社区学院创业教育机构的间质的观察具有一致性。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潮流正在从个别社区学院向群体方向蔓延和扩散。社区学院创新中心不受制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因为它有时并不是一个固定的物理位置,许多的创业教育以一种虚拟的方式在无形之中进行合作。全国社区学院创业联盟对社区学院创业教育实现的一切提供国家认证,并为在其它地区的复制提供最佳的实践模式。从最宏观的层面来说,社区学院创业教育单位中的知识循环也可以放到全球化背景下进行观察。每一所社区学院都可以与存在于其它国家的组织或国际组织建立联系。社区学院创业教育机构里使用的外部知识循环非常广泛,范围涵盖从地方到全球的网络。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也会使用产生于创业教育活动的知识循环。美国大多数社区学院创业教育机构已经和特定院校的某个学科的教师和学生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创业教育为一些与创业原本不相关的学科找到了合作的理由,最为重要的是将创业精神带入了这一学科领域,而不仅仅是一个仅看似精致完美的商业计划。从另一层面看,将创业精神融入大学课程之中能够建立校园合作,让所有学生有机会成为已选专业领域内的企业家。社区学院创业教育的跨学科与四年制学院和大学中的创业教育代表的趋势具有惊人的类似性。尽管跨学科的创业教育有着显著的预期效益,但是这一领域在学院内部的扩大与课程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又具有挑战的过程,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已准备好而且愿意加入到创业行列中,部分相对传统的教学科研人员并不总是乐意接受创业课程,有限的资源、领域的不相关以及对创业课程和计划的质疑提高了建立跨学科网络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毋庸置疑的是,跨学科知识网络对于社区学院创业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虽然形成这些网络的知识体系看似发展很慢,但是通过学生和创业教育者锲而不舍的宣传且常常不顾教学科研人员的怀疑和抵制,跨学科知识网络已渐成规模,影响力也日益扩大。美国社区学院和四年制大学之间在创业教育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在美国一些区域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社会也对社区学院的一些做法抱有不同意见,认为社区学院有时过多地迎合社区成员的低端想法,应该像四年制大学一样支持儒商和研究一些高端的商业问题。大多数社区学院已经意识到它们应该支持当地或区域性的创业活动,相反大学更应致力于提升国家经济竞争能力的科技实力,即社区学院和四年制大学应该根据各自的角色分工和定位谋取发展。社区学院应该把关注社区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大学应该更加关注校园和科技的发展。这一安排可以使以前社区学院创业教育在学术资本主义领域下被忽视的地位得到改善。(四)提升的管理能力()社区学院创业教育机构(CCEEU)主要由具有创业背景的经理人或商业界人士进行管理和运营。他们利用自己的管理模式开展指导性活动。社区学院创业教育机构的经理人一直强调在社区学院里开发创业活动的重要性,往往以一种较高的要求来提升和管理创业教育模式。发展创业教育模式的压力常常源于行政管理部门,如果社区学院创业教育机构要在学校开始一项创业项目,就必须接受托管人的直接监视。基金组织和整体机构是社区创业教育机构领导者面临的两项重大挑战,比如社区创业教育机构的行政官员普遍感受到在特定时期内要变成自给自足的学术企业的压力。在社区学院创业教育机构工作的人员认为,创业机构需要发展、成长为经济自立体,尽管社区学院高层管理者在体制上支持这种成长发展,但许多创业教育机构仍然坚持自给自足。这种在创业教育机构相似的观念和态度反映出在经济状况并非一直扩张的情况下,日益发展变化着的社区学院教育机构的活动和能力正面临诸多的矛盾和严峻的挑战。总之,社区学院创业教育机构常常主动加强生存管理能力以降低和规避商业冒险。

三、结语

创业实战模拟论文 第46篇

摘要:大学生是最具创业活力的群体,如何培养其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创业研究的重点。以财经类院校大学生为例,针对“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问题,分别从大学生创业构思、创业管理,创业风险防范三个方面,提出了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为“互联网+”时代财经类院校创新教育与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财经类院校;大学生创业;创业能力;创业管理

“互联网+”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变革。一直以来,互联网经济产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已经逐渐成为世界一级的经济交流平台,并且为大学生构建了相应的就业创业平台,使得我国大学生创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1]。目前,创业能力培养已成为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的关键。本文针对财经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分别从大学生创业构思能力、创业管理能力、创业风险规避能力展开研究,为“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大学生创业构思能力培养

创业构思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发现并满足人们未满足的市场需求的过程。对财经类大学生来说,如何进行创业构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1从社会环境的变化发现创业机会

每一个行业的存在和发展状况,都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社会环境的每一次变化,在给一些行业带来毁灭性打击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新的商机。一个创业型企业的诞生,是创业者自身构思能力与社会创业环境要素整合的结果。因此,在产业结构、科技、政府政策、经济信息服务、价值观与生活形态的变化等方面,创业者都应密切关注,从中找到自己的创业项目。财经类大学生可以通过积极参与社会经济领域的创新活动,有意识地从中发现创业机会,与有经验人士交流合作,从而培养企业家精神和市场竞争意识,努力提高创新意识,锻炼创业能力。

1.2从自身优势发现创业机会

分析自身优势和特长主要考虑以下因素:自己所学专业和自己最熟悉的行业、拥有的可支配资源优势,如自然资源、区位资源、文化资源、技术资源等。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和区位,比较容易掌握行业发展的趋势及其关键技术,对本行业和专业领域里的从业者也比较熟悉,这构成创业的优势条件。创业机会主要是指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较为持久的有利于创业的商业机会,创业者据此可以为市场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并同时使创业者自身获益。相比理工类院校,财经类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适应能力强,掌握了一定的经济、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在创业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3从现实生活存在的问题发现创业机会

首先,可从商品的缺陷和消费者的不满、抱怨发现创业机会。任何商品都可能存在不足和缺陷,分析商品的缺陷和消费者对现有商品的不满、抱怨,从解决人们苦恼和困扰的问题角度出发,就可能从中发现创业机会。其次,可从市场需求缺口发现创业机会。所谓市场需求是指某种商品的市场流通供给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市场空白部分。在我们的生活领域中,就存在许多可供开发的市场需求。如今,互联网技术深入到社会生活中,改变了传统的衣食住行游购娱状态,也为大学生创造了大量的创业机会。利用“互联网+业务”的模式,发现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就有了实施创业并获得成功的前提。表1列出了5家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都是在各自领域解决人们的难题,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舒适。因此,创业的关键就在于能不能发现潜在的市场需求,并将满意与愉悦及时送给消费者[2]。

2大学生创业管理能力培养

2.1大学生创业计划书的写作

创业计划书因其涉及的行业和领域的不同,在具体细节上会有差异,但任何一份成功的创业计划,都应该从创业者的角度、投资者的角度和市场的角度来考虑计划书的基本内容。从创业者角度看,通过创业计划书的写作,可以使创业者对新创企业从技术到资金、从组织到管理、从营销到公司策略、从产品到销售等问题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对企业可能遇到的风险,包括资金、政策坏境、投资环境、市场风险等做好事前的应对预案。这可以迫使创业者实事求是地考虑以下问题:项目实施能带来什么影响,可行性如何,服务对象是谁,产品和服务怎样进行合理的市场定位,怎样处于不败之地等。从投资者角度看,创业项目能不能给他们带来预期收益,创业计划书应对风险和经营战略是不是切实可行,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如何,创业项目应对市场风险的措施能否奏效,能不能自由退出市场等是投资者最关注的问题。从市场角度看,需充分考虑市场有多大,市场的发展前景如何,潜在的消费者有多少,潜在的竞争对手力量有多大,替代品和潜在进入者构成多大威胁,怎么培育产品和服务的目标市场等问题[3]。

2.2大学生创业的市场营销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创业群体,既缺乏资金又缺乏社会关系,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最主要的就是做好创业的市场营销。首先,掌握开发客户的技巧。开发潜在客户,赢得潜在的投资者青睐,把握一个总体原则,即要在适当的时候,选择适当的地点,用适当的语言推销自己;搜集潜在客户的详细资料,对客户的作息、上班时间、业余爱好、一些直接联系人,都要有准确的把握。其次,差异与无差异营销相结合。差异营销就是为不同的市场设计、提供不同类型的产品。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结构的多元化,无差异性市场营销适用的空间越来越小。因此,对于一个新创企业,在初期可采用集中性市场营销或无差异营销战略,在取得一定的成功之后,就可以选择两个或更多的细分市场进行差异性营销。最后,树立正确的营销观。财经类大学生要做好创业的市场营销,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营销观念本身要正确可行。一些新创企业,由于一时间难以找到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往往会在市场上寻求成功的经验,但一些创业者不顾自己的产品和技术特点,盲目跟随别人的步伐,不对自己产品或服务进行市场细分,难以打造真正属于自己的品牌[4]。一个新品牌,要在商场和消费者心里留下印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盲目跟风会误导消费者,会将产品定义为某个知名品牌的变种,久而久之,品牌将无法打开市场。

2.3大学生创业的财务管理

作为最初创业的管理者,首先,要明白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的含义。即明确企业资金来源与去向,各类成本结构以及营运、理财、投资、利润水平等活动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状况。其次,要有效监控管理财务工作。监控和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制度,一旦企业有了完整的管理制度,在作业制度和财务制度方面要监控和管理就有章可循。最后,要合理分配利润。利润分配关系到企业所有者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护,企业能否长期可持续发展。创业初期,规章立法,企业在动荡中寻找短暂的平衡点,有利于股东的团结、合作。同时,注意合伙人之间人际关系的培养。一般来说,成功的合伙企业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特点:一是合伙人之间相互熟悉,建立了较好的信任关系;二是合伙人能力、优势互补,在企业贡献股权和利益分配合理的前提下,不会做破坏公司利益的事情[5]。

3大学生创业风险防范能力培养

创业者是产品的创造者,但产品服务的有效性不由创业者本人决定,而是决定于消费者是否为其买单[6]。因此,产品功能的制造者不是功能的决定者,实际市场效果与创业者预期效果必然有所出入。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创业者没有理清大学生创业的风险,没有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来有效规避创业风险。对于财经类大学生,要提高大学生规避风险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做好项目调研。要深入了解自己和其他同行业者通常情况下会遇到的共同情况,深入对照总体市场情况,寻找自身独特的优势。利用有利于自己的市场信息及时确定目标或调整经营项目,在对市场进行充分把握后,借助“互联网+”进行创业。其次,要扩大融资渠道。大学生创业融资的途径和渠道多样,可以从个人自有资金、私人关系借贷融资,政府资金支持、间接融资、所有权融资和租赁融资等方面努力,还可广泛利用金融租赁、风险投资、政策性贷款等新渠道[7]。最后,要加强创业资源整合。从经验的角度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大大降低创业的现金成本需求,提高创业活动的效率。就创业者而言,效用最明显的是职业资源。充分利用职业资源,从职业资源入手创业,具有资本的价值意义。

4结语

“互联网+”时代为财经类大学生创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环境,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财经类院校大学生在创业构思、创业管理方面拥有一定优势,但因其信心不足,实践经验较少,导致其在风险规避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建议财经类院校大学生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正确把握国家的方针政策,结合学校自身的学科优势,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业风险防范能力,积极参与“互联网+”创业与挑战,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钟云华.新生代海归创业难的归因与对策[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52-60.

[2]丁明磊,杨芳,王云峰.试析创业自我效能感及其对创业意向的影响[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5):1-7.

[3]黄胜,周劲波,丁振阔.国际创业能力的形成、演变及其对绩效的影响[J].科学学研究,2015(1):106-117.

[4]周志民.品牌关系型态之本土化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7(2):69-75.

[5]买忆媛,杨阳,叶竹馨.转型经济体制下创业团队的先前经验、无力感与适应能力[J].管理学报,2015(7):1028-1037.

[6]黄兆信,王志强.论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教育研究,2013(12):59-67.

[7]吕铁,余剑.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践创新、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2012(5):18-26.

创业实战模拟论文 第47篇

创业顺应当前社会就业压力大的形势,不仅解决自身就业问题,同时为社会提供更多岗位。高校在引导毕业学生创业时,关键要指导他们如何才能提高创业成功率,要特别向他们介绍企业孵化器,向他们说明企业孵化器对于毕业生创业者成功创业的重要意义。大学生创业孵化器为大学毕业生创业者的创业提供支持,帮助大学毕业生创业者解决创业资金方面的问题,指导大学毕业生创业者管理企业,提高创业成功率。

摘要:大学生自主创业,缓解了我国目前就业难的问题。文章结合实际,分析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大学生自主创业者需具备的条件,以期为大学生创业者的自主创业提供思路,为高校的大学生创业培训提供参考。

关键词:自主创业;大学生;困境;对策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大学生拥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活跃的创新思维,创新潜力无限,是创业群体中的一颗明星。近年来,我国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政府提倡大力发展大学生自主创业,这种新的就业模式极大缓解了我国目前就业难问题。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的困境

(1)急需启动资金解决融资难题。大学生自主创业必须解决启动经费问题,而启动经费来源通常是依靠家人资助或亲朋的借款支持。此外,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融资难题,这严重制约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发展。而且,自主创业如果初期运行状况良好,则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来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对大学生创立的小企业不太看好,提供的贷款资金有限,这无疑加大了大学生创业难度。(2)缺乏完善的创业政策体系支持。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尚处在起步阶段,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创业政策体系,大学生在政策扶持、融资渠道、法律法规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地方政府虽出台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相关倾斜政策,但都是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可操作性不强。另外,国家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宣传力度不够,大学生不能及时获得信息资源,一些政策在地方政府的执行过程中执行不到位。(3)大学生专业、文化素质有待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者需具备较高的思想认识、专业知识、文化素质、品德修养,然而有些创业者的综合素养不高。首先,创业意识不强。创业者要有不断积累创业知识和经验的意识,目前高校的大学生创业培训机制尚在完善中,学生的创业意识多是从各种媒体信息及家族企业信息中形成的。其次,创业知识、专业素质、品德修养欠缺。一些创业者对于拓宽自己知识面的学习、吸收有限,营销知识尚待提高。(4)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我国目前的高校教育主要以书本教育为主,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社会实践教育,学校没能担负起培养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职责。有些高校即使有实践教学要求,但并没有相配套的实习场地及师资力量,使实习空有其名。有些高校虽有相应的实习基地,但对学生的实习要求不高,没能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大学生自主创业者需具备的条件

(1)要充分利用自主创业优惠政策。创业优惠政策是大学生创业的助推剂,给创业者指明了方向,但它并不是所有人创业的钥匙。创业者只有树立正确的创业观,才能运用好这把钥匙。大学生在创业方向上、模式上各不相同,每个创业优惠政策适用的对象也有很大差异。创业者既要找准市场发展规律,又要了解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利用好国家优惠政策,使自己的创业取得时效,并产生利益。这样,国家优惠政策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2)要展开合理的资金运作。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风险,创业者要制定健全的企业管理规则和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创业者要掌握相关的会计知识,展开合理的资金运作。创业之初,不要考虑有很大的盈利,因为创业成本较高,还债风险较大,不要因为一时没有盈利就丧失信心。创业者对创业产品的宣传是有必要的,但不能做力不从心的宣传,这会带来资金周转困难。因此,创业者要把握好企业资金收支平衡,做出正确的资金配置,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3)要不断学习、积累新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大学生创业能否成功,还取决于其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积累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为创业成功奠定基础。第一,要认识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只要抽出时间就不断学习,积累创业经验,并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创业过程中,不断提高实践经验。第二,要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和就业观,坚定不移地走创业之路,将所学专业知识和创业知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创业能力,将自己的爱好特长、理想信念与创新能力相结合,朝着人生目标奋勇前进。

(4)要投身创业实践活动,丰富创业经验。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多参加创业实践活动,既能开拓眼界,又能积累创业经验。目前,很多高校为使大学毕业生能尽快适应社会环境,会适当举行一些大学生创业赛事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累创业经验,大学生应充分利用这些机会锻炼自己,积极参与。

三、结束语

目前,我国大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其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品德素质也不断提升。但是,应试教育的弊端使大学生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就业要求,大学生期待有新的就业模式让自己发挥特长,为社会做出贡献。因此,大学生自主创业应运而生。为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健康发展,学校、国家、社会应积极支持,创建完善的创业理论和创业政策体系。

参考文献:

[1]刘伟.大学生就业思想培训方案探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xx(04).

[2]张志强,张艳,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质量的关系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xx(06).

大学生创业浅议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关系千家万户的社会问题,变被动就业为自主创业是大势所趋,是大学毕业生就业新途径。从社会基础和教育基础两方面来看,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完全可能的。创业意识在高校中已不再陌生,创业的概念为广大的同学了解和接受,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开始选择创业这种新的就业方式。在校大学生在课余开一家饰品店、经营一家学生餐厅、自办一间个人工作室或在网上开店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然而,创业之路是艰辛而曲折的,成为真正的创业英雄不多,对于身在校园缺乏社会经验和经费的学子来说,创业更是难上加难。就河南省郑州市而言,大学生注册的公司也并不多。

一、大学生创业难之原因归整

大学生创业难是不争的事实,其原因比较多,归整主要如下:

社会经验不足是目前在校大学生创业最大的瓶颈。虽然现在的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有一定的知识面,然而大学生毕竟身处校园,不能很好的了解市场规律和法则,同时又欠缺实际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各种理财能力,在真正处理事务时显得力不从心。

其次,资金的缺乏是制约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的一个重要原因。本身大学生就没有经济基础和经济来源,其在集资方面又欠缺经验,常常导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

第三,年轻人心态浮躁、急功近利、缺乏市场经验等致命的弱点也制约着大学生自主创业。在校大学生创业还必须处理创业与学业之间的矛盾问题,如果学业都保证不了,还提什么宏伟的创业?

第四,创业知识相对缺乏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应试教育下,我国高校只是在大学生毕业前突击就业培训,不过是临“急”抱佛脚,指导一些应聘技巧等,大学生缺少自主创业的基础,很少会想到自主创业。国内第一本大学生创业专著《大学生创业》主编汪歙萍认为,当前,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不够,即使开设创业教育,也不全面、不系统。

相对于欧美比较成熟的市场环境,中国的创业者肩上的负荷更重。整个社会处于转型期,创业所需要的各种服务还不完善,律师事务所在转型改造,会计事务所在进行制度性的建设,融资和金融环境处在调整阶段,让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面对这么复杂的社会问题,很不现实。除此之外,家长的反对也是阻碍在校大学生创业的一个因素。

另外,有些人不适合创业。应该对大学生进行适当的分流,引导他们去做最适合自己的事。那些在理论和学术上有天赋和造诣的学生就不适宜加入创业的洪流。暨南大学创业经济研究与试验中心负责人、教授张耀辉介绍说,根据他的观察和创业实验,约有30%的在校大学生具有创业的禀赋,经过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创业训练,会有所发明创造,甚至拥有知识产权,再通过风险投资和社会保障机制的作用,就会完成知识的转化,希望能通过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造就出一代年轻的知识富翁。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这些人不适合创业:一缺少职业意识的人,二优越感过强的人,三唯上是从只会说“是”的人,四偷懒的人,五片面和傲慢的人,六僵化死板的人,七感情用事的人,八“多嘴多舌”“固执己见”的人,九胆小怕事、毫无主见、树叶掉下来怕砸破脑袋的人,十患得患失却又容易自满自足的人。当然,世上万物,决非一成不变,社会学家认为,性格是可以改造的,任何一个人完全可以在实践中注意克服性格缺陷,战胜性格弊端,改变性格类型,不断丰富和完善自我。

二、大学生如何做好创业的功课

成功创业需要很多因素,要想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要充分准备,做好这一功课,高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加强创业教育,加强创业训练和培训。一般来说,大学一年级时,就应接受职业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开始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专业背景,为今后选择创业、确定职业目标奠定基础。大二、大三时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对专业的社会需求和发展前景深入了解,根据实践中自我适应程度的反馈信息,反思和调整自己的职业取向,初步确定与自己能力相吻合的职业选择。例如,要对个人的创业条件进行分析,准确定位,是“给别人打工”,还是定位在“给自己打工”。同时看自己是否具备未来的老板气质和心理素质,比如承担风险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决策的能力和领导能力。

创业前还应做好市场调查和分析,准确掌握市场信息,做好市场预测,建立经营思路,设计市场进入策略,对经营项目的投资、筹资、成本、收益等作出可信的测算,学会常用的财务管理知识。

做好创业方向选择。据了解,目前,很多应届大学毕业生有自主创业的想法,但苦于找不到适合自己的项目,很多毕业生不知如何将自己的所学和经济效益联系在一起,如何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一块新的“自留地”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并创造出经济价值。方向选择失误就注定创业的失败。创业选择原则是:这个方向不一定是最赚钱的,但是最适合我的。做到一不熟不如不做,二大型不如小型,三重工不如轻工,四用品不如食品,五“做”男不如“做”女,六“做”大人不如“做”孩子,七综合不如专业。

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多会经历很多的挫折、失败、痛苦甚至是绝望,这对大学生来说也未必是什么坏事。这就需要在创业过程中,注重团队建设,团队合作与齐心协力是创业成功关键一环。另外,大学生自主创业,一定要明白:创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成功。

三、大学生创业之处遇

当前如何看待大学生创业还存在争议。年轻人有闯劲,点子多,思维活跃,大学里人力资源也相对集中丰富。有一部分同学认为,创业需要各方面人才的搭配组合。如纯是理科生,则在财务、企划、管理、文案等方面先天不足,而纯文科生,则对事物的分析可能相对表面化。这类同学表示,只要找到好的合作伙伴,有好的项目,他们就愿意试一试。另一些有“小富即安”思想的学生则认为,创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太累了,还不如找份工作来得轻松。

我国大学生创业的社会环境已经成熟,但机制还不成熟。且在校大学生不具备进入市场的经验,创业之初理不清各种人事关系和产权关系。中国的风险投资体系也不完善,可享用的资源太少。不少创业者,当初都是凭着一腔热情匆匆走上创业路的,一遇上艰辛与风险,便会束手无策。

同时还应看到,我国目前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法律环境还不太理想,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有:企业注册登记的程序复杂、对以知识成果出资及有关年龄的限制不太合理、关于知识产权方面网络开店规定滞后、以及教育法劳动法规定有待完善等。

近年来,高校多支持学生创业,复旦、交大、同济等高校都设立了上千万甚至上亿的科技创业投资基金。各校普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业计划大赛或科技创新活动。当然,对大学生创业,多数学校还是持一种支持但不鼓励的态度,支持对象也主要集中在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

四、大学生创业前景展望

长远而言,大学生创业前景是很好的。从就业政策上来讲,国家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很支持的,目前主要以减免一些行政费用为主,比如,国家工商总局规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1年内免交5种行政费用。其实,学生刚进入一个行业,更需要有关的行业主管部门、行业专家给予指导,比如行业协会可以指导学生需要办哪些手续;进入了这个行业后,还需要业务上的指导,但是,现在几乎没有这样的指导专家。

目前大学生创业也存在着误区,有的学生创业的目的不纯,有急功近利的一面。杨致远在最初发明Yahoo搜索引擎时,并没有想过通过它来赚钱,他的目的很单纯――为当时乱七八糟的网络做点好事,直到最后他的网站人流量越来越多时,他才意识到Yahoo巨大的商业价值。这对我们创业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学生创业者如果能够跨过这个误区,对自身及市场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将会在创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当然,大学生创业必需做好行业选择,最好能够将自己所学专业与创业项目相结合,与自己的兴趣性格相适应。

为努力促进大学生创业,有必要通过社会、政府、高校与大学生自身等群体的共同努力,努力培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创业的良好环境,通过加强创业培训与创业指导等措施,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与创业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人格,出台健全完善的支持政策,不断促进大学生创业。根据现实状况,当以大学生创业为立法主题,梳理现有法律,修改阻碍大学生创业的法律条文,补充新的法律条文促进大学生创业,并根据情况设立大学生创业单行法律。同时,社会有必要形成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公众舆论环境,形成利于创业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伍秋林。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xx(14)。

[2]叶育旺等。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反思[J]。中山大学学报,20xx(6)。

[3]王文。构建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大学生就业,20xx(12)。

[4]高晓杰,曹胜利。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新时代事业的开拓者[J]。中国高教研究,20xx(7)。

[5]伍秋林。大学生创业指导教程[M]。中南大学出版社,20xx。

一、创业概念:

餐饮店

民以食为天,足见食之重要。本创业计划书是关于在大学附近开设一家绿色餐饮店的方案。其主要业务是自助餐、早餐、中餐、晚餐、外卖、生日聚餐等,目标市场是在校大学生。本餐饮店首先采取个体户的经营方式。但是有自己的品牌商标,价值理念。

二、竞争对手分析

在学校周围现在已有多家餐馆,他们大多是周围居民利用所处的地理位置在自家开的小餐馆,其环境、卫生条件、管理方式等都不尽人意。年轻人对饮食永远不会满足,不仅是只为吃而吃,其非常需要环境优雅、卫生条件达标、有文化底蕴的绿色餐馆,以彰显自己的个性。民政学院附近像样的餐馆基本没有,所以这样的餐馆还是有相当的市场。到很远的地方买我们本身就是大学生,置身于这个环境更有优势。我们可以更了解大学生需要什么,更好的迎合大学生的口味。餐饮店的成本不多,对于我们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三、市场及顾客选择

随着经济稳定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餐饮市场表现出旺盛的发展势头。目前我国的餐饮市场中,正餐以中式正餐为主,西式正餐逐渐兴起,但目前规模尚小;快餐以西式快餐为主,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是市场中的主力,中式快餐已经蓬勃发展,但当前尚无法与“洋快餐”相抗衡。相比洋快餐专业化、品牌化、连锁化的成功营销模式。中式餐饮发展显然稍逊一筹,如何去占领那部分市场,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及食品安全关注程度的提高。而洋快餐油炸、高能量为主的食品长期食用导致肥胖等问题曝光后。饮食安全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如何给消费者一个放心安全的饮食,成为餐饮业今后发展的主题。可以预见运用环保、健康、安全理念,倡导绿色消费将是今后餐饮业的发展趋势。绿色餐饮的提出其实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是一个新的餐饮文化理念。在未来几年内,我国餐饮业经营模式将多元化发展,国际化进程将加快,而且绿色餐饮必将成为时尚,这无疑给投资绿色餐饮业带来了契机。

本店主体顾客是学生,毕竟年轻人都比较喜欢环境优雅、有创意的地方。市场主要面对的是安顺学院的学生和老师,及过往人员。

四、店名

本店里菜品种类繁多,品种齐全。顾客可以更大程度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口味,满足他们追求时尚的需要。如果顾客有时间感兴趣,本店还可以提供相应的餐具及蔬菜,让顾客自己选择做与不做。

五、店面选址:

民政学院附近因为学校附近没有像样的餐饮店,而学校内学生对绿色饮食需求量较大,这里会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六、经营理念及目标

1、为了让顾客吃上放心、绿色的食品,本店设计了一条标语:花最合适的钱买一份健康。

2、坚持诚信为本,顾客权益至上的理念。

3、靠薄利多销,走经营流水,留意客户的反馈信息。凭借优良的品质和满意的服务,赢得顾客的认可,努力实现本店与顾客双赢的局面。

七、组织机构

由两名人员专门负责采购货物及外卖,两名人员负责主厨,还有两名人员负责店里的清洁和装饰。

八、产品和服务

1、紧跟潮流,适时推出新产品。

九、收入来源

1、所销售菜品获得的利润和服务性收费。

2、代理业务获得的收入,可以拉赞助,在广告宣传单上印发其他行业广告,在学校合适场地发放。

十、资金需求、筹措方法及投资回报

因为本店经营货品占地不大,起步初期可以先根据市场需求作一份需求分析,根据此分析再逐步扩大购买规模,预计需要大约20000(待算)元启动资金,主要用于购买原材料、租借场地、员工培训、市场宣传推广。资金的筹措方式是个人或者学校的风险资金,以投资入股的方式投入,其他资金投入方式也可以考虑。预计在未来的一年内收回成本(平均销售利润率20%计算)。

十一、定价策略和经营策略

1、菜品将分为上中下三种不同的档次。不同的价格。这样就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能力的顾客。

2、会员卡制:消费满一定金额,可得到一张会员卡。方便以后购买获得优惠。

3、积分制:消费一元得一分,满足一定积分可兑换相应的商品。

5、利用本身作为大学生的优势。到学校宿舍进行外卖,扩大影响力。让他们更多的了解本店!

十二、营销推广策略

1、组织人员在不同时间去学校发广告单。并在节假日搞些促销活动,回馈顾客(根据开学、国庆节,中秋节,春节,劳动节等节日特点搞活动)。

2、店内海报:可在店内贴上海报、招贴画等,介绍饰品的使用及文化内涵等。

4、主题促销:进一步细分消费者消费行为特征。可根据不同的组合,推出“毕业晚宴”“生日宴会”“难忘友情”“谢师宴”等主题。推出不同的菜品及不同价位的特色菜

5、品牌建设:以最优的服务,最优惠的价格,提供多种搭配方案。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力求让消费者以最优惠的价格尝到他们心仪的菜品。

以上就是我的个人对大学生创业计划的观点。虽然有好多地方不完善,但是这个也可以作为个人创业蓝图,发展自我,要创业,就必须有一个精神支柱的蓝图!

一、蛋糕店概况

1、本店发属于餐饮服务行业,名称为“麦琪下午茶”,是个人独资企业。主要为人们提供蛋糕、面包、冰淇淋已及饮料等甜品。

2、本店打算开在社区贸易街,开创期是一家中档蛋糕店,未来打算逐步发展成为像安德鲁森、朝阳坊、那样的蛋糕连锁店。

3、本店需创业资金万元。

二、经营目标

1、由于地理位置处于贸易街,客源相对丰富,但竞争对手也不少,特别是本店刚开业, 想要打开市场,必须要在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上下功夫,并且要进一步扩大经营范围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短期目标是在贸易街站稳脚跟,1年收回本钱。长期目标则是逐步发展成为一家经济实力雄厚并有一定市场占有率的蛋糕连锁公司,在众多蛋糕品牌中闯出一片天地,并成蛋糕市场的着名品牌。

三、市场分析

1、客源:本店的目标顾客有:到贸易街购物娱乐的一般消费者,约占50%;四周学校的学生、商店工作职员、小区居民,约占50%。客源数目充足,消费水平中低档。

2、竞争对手:根据调查结果得知国内品牌蛋糕店有很多,仅福州连锁蛋糕店就有很多如安德鲁森、朝阳坊、红叶、安琦尔。因此竞争是很大的。

四、经营计划

1、先是到四周几家蛋糕店“刺探情报”,摸清不同种类和尺寸蛋糕的本钱价。了解各类蛋糕店的经营理念以及经营的“小花招”。

2、开业金筹齐后,开始在各大蛋糕店“挖角”。不能“明目张胆”地挖,要趁店里人少时,偷偷跑过往和店里师傅商量。或者招聘糕点师傅,开蛋糕店师傅很重要,所以要慎重考虑。

3、据了解发现一套消费定率:“顾客永远没有最便宜的价钱。今天你能降低几元钱,明天可能就有同行竞争者以更低的价钱与你争夺订单。”从中体会到产品市场一定的竞争策略:“降价促销并不是长期的经营策略,唯有以最好的材料制作出最高品质的蛋糕,才能吸引顾客,将顾客留住”。

4、蛋糕店主要是面向大众,因此价格不会太高,属中低价位。

5、可印一些广告传单,以优惠券的形式发放,以达到广告宣传的效果

6、蛋糕店可以专门开辟休闲区域,设置很多造型别致的座椅。顾客可买上一些点心,坐在蛋糕店里慢慢品尝,蛋糕店的休闲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

7、经过多方调查,出于竞争等方面的需要,不少蛋糕店推出一些与蛋糕并没有太多关联的休闲食品,藉以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在经营的品种上,不少店主有一些推陈出新的举措:比如在炎炎夏季,会合时令地推出眼下非常流行的冰粥和刨冰,以及奶茶,果汁类的饮料深受顾客青睐。

8、建立会员卡制度。卡上印制会员的名字。会员卡的优惠率并不高,如9。5折。一方面,这可以给消费者受尊重感,另一方面,也便于服务员对于消费者的称呼。特别是假如消费者和别人在一起,而服务员又能当众称他(她)为*先生、小姐,他们会觉得很受尊重。

9、在桌上放一些宣传品、杂志,内容是关于糕点饮料的知识、故事等,一方面可以提升品位,烘托气氛,也增加消费者对品牌好感。

10、无论是从店面装修、店员形象,还是蛋糕制作上,都要给顾客健康、卫生的感觉。蛋糕店一定要严格执行国家《食品卫生法》,这是立足之本。

11、食品行业有特别的岗位劳动技能要求:从业职员必须持有“健康证”。

五、财务估算

启动资产:大约需万元

设备投资:1、房租5000元。2、门面装修约20xx元(包括店面装修和灯箱);3、货架和卖台投进约1500元;4、员工(2名)同一服装需500元5。机器设备最大的投资:8万元(包括制作蛋糕的全套用具)首期进货款:面粉、奶油等原材料,约6000元。

月销售额(均匀):21000元。占有关内行人士评估,如此一家小型蛋糕店的经营在走上正轨以后,每月销售额可达21000元。

每月支出:14033元。房租:最佳选址在居民较密集的小区、社区贸易街、及靠近小孩子的地段(如幼儿园或者游乐场四周),约5000元。

货品本钱:30%左右,约5000元。职员工资:10平方米的小店需要蛋糕师傅1名,服务员1名,工资共计20xx元。

水电等杂费:700元设备折旧费:按5年计算,每月1333元月利润:6967元左右按此估算,一年左右即可收回投资。

六、风险及制约因素分析:

由于蛋糕店不是所在街道或者小区的第一家店,顾客很难改变一贯的口味,所以就得花费更大的财力物力和“花招”来招揽顾客。

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重要性

摘要:“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在各高校大学生之间已愈显重要,它能极大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本文主要介绍了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意义与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进而说明了当代大学生应加强自身历练,提高自身的各项能力,更有力地接受社会赋予我们的使命,从而成为社会的领跑者,走在时代前沿。

关键词:创新创业;大学生;综合能力;竞争力;重要性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不竭动力,认识完善实践能动性,正确认识能积极推动实践的发生以及发展。而实践与认识如何紧密地结合,并继而给人类创造价值是人们一直在探讨的,而创新创业就是一个认识与实践完美结合的过程。“创新创业计划”普遍存在于各校大学生之间,如山东协和学院人文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召开“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讨论会,我校各学院也相继召开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动员会。为方便读者进一步了解“创新创业计划”,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剖析。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简单概述

创新创业教育来源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起步、发展和成熟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下,创新创业教育的侧重点不一样。在起步阶段,它主要是以传授创业知识为主要内容、以课堂教学为主;在发展阶段,它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成熟阶段,它则转而注重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和开拓精神。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它也形成了三种教育模式,即以课堂教育为主的专业化教育模式;高校、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合作教育模式;通过创业竞赛和创业项目形成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相比较国外,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起步迟、发展慢,因此借鉴国外的相关教育模式显得尤为必要。

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意义

1、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性的有效途径。2001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只有107万,2003年有212万人,而到了2013年则迅速升至699万人之多。然而社会整体的就业岗位并没有随着毕业生数量的增加而出现相应的增加,即出现了不平衡现象。不少大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境地,大学本科毕业生待业人数从2001年的34万升至2003年的52万,至2013年达到了144万,而且其持续上升的势头并没有得到遏制的迹象。受国际金融危机及国家延迟退休政策的影响,目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对于如何突破教育瓶颈,缓解就业的压力,教育者正进行各种思索和尝试。作为高知识群体,大学生有着创新创业的良好内在基础和条件,能在全民创业中起到很好的引领和带头作用。所以,除了学校里组织的创新创业选修课程外,2011年开始,安徽省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免费创新创业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GYB”(产生你的企业想法)、“SYB”(创办你的企业)等培训模式,帮助一些有着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增强创新观念,明确创业目标,掌握创业必备的专业知识,从而使他们在日后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2、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的需要。当前社会科技快速发展,人才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从而导致现代企业对员工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同样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以化学专业来说,对于化学物质及反应过程的观察与检测,已从最初简单的肉眼观测发展为各种高端精密仪器的准确定位,如原子光谱、分子光谱、色谱、分光光度法、激光光谱法、拉曼光谱等,再加上与计算机的联用,使其检测与分析效果更加方便、快捷、准确。这就要求我们掌握使用高科技仪器的必要技能,如果我们不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去学习和改进我们的各种仪器,那么化学的'发展前景将会变得黯淡。在工作上,我们不仅要有严谨务实的作风和强烈的工作责任感,还要有扎实的基础及非凡的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有一席之地,成为同龄人中出彩的一个。

3、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实力的竞争、高素质人才的竞争。一个拥有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才资源的国家,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大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可以为社会输送一大批具有创新思维的新青年,能有效地维持和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符合我国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性国家的发展战略。

三、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

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旨在激发和挖掘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热情,从而使同学们了解社会上科技发展的新动态与创业的新契机,为今后的学习和创业指明前进方向。近几年,“创新创业计划”大赛在大学生中被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目前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有两个并列项目,其中一个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另一个就是创业计划竞赛,主要是创业项目。该创业计划竞赛的实施,不仅是为取得几块金牌,而是给学生一个平台,希望通过这种模式给予学生创新教育,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此类活动在大学生中起到很好的效果,如2012年12月16日,“昆山花桥杯”安徽省第七届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我校外国语学院荣获了职业规划组金奖、机械工程学院荣获了创业组金奖及化学工程学院的创业组银奖。在大赛中学子们团结一致,积极配合,不仅体现出了富有创造力的开拓精神,还表现出踏实肯干的决心,展现了90后一代的新风貌、新精神,使大众坚定了对90后的信心。同时也激励了众大学生,使他们重新审视自己,树立明确目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勤于思索,并开始各种创新创业的尝试。

时代呼唤创新,时代呼吁创业,对当代大学生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我们势必会培养出大批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从而能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使社会得到更好发展。当代大学生应加强自身历练,提高自身的各项能力,更有力地接受社会赋予的使命,从而成为社会的领跑者,走在时代前沿。

参考文献:

[1]施庆辉.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分析[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10):80-82.

[2]董亮,罗明明,涂小东.论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科技创业月刊,2007,(09):43-44.

[3]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Z],2010.

创业实战模拟论文 第48篇

对创业教育课程建设认识不全面创业教育课程对高职院校学生和老师来说都很新鲜,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才刚刚起步,有的高职院校教师认为创业只能是就业指导的一个方面,有的高职院校教师认为创业教育就是组织学生参加创业计划大赛等等。这种功利性的创业教育思维造成很坏的影响,当前人们功利性的创业教育理念主要表现在:一是创办企业论,即认为创业教育就是高等学校教会学生创办企业或开办公司;二是第二课堂论,即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开展第二课堂的创业实践活动,包括创业计划大赛,创业企业家和创业风险投资家论坛,组织学生参观成功企业,创办科技园、创业园或孵化器等。

创业教育课程成熟度低。目前,高校有一部分人在做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方面的探索,但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从学科角度看,创业教育是众多学科的综合,但是我国当前还没有设置创业学专业,学科地位边缘化,这直接导致创业课程缺乏专业支撑,不能发挥学科优势。目前主要以选修课为其主要形式,课程成熟度低,教师讲课基本上单枪匹马,各自为政,没有学术梯队,缺乏后劲。

创业教育课程师资力量薄弱。目前,我国尚未形成比较系统、成熟、具有一定特色的创业学理论,创业需要专业、系统的指导。创业教育不仅需要有创业愿望学生及相关领导重视创业教育,更需要能够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创业指导老师。应该说高职院校创业指导教师极度匮乏,教师主要是先前从事管理类教学或从事学生辅导员或就业工作指导的老师。这类老师绝大多数无创业经验,属于创业教育的理论型老师,很难有效对学生创业过程中的遇到具体问题进行指导。

2.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思路

创业理论教学是创业知识概述,以注重学生创业意识的激发以及创业者心理素质的培养为教学目标设计创业知识教学模块。创业模拟是创业模拟演练,通过项目驱动(任务驱动)方式开展模拟演练课程,并最终以形成创业计划书设计教学模块。创业实践是创业实战训练,以学院现有的大学生创业园和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为支撑,以各类高职创业竞赛为平台,逐步形成教师或教师创业团队带领学生自主创业项目的选择、评价、计划、开办和推动的模式,实现师生共同参与自主创业“教、学、做”全过程的目的。因此本文选取创业模拟演练模块开展设计,分析该模块的基本目标、知识要点和学时安排。

3.“模拟公司”互动化实习方式的创业演练课程的整体设计

2009年2月,盐城纺织技术学院根据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统一部署,结合学院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实际需要,利用“中国创业实习网”网上架构的一个第三方实习平台,开设《创办企业实习》课程,学生从创业团队的组建、运营管理到运营总结模拟创业过程,积累创业经验,增强创业能力。盐城纺织技术学院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由此正式拉开序幕。

“模拟公司”互动化实习方式

“模拟公司”起源于50年代的德国,在人为的仿真环境中模拟经济活动的组织,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场所和组织形式。根据产品和服务项目的不同定位,学生自主组建模拟公司,然后在一个仿真的办公环境里,充当公司的雇员与其他模拟公司人员进行仿真的企业商务运作与管理行为的模拟。学生在模拟公司的各个部门(包括行政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采购部、市场调研部、商务部等)的轮流实训,使得真实企业里的商务活动和管理行为均能得到充分的模拟。模拟公司互动化实习方式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它具有职业性、合作性、自主性及实操性等特点。

课程目标

创办企业实习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创办企业实习模拟演练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让学生进行虚拟创业与公司活动的综合实践,建立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管理的观念,以适应基于现代技术环境与科学管理条件下的创业活动,学会运用管理理论知识,借鉴和运用国外先进经验来分析和解决创办企业中的可能遇到的问题,为今后的创业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内容

创办企业实习基于创业的基本过程和核心工作任务,在“中国创业实习网”的虚拟经营环境中,借助指导老师的辅导有计划地形成和修订自己的商业计划,通过8个创业实训项目引导学生进行创业模拟体验全过程的训练,强调实操性、实务性和实用性,涉及创业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任务和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创办企业实习模拟演练课程的整体设计包括8个单元,36个课时。团队组建实训项目(6学时):组建模拟公司团队,公司组织架构及团队建设方案制定;市场调研实训项目(6学时):选择公司目标客户群,并进行目标客户群的需求分析,确定细分市场,制定营销策划方案;创业计划实训项目(4学时):创业计划书的编制,开业准备的基本方面;银行业务实训项目(4学时):开立临时账户、开具银行征询函、银行贷款业务、会计事务所验资;工商注册实训项目(4学时):企业(公司)名称预先核准、订立公司章程、办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实训项目(4学时);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金缴纳、报税查询2、运营交易实训项目(8学时):公司介绍、装饰店铺、商业信息、产品、交易管理;岗位总结(2学时):要求学员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对“模拟公司”运营结果进行总结。

课程的特色与创新

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实现课程教学方法的互动性与实践平台综合性

“模拟公司”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管理技术,引入大学生在实验教学活动中的竞争机制、游戏机制、互动机制、评估评分机制、自主实践和创新平台。“模拟公司”通过仿真的工作环境,将学生带入到实际的工作中,边学边用边记,学生可以在整体的教学环节中都保持一个高度认真的学习状态,从而自然达到更高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

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作为课程建设核心目标

“模拟公司”互动化实习方式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历经公司创建和经营整个过程,一方面消除了学生对创建公司的神秘感和畏惧感,另一方面,又树立了学生的创业意识,懂得了如何把握发展的机会,增强了成就自身事业的信心。课程同时要求学生结合实际、结合自身的经验和自身的专业找出或总结出创新思维的案例,在课堂上和其它同学一起分享,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4.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实施保障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缺乏社会经验、资金与人脉,创业必定存在很多困难与风险;创业教育可以为学生创业团队在项目选择、市场分析、制定计划、市场营销、财务分析等方面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学生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来实现创业的目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必须具有一定的保障作为基础。

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创业教育课程成熟度

学科地位的边缘化造成了创业教育的执行标准不统一和受重视视程度不高的现象,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尽快明确创业教育的学科地位,设立创业教育学科,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体系的有机融合,使高校对创业教育的具体执行有据可依,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进行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和学生培养。只有这样高职院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的目标定位才会清晰,创业教育课程成熟度才能得到提升。

加快创业教育专兼职师资队伍培养步伐

创业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需要系统、专业的指导,创业教育课程建设需要能够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的一线创业指导老师。我们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专职老师应加大进修培训力度,对国内外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有较深层次的研究,能针对学生实际创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辅导;具有企业高层管理经验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兼职老师队伍应相对稳定以增加教学经验。

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创业实战模拟论文 第49篇

论文摘要:当代大学生由于所具备的能力各不相同而形成了不同的人才类型,在创业过程中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也就各有侧重,想要借助单一的创业模式来解决所有问题并不现实,由此在对不同人才类型的大学生进行优势分析后,找出适合该人才类型的创业模式便极具应用价值。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人才类型;创业模式

大学生创业已成为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很多研究对大学生所面临的创业困境做了深入的共性分析,比如融资难、创业经验不足、社会资源相对匮乏等;同时也提出了诸多建设性的策略,如建议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提倡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等。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代大学生所具备的能力类型各不相同,我们不能寄希望于把他们培养成全能人才,而是要根据不同的人才类型尝试探索出符合他们自身的创业模式,这样才会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的人才类型

通过把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者进行有机的结合,我们将人才类型划分为T型、O型、H型和A型。

型人才

同时具有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大学生属于T型人才,他们一方面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他们的学习能力极强,能够不断吸取新知识来拓宽自己的视野,并在很多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由于这类学生大多会有较大的发明创造,所以将其转化成专利后作为创业项目的基础是他们的优势。与此同时,大学生作为企业家要把创新的理念融于新产品的开发之中。只有这样,企业在创业之初才具有比较优势,才能存活下来。T型人才的大学生在创业实践中也有自己的劣势,他们由于缺乏足够的社会能力而导致管理不善、团队之间不能有效的沟通等诸多问题。

型人才

同时具备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的大学生属于O型人才。虽然这种类型的大学生在专业技能上不具有比较优势,但正是由于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与专门的职业技能知识无直接联系,当市场发生改变或者行业发展趋势出现变动,需要企业重新定位甚至转做其他行业时,创业者所具备的这一能力依然存在,因而可以根据市场的动态更为灵活的选择创业方向与模式,由此可以看出这是一种跨领域的创业能力。在创业过程中,他们虽不像T型人才那样可在短时间内明确自己的企业模式和创新理念,可是O型人才所能涉足的领域极为广泛,这种人才既能解决创业中出现的问题又能与人进行协商沟通,所以只要他们持之以恒,便可逐渐摸索出适合于自己的企业发展模式。

型人才

专业能力与社会能力相整合的大学生属于H型人才。由于具有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人才(H型人才)在培养上需要消耗更多的资源,因此当前这种人才大多是由专业人才逐渐转化而来的。一旦成功转化,他们将成为整个社会的精英。在创业过程中,由于社会能力属于与人相处的能力,但凡涉及到人的问题都会与社会能力有关,因此这种人才既有专业素养又具备协调沟通能力,为管理型人才。他们适合前期作为CEO或高层管理人员,一旦条件成熟,便可创立自己的企业进行运营。对于大学生来说,H型人才很难在学校教育中得到真正的培养,所以将专业能力与社会能力相结合的创业能力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

型人才

当代各种教育理论所追求的均是三种能力的整合,认为三者整合的结果决定着个体在动态变化的职业与创业生涯中的综合能力。[3]这有其合理的一面,因为现实中大多数个体都或多或少的具备三种能力并拥有相应的发展潜能,因此培养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互相整合的人才(A型人才)是可能的。然而实际上这种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极难实现,它的要求更为严格,即便是社会的精英群体大多也只是T、O、H三种类型人才的延伸与拓展,而并非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三种能力的综合全面发展。

首先,三种能力虽然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但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似乎存在着矛盾性与冲突性。有目的的系统培养A型人才并非是三种能力的简单相加,而是真正的将其整合于一个体系之内。其中特别强调个体在生存与发展的社会体系中,对由学科体系所获得的理论知识与由行动体系获得的实践经验,必须通过思维方式作为媒介加以融合。然而专业能力的培养与社会能力的养成,两者所附有的思维方式并不相同,有的甚至彼此冲突:同时由于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对方法能力又都具有方式固着作用,所以用一种思维方式统一三者难度倍增。其次,三种能力的整合是一个耗费巨大的过程。就个体而言,如果单一能力或两种综合能力能够实现个体的自我价值与自我满足,那么在很大程度上他将不会追求三种能力的整合;就社会而言,各行各业对人才的类型与规格要求不一,只要满足其提出的标准,社会并不会进一步加大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与投入。最后,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发展若真能实现三者的全面发展,虽然在人口素质上实现了教育的意义,但在以竞争为主导的市场经济的社会里又会陷入“人才饱和”的泥沼中,这显然是一种悖论。故而,我们现阶段所讨论的大学生的创业模式主要是针对T型、O型和H型人才而言的,A型人才尚不在此研究范围之内。

二、不同人才类型的创业发展模式

1.经济协商科研开发模式

此模式十分适合于T型人才大学生的创业。所谓“经济协商科研开发”就是国家通过与中小型企业协商,拟定能发展中小企业的科研项目后由国家直接投资给普通高校进行研发。研发的成果既不归普通高校所有,也不归企业所有,而是由国家和政府确保其能应用、普及到每一所职业学校。经过新技术与新理论输入的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会间接提升中小型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目前我们应以国家为导向(投资和监管),以中小企业和普通高校为主体,积极走出一条“经济协商科研开发”的道路。该模式主要是为提高大学生就业而提出的,但通过进一步延伸,同样可以作为大学生创业的有效途径。

在“经济协商科研开发”模式的基础上,将部分研究成果的专利使用权与经营权交给大学生或大学生团队(在校期间参与研发项目的学生通过提交市场分析报告、企业运营可行性分析报告等方可申请),而政府和国家保留该项专利的所有权,以避免学生直接转让专利变现或被个别企业独占专利技术,由此才能保证大学生创业的有效进行。如果企业盈利,可在一定期限内向政府购买专利的所有权,从而进一步实施研发;如果企业运营不顺,达到一定时限后,政府可视情况对其进行干预(注资、引入运营或研究人员、变更专利经营者)。

通过这种模式,T人才类型的大学生以项目专利作为创业契机能够充分发挥其专业能力与方法能力相结合的优势,解决了学生创业过程中所面临的产品与技术的创新问题。

2.零起点模式

这种模式适用于广大的O型人才大学生的创业。由于这类大学生并不具备突出的专业技能,在创业伊始并没有明确的创业项目和成熟的运营模式,但正是因为如此,使其在创业过程中并不会局限于所学的单一领域,他们能凭借着卓越的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逐渐摸索出适合于自身的创业之路。他们所需的仅仅是前期的创业资金和可选择的创业项目。在“零起点”模式下,一些地方政府已出台相关政策(在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的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自筹资金不足的,可申请不超过5 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等)以及一些富有建设性的校企合作方式(由企业提供经费、产品,由高校出人力和设备,企业和高校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合作方式解决了大学生创业实践经验不足和创业资金紧缺的问题,学生可以不用自己找项目,通过企业提供的产品做策划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