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课文很有感情(推荐3篇)

投稿:小范

读课文很有感情 第1篇

教师范读是我们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对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一个示范的作用。在教师范读课文之前,先对学生作两点要求:1、认真倾听老师范读;2、老师读完后评一评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再哪里。学生通过“听”和“评一评”自然而然就懂得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还记得我上二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玩具柜台前的孩子》。课堂上,当我刚把课文读完时,教室里立刻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是对我朗读课文的肯定和赞赏。我随机说:“能得到同学们的掌声,老师很高兴,谁来说说给老师掌声的原因?”一个同学站起来激动地说:“因为老师朗读课文很有感情,把我感动了。”我接着问:“你觉得文中谁说的话也让你感动?”他立刻回答:“文中的小男孩。”我接着说:“是呀,小男孩说的话也令我感动,今天我们主要来认识这个男孩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就这样,孩子们从对老师的朗读评价中懂得了如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对于课文的理解也变得容易了。

读课文很有感情 第2篇

第一、呼吸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日常生活中呼吸、说话用声都是下意识“自动化”的,而日常的呼吸控制能力,不能满足广播电视艺术语言的要求。广播电视的播音主持艺术从业人员,应以生活中的呼吸为基础,通过有意识地呼吸控制训练,培养良好的呼吸习惯并进1步掌握艺术发声的呼吸控制方法;训练和使用尽量不要脱节,训练的目的在于提高自己说话发声时的实际呼吸控制能力。只要基本状态对了,应尽快结合实际发声训练,在发声综合训练中提高呼吸控制能力。呼吸控制方法的改善是改变不良呼吸习惯、养成良好呼吸习惯和增强呼吸控制能力的过程,需要进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长时间的锻炼才可见效,呼吸肌的协调和控制能力的提高,只有坚持天天练,直至将生活中的呼吸控制与话筒前用声的呼吸控制统一起来。达到新的“自动化”调节呼吸控制时,才能使呼吸控制达到纵控自如。

第二,呼吸能力的训练是1个过程。

第三,呼吸控制应以实际发声效果来检验。

第四,应学会换气、补气、偷气、救气等多变的用气方法。

第五,发声时应把呼气的控制放在首要位置。

朗诵语速

快速。一般用用于表示紧张、激动、惊奇、恐惧、愤怒、急切、欢畅、兴奋的心情,或者用于叙述急剧变化的事物与惊险的场景,或者用于刻画人物的机警、活泼、热情的性格等。

中速。一般用于感情与清洁变化起伏不大的场合,或用于平常的叙事、议论、说明、陈述等。

慢速。大多用于表示沉重、悲伤、忧郁、哀悼的心情,或用于叙述庄重的情景。

不论快速、中速、慢速,都有一个:“度”。比如,快速,也不能像放鞭炮似的,使人耳不暇接;慢速,也不能慢慢腾腾,半天一句,使人听起来十分吃力,等的不耐烦。一句话,就是快慢要得体。

一是取决于内容和情节。从结构上来说,朗诵中一般既有快速,又有中速、慢速,有张有弛,起伏跌宕;从内容和情节来看,陈诉速度慢于抒情速度,抒情速度慢于议论速度;情调低沉的叙述、人物对话应该慢些;急切的呼吁、愤怒的谴责、热烈的争辩、激昂的陈述、紧张的场景描述应该快些。内容和情节本身的客观要求,是决定表达速度的最主要依据。

二是取决于表达者的年龄。显然,朗诵同样的内容,少年儿童快于年青人,青年人快于中年人,中年人快于老年人。

三是取决于听众的年龄和接受能力。一般来说,对于老年人和少年儿童或接受能力相对较低的听众,或听众普遍对某些内容感兴趣,不少人都想将其记录下来的时候,应该把表达的速度放慢些。

读课文很有感情 第3篇

总之,除了采用以上的方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外,如果有条件,可以在班上、在学校开展朗诵竞赛,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我想只要我们用心去培育祖国的花朵,善于反思和不断的总结,在教学上一定会有你预想不到的收获。

赞2

还能输入140个字

主办:黔西南州教育局 技术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 52230102000088号 客户服务热线:4001801818转1

Copyright©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16008618号

扫码登录更安全

忘记密码?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