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声乐表演的论文范文(最新8篇)

投稿:小范

关于声乐表演的论文范文 第1篇

社会的不断进步, 对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日增加, 为了培养更多的人才, 各高校的招生人数不断增加, 专业的门类也在不断细化。但在不断的扩招之下, 高校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在下降, 而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严苛, 这无疑造成了人才相对缺乏的状况。茶艺艺术指导是茶文化兴起之后出现的一门学科, 将茶艺和音乐进行了完美的融合, 而随着高校各专业不断的扩招, 该专业的毕业生也面临着就业困难的问题, 究其原因, 主要是在毕业生中, 高端人才缺乏, 技术过硬的人才少, 毕业生的社会经验很少, 在课本上所学的知识也难以融会贯通用于实际中。

1 声乐伴奏中茶艺艺术指导专业的就业现状

专业毕业人数众多

茶艺艺术指导属于艺术类专业, 相对于其他普通专业来说, 升学门槛较低, 尤其对于文化课的要求。很多高中生为了减轻学习压力, 会选择茶艺艺术指导专业, 这个专业的学习压力不大, 这使得短短几年的时间内报考相关专业的人数激增, 而到毕业时, 因为该专业所需的人才数量较少, 因此, 很多人就会面临毕业难的困境。声音伴奏中茶艺艺术指导专业的发展时间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短, 社会需求不大, 而大部分的毕业生专业水平不高, 缺乏相关的工作经验, 对市场的把握能力较差, 而相关公司需要的是成熟的人才, 这也就使得茶叶艺术指导专业的毕业生很难就业。

专业地域性限制强

我国虽是茶叶大国, 茶区的数量也较多, 但茶艺却有一定的地域限制, 多集中在福建、云南等茶区密集、茶文化发展较好的地区。而目前的大学毕业生, 多把北上广深等经济发展迅速的一线城市作为首选的择业区, 而福建、云南等发展相对缓慢的地区自然成为了备选项。而茶艺艺术指导专业人才往往是在这些经济发展缓慢, 茶文化发展较好的城市中需求较大, 该专业的毕业生要想提升其专业就业率不得不走向这些城市。专业的地域性限制影响了茶艺艺术指导专业的就业率, 使很多专业毕业生不能从事该专业。

专业学生成本较高

一般来说, 艺术类专业的成本比普通专业的成本较高, 因为艺术类专业对于场地、器械、及艺术审美的培养都有要求, 并且艺术类专业平时在专业上所花的时间也较长, 甚至很多的相关专业的学生需要参加校外的培训班。较高的投入, 使其毕业后在就业岗位的选择上有了更高的要求, 很多毕业生认为, 投入了如此高的成本, 理应有高的薪金。在实际的调查中发现, 八成的茶艺艺术指导专业的毕业生对目前就业的薪酬不满意。

2 声乐伴奏中茶艺艺术指导专业就业困难的因素分析

国家相关就业体制不健全

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多, 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成为了亟须解决的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 就是让大多数的大学毕业生能够获取一个合适的岗位, 解决自身的温饱问题, 以促进社会的稳定。而其中的待遇薪水问题, 则是需要国家有相关的政策进行保护的。在我国, 企业的性质主要有国有企业、公私合营企业及私营企业等, 这些企业是高校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场所, 对于茶艺艺术指导专业来说也不例外。但就目前来说, 声乐伴奏中茶艺艺术中指导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企业主要是私营企业, 很多的私营企业在用人制度上不够规范, 保障体系不够健全, 甚至很多的企业没有失业、医疗、养老保险等相关保障制度, 这使得相关专业毕业升高, 没有归属感和安全感, 因此在选择就业岗位和就业场所时有诸多的顾虑。正是由于国家相关的就业体制不够健全, 使得很多的茶艺艺术指导专业的毕业生转行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等, 有的甚至直接放弃本专业。

茶艺艺术指导毕业生的自身问题

从大学走向社会是一个相对艰难的过程, 意味着有独自承受的能力, 但很多的茶艺艺术指导专业的毕业生习惯于依赖于父母,习惯接受父母的安排, 从而将自己的就业压力转嫁到父母身上。在高校毕业生中, 尤其是茶艺艺术指导等艺术类相关专业的毕业生, 多有强烈的攀比心, 在就业过程中, 很多学生会就家庭的背景进行攀比, 甚至拿父母的人际关系进行攀比, 这使得其没有自我承担、自己奋斗的意识。茶艺艺术指导专业的大学生的升学过程往往都是一帆风顺, 没有面对挫折的能力, 容易在遇到就业问题时, 缺乏积极性, 自暴自弃, 这些都是其心理素质过低的表现。此外, 由于国家茶艺艺术指导专业的就业体制不够健全, 绝大多数的相关专业毕业生对未来的就业形势表示担忧, 企业与毕业生之间也缺乏有效的沟通。学生将其专业指导寄希望与企业实习期, 而学校关注的仅仅是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率, 对于茶艺艺术指导专业毕业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3 提升声乐伴奏中茶艺艺术指导专业就业的对策

提升茶文化的文化地位

茶文化是我国璀璨的文化之一, 茶文化不仅在我国极具影响力, 甚至在国外也占据了一定的文化地位, 但事实上, 绝大多数人对于茶文化的了解只能说是一知半解, 与其相关茶舞、茶艺、茶乐等相关内容发展相对滞后。茶文化地域性的限制阻碍了茶艺艺术指导专业毕业生的就业, 其根本还是在于茶文化所衍生出的一些文化内容还没有为人所熟知。声乐伴奏中茶艺艺术指导专业是将茶乐与茶艺相结合的一门专业, 融合了中国传统的乐音形式和茶道文化, 但就目前看来, 与之相关的就业岗位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并没有很多, 这无疑说明了我国传统的茶文化还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 想要提升声乐伴奏中茶艺艺术指导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 就要提升茶文化的文化地位, 让更多的人认识并欣赏茶艺, 而促进其他非茶区的地区能设立各类茶文化的企业及茶馆等与之相关的'地方, 从而能增加茶艺艺术指导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

建立健全的茶艺艺术指导专业就业制度

上文已述及, 政府在各个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领导者也是参与者, 政府像一只无形的手, 起到有力的调控作用。声乐伴奏中茶艺艺术指导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过程中, 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引导, 政府要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 制定相应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制度, 指导茶艺艺术指导专业毕业生就业。国家制定规范的就业制度要从人才的培养入手, 也就是说要以社会导向为出发点, 在现有的茶艺艺术指导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上, 构建形成健全的专业就业制度, 并打通茶艺艺术指导专业的就业渠道。要从茶艺艺术指导专业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入手、为高校学生提供相关的实习岗位, 并在其毕业前期开展相关专业的校园招聘, 做到对茶艺艺术指导专业就业科学的引导和全面的规划。

优化茶艺艺术指导专业的课程设置

社会的需求的专业就业的导向, 茶艺艺术指导专业的主要功能就是传承和发展我国的茶文化, 因此, 培养茶艺艺术指导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是当务之急。随着全球文化一体化进程的加深, 我国的茶文化及其相关的内容所受的重视与日俱增, 社会对相关专业的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但目前茶艺艺术指导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使得很多企业即使是缺乏人才也不会盲目的招高校毕业生。因此, 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提升茶艺艺术指导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素质, 一方面, 要从茶艺艺术指导的专业知识入手, 将课本知识和专业技能相结合, 提升其文化修养及专业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培养茶艺艺术指导专业的服务意识及从业态度, 在课程的设置上要重视专业实习的权重。总而言之, 就是要让茶艺艺术指导专业的课程设置符合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 通过全面分析、合理设置, 提升高校人才的培养能力, 从而提升茶艺艺术指导专业的就业率。

4 结语

茶艺艺术指导专业是一门新兴的专业, 开展专业的时间较短, 其课程设置及相关制度仍有待加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逐年上升, 声乐伴奏中茶艺艺术指导专业亦然, 但就目前看来, 其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因此, 声乐伴奏中茶艺艺术指导专业要以社会的需求为出发点, 提高国民对茶文化的重视, 加强课程的设置, 健全高校就业制度, 解决茶艺艺术指导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谷津阳子 (Yatsu Yoko) .中国茶艺在日本推广现状及前景实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 .

[2]宋晓维.试论茶艺表演中背景音乐的选择[J].广东茶业, , (03) :34-37.

[3]陈学林.合理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适销对路的高职茶艺人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20) :174-175.

[4]覃红燕, 施兆鹏.茶艺表演研究述评[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 (04) :98-100.

关于声乐表演的论文范文 第2篇

[1] 邓丽萍. 意境美--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演唱的至高追求[J]. 音乐创作. (04)

[2] 张可. 金湘艺术歌曲的旋律特点[J]. 大众文艺. (06)

[3] 王一凡. 圣桑《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12

[4] 朱蓉. 钢琴演奏中的琶音[J]. 电影评介. (18)

[5] 王扬扬. 简梳汉魏六朝相和歌到清商乐的发展[J]. 大众文艺(理论). 2009(13)

[6] 余晓青. 浅论声乐钢琴伴奏的艺术魅力[D]. 东北师范大学 2009

[7] 孙丹红. 江苏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伴奏课调查与研究[D]. 南京艺术学院 2009

[8] 姜洋. 拉赫玛尼诺夫《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的演奏技巧初探[D]. 沈阳音乐学院 2013

[9] 王倩. 舒曼《升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的演奏研究[D]. 沈阳音乐学院 2013

[10] 吴晓. 格拉纳多斯的《12首西班牙舞曲》之舞蹈元素研究[D]. 燕山大学

[11] 韩萌. 肖邦夜曲的旋律结构、人文性解释及演奏诠释[D]. 燕山大学 2014

[12] 石琳. 中国民间舞钢琴伴奏中的几点问题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13] 宁翔良子. 威尔第歌剧《弄臣》着名唱段钢琴伴奏乐队思维研究[D]. 武汉音乐学院 2010

[14] 曲媛. 歌剧《卡门》一幕合唱段落的钢琴伴奏分析[D]. 中国音乐学院 2010

[15] 刘洋. 试论钢琴伴奏能力培养的几个重要环节[D]. 山西大学

[16] 张鹏. 穆索尔斯基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和声运用特征之探析[D]. 沈阳音乐学院 2013

[17] 魏珊. 对高等师范院校钢琴伴奏课程建设的思考[D]. 东北师范大学 ]

[18] 伍维曦.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金湘的音乐人生[J]. 音乐创作. 2013(03)

[19] 曹桦. 金湘的艺术歌曲创作[J]. 人民音乐. 2007(09)

[20] 刘碧琳. 贝多芬《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风格特征与演奏诠释[D]. 陕西师范大学 2014

[21] 孙旗. 中国古典舞身韵课堂教学的钢琴伴奏艺术[D]. 东北师范大学 2010

[22] 金湘. 空、虚、散、含、离──东方美学传统在音乐创作中的体现与运用[J]. 人民音乐. 1994(02)

关于声乐表演的论文范文 第3篇

民歌是民族地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组成元素之一, 可以充分展现民族文化特点以及地方特色。我国高校的声乐教育应该不断吸取地方民族音乐的精华, 将其传承与发展下去。川南地区一般为丘陵地带, 和风细雨、气候宜人。巴山蜀水以及较为封闭的环境孕育了川南民歌文化, 使其蓬勃发展。当地的山歌又称“神歌”, “神歌”其实是指早晨的山歌, 由于方言谐音被读作“神歌”。可以说, 川南民歌是独具特色的地方民歌, 是我国民族音乐中重要的宝藏, 需要深入研究。

一、高校民族音乐现状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更加注重精神层次的追求。在西方声乐文化充斥着民族声乐文化的背景下, 我国高等院校民族音乐教学面临着种种机遇与巨大挑战。目前, 高校民族音乐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 缺乏民族性

川南地区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声乐教学, 其主要的课程还应用着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审美的培养都偏向于使用西方国家的教育方式。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对一地传授学生技法, 但教学内容与川南地区特色民歌结合度不足, 相对缺少个性和鲜明特点。

民歌是广受欢迎的歌唱形式, 不但源于其特殊的发声和气息, 最主要的是其内含的特色地域文化、语言特色等。风格、韵味及语言是地域民歌的核心, 因此, 学习者的艺术修养对地域民歌的学习而言非常重要。在川南地区高校的声乐教学中, 很多院校都缺乏对当地民歌的具体研究, 从而不能很好地将川南民歌特色融入课堂。许多地方高校开始设立民族声乐教学, 民族声乐在总体上逐渐走向成熟, 但笔者认为, 当下民族声乐的教学方式仍缺乏民族性以及地域文化特色。

(二) 缺乏民族声乐教材

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 民族声乐教材相对缺乏, 这不利于民族声乐教学的效果提升。可以说, 民族声乐课堂中基本是讲授传统的声乐理论以及表演方式, 缺乏代表性的曲目研究。川南民歌的曲目十分丰富, 出现在高校的民族声乐教学中却仅有少数几首, 学生的接触面很小。这种程度的学习远远不能满足实现民歌教学目的的需要。

(三) 师资力量不足

从声乐教学的实际内容来看, 民族声乐教学中教师资源仍有较大欠缺, 从事民族声乐教学的教师人数远远少于美声教学的教师, 这其中包括一些专业音乐学院, 学校声乐方面的教师比例失调, 民族声乐教师缺乏等。这种现状十分不利于川南地区民歌教学, 同时也限制着川南民歌的发展, 大力增加民乐这方面的师资力量, 对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川南地区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意义

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 具有代表性的民歌文化众多, 各具特色。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中, 不仅要融入各个地区的民歌特色, 还要体现民歌背后的地域文化特色。以川南民歌为例, 川南民歌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瑰宝, 在当地高校声乐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民歌的传承与发展要依赖声乐教育来带动。因此, 川南民歌与当地高校的艺术教育是不可分割的。

(一) 传承家乡民歌特色

地方高校就招生比例而言, 本省学生比重较大, 这为川南地区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奠定了基础。民歌产生并流传于人们的生产以及生活中, 川南民歌是当地人民风土人情以及生产生活的体现,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 是他们的乡音。如新编民歌《槐花几时开》是川南民歌的代表性作品, 其歌词精炼、旋律优美、感情真挚朴实。这首民歌的歌词自清代开始就已被收录, 经过不断的演变, 作为一首经典作品被纳入高校教材中。学生在学习或演唱时, 要特别注重对家乡热爱之情的表达。在教师恰当的引导下, 高校民族音乐的教学能够加强川南民歌的分量, 让学生感受家乡的音乐美, 增强民族责任感。

(二) 了解川南的历史以及人文知识

在川南民族声乐教学中加强对川南民歌的学习, 可以增加学生对川南地区民歌的诞生历史以及环境的了解。川南民歌的曲目众多, 反映川南地区历史文化以及人文传统, 所以, 学习民歌同时也是学习和了解其历史的过程。学生在学习川南民歌的过程中, 不仅可以学习到民歌特色的演唱方式, 还能深入了解民歌所蕴含的历史以及人文知识, 加深对当地文化的热爱, 对川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 促进民歌传承发展以及信息交流

川南民歌是一种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的载体。加强川南民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教学内容, 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民歌曲目, 并且学习与发扬其内在精神。川南民歌教学, 不仅要传授传统的教学内容, 还传授学生对歌唱技巧之外的背景文化知识, 这样学生才能更充分地意识到民歌文化的内涵, 了解其历史文化以及人文知识, 从而更好地学习川南民歌。如“川南民歌第一村”天仙镇“唱响川南民歌, 传承民俗风情”民歌赛的举办, 响应了传承民歌文化发展的号召。比赛以一首独具川南魅力的《那溪那山》拉开帷幕, 13支参赛队伍有着不同的腔调、风格, 尽情展示川南民歌的魅力:《爬海歌》通过唱跳的表现形式, 再现歌词场景, 十分幽默;《干哥哥》是男女对唱的演奏方式, 表现出干哥哥追求嫂嫂的苦涩爱情;天仙小学的《太阳出来红艳艳》将本次大赛推入高潮, 从孩子们的脸上看出川南民歌的传承希望。该次大赛完美落幕, 是一次较好的交流机会。高校教学应该多组织一些具有影响力的民歌比赛, 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民歌, 从而热爱民歌表演。

三、川南民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一) 强化川南民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地位

川南地区高校声乐教学一般都会结合当地民歌特色来培养学生, 同时汲取其他地方民歌精华, 以提升学生对川南民歌的认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 其受西方声乐教学的影响, 对传统的民歌教学认同度不高。然而, 民歌象征着民族特色的声乐形式, 也是川南民歌的可贵之处。只有深入地学习民歌文化, 才能领悟其内在的文化蕴涵。“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 只有深入了解川南民歌, 并且认真地学习, 才更容易让学生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领会其深厚的文化精髓。

(二) 利用新媒体形式传播川南民歌

川南民歌体现川南地区自然人文环境的独特。川南地区面积虽然不大, 但是不同的地方就会有不同的文化以及语言差异, 因此各地的民歌也就各具特色。川南地区高校的民族声乐教育发展前景广阔, 教学内容需要不断完善。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 传播途径以及载体都发生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传播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文化传播。文化的发扬需要各种载体来传播。因此, 高校不仅要重视川南民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研究, 同时还要创新教学方法, 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民间歌手的机会, 这对其体会民歌的魅力, 对民歌艺术的传播也起到很大作用, 如借助新媒体平台去大力宣传川南民歌文化, 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去搜寻资料, 或者通过目前最流行的直播软件去分享学习民歌的过程, 以及观看一些民歌选手的直播来学习川南地区民歌文化。同时可以在学校举办演唱会或者是学术研讨会, 引导学生去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 发现民族音乐的音乐美, 从而更能彰显川南民歌的文化内涵, 激发学生去学习以及保护我们的民族文化。

(三) 编写教材, 丰富乐曲宝库

对于高校民歌教学课程中, 要选取一些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川南民歌曲目, 编写成音乐教材, 以方便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可以录制一些经典的川南民歌曲目, 制作成MP3或者是视频格式, 丰富川南民歌的音乐库;或者教师制作完整的多媒体课件, 来展示全新的课堂模式, 视听结合;也可以找寻一些能重点体现川南民歌风格特征的曲目, 在课堂上重点学习。

川南地区的民歌研究对于高校声乐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校民歌声乐教学中应用广泛, 需要重点学习、传承川南地区文化以及人文知识。川南地区高校要利用好自身教学平台去传承和发扬川南民歌的文化内涵, 为该地区建设文化大省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格根莎娜.以科学发展观看少数民族声乐教育之发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S1) .

[2]易丹丹.地域特色民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以浙江民歌为例[J].美育学刊, (3) .

[3]翁葵, 韦家燕.论构建少数民族地区艺术院校民族声乐教学的特色——以壮族原生态民歌融入为例[J].音乐创作, (11) .

[4]柏乐.从原生民歌到新民歌的发展看中华民族声乐发展趋向——以《玛依拉》和《玛依拉变奏曲》为例[J].当代音乐, 2017 (19) .

[5]申育林.领悟本旨不违宗与时俱进不违时——以《再唱一曲巢湖好》为例[J].论新民歌之道[J].合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5) .

[6]肖黎声.关于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的几点思考——“‘珠江·恺撒堡钢琴’第三届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比赛”观后[J].歌唱艺术.2013 (12) .

[7]崔姝声.传统民歌在当代民族声乐中的价值体现——基于传统民歌的声乐教学实践[J].乐府新声 (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 2013 (4) .

关于声乐表演的论文范文 第4篇

1 传统茶文化体系的内涵

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形成

我国茶叶生产历史悠久, 唐代“茶圣”陆羽在其所着的《茶经》中就有记载:从神农尝百草时, 我国就已经将茶叶应用于日常生活当中了。先秦时代, 四川地区就已经开始茶叶种植。只是在茶叶生产初期, 茶叶主要用于祭祀活动和入药, 并且价格昂贵, 主要是富贵人家的饮品。大多数文人雅士等也开始推崇饮茶、品茶, 社会上的饮茶风气在逐步形成。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经济越来越繁荣, 茶叶的生产加工技术也越来成熟, 茶叶也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 成了市场中常见的饮品。饮茶也逐渐变为社会大众化的习俗。特别是到了唐宋时期, 饮茶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社会上饮茶热潮的出现, 文人雅士们创造了一系列的茶诗、茶词、与饮茶相关的茶画, 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茶歌、茶舞等, 极大地丰富了茶这一生活化元素的文化内涵, 随着时间的积淀, 茶逐渐融合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形成了自成一家的茶文化体系。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随着国家出口贸易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茶文化逐渐走出国门, 进入西方国家, 融入各国市场, 形成了各色各样的茶文化体系, 如日本茶文化体系等。由于行成的社会背景和时代氛围不同, 两种茶文化虽然都是自身文化与饮茶的结合, 但相互之间的差别越来越明显。通过分析比较不同茶文化的内容, 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体会到我国传统茶文化体系的内涵和特点。

茶文化的具体内涵分析

想要有效认知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内涵, 就必须充分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正因为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对我国茶文化的具体内涵进行准确地了解和把握十分必要。通过系统分析我国茶文化的形成发展过程, 我们可以不难看出我国茶文化体系是内涵丰富优美、涵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多层次的文化。

茶叶采摘和生产的物质文化是我国传统茶文化体系的基础。我国是茶树的发源地之一, 在我国, 茶叶这种植物有数千年的种植历史。在长期的种植过程中, 茶叶形成了其独特的植物品种。现在, 随着我们对茶叶的研究日益增多, 我国已经形成了以茶叶为主体的独立的茶学学科, 深入开展茶科学知识的研究。茶学学科的开设将对深入研究茶文化体系中的物质要素有重要帮助, 尤其是现代化学与营养知识内容的整合, 其价值和作用会更加巨大。

以采茶、泡茶、饮茶为主的茶文化艺术体系是我国茶文化体系的重要元素。茶文化艺术体系不仅包括以茶叶为创作主题的诗歌文学, 还包含了音乐、绘画、舞蹈、陶瓷等艺术形式。通过分析这些茶文化和艺术体系的内涵, 可以看出茶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 更是有多种文化汇聚而成的文明。它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饮茶等形成的茶道、茶礼等规范化内容是我国茶文化体系的精神核心。可以说, 这也是茶文化体系比其他文化体系更具魅力的主要原因。想喝好茶不仅需要娴熟的茶艺, 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以及一定的道德修养。例如, 在敬茶的过程中, 要明白相应的待客之道等。这就是我国茶文化中所蕴含的“礼”。快节奏的生活使社会上的很多人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平心静气地看待挫折, 茶文化追求的“静、善、和、乐”可以帮助人们修身养性, 提高情操, 解决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类似问题[1]。

2 我国声乐艺术体系的特点

我国声乐艺术的演唱特点

我国声乐具有多种演唱风格, 灵活的演唱技巧, 具有非常深刻的艺术感染力。因此, 我们说声乐艺术是一种歌唱和表演相结合的音乐和艺术形式。我们要把握好自己的歌唱特点, 才能真正唱出美妙的中国声乐。总体来说, 我国声乐艺术有以下演唱特点:

第一, 演唱者声情并茂。演唱者在进行声乐表演的过程中, 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声乐作品演唱出来, 还会仔细体会歌词中所隐藏的丰富情感和思想内涵, 然后通过自己的声音和表演将其传达给听众, 这是我国声乐艺术的一大特点。情感是大多数声乐艺术的灵魂, 对一个歌唱家来说, 其对作品内在情感的表达程度是衡量其歌唱技艺的主要标准。在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历程中, 一直十分重视歌唱情感, 这也是我国声乐艺术体系不断朝着更好地方向发展的原因。从本质上讲, 歌手的歌唱情感实际上是对声乐作品的第二次创作, 它只能由歌手来表达, 才能够打动人心, 使声乐艺术达到越来越高的艺术境界。

第二, 字正腔圆的唱字特点。唱好字是我国声乐艺术的另一个特点。艺术家在进行声乐艺术表演时, 其歌词的发音要符合我国语言的发音规律, 形成一定的曲调, 词意必须通畅, 不可以出现倒唱或词不达意的情况。表演者在表演时会努力做到最好, 注意歌词的正确发音、词义的流畅以及节奏、曲调的合理性, 在遇到连唱的情况时, 要使每个词的发音都清晰而流畅, 才能让歌曲具有不同的情感表现[2]。

我国声乐艺术表达情感的方式

通过以上的分析, 我们不难看出, 我国的声乐艺术中最重要的就是情感表达, 它是表演者与观众进行心灵沟通的桥梁。实际上, 情感是民族声乐表演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是人们对生活的感悟, 是人们对某些体验的情绪的发泄。在声乐艺术演唱过程中, 只有高超的歌唱技巧是远远不够的, 只有同时具备丰富的情感才能为声乐作品注入活力, 演绎出最美丽、最动听的声乐艺术。我国声乐艺术体系具有“词情、曲情、声情”三重情感美学特征, 表演者通过歌声来讲述故事, 将情感传递给观众。

3 传统茶文化体系与声乐艺术体系的关联

传统茶文化体系和声乐艺术体系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体系的重要构成元素。两者都担负着陶冶人类情操、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构建完整的社会价值体系的功能, 都是对美好事物的推崇与追求。通过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这两种文化体系内涵的一致性。声乐艺术体系在茶文化体系中的运用, 可以延续整个茶文化系统的发展, 为传统茶文化艺术体系增添一个完美元素。将声乐艺术体系融入我国传统茶文化体系中, 可以大大丰富茶文化的表现形式, 促进其多元化发展趋势的形成, 也可以提高当代青年们对传统茶文化的兴趣, 是中国茶文化能得到更好地传承[3]。

传统茶文化体系和声乐艺术体系都是我国艺术体系的重要构成因素。同时, 他们的发展过程都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可以说, 传统的茶文化体系和声乐的发展都是特定社会因素的体现。因此, 在继承和发展中国茶文化和声乐艺术时, 要充分理解生活元素对两者发展的作用, 以促进两者更好地融合。

4 结语

从狭义来说, 茶文化是研究茶的过程中产生的“精神层次”的内容, 其对发扬传统道德、展现文化艺术、促进民族团结等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声乐艺术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我国艺术境界、陶冶情操、促进社会和平发展。通过以上对茶文化体系及我国声乐艺术体系的分析, 可以看到整个茶文化体系中有许多要素, 如茶文化的物质理念和艺术理念都与我国声乐艺术体系的发展特点相符合。茶文化体系中蕴含的思想精深和价值内涵都能与我国声乐艺术体系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在未来的发展中, 充分利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结合两者的优势来发展我国传统茶文化及声乐艺术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景辉.浅论中国茶文化的内涵.福建茶业. (5) :390-391.

[2]林红.论民族声乐艺术的演唱特点及其情感表现.音乐理论. (6) :163-164.

[3]刘明星.传统茶文化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运用与借鉴.教育实践.2017 (12) :147-148.

关于声乐表演的论文范文 第5篇

声乐学习与其他的乐器学习不同;其主要差别在于它是以自身为“乐器”的;演唱者本人即是“乐器”制造者又是演奏者,制造这个“乐器”并掌握它的演奏技巧则是声乐教师的主要任务。实践证明,在声乐教学中感觉教学法是一种主要的教学方法,而意念在声乐教学中有着独特的作用。

一、意念概述

意念是指人用自己的思维来控制本身的注意并使注意集中于某一方面的过程,也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有意注意”。在声乐学习过程中我们常提到的“想象”“感觉”就是意念在声乐学习中的具体运用。声乐学习与其它的器乐学习相比有一定难度,因此,意念在声乐教学中就尤显重要性。声乐教师则要运用恰当的语言、贴切的比喻使学生通过意念的`作用,产生正确的感觉与体验,尽快地熟悉和掌握自己的“乐器”。

二、意念的作用

(一)在气息运用方面:“气为声之本”。气息是歌唱的原动力,也是基础。只有掌握了气息的呼吸控制,才有可能唱出正确好听的声音。对于气息掌握不好的人,正确地引导他(她)们利用意念进行调整,就会很快掌握气息的呼吸要领。对于气息浮浅的人,我们要经常提到“气沉丹田”“气从腹部直接吸进来”“气要从肚脐吸入”。这些说法主要是启发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运用意念将注意力集中在腹部,从而使其他部位放松下来,气息也会因此而吸得更深一些;对于气息支持不好、歌唱位置低、声音竖立程度不够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做到“从眉心将气吸进来,然后再通过眉心把气转化成声音释放出去”、“歌唱时要保持吸气时的状态来吸着唱”;对于气息僵硬的学生来说,教师就要告诉他们“把气息领进腹部,然后再把声音从原路领出来”、“吸气时要想像着从头顶吸到了脚底”。

(二)在歌唱效果方面:好的歌唱是整体运动的结果。要运用意念的作用打开喉咙,从而获得具有混合共鸣效果的高位置的声音。

1.关于打开喉咙:在这一问题上,提得最多、也最常见的就是“打着哈欠歌唱”。打着哈欠又怎能唱呢?其实,就是在歌唱时运用意念将口腔、咽腔以及其他各个部位和腔体调整为打哈欠的状态,并通过打哈欠时兴奋、舒展的状态寻找自如放松的声音。对于喉咙打不开及喉位高的学生,可提示他们“歌唱时,喉头上像是挂了一个重物要向下沉”,注意这里的“沉”是用意念来向下“沉”而不是向下压。“喉头在歌唱发声的时候,就像张开嘴往里喝气时的感觉是一样的”,意念要用在“喝”上,“歌唱时要想象横膈膜与额头眉心处两点连成一线,脖子就好像根本不存在一样”。

2.在声音高位置及共鸣方面:“共鸣是歌唱的灵魂”。没有共鸣的声音是没有表现力的,正确的歌唱共鸣建立在声音的高位置上。有人单唱几个音时声音位置还可以,当连起来唱一条练习或是一首歌曲时,声音位置就会时高时低,唱出来的声音会让人感到有些里出外进,很难将声音保持在统一的高位置上。遇到这种情况就要做一些提示和练习;采用的练习曲是五度下行的音阶,练唱时将第一个声音的位置定在眉心与太阳穴的交点上,音阶向下进行而意念却将声音位置逐音叠置升高,这样就很容易获得统一的高位置声音了。其他的提示如“用第三只眼睛去唱,象二郎神一样”;“唱高音时就像和远处的人打招呼一样”;“唱高音时要有吹响鼻子的感觉(多指女声部)”;“唱华彩花腔时要把鼻道前端的小哨子吹响”;“唱中低声区音的时候,要想象着嘴长在了胸上面”;“歌唱时要将眉心打开将声音发射出去”等。

(三)其他方面:意念在其他方面也有积极作用。例如:“歌唱发声的时候,站好后用意念使自己长高五公分”的提示就可以解决和克服学生无精打采的情况。咬字归韵时巧妙运用意念,能够使那些难咬难唱的字变得“韵清字明”。在教学中使用的靠字提法,也是充分运用了意念的作用来实现的。靠字就是要求演唱者在唱某一个字时脑子里要想着一个靠拢带鼻腔共鸣的字来实现美妙的歌唱,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声乐是一门综合艺术,科学的发声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演唱各种风格作品的基本功。由于发声器官、呼吸器官在人体的内部,不借助仪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而声乐理论的教学更加抽象、复杂。这就要求声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用正确理论引导学生、用规范的示范感染学生,还要运用意念来启发学生调整歌唱的感觉和状态,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声乐教学效果。

关于声乐表演的论文范文 第6篇

谈到民族声乐的起源, 我们可以一直追溯到远古时期, 一些文献中有记载民族声乐的相关信息, 由于受当时的条件限制, 民族声乐表现形式没有保留下来, 我们只能从文字记载中了解, 这就造成我们对远古时期的民族声乐的了解少之又少。迄今为止, 我们了解的最古老的声乐表演就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表演唱”。隋唐之前, 中国的民族声乐只存在于宫廷之中。宋代之后, 在普通百姓生活的场所出现了“瓦市”“勾栏”等娱乐活动, 以及其后的各种“戏楼”“茶馆”的兴盛, 是中国戏曲真正的摇篮。

二、传统戏曲和民族声乐的联系

(一) 传统戏曲的特点与民族声乐的含义。

中国传统戏曲有着独特之处, 第一, 戏曲的表演形式是以一定的标准将不同的艺术表演形式融合在一起, 在体现共性的过程中展现个性;第二, 传统戏曲是通过音乐和舞蹈的结合来表现现实生活, 这些表演形式包括“唱、念、做、打”;第三, 中国传统戏曲主要是通过“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来表现现实生活, 例如白脸的曹操, 红脸的关羽等。

民族声乐则是反映了不同民族的不同特征, 给人们展现出了多样化的音乐演唱形式。民族声乐与戏曲、民歌、说唱的表演不同, 它是继承并发扬这些传统演唱艺术, 同时, 也不断吸收、借鉴西欧美声唱法的优点和歌唱理论, 从而形成的具有艺术性和时代精神的新民族歌唱艺术。

(二) 传统戏曲元素与民族声乐的联系。

戏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 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戏曲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它不仅融合了民族乐曲, 而且还融合了宗教音乐、宫调等艺术表演形式, 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久盛不衰, 保持活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 大众对传统戏曲与民族声乐越来越喜爱, 民族声乐植根于我国传统文化土壤中, 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 已经得到了较长时间的发展、完善和扩展。从而拥有自己的演唱和表演风格。

传统戏曲和民族声乐都是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传统戏曲和民族声乐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协同发展。传统戏曲与民族声乐在不同的地域形成不一样的文化特色, 民族声乐吸收了传统戏曲的优秀成分, 用来丰富声乐的表现形式, 例如, 传统戏曲中的板式变换、丰富的演唱技法等, 不仅使民族声乐得到发展, 同时也使传统戏曲本身得到了更好发展。

三、传统戏曲元素在民族声乐中的应用

(一) 传统戏曲对民族声乐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中国传统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 通过不断吸收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 不断发展完善自己, 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表演形式。现代民族声乐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中国传统的戏曲文化, 同时还借鉴西方的声乐美学和声乐演唱技巧。在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过程中, 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为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 传统戏曲元素体现在民族声乐中。

对戏曲演唱者来说, 一般要求比较严格, 通常演唱需要秉持“字正腔圆, 声情并茂”的表演手法, 戏曲大多来自民间, 其中有很多表演形式, 如京剧、豫剧、黄梅戏等。这些都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 演唱者引用诗词歌赋, 通过说唱等形式表现出来。民族声乐借助传统戏曲的表演方式, 通过声调在字与字之间的改变及抑扬顿挫的表达, 将歌曲蕴含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声调和气息在传统戏曲和民族声乐中也十分重要, 好的声调和适合的气息, 可以很好地将演唱效果表现出来。演唱中国传统戏曲时, 演唱者的呼吸方式主要是丹田运气, 可以运用丹田的呼气方式来调整演唱气息, 再加上演唱者自身的情感和独特的表演技巧, 可以大大提高演唱效果, 从而带动观众、感染观众。

传统戏曲表演中融合了大量的肢体语言、声音等动作, 完美体现了韵律美与声音美, 民族声乐不断从传统戏曲中吸取经验和演唱技巧, 从而发展完善自己、壮大自己。

参考文献

[1]冯晓玲.传统戏曲元素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J].黄河之声, , (13) :75.

[2]王志昕.中国传统曲艺与戏曲元素影响下的民族声乐[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 08 (1) :96-99.

[3]闫晓宇.民族声乐作品中的传统戏曲元素略谈[J].音乐论坛, 2015, (16) :39.

[4]肖娜.中华民族声乐作品中戏曲元素的融合[J].音乐论坛, 2015, (16) :38.

关于声乐表演的论文范文 第7篇

摘要:现代音乐美学能够使声乐表演在理论的指导下进入自觉境界,有效对音乐本质进行最大挖掘,让音乐艺术魅力更好地尽情展现出来,从而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文章从音乐表演和音乐美学之间的关系入手,认为音乐美学能够将音乐教育理论转换为实践,提升表演水平;论述了现代音乐美学对声乐表演艺术创作的理论指导、表演_同一性_的阐释、表演效果的优化等方面的促进作用;进而提出了现代音乐美学关于作品的二度创作、原始作品的理解、声乐表演形式等声乐表演方面的要求,以及自我创造和忠于原始作品的协调统一、历史与现实的协调统一等声乐表演者方面的要求。

关键词:现代音乐美学; 声乐表演; 艺术;

Abstract:Modern music aesthetics can make vocal performance enter the conscious realm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ory, effectively excavate the essence of music, and show the charm of music art better, thus improving people's aesthetic level. Starting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sic performance and music aesthetics, this paper holds that music aesthetics can transform music education theory into practice and improve performance level. It discusses the promotion of modern music aesthetics to the theoretical guidance of vocal performance art creati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performance _identity_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performance effect. Then, it puts forward the requirements of modern music aesthetics on the second creation of works, the understanding of original works, the forms of vocal performance,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vocal performers such as self-creation and loyalty to the original works, and the harmony between history and reality.

Keyword:modern music aesthetics; vocal performance; art;

进入20世纪之后,作为从音乐艺术总体高度研究音乐本质和内在规律性的基础理论学科音乐美学的现代性更加显现,迎来了其进步和发展的新阶段,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现代音乐美学向着更加深入的层次延伸,和各种音乐艺术形式的联系愈加紧密,并在音乐表演中有着鲜明的体现。虽然社会不同群体、不同阶层对于音乐艺术的观念不尽相同,但现代音乐美学能使音乐艺术魅力更好地尽情展现出来,增强其感染力,从而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从音乐美学角度对声乐表演艺术进行研究,能够使声乐表演在理论的指导下进入自觉境界,走向更加辉煌的艺术殿堂。声乐表演是集音乐、表演、声乐技巧和语言表达等为一体的艺术形式。简单强调演唱技巧、声音质量、歌词清晰等问题,容易忽视运用美学思想来诠释音乐作品,及有效利用人们的审美心理来达到对音乐本质的最大挖掘。[1]本文从音乐表演和音乐美学之间的关系入手,论述了现代音乐美学对声乐表演艺术的促进作用,进而探讨了现代音乐美学对于声乐表演的要求。

一、音乐表演与音乐美学之间的关系

关于声乐表演的论文范文 第8篇

摘要:声乐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规律性极强的应用型学科,决定了高中特长生的声乐教学要有其规律性和科学性。本文从中学声乐教师的角度,针对声乐高考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声乐学习心理,探讨如何对音乐特长生进行声乐辅导的方法,能对高中特长生声乐教学做出有益启示。

关键词:音乐高考特长生;声乐教学

对于学习声乐的音乐高考特长生来说,高考前的声乐训练往往是特长生声乐学习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启蒙阶段,作为声乐辅导教师,如何在这关键的时间内,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声乐演唱技巧,达到高考术科水准,任务是十分艰巨的。高中特长生声乐教学要有科学性和规律性,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使学生的声乐学习效果达到事半功倍,反之亦然。笔者针对声乐高考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对教学方法作出以下探讨。

一、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规范学生的歌唱方法

由于没有经过规范的歌唱训练,缺乏对正确的发声方法的了解,大多高考特长生是不具备演唱技能的初学者。学生对歌唱中的声音概念的理解是模糊不清的,比如,关于歌唱中的呼吸问题,有些学生吸气时总是用嘴大口大口的吸,而且吸得很浅,还没等一个乐句唱完,气都没了,几个乐句连着唱下来,累得脸红脖子粗,上气不接下气,这是由于缺乏正确的呼吸概念造成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吸气时要用鼻子和嘴同时吸,而且鼻子吸的成分要比嘴吸的多,随着音的不断升高,鼻子吸气的成分就越多。

如果学生体会不到,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着做“闻花”状态来练习吸气,这样气才吸的深。只做到深吸气这一点,还是不够的,教师进一步要强调的是,歌唱中的吸气与呼气绝对不是单一、独立的运动状态,两者应该是相互协作、相互对抗的。即吸气以后,唱歌用气时,吸气肌肉群还需继续工作,继续保持吸气的状态,使呼与吸形成对抗,这种对抗在一个乐句唱完时才放松,然后接着吸气。

正如男中音歌唱家吉诺?贝基所说的:“有些歌者的问题不在喉咙里(指技术),而在头脑中(指错误的概念)。”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声音概念,才能在歌唱过程中正确调整自己的感觉,走出误区,形成规范的歌唱方法。

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进而形成规范的歌唱方法,是需要一定过程的,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艰辛而又漫长的过程,教师在辅导高考生声乐教学过程中,千万忌讳的是,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有不少声乐教师,在教学初期因为高考时间迫近而急功近利,对于有些声音条件好、稍有一点基础的学生,总是要求演唱一些大学三、四年级学生才能演唱的作品。这种拔苗助长的教学方式违背了声乐教学规律,对学生是非常有害的。学生会因为追求大的歌曲而忽视歌唱方法,导致前期声乐学习的前功尽弃。

我建议在学生声乐学习的初期,多让学生唱些小的外国歌曲,如《我亲爱的》、《尼娜》、《雪绒花》等,这些歌曲都是用美声唱法来演唱的,演唱时要求音色通、透、亮,学生在唱这些歌曲时容易形成良好的.音色和通畅的共鸣腔体。对于稍微大点的歌曲,可以在学生中声区基础基本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声乐技巧的情况下,拓展学生音域,挖掘声音潜力,用正确的方法来引导他们唱。

三、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声音的个性特点

声乐教学方法都有共同的规律可循,正如要求学生在演唱时要深呼吸、共鸣腔打开、声音要有穿透性等,这些都是声乐教学_同的东西。但是,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每个学生的生理结构、嗓音条件不同,决定了每个人所唱出的音色、音质、感觉不同,反映在发声训练中的状态和存在的问题也各不一样,这点决定了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措施,应该因材施教、因人而宜。沈湘老师讲过,“当老师的不应该只喜欢某一种声音,假如你教了10个学生,因为你只喜欢一种声音,结果所有的嗓音都被教成同一种声音,所有的学生都被教成同一种味儿,也许其中的一个是对的,应该是这个味儿,但其余的学生都牺牲了……”这种教学中的错误现象经常可以看到,例如,一个老师的音色属于女高音,她的学生也全被教成女高,甚至,学生的音色还和老师的相似。

所以,作为声乐教师,要设身处地的为学生考虑,不要用同一种经验,同一种印象概念来强加给学生,人的声音正如一件件乐器一样,都有各自的音色。如果教出来的学生音色都一样,那我们的声乐教学不就成生产相同零件的流水线了!教师在追求科学教学规律共性的同时,要注意学生音色的多样化,挖掘学生声音的个性,使学生最本质、最自然、最好听的音色体现出来,这才是声乐教学的宗旨。

四、选择适合的考试作品

培养学生声乐表演能力选择考试歌曲,是考前声乐培训最后关键的一步,学生考试歌曲选择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考生的声乐考试成绩。从这几年广东省的考试来看,声乐作品普遍偏大,难度比较高,学生的歌唱技巧达不到作品要求的水平。如某个考生不是花腔女高,竟然演唱《科学的春天》这首曲子,考试时高音唱不上,低音下不来,甚至出现好多破音。可见,演唱大的作品不见得成绩就好,声乐高考主要考核学生歌唱技巧以及处理作品的能力,因此教师为学生选择作品时一定要根据学生所具备的演唱能力和表现能力来综合考虑。

教师除了教学生唱歌的技巧,还要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要多鼓励学生参加声乐舞台表演活动,它是最好的声乐学习课堂,通过声乐舞台表演,可以锻炼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歌唱表现力。历来高考中,有许多考生因为缺乏舞台表演经验,在考场上紧张、胆怯,不能应急考场上的意外失误,而导致高考失利;

而一般有几次舞台表演经验的学生,参加声乐高考时,不会太紧张,并能自如的临场发挥。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最后阶段的声乐舞台表演实践是极其重要的。

音乐高考是一条艰辛的路,对于学生的声乐学习历程是非常关键的,它不但关系着学生的高考,而且还为未来大学时期的声乐学习奠定声乐技能基础。高考前的声乐教学,是启蒙教学、基础教学、技能教学,教师要有极强的责任心、耐心,遵循科学的教学规律,才是提高声乐教学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10月.

[2]陈瑛.音乐考生声乐学习的方法探究[J].教育?科研6月.

[3]赵梅伯歌唱的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

音乐高考特长生的声乐教学探究

杨素军(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广东广州510006)[2]刘以林等.《素质教育指导丛书》.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

[3]《中小学音乐报》.第2、3期.

[4]《中国音乐教育》.20第3、4期.

[5]《小学音乐教育学法》.上海音乐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